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排螺旋CT在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2023-11-06徐明曦天津市永久医院放射科天津30045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18期
关键词:螺旋影像学结节

徐明曦 天津市永久医院放射科 (天津 300450)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在实施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诊断的过程中64排螺旋CT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本研究将2020年3月~2022年6月在本院检出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的患者80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前者运用64排螺旋CT开展检查,后者采用双排CT进行检查。结果: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诊断准确率以及操作时间后可知,观察组患者显著差别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为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找到一种图像质量好且诊断准确率高的检查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中64排螺旋CT不仅可以达到上述诊断效果,同时也提高了不同重建层厚下肺部结节清晰度,缩短了检查操作所需要的时间,是一种效果理想的影像学诊断方式。

肺癌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均有着一定的影响与威胁。有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如果患者发现肺癌时并不在早期其5年内生存率在10%左右,而如果可以在肺癌早期发现病变其5年内生存率可以达到70%左右,也就是说对于肺癌这一疾病患者来说早发现、早确诊以及早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延长其生存时间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肺小结节则大多数属于一种良性病变,多为局灶性增生,具有较为清楚的边界,其与肺癌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其也存在着癌变的可能,在临床上相对较为常见。由此可见,在临床上及时发现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采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其中CT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且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CT检查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与变化着,各种新型的CT检查方法逐渐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被较为广泛地应用于临床[2]。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为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患者实施临床诊断,就要分析一种更为理想的CT检查方法。本研究将2020年3月~2022年6月在本院检出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的患者80例作为实验对象,分析了在实施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诊断的过程中64排螺旋CT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将2020年3月~2022年6月在本院检出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的患者80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观察组中男23例,所占比例为57.5%,女17例,所占比例为42.5%,患者年龄23~68岁,平均(45.63±3.58)岁,病程1~23个月,平均(9.63±0.42)个月,体重42~88kg,平均(54.32±3.14)kg,疾病类型为肺小结节的患者有27例,早期肺癌的患者有13例;对照组中男24例,所占比例为60.0%,女16例,所占比例为40.0%,患者年龄24~69岁,平均(46.03±3.49)岁,病程1~21个月,平均(9.54±0.39)个月,体重47~91kg,平均(56.23±3.78)kg,疾病类型为肺小结节的患者有28例,早期肺癌的患者有12例。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体重、疾病类型等相关资料后可知,两组有着相对较强的一致性,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接受影像学检查前经过病理学组织活检确诊为肺小结节或者是早期肺癌的患者;②年龄区间介于≥20岁,<70岁之间的患者;③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④所有患者均知晓并了解本研究的内容、方法与目的,且自愿签署实验研究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②存在意识或者是认知障碍的患者;③有陈旧性肺结核、肺气肿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等相关慢性疾病的患者;④肺内结节出现钙化或者是条索状陈旧性病灶的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检查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为64排螺旋CT,在检查的过程中具体流程与方法如下:首先,CT 技师需要在开展检查之前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呼吸训练,之后科学合理地进行自动毫安模式下相关扫描参数的具体设置,一般电压设定为120kV,扫描层厚设定为5mm,螺距设定为1.3,机架转速水平设定为每圈0.6s、每周52mm,探测器规格设定为64×0.625mm,准直器宽度设定为0.625mm。同时也要进行固定毫安模式下具体扫描参数的设置,一般电压设定为120kV,电流设定为80mA,螺距设定为1.3,机架转速水平设定为每圈0.6s、每周52mm,探测器规格设定为64×0.625mm,准直器宽度设定为0.625mm。之后协助患者选择合适的检查体位,在检查的过程中需要选定患者的胸廓入口位置,并将其作为检查的起点,并朝着肺底部的方向进行扫描工作。在扫描检查的过程中要观察患者结节的分布特点、形态结构、边缘情况以及内部特征、大小与密度等,如果并不能一次确定患者结节组织的性质则可以进行第二次检查。最后,完成重建工作之后需要将获得的相关图像传至工作站,并实现图像的曲面、容积以及薄层多平面重建处理。

对照组患者所运用的检查方式为双排螺旋CT检查,检查前CT技师需要在开展检查之前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呼吸训练,让其掌握呼吸屏气的方法,保证可以在更好屏气的状态下完成相关扫描工作。在扫描检查前CT技师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参数设定,一般管电压设定为120kV,管电流设定为80mA,螺距设定为1.5,扫描层厚设定为5mm,层间距设定为5mm,准直器宽度设定为3.0mm,重建层厚设定为2.5mm,矩阵为512×512,扫描时间在20~25s之间。在扫描检查的过程中协助患者选择舒适的仰卧位,扫描由肺尖开始,一直到肋膈角,重点观察的内容为患者病灶大小、密度、形态、内部结构以及周围相关肺叶的情况。

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均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共包括3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分别独立完成评价,如果意见一致则将其作为最终意见,如果意见不一致则需要进行进一步分析与讨论后最终确定。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与评价指标分别为图像质量、诊断准确率(将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以及操作时间。

图像质量判定标准[3]:检查图像中并没有发现任何伪影的出现认定为优秀;检查图像中在肺尖部与肺底部位置能够发现少量的伪影,但是不会对诊断造成任何影响认定为良好;检查图像中能够观察到很多较为明显伪影的存在,且对影像学检查、判断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认定为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完成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借助%与±s实现相关数据资料的表示,并利用χ2与独立样本t实现数据的检验工作,P<0.05表示数据结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图像质量优良率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图像质量优良率

2.2 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

统计学分析后发现,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来说明显较高,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

2.3 两组患者检查操作时间比较

观察组有患者40 例,其平均检查操作时间为(4.56±1.25)min;对照组有患者40例,其平均检查操作时间为(9.64±2.42)min,与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患者所需要的检查操作时间明显较长,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t=4.303,P=0.040)。

3.讨论

肺癌的全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具体指的是起源于肺、支气管黏膜或肺泡上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与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一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了上升趋势与年轻化发展[4]。目前,肺癌这一疾病的发生原因尚未得到明确,一般认为与空气污染、吸烟、职业性致癌因子以及饮食、遗传等多种因素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咳嗽、咳血以及胸闷胸痛等相关症状与体征,对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均有着一定的威胁。早期肺癌患者并没有特异性的表现,一般患者出现症状时病情已经发展到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往往只能维持生命,且生存率也相对较低,生存时间明显较短,及时发现并诊断患者的病情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时间[5]。

对于早期肺癌患者来说,想要发现其病情进行影像学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其中CT属于应用较多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式。CT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的简称,可以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透过率的差异来应用灵敏度相对较高的仪器实现人体测量,将具体测量结果输入到电子计算机之后可以实现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者是立体成像,从而实现对于相关部位病变的及时发现[6]。以往本院在开展影像学检查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为双排螺旋CT,而这一CT检查方法往往会受到扫描速度的限制,在运用其为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可能无法更好地显现病灶,从而影响诊断效果。随着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CT检查技术也进行了一定的完善与创新,64排螺旋CT逐渐走进了临床,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64排螺旋CT是一种利用新一代大功率高毫安输出球管的仪器,其探测器排数达到了64排,螺旋扫描的速度得到了明显加快,一般每转所需要的时间可在0.35s左右,时间分辨率得到了显著地提升,在50ms以下,可以达到最薄的层厚,具有非常高的图像分辨率[7]。可以说64排螺旋CT突破了传统CT的设计,属于一种更加高效、精确且立体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与双排CT相比空间与时间分辨率更高,在成像软件方面也得到了改善,在获得更加清晰图像的同时也缩短了扫描所需要的时间,使得图像更加直观、逼真、具有立体感。由此可见,在实施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诊断的过程中64排螺旋CT的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更好地对患者肺部病灶进行了显示,为医师更好地进行临床诊断提供了影像学基础,避免了漏诊、误诊等情况的出现,具有相对较高的临床诊断效果。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诊断准确率以及操作时间后可知,观察组患者显著差别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明了对于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患者来说64排螺旋CT的应用不仅可以获得更加高质量和清晰的图像,同时也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和明确患者的病情,缩短了扫描检查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具有相对较为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刘继宽[8]相关实验研究结果显示64排螺旋CT在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既可以提高肿瘤各征象检出人数的占比、CT扫描图像质量优良率,同时也获得了相对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其诊断结果显著优于双排CT检查,与本研究结果有着较强的一致性,可以进一步说明对于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来说64排螺旋CT的显著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在实施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诊断的过程中,64排螺旋CT是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不仅提高了图像质量的优良率,同时也获得了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缩短了患者扫描检查所需要的时间。

猜你喜欢

螺旋影像学结节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从气、虚、痰、瘀辨治肺结节术后咳嗽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旋风“螺旋丸”
螺旋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