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 种开口饵料对淇河鲫仔鱼摄食、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

2023-11-07陈思宇徐松涛李学军

中国饲料 2023年21期
关键词:淇河仔鱼幼体

陈思宇, 王 静, 徐松涛, 田 雪, 石 西 , 李学军

(1.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河南省水产动物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新乡 453007;2.平度市水利水产局,山东 青岛 266700)

优质仔鱼的培育是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除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外,选择最佳的开口饵料对获得健康活泼、 品质优良的仔鱼就显得尤为重要(陈建华等,2017;杜强等,2017;Leita~o 等,2011)。 研究表明, 丰年虫幼体(Artemia)含有丰富多样的营养成分,是业界公认的促进鱼虾蟹苗种健康生长和良好发育的优质开口料,但同时也存在难以保鲜和贮存、诱发鱼苗疾病等缺点,且对生存环境的品质要求较高,因此,在实际的养殖中常投喂冷冻生物饵料(邢明威等,2022;Stappen 等,2020;Lavens 和Sorgeloos,2000)。冻干生物饵料脱壳丰年虫卵通过冷冻干燥工艺有效杀菌后, 既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活饵料的成分和鲜味,又具有良好的复水性,便于投喂,安全有效;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高度重视,而淇河鲫仔鱼在该方面的研究还较少(Chen 等,2019)。 传统的蛋黄豆浆培育法在大宗淡水鱼苗种繁育中应用十分广泛,但存在容易酸化水体、造成营养损失等问题 (李德发,2019;Venou 等,2006)。 商业开口料具有营养全面、 饵料转化率高等优点,但开口性差、长期投喂易污染水质。近年来, 随着规模化养殖的需要和饲料工艺的成熟, 商业开口料已被成功应用到鱼虾蟹苗种繁育中,并且效果显著,但对淇河鲫仔鱼的研究报道相对匮乏(Aya 等,2021)。

淇河鲫(Carassius auratus)俗称“双背鲫”,其厚度是普通鲫的两倍, 是一种天然雌核发育的三倍体杂食性淡水鱼,其生长快、营养全面、食性广且抗逆性强,是一种经济性状优良,适合集约化养殖的地方特色物种(Wang 等,2021;Wu 等,2021;董传举等,2020;Wang 等,2020)。 为此,国内外科研人员在病害免疫(Zhu 等,2022)、养殖技术(汪桂宇等,2020)、遗传育种(Shi 等,2022)等相关领域对淇河鲫展开研究和技术推广,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近些年来,由于栖息地环境的污染、过度捕捞、传染性疾病和低质量养殖等因素,导致淇河鲫出现了成熟个体小型化、性成熟早、平均鱼龄下降等现象,此外,淇河鲫的野生种质资源也出现了严重衰退的迹象 (Gao 等,2020;Wang等,2017;Zhang 等,2017)。 为此,2007 年农业部批准设立淇河鲫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018 年农业部批准同意对保护区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进行调整。

因此,为了保护淇河鲫的种质资源,促进淇河鲫苗种繁育和养殖业的发展, 有必要对其仔鱼的开口饵料展开试验。 本试验结合淇河鲫的生物习性, 选用了5 种常见易得的淡水鱼开口饵料对出膜4 d 后的淇河鲫仔鱼进行了为期25 d 的培育试验,试验结束后对仔鱼的摄食率、生长性能、成活率和形态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 旨在初步探讨出淇河鲫仔鱼最佳开口饵料的投喂方案, 以期为淇河鲫苗种培育中饵料的选择提供技术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鱼 试验所用的淇河鲫仔鱼来自于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基地。 利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A2) 和地欧酮(DOM) 对雌雄亲鱼进行催产,出现追尾现象后采用干法授精的方式进行人工授精,然后在流水环境下将受精卵孵化成淇河鲫幼苗(董传举等,2019);幼苗出膜4 d 后,选择健康活泼且大小规格一致的个体用于试验, 初始体长为(5.67±0.12)mm,初始体重为(1.9±0.2)mg。

1.2 试验饵料 本试验选用丰年虫幼体、 熟蛋黄、豆浆、商业开口料、脱壳丰年虫卵5 种内陆淡水养殖易得常用的开口饵料。 丰年虫幼体为冻干丰年虫卵经人工配制的海水孵化, 去除卵壳和未孵化虫卵后获得无节幼体;鸡蛋煮熟后去除蛋清,用纱布包住蛋黄揉碎, 经100 目筛绢过滤后即得到蛋黄浆;将黄豆浸泡过夜后,利用豆浆机打碎,经100 目筛绢过滤后即得到豆浆; 商业开口料为通威开口乐微粒子饲料, 购买自河南通威饲料有限公司(河南新乡);脱壳丰年虫卵购自无棣县尚嘉水族馆(山东滨州)。

1.3 试验方法 试验在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实验室中进行。 试验设定5 个不同开口饵料的试验组:丰年虫幼体组、蛋黄组、豆浆组、 商业开口料组和脱壳丰年虫卵组。 试验前,先将所有鱼苗放入同一圆形养殖桶(200 L)中暂养1 d。 每个试验组设置3 个平行,每个平行随机投放50 尾淇河鲫仔鱼,共计750 尾。 试验容器为塑料养殖缸(圆柱形,容积约4.5 L),每个养殖缸中加入水的体积为3.0 L,试验用水为曝气自来水。 每日于8:30、12:30、17:30 各投喂1 次,以保证饲养缸内饵料充足。 在每次投喂前使用吸管清除残饵和粪便,以保持良好水质。 试验期间,每天换水1/3, 采用充气泵连续微充氧并保持水体溶氧≥5 mg/L,水温维持在23 ~25 ℃,pH 为7.1 ~7.5。 试验持续25 d。

1.4 观察和测定 试验开始前, 随机抽取30 尾仔鱼,测定初始体长和初始体重。试验参照林贞贤(2015)描述的方法统计开口摄食率:各试验组投喂24 h 后, 于每个养殖缸中随机抽取30 尾仔鱼置于带水的培养皿内, 用显微镜仔细观察仔鱼食道内是否有饵料,并做好相关记录。 试验开始后,每天记录各平行试验组仔鱼的死亡数量, 用于计算成活率。 试验过程中,分别在第5、10、15、20、25天,于每个养殖缸内随机抽取5 尾仔鱼,测定体长和体重。 体长和体重的测量采取以下方式:将仔鱼从养殖缸中取出,置于吸水纸上,使用游标卡尺小心迅速测量每尾仔鱼的体长 (精确到0.01 mm);使用分析天平精确称量经滤纸吸收水分后的5 尾仔鱼的总体重(精确到0.0001 g),称量后迅速放回对应的养殖缸内,5 尾仔鱼总体重除以5 即为每个养殖缸中仔鱼的体重。

1.5 数据处理与参数计算 采用SPSS Statistics 21.0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首先,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然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比较不同试验组间的差异,若组间差异显著,再利用Tukey’s 法进行多重比较,显著性水平为P<0.05。 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相关参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开口摄食率/%=(摄食个体数/总个体数)×100;

存活率/%=(存活个体数/初始个体数)×100;

日增体重/mg=(末体重-初体重)/总天数;

日增体长/mm=(末体长-初体长)/总天数;

体重增长率/%=(末体重-初体重)/初体重×100;

体长增长率/%=(末体长-初体长)/初体长×100;

体重特定生长率/(%/d) =(ln 末体重-ln 初体重)/总天数×100;

体长特定生长率/(%/d) =(ln 末体长-ln 初体长)/总天数×100;

肥满度/%=(体重/体长3)×100。

2 结果

2.1 不同开口饵料对淇河鲫仔鱼开口摄食率的影响 投喂24 h 后,各饵料组的开口摄食率都很高,均达到88%以上(图1)。 其中,蛋黄组的开口摄食率最高,达到了100%,其次是商业开口料组(97.8%)、脱壳丰年虫卵组(93.3%)、丰年虫幼体组(90.0%)、豆浆组(88.9%),但各个饵料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

图1 不同开口饵料对淇河鲫仔鱼开口摄食率的影响

2.2 不同开口饵料对淇河鲫仔鱼存活率的影响培养25 d 后, 丰年虫幼体组的存活率最高,为(40.67±6.11)%,显著高于蛋黄组和豆浆组(P<0.05),但是与脱壳丰年虫卵组和商业开口料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培养初期(Day5),豆浆组的存活率较高,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存活率显著降低。在0 ~15 d,各饵料组的存活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15 d 后, 各组的存活率基本保持稳定(图2)。

图2 不同开口饵料对淇河鲫仔鱼存活率的影响

2.3 不同开口饵料对淇河鲫仔鱼体型、体重和体长的影响 试验结束后, 利用丰年虫幼体培养的仔鱼在体型上明显大于其他饵料培养的仔鱼(图3)。在体重方面,丰年虫幼体组的体重表现出明显快速的增长速度,经过25 d 的培养,其体重增长了39.10 倍。 在每个养殖阶段,丰年虫幼体组的体重均显著大于其他四个饵料组(P<0.05)。 25 d后,丰年虫幼体组的平均体重分别为蛋黄组、豆浆组、 商业开口料组和脱壳丰年虫卵组的8.08、17.32、10.60、11.37 倍; 蛋黄组的体重显著高于豆浆组(P<0.05),而与商业开口料组和脱壳丰年虫卵组无显著差异(P>0.05)(图4a)。 试验结束后,丰年虫幼体组的日增体重(图4b)和体重增长率(图4c)均显著高于其他四个饵料组(P<0.05);蛋黄组的日增体重和体重增长率显著高于豆浆组(P<0.05)。 在体长方面,丰年虫幼体组的体长增长速度最快, 经过25 d 的培养, 其体长增长了1.65 倍。在每个养殖阶段,丰年虫幼体组的体长均显著大于其他四个饵料组(P<0.05)(图5a)。25 d后,丰年虫幼体组的平均体长分别为蛋黄组、豆浆组、 商业开口料组和脱壳丰年虫卵组的1.49、1.74、1.55、1.83 倍。 试验结束后,丰年虫幼体组的日增体长(图5b) 和体长增长率(图5c) 均显著高于其他四个饵料组(P<0.05),而蛋黄组和商业开口料组的体长、 日增体长和体长增长率均显著高于豆浆组和脱壳丰年虫卵组(P<0.05) 。

图3 不同饵料组淇河鲫仔鱼的生长差异

图4 不同开口饵料对淇河鲫仔鱼体重的影响

图5 不同开口饵料对淇河鲫仔鱼体长的影响

2.4 不同开口饵料对淇河鲫仔鱼特定生长率的影响 在每个培养时期,丰年虫幼体组的体重特定生长率(表1) 和体长特定生长率(表2) 均显著高于其他四个饵料组(P<0.05)。 25 d 后,丰年虫幼体组的体重特定生长率分别是蛋黄组、 豆浆组、商业开口料组和脱壳丰年虫卵组的2.24、4.56、2.94、3.25 倍。蛋黄组的体重特定生长率在各个培养时期都比较稳定,商业开口料组和脱壳丰年虫卵组的体重特定生长率在培养初期较低,而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其数值呈现上升的趋势,而豆浆组的体重特定生长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豆浆组和商业开口料组的体长特定生长率在培养初期较低,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其数值呈上升趋势,然后维持稳定。

表1 不同开口饵料对淇河鲫仔鱼体重特定生长率的影响%/d

表2 不同开口饵料对淇河鲫仔鱼体长特定增长率的影响%/d

2.5 不同开口饵料对淇河鲫仔鱼肥满度的影响在培养初期(5 d),丰年虫幼体组的肥满度显著小于豆浆组和商业开口料组(P<0.05),而与蛋黄组和脱壳丰年虫卵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10 ~25 d),丰年虫幼体组的肥满度显著大于其他四个饵料组(P<0.05)。试验结束时, 脱壳丰年虫卵组的肥满度显著小于丰年虫幼体组,而大于其他三个饵料组(P<0.05);其中豆浆组的肥满度最小(表3)。

表3 不同开口饵料对淇河鲫仔鱼肥满度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饵料对淇河鲫仔鱼开口摄食的影响当内源物质消耗殆尽,消化管与口腔逐渐连通后,仔鱼必须摄取理想的外源物质, 以便进一步生长发育, 这就是仔鱼的开口摄食期(Sarasquete 等,1995;朱成德,1986)。开口摄食的优劣直接影响仔鱼的生长和存活, 而引起开口摄食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其摄食对象(秦志清等,2020)。本研究中,24 h 内, 各个饵料组的开口摄食率均达到88%以上, 说明大部分淇河鲫仔鱼的食道已完全打开, 可以较好的摄入这几种饵料 (刘婷等,2021)。 其中,以蛋黄组的开口效果最好,开口摄食率为100%,丰年虫幼体组次之,豆浆组最低,这可能是由于饵料的形状、密度、粒径和分布等对摄食成功率产生了影响,这与陈斌等(2020)对似鮈(Pseudogobio vaillanti)仔鱼的开口饵料试验结果相一致。张建明(2019)研究发现,鲜活生物饵料中的营养成分对仔鱼的摄食率有显著影响, 本试验中各个饵料组摄食率没有显著差异, 蛋黄组的摄食率仅略高于丰年虫幼体组, 这可能与仔鱼初期游泳能力较弱有关。有研究报道,仔鱼摄食的速率和频率与饵料下沉速度有关(周晖等,2016),该结果在本研究中得到证实。 邢明威等(2022)分析发现,环境因素(如水体碱度、温度)会对饵料的特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这些因素可能会刺激相关饵料加速降解和下沉,不利于仔鱼摄食。 此外,冻干丰年虫卵经盐水孵化后, 可能初期对弱碱性的试验水体较为陌生,产生了应激反应,导致仔鱼难以捕捉他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适应下来,这可能解释了本次试验的结果。蛋黄浆摄食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容易污染水质。因此,这意味着利用丰年虫幼体去养殖淇河鲫仔鱼, 可以提高仔鱼的摄食能力,进而促进苗种的生长与发育。

3.2 不同饵料对淇河鲫仔鱼存活率和生长的影响 当卵黄囊不再能满足幼鱼生长需要时,仔鱼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而外来饵料的营养组成、粒径大小、饵料丰度等,对仔鱼生长和存活起重要作用 (李姣等,2015;Hoehne-Reitan 和Kjorsvik,2004)。研究显示,优质的开口饵料可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高仔鱼的品质,因此仔鱼的生长性能可通过投喂高品质的饵料如天然生物饵料而产生积极影响(赵月月等,2018;Izquierdo 等,2001)。 在自然水域中,淇河鲫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可凭借发达的下咽骨和咽齿之间相互协作去摄食小型虾类和浮藻(胡凤霞,2016)。在本研究中,在开口摄食的初期(0 ~15 d), 各饵料组的存活率都出现了显著下降的趋势,而随着时间的延长(15 ~ 25 d),各饵料组的存活率保持稳定;此外,摄食丰年虫幼体的淇河鲫仔鱼在生长性能方面,各个时期的体长、体重的增长率及特定生长率等都显著高于其他饵料组,在形态方面(肥满度)也优于其他各组,而豆浆组在生长方面表现最差,这与多鳞白甲鱼仔鱼(Onychostoma macrolepis)(李宏等,2020)、 黑斑原鮡仔鱼(Glyptosternum maculatum) (王万良等,2021)、清水江鲤仔鱼(Cyprinus carpio)(杜强等,2019)所进行的开口饵料试验结果相吻合。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生长发育的危险期,淇河鲫仔鱼下咽骨和咽齿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尚未形成,对饵料的咬合力量和切割能力较弱,这可能导致仔鱼无法及时摄入外源营养而引起大量死亡,随着危险期的过度,仔鱼慢慢适应了外源营养,死亡数大大降低(朱成德,1986);二是较于豆浆、 蛋黄浆和商业开口料等静态饵料,活性饵料丰年虫幼体可能由于口感更柔软顺滑,质地更适宜,营养和微量元素更全面而优于其他饵料(Stappen 等,2020;Lavens 和Sorgeloos,2000);三是5 种开口饵料颜色亦有差别,可能仔鱼在初次摄食后通过习得的经验形成了食物印记,更喜好体色鲜红的丰年虫幼体作为理想饵料(Gordon,1967);四是可能由于丰年虫幼体中的某些分子所散发的特有气味易于唤醒并刺激仔鱼先天的索饵行为(Olsén等,2018);五是在试验水体中没有浮游生物,豆浆等其他饵料只会逐渐凝固下沉,根据淇河鲫的摄食习性,长此以往是不可能保证鱼苗饲养成活的,所以选择丰年虫幼体最佳(赵月月等,2018);六是仔鱼初期口腔的微弱差异、水体温度、水体体积等内外部因子都会对其生长和存活产生影响,但国内外诸刊中鲜有报道(刘利平等,2017;So/rensen 等,2014)。 此外,丰年虫幼体组的试验鱼具有最高的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表明活性饵料可能有利于鱼苗消化道的发育和消化吸收功能的完善。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丰年虫幼体作为开口饵料,可以显著提高淇河鲫的开口摄食率、存活率和生长性能, 增强其活力, 并使其具有良好的体型, 是淇河鲫最理想的开口饵料。 蛋黄具有成本低、制作简单、常见易得等优点,作为淇河鲫的开口饵料,其开口摄食率最高,但存活率相对较低,因此在生产中可以配合丰年虫幼体一起使用。 商业开口料组和脱壳丰年虫卵组的存活率较高,但促生长作用较小,可以作为补充饵料。豆浆组的存活率、生长率和肥满度均最低,不适合作为淇河鲫仔鱼的开口饵料。

猜你喜欢

淇河仔鱼幼体
饥饿对似鱼句早期仔鱼发育、摄食及生长的影响
黄海近岸潮汐锋海域蟹类幼体日间垂直迁移特征❋
探究“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实验创新
鹤壁市淇滨区明达小学游览淇河诗苑感受淇河文化
奇异海蟑螂Ligia exotica幼体的生长特征研究
打造生态淇河 建设品质“三城”
金丝伴银线淇河缠丝蛋
诗河之春
斑鳜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
饥饿对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仔鱼早期发育的主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