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距配比对驻大麦9号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23-11-07杨永乾郜战宁薛正刚王树杰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9期
关键词:穗长穗数大麦

杨永乾,郜战宁,冯 辉,薛正刚,王树杰

(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大麦生育期短、耐瘠耐盐、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在全球不同地区、纬度和气候条件下皆可良好生长,是世界上排名仅次于小麦、玉米、水稻的重要禾本科作物[1]。大麦可直接食用,也可作为啤酒生产的主要原料,亦可用作饲料,因此按用途可将大麦分为食用、啤酒和饲料大麦。驻马店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属典型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地区[2],在大麦生育期内气候条件年度间差异较大,因此,为实现本地区大麦高产的目标,其栽培技术应更细更实。吴玉娥[3]、吕凤荣[4]、朱云集[5]等研究发现,特殊气候对小麦不同行距种植影响很大。早在20 世纪,王维贵等[6]就研究了行距对啤麦产量的影响,发现在基本苗相同的条件下,单二大麦的分孽数、成穗数均随行距的加宽而降低,宽行距的无效分孽少、成穗率高。为了探索啤酒大麦驻大麦9 号的高产栽培模式,本试验设置了5种不同的行距处理,通过调察和数据分析,以期能够找到其高产高效的栽培条件,进一步完善高产理论,为确定其适宜行距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以驻马店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叶片上举,成穗率高,抗倒性强,丰产稳产性好的中早熟、二棱春性皮大麦品种驻大麦9 号为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20 年—2021 年在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进行,前茬大豆。共设置5 个处理,其中3 个等行距(A、B、C),行距分别为20.00 cm、23.33 cm、26.66 cm;2 个宽窄行(D和E),行距分别为16.66 cm/30.00 cm 和20.00 cm/30.00 cm,行长6 m,每小区种9行,3个重复,完全随机排列。

1.3 调查方法

按照《大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7]的方法,在驻大麦9 号成熟后以株为单位,每个小区随机取样100 株,调查株高、穗长、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等性状。全部小区分别收割、称质量并记录,然后从每个小区籽粒中随机取样进行室内考种,测量千粒质量。

1.4 数据分析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整理,采用Microsoft Office 2007 和SPSS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行距条件下驻大麦9号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从图1 可以看出,在不同行距条件下,驻大麦9 号的株高和穗长的变化趋势表现一致,即随着行距增加先减后增,且均以处理E 为最大值,处理C 次之,处理B 最小。由此可见,处理E的行距配比最有利于驻大麦9号株高和穗长的增加。

图1 不同行距条件下驻大麦9号主要农艺性状表现Fig.1 Main agronomic traits of Zhudamai No.9 under different row spacing conditions

2.2 不同行距条件下驻大麦9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不同行距条件下驻大麦9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方差分析见表。

由表1 可知,行距对驻大麦9 号在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和产量方面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对穗粒数的影响也达到显著水平。由此揭示,处理E 可以极大地提高驻大麦9 号的产量。

表1 不同行距条件下驻大麦9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方差分析Tab.1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Zhudamai No.9 under different row spacing conditions

采用Duncan 法(新复极差法)对不同行距条件下驻大麦9号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多重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行距条件下驻大麦9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方差分析Tab.2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of Zhudamai No.9 under different row spacing conditions

结果表明:在等行距情况下,随着行距加大,驻大麦9 号的有效穗数逐渐降低;而在宽窄行条件下,处理E 的有效穗数大于处理D;等行距与宽窄行之间差异显著,但都优于等行距处理C,说明行距过大会导致群体的减少。从千粒质量的比较结果来看,驻大麦9 号的千粒质量在宽窄行条件下较等行距高,且以处理D 为最高,较最低处理A 高11.70%;只有处理A 的千粒质量未达到40 g。所有处理中,只有处理C 的穗粒数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其余各处理间的穗粒数无统计学上的不同。不同处理的产量差异明显,在等行距条件下,随着行距加大,产量相应增加,但不具有显著性;全部处理以宽窄行处理产量较高,其中以处理E 为最高,较产量最低的处理A高23.14%。

3 结论与讨论

不同行距处理能影响驻大麦9 号的农艺性状及其产量,加大行距会降低有效穗数,即成穗数,但能够相对提高成穗率,这与王维贵等[6]对单二大麦的研究结果一致。本试验中成穗数以宽窄行处理E(20.00 cm/30.00 cm)表现较高,这可能是合理的宽窄行处理给植株营造了适宜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下部小分蘖的形成和生长,从而增加了成穗数。在等行距条件下,随着行距的加大,有效穗数降低,而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增加,其产量也相对增加;但还是显著低于宽窄行处理的产量,且以处理D(16.66 cm/30.00 cm)产量表现最好,表明适宜的宽窄行种植有利于植株光合积累和养分的合理分配,从而使驻大麦9号的千粒质量和产量双高,实现高产目标。

本试验的不同处理中,驻大麦9 号的株高与穗长变化趋势一致,且与千粒质量变化不一致,这与夏腾飞等[8]对青稞种质材料的表型多样性分析不同,可能是由于本试验的品种单一的缘故。而本试验分析发现驻大麦9 号的株高、穗长与产量成正相关,这与杜欢等[9]对20 对大麦株高近等基因系农艺与产量性状差异及相关性分析相一致。此外,处理C(26.66 cm)与处理D 相比,处理C 无论株高、穗长还是穗粒数皆比处理D高,但其千粒质量和有效穗数低于处理D,产量也相对较低;处理E(20.00 cm/30.00 cm)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都高,仅千粒质量略低,而其产量最高,说明协调性良好的产量三因素(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才是取得高产的关键。杜欢等[9],沈会权等[10]研究也表明,大麦要高产不仅需注重品种的株高、穗长、千粒质量、穗粒数等目标性状,还应注意这些性状之间及其与其他性状之间的协调性。本试验仅对行距这一影响驻大麦9 号产量的因素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后续会开展多品种多因素的试验进一步验证,以为本地区大麦高产栽培提供更加充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本试验表明,宽窄行20.00 cm/30.00 cm 最有利于提高啤酒大麦驻大麦9 号的产量、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单产能达到490.13 kg/667 m2。

猜你喜欢

穗长穗数大麦
四倍体小麦株高和穗长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我的大麦哥哥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Global interest in Chinese baijiu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不同密肥条件下通粳981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水稻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研究
水稻穗长和有效穗数的QTL定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