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县:稳立教之本固兴教之源

2023-11-08曾玺凡蒋正争唐凌

科教新报 2023年42期
关键词:瑶族乡来校教师队伍

曾玺凡 蒋正争 唐凌

“为了备好一堂课,他们一遍遍研读教材;有时为了完成紧急任务,他们挑灯夜战;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周末休息时间,他们还奔走在乡间和村庄的家访路上……”9 月10 日,在道县庆祝第39 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十佳优秀教学能手、道县潇水学校教师魏德珍动情发言,为全县6000 余名教育工作者鼓与呼。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随着“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道县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位置,让魏德珍这样爱岗敬业的教师有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是道县县委、县政府对全县教师队伍坚定不移的守护。

从县城出发,驱车向东南方驶去,约莫一个小时后可抵达洪塘营瑶族乡中心小学,40 多公里的路程中需要翻山越岭、慎避险弯,令初次来到该校的记者有种艰难之感。“第一次来校时我的感受和你一样,一个月后才慢慢适应这里的环境。”五年级语文教师陈玲玲说。

2020 年,陈玲玲以全县语文学科招考第6 名的好成绩来到洪塘营瑶族乡中心小学,惜才的原校长唐永龙全程开车接送这位新教师,并带着她熟悉校园及班级环境,校领导如此温暖的举动也安抚了陈玲玲的陌生与不安。

“来校第四年,我越来越把这里当成家了。”陈玲玲的成长与这座边远学校的发展步履一致,也见证了校园扮靓、精致的点滴。

午饭时间,陈玲玲和同事们围坐在教师食堂,品尝可口饭菜的同时还相互畅谈课内外的趣事,氛围温馨融洽。“以前做饭、休息、办公都只能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小单间里,和学生在同一处洗漱,等孩子们就寝了,我们才能洗把脸。”来校更早些的熊丽娟感慨道。

2018 年起,教师在校生活条件开始改善,不仅新建了宽敞明亮的教师周转房,每位教师都能分到一套两室一厅、独立厨卫的公寓,还能在校解决一日三餐,如今已二胎怀孕六个月的熊丽娟笑道,她和同为教师的丈夫在校度过了人生中许多重要的节点,可那颗希望坚守并陪伴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初心,仍然还在。

今年秋季学期刚到任的校长章昳曾是蚣坝镇树湘小学校长,在那里,她用一年时间带领学校从全县同类学校教学质量倒数第二,升至全县中上游。“农村孩子来校早,我们全体教师每天七點前就到班陪他们晨读,早中晚的休息时间都在辅导后进生。”章昳说。

孩子们感受到关爱了,学习态度转变了,成绩自然日渐提高。“来到洪塘营瑶族乡中心小学后,我希望进一步弘扬瑶乡文化,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带着宝贵经验来,章昳将肩负道县农村教育“美美与共”的美好期盼前行。

“近三年,我县通过教师招聘、特岗教师招聘、公费师范生毕业分配共补充农村学校教师469 人,没有1 名教师在分配到校后放弃岗位。”道县教育局人事股负责人蒋施龙说,这不仅得益于办学条件改善等内在动因,也有城乡学校间的良性互动交流,让全县教师队伍朝着高质量赶超奋进。

近日,道县第四小学送教下乡小组赴审章塘瑶族乡学校,开展互访教研活动,不仅实现了两校教育资源共享,让两校教师有了交流学习的机会,为瑶乡学子快乐成长汇集了力量。

“我们会根据审章塘瑶族乡学校的需求,确保每门主科每个月都进行一次送课下乡,还会定期组织两校高年级教师交流业务,将我们集体备课资料、练习题等资源全都与他们共享。”道县第四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周序红说。

而曾经办学条件与教学质量都相对薄弱的岑江渡中学,同样是激发教师队伍内在潜能,用6 年时间增加学生300 余名,实现崛起。

为扭转颓势,该校领导班子以身示范,全部走进一线担任班主任,并任教毕业班统考科目,“其他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间,纷纷转变消极思想,众志成城投身三尺讲台,通过集体备课与校本教研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校长李凌告诉记者,如今学校的教学质量已由原来全县农村学校倒数第一,提升至全县第二名。

教师是提升教育办学品质的关键,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们全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教师地位高、教师待遇优、教师能力强、工作环境好为目标,让全县教师安心从教,幸福指数持续攀升。”道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明远说。

猜你喜欢

瑶族乡来校教师队伍
道县:结对帮扶送课下乡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朱红一行来校调研指导工作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副省长罗强来校调研指导工作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瑶家女子拳进校园
湖南洞口县长塘瑶族乡瑶族“棕包脑”舞蹈考察记
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来校商谈航空类专业合作事宜
桂林“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