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2023-11-08周建军

科教新报 2023年4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核心目标

周建军

近年来,在“双减”政策指引下,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优化课堂教学、优化作业设计,初步实现了减负、提质、增效的教学效果。但部分教师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上还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主要存在目标意识淡薄,内容零散、形式单一等现象。为解决这些弊端,笔者着力开展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研究,促进以作业为切入口的“双减”政策与新课程标准能更好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一、课前作业设计策略

1. 突出结构化統整。首先,教师要掌握学生整体性和个别性的学情特点,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年龄特征、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学情分析;其次要把握教学目标与前后知识的结构化特点,找寻课时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学情之间的联系;最后要选择合适的前置性作业类型,设计调查型、开放型、归纳型、习题型等作业,形成以结构化统整的作业题型。

2. 助推探究性活动。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设计探究性活动,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探索图形”时,教师课前引导学生在家自己借助正方体学具动手拼摆,初步了解正方体的特征,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和思考,进入课堂,在进一步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增进对正方体的认识,充分经历数学”三会“核心素养目标的培育过程。

3. 有利全面性评价。教师对学生前置作业,要进行及时全面评价,甚至跟踪评价,既关注学生是否较好完成了作业,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经历的过程以及良好习惯和态度的养成。在前置作业评价中,根据需要采用集体讲评、个别辅导和书面指导等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激励学生不断取得进步。

二、课堂作业设计策略

1. 渗透整体性。设计课堂作业前,教师要对教材、课程标准、学业标准深入研读,进行结构化分析,结合本单元教学内容,确定单元作业评价目标,再细化课时作业目标。设计过程中,教师不仅对整个单元的练习整体性分析其核心素养的分布情况,还要对每一道练习做分析,设计落实路径。

2. 注重一致性。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特点进行作业设计。合理利用教材中例题后的“做一做”,精细分析每道习题的编写意图和教育价值,找出其中蕴涵的知识点、能力点和核心素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重组或再设计。重点整体把握数学概念的一致性,注重每节课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克服作业的碎片化,助推教学评一体化。

3. 体现多元性。课堂上可设计一些动手操作型、综合实践型和跨学科研究型作业,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学习乐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比如在六年级学习“圆的认识”后,让学生利用学过的平面图形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并对设计思路进行展示、分享,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数学推理、综合实践等能力,实现了“三会”目标。

三、课后作业设计策略

1. 体现个性化。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分层设计不同难度的数学作业,力争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确保每一位学生自己的学习起点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如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设计一些提升数学探究能力的作业;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在巩固的基础上,设置一些稍微具有挑战性的数学作业。

2. 注重多样化。在作业的设计形式上体现多样化的解题方式,如问题主观题、实践操作题、数字写作题,还有体现一题多解题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主动解决问题和发表看法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

3. 富有创新性。教师可运用互联网等途径,创新作业呈现形式,让学生完成课后数学作业。比如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可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等方式收集资料,以思维导图等方式展现自己的作业;还可引导学生在网络科幻影视作品中寻求数学元素,让学生在科幻作品中培育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总之,通过形成一致性、整体性、结构化、个性化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思想、数学文化,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三会”目标、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核心目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