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在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2023-11-06刘小花杨淑娟刘瑜珊李娟张巧王亚敏闫涛涛杨瑗赵英仁何英利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百分比中性粒细胞

刘小花, 杨淑娟, 刘瑜珊, 李娟, 张巧, 王亚敏,闫涛涛, 杨瑗, 赵英仁, 何英利

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感染科, b.感染病临床研究中心, 西安 710061; 2 国家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 西安 710061; 3 陕西省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西安 710061; 4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第八医院肝病科, 西安 710061

肝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进行性黄疸升高、凝血机制障碍、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水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救治难度大,病死率高,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我国最常见的肝衰竭类型。在我国,最常见的ACLF病因为HBV感染。肝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系统性炎症[2]和免疫-代谢紊乱[3]在肝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ACLF病情凶险,短期死亡率高,如何准确预测ACLF患者预后一直以来都是肝病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常用的评估模型有MELD评分、MELD-Na、CLIF-SOFA评分、CLIF-OFs评分、CLIF-C ACLFs评分、COSSH-ACLFs评分等。MELD评分系统最初为肝移植供体分配规则而创立[4],因其指标简单客观、预测准确稳定,在肝衰竭的预后评估中应用广泛。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炎症反应程度与肝衰竭预后显著相关[2],我国重型乙型肝炎研究组最新建立的COSSH2.0评分已纳入中性粒细胞计数[5]。既往研究证明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肝衰竭90天预后独立相关[6],Gao等[7]和Lei等[8]建立的ACLF预后模型也纳入了NLR。本研究基于我国ACLF人群,分析临床容易获得的常规指标对ACLF短期死亡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数据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SOLVE-C中国人群肝衰竭诊治优化的注册登记研究队列,回顾性纳入2011年1月—2016年12月ACLF患者247例,诊断符合2019年亚太肝病学会(APASL)肝衰竭诊断标准:(1)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等消化道症状;(2)ALT/AST升高,黄疸进行性加深(TBil≥85.5 µmol/L);(3)有出血倾向,PTA≤40%或INR≥1.5。排除标准:(1)经影像学及病理活检诊断为肝癌、胰腺癌、胆囊癌等实质器官肿瘤,以及其他血液系统肿瘤;(2)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3)肝移植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排除27例(23例为恶性肿瘤、2例肝移植、2例为妊娠期妇女)。将纳入的患者分为28天生存组与28天死亡组、90天生存组与90天死亡组。

1.2 研究方法 收集ACLF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肝衰竭病因、肝衰竭相关并发症(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症等。实验室检查包括ALT、AST、TBil、Alb、球蛋白(GLo)、尿素(BUN)、肌酐、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评价指标:终末期肝病(MELD)评分=3.8×ln[胆红素(mg/dL)]+11.2×ln(INR)+9.6×ln[肌酐(mg/dL)]+6.4×(病因:胆汁性或酒精性为0;其他为1)。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用M(P25~P75)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或Pearson卡方检验进行分析。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28天、90天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考虑到多重共线性对回归分析和后续结果的影响,使用BOX-Tidwell方法检验自变量与因变量间无线性关系,采用方差膨胀因子(VIF)检测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使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28天生存曲线。28天生存曲线及ROC曲线由GraphPad Prism9.0软件绘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CLF患者总体基线分析 本研究共纳入220例ACLF患者,男163例,女57例。病因包括HBV感染156例(70.91%)、HEV感染4例(1.82%)、酒精3例(1.36%)、药物11例(5%)、免疫1例(0.45%)、其他45例(20.5%)。28天无移植生存率为67.27%、90天无移植生存率为52.27%。所纳入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2.2 28天、90天生存组及死亡组各临床指标对比 根据随访结局,将患者分为28天生存组148例、28天死亡组72例,两组间性别、肝性脑病、感染、TBil、INR、FIB、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MEL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根据90天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90天生存组115例、90天死亡组105例,两组间性别、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TBil、Glo、BUN、INR、Hb、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MEL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表2)。

表2 28天、90天生存组及死亡组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指标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and laboratory indexes between 28-day, 90-day survival group and death group

2.3 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比较 对ACLF患者28天生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单因素分析结果(P<0.1)以及临床实践,将年龄、性别、感染、肝肾综合征、Hb、PLT、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FIB、MELD评分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性别、MELD评分、淋巴细胞计数与28天预后相关(P值均<0.05)(表3)。建立如下LS-MELD模型:-3.432+0.765×性别-0.890×淋巴细胞计数×10-9+0.113×MELD(性别:男性赋值为1,女性为2)。

表3 影响ACLF患者28天生存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Table 3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28-day prognosis in ACLF patients

同理,将年龄、性别、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Hb、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LT、Glo、BUN、FIB、MELD评分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性别、肝肾综合征、中性粒细胞百分比、MELD评分与90天预后显著相关(P值均<0.05)。

2.4 预后模型绘制生存曲线 绘制ROC曲线,计算LS-MELD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744,MELD评分的曲线下面积为0.684(图1)。选取约登指数最大值时为cut-off值,cut-off值为0.35,灵敏度为65.3%,特异度为76.3%,阳性预测值81.9%,阴性预测值57.3%。根据该cut-off值分为低LS-MELD组(≤0.35)及高LSMELD组(>0.35),绘制生存曲线,≤0.35组的生存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图2)。

图1 LS-MELD模型与MELD评分预测生存结局的ROC曲线Figure 1 ROC curve of LS-MELD model and MELD score for predicting survival outcome

图2 28天生存曲线Figure 2 28-day survival curve

3 讨论

ACLF短期内病死率高,预后不良,目前内科综合治疗仍然是肝衰竭最主要的方法。早期的预后评估模型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及临床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9]。大量研究已证实,高MELD评分是ACLF患者90天死亡的显著危险因素,因其指标简单易得被普遍应用于临床实践。当前研究表明,肝衰竭的病理损伤机制包括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10-11],系统性炎症与免疫紊乱是肝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有研究[12]显示MELD评分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且未纳入炎症相关指标。中国重型乙型肝炎研究组建立的COSSH2.0模型用于评估HBV-ACLF人群的短期预后[5],已将炎症因素考虑在内,被证明在中国HBV-ACLF人群有很好的预后预测价值。

本研究人群基于中国ACLF人群,回顾性分析了肝衰竭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性别、MELD评分、淋巴细胞计数与肝衰竭28天预后相关,而性别、肝肾综合征、中性粒细胞百分比、MELD评分与90天预后相关,与既往研究[13-15]结果一致。

本研究发现女性是ACLF患者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肝衰竭患者预后更加不良,既往研究多认为男性为肝衰竭预后不良危险因素。也有研究报道女性的肝性脑病、凝血功能障碍的风险相较于男性更高[16-17],而二者均对肝衰竭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18]。本研究中女性合并肝外器官受损(52.6% vs 40.6%)、肝性脑病(47.4% vs 35%)的比例较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未来仍需其他队列验证。

同时本研究还发现低淋巴细胞计数是肝衰竭患者28天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研究[19-20]表明,作为免疫系统主要细胞成分,中性粒细胞反映炎症状态及氧化应激状态,淋巴细胞数量与机体的炎症状态及免疫调节水平能力相关。近年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也被证明在肝硬化及肝衰竭的预后评估中有很好的预测价值[21-22]。在肝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免疫的激活,T淋巴细胞表面黏附因子表达明显增加,大量淋巴细胞尤其是T淋巴细胞聚集浸润肝脏,引起肝损伤、炎症,从而使外周淋巴细胞相对减少。对于肝衰竭炎症反应水平的评估,淋巴细胞计数是一个简单易得的指标。

本研究模型首次联合了性别、淋巴细胞计数、MELD评分来预测ACLF患者的预后,使用ROC曲线得到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44,优于MELD评分得出的曲线下面积。同时选取0.35为截断值,分为低LS-MELD组(≤0.35)及高LS-MELD组(>0.35),两组28天生存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模型所纳入的各项参数在常规检验中易得,且无需主观评定指标,临床可行性较高。

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第一,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只纳入了基线相关指标,未来还需前瞻性研究动态验证。第二,该研究人群主要以HBV相关肝衰竭为主,免疫相关肝衰竭病例较少,可能会存在偏倚。

综上所述,该模型对ACLF患者28天短期生存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验证。

伦理学声明:本研究方案于2023年1月17日经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号:XJTU1AF2023LSK-019,并在clinical trial注册(注册号:NCT05740696),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不存在任何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刘小花、杨淑娟、刘瑜珊、李娟、张巧、王亚敏参与了研究数据的获取分析解释过程;李娟、闫涛涛、杨瑗、赵英仁、何英利对研究的思路或设计有关键贡献;刘小花、杨淑娟、刘瑜珊参与起草或修改文章关键内容。

猜你喜欢

百分比中性粒细胞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英文的中性TA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FREAKISH WATCH极简中性腕表设计
肝癌患者外周血Treg、Th17百分比及IL-17水平观察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一株中性内切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及鉴定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子宫内膜容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