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型古建筑修缮与活化利用的困境
——以东莞市企石镇江边村泝川公祠为例

2023-11-07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年30期
关键词:古建筑文物保护设计方案

谢 丹

东莞市企石镇工程建设中心 广东 东莞 523000

1 前言

东莞市企石镇江边村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古村落、中国景观村落,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江边村于元末立村,距今700多年,整个古村依山面水,山清水秀,古色古香。江边村较完整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村落格局、传统的文化生态及环境风貌,村内现保存的“三纵十五横”巷道成井字形网状布局,有着较完整的交通、防御、排水、消防体系,是闻名东莞的古村落。江边村的古建筑类型多样,具有浓郁的广府特色。据统计,村内现存有明清时期的祠堂13座、古民居96座、书室4座、古井12眼、围门3座、谯楼5座。其中,主要建筑有沂川公祠、一江公祠、隐斋公祠、经国公祠、乐沼公祠、冠堂公祠、而生家塾等明清古建筑。

图1 泝川公祠外部

图2 泝川公祠外部

图3 泝川公祠平面图

泝川公祠位于企石镇江边村江边围西路9号,公祠建于清道光丁酉年(公元1837年),坐东南向西北,为三间二进合院式布局,面阔11m,进深15.8m,占地面积约174m2。建筑采用砖木结构,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木作梁架。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舟脊,辘筒灰瓦屋面,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头门两侧置花岗岩塾台,匾额处阳刻“泝川公祠”,两边款为“道光丁酉年”、“孟夏吉旦建”。墀头、斗拱、封檐板雕刻工艺精湛。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2004年,泝川公祠作为江边村古建筑群组成部分之一,列入“第八批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2 工程基本概况

泝川公祠是一处三间两廊两进内天井带右配房的传统广府祠堂建筑,是东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本身具有较高的历史、社会及文化价值。

一方面,由于公祠年代久远,目前整体建筑梁、檩腐蚀严重,木梁架糟朽,屋面瓦面漏水,建筑红砂岩雕刻墀头风化残损,封檐板、脊饰等构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缺。另一方面,由于近现代历史遗留问题,该公祠曾被改建作为江边村公共服务中心使用,建筑内部天井红砂岩地面被更换为陶瓷面砖,室内外被加建玻璃隔断、吊顶等,建筑原有风貌遭到一定程度损害。

图4 泝川公祠内部

图5 泝川公祠内部

图6 泝川公祠内部

3 修缮与活化利用工程难点分析

3.1 传统与现代的时空碰撞,活化利用功能定位难

广东祠堂作为宗祠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广府风格古建筑的标志。古代,祠堂常用于村民祭祀、聚会议事、教化、教育,发挥着家族礼堂、学堂、会客厅等功能作用,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现在,随着日益重视的古建筑保护,被修缮的古建筑逐渐增多,但是多数古建筑修缮后仅被活化为展览空间使用,这样的活化利用真的好吗?俗话说“房子有人住,百年不倒,一旦搬走,三年就倒”,对于散落在我国各地的小型古建筑,它们很多都位置偏僻、难以被游客造访,缺少人气的古建筑,就算被修缮也难掩凋敝颓势[1]。或许,在古建筑的活化利用上,我们可以多点想法、多点创新,多渠道挖掘古建筑的价值和潜能,为古建筑们在现代社会中找到适合它们的位置,实现真正的“古为今用”。

在泝川公祠的活化利用定位上,镇政府拟将泝川公祠作为东莞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特约结婚登记颁证点,意在将婚庆带回传统,打造古色古香的特色中式典礼空间。

3.2 工程造价难定额,资金估算偏差大

对于常规政府项目,估算指标可参照标准文件执行,全过程工程费用偏差较小,偏差范围基本可控。但对于非常规项目而言,如古建筑修缮与活化利用工程,政府财审部门几乎无可参照执行的标准文件,且多数造价咨询公司也缺乏此类项目经验[2]。又由于文物保护工程十分复杂,人工、材料、机械方面测算误差较大。而不同的文物保护工程千差万别,传统工艺要求又很高,砖木雕刻要精细,油漆、彩绘要慢工细活,人力物力消耗大,费工费时。因此,诸如此类非常规项目全过程工程费用难以估算准确,工程费用易出现较大偏差,导致工程推进过程举步维艰。

以此次的泝川公祠修缮与活化利用工程为例,经咨询专业古建保护公司,需按修缮(包括拆除工程)、活化利用两部分工程量计算,全过程工程费用估算价暂定为200多万元。但由于第三方(非古建相关)专家评审后,工程费用锐减至150多万元。曾一度因为费用降低过多,项目根本无法推进。后经多部门反复沟通,设计费用重新采用原估算价格后,设计工作才得以开展。

3.3 专业技术要求高,市场信息少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这几十年,很多古建筑悄无声息的湮灭在城市的大拆大建、拆旧建新运动中。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层面对文化软实力的越来越重视,对民族文化的越来越自信,古建筑保护也开始备受人们关注。加强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不仅能够使文物事业得到发展,同时还能提升地区甚至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实现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发扬与开发利用。

长期以来,因为古建筑总体上看规模是比较小的,而且还比较分散,因此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经济效益,所以古建筑相关工程占整个建筑市场份额较小,古建筑修缮等工作的专业技术要求又较高,市面上从事古建相关工程的公司数量很少。在进行泝川公祠项目立项时,寻找一家有项目经验的专业公司咨询也非易事。又因泝川公祠项目小、费用低,只能通过线上线下翻电话簿式排查,最终仅一家公司愿意接洽。

3.4 项目借鉴少,管理人员经验不足

在我国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过程中,基建工程遍地开花,政府的一线项目管理人员往往拥有丰富的房建、市政等工程经验。即便如此,很多项目管理人员一辈子都难得遇上一个古建筑相关工程。同时,很多城市的古建相关工程总数量十分有限,可以起借鉴作用的类似项目较少。因此,对于绝大多数项目管理人员来说,古建筑相关工程是陌生的,自身相关工程的管理经验几乎等于零。

与普通的基建工程不同,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组织复杂,现场施工过程也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如项目管理人员的经验不足、文物保护专业素养不够,容易导致文物构件该拆的要拆、不该拆的也拆了,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隐蔽工程施工环节,项目管理人员更难以实施有效监管。所以,在对专业要求较高的古建工程进行全过程管理时,管理人员的经验不足对项目施工时涉及的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把控方面,存在较大风险[3]。

3.5 方案审批流程长、主观性强,工作进度缓慢、效率低

目前,在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批流程如下图:

落实到具体执行层面,方案首先需建设单位(含代建单位)、镇街文化服务中心同意,再通过三位专家评审,才到市文广旅体局同意,最后还需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审批。审批过程涉及的职能部门多,且每个环节都有不予通过的风险,一旦某个环节不通过,就需重头来过。

在此次泝川公祠修缮活化项目方案报批过程中,修缮与活化利用设计方案取得建设单位同意后,历经三次专家评审才得通过,在报到市文广旅体局后,被告知修缮、活化利用方案需分开编制、分别报审。整个项目只能暂回原点。在这个期间,组织协调三次专家评审、设计院根据专家意见修改等反复工作,蹉跎大量时间,项目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4 修缮与活化利用工程策略

4.1 立足当地特色,结合传统文化,明确功能定位

古建筑活化利用,功能定位更需契合实际,勇于创新,打造服务当地的特色空间。成功案例如佛山市祖庙,活化利用为该市婚姻登记处。一方面推动了当地婚俗改革,办公场所结合宗祠特色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结婚登记颁证服务,提升结婚颁证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融合宗祠建筑特色,建设具有特色风格的登记处,增值婚姻特色服务,打造“婚姻服务平台”,让婚姻登记处变成深受群众喜爱的“网红打卡点”,以“婚姻+”带动城市文旅产业发展。

4.2 提前咨询专业公司,预判工程难度,明确工程费用

对于财政投资项目,投资总额一旦批复,极难变更,超批复金额追加投资概率极低。因此,在项目立项时,提前咨询专业公司,根据项目实际难易程度,合理、准确套用定额,做好成本控制,精准工程造价,避免推进过程中因工程费用偏差太大导致工作难以为继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古建筑工艺十分复杂,市场上熟练掌握古建筑施工图、大样的造价、设计、施工单位较少,且小型古建筑由于体量限制,建设项目总投资额一般不高,建设单位更需仔细甄别合作单位,避免因盲目追求低价,导致工程费用严重偏离实际、愿意合作单位寥寥。

4.3 积极对接主管部门,厘清方案审批流程、要求

根据东莞市对文物保护单位本体、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的所有建设项目审批要求,工程设计方案应经专家评审、市文广旅体局、城乡建设规划部门等层层审批通过后,才能进入施工阶段。为避免项目方案报建中出现过多不畅,建设单位应在项目伊始,积极对接审批主管部门,及早厘清方案审批流程,明确审批部门对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方案应把握的原则、深度及细节要求,提高沟通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反复。

4.4 重视工程方案编制,夯实工程质量基础

建设单位需加强对文物保护设计方案的技术把关,严格要求设计单位实事求是的对设计图纸精编细作。在前期,设计单位对文物的前期调查、测绘以及历史信息研究需力求完整、准确,工程设计方案编制中要格外重视工程语言,多用图纸表达工程施工内容,少用文字说明等笼统的一概而论。对于施工方法、采用材料、运用工艺、注意事项等,在施工说明中要交待清楚,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设计初步方案征求各方意见同意并获得批准后,施工图设计需在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细化、深化。只有让好的设计方案转变成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图纸,工程质量才有基础和前提,施工、监理单位在行使职责时才能有图可查、按图施工。可以说,施工图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是对设计方案细化落地的关键。如果不能对施工图设计实施审核把关,再好的设计方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建设单位需要从设计图开始从严要求,必要时组织专家或聘请第三方专业公司对图纸进行审查,一旦发现问题需及时修正。

5 小结

现如今,小型古建筑修缮后在不改变文物本体特性的前提下进行活化利用,往往面临着“死保”易,活化难的困境。古建筑遗产往往来源于生活,如未能回归生活,并不利于它的传承发扬,以及保护和再创造。要破解活化难题,让古建筑融入日常,应鼓励修缮活化利用多样化、多元化,让文化遗产走进百姓生活,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社会价值,传承历史信息,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更具时代气息的艺术瑰宝。

猜你喜欢

古建筑文物保护设计方案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基于可持续理念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案探讨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数据中心ECC设计方案研究
中国古建筑
名胜古迹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高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方案探讨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