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访秦汉风华

2023-11-05本刊编辑部/策划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碣石行宫瓦当

本刊编辑部/策划

秦汉时期,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留下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遗迹,姜女石秦汉行宫遗址,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姜女石秦汉行宫遗址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万家镇墙子里村南正对姜女石礁石的渤海岸边一块高敞开阔的台地,这里山水交融、云雾缭绕,仿佛将岁月的痕迹紧紧地抱在怀中。

姜女石即姜女坟,传说中孟姜女投海自尽之地。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凄婉动人。其实,姜女石只是一种天然的海蚀柱。不过,经过数年的考古印证,姜女石确实与秦始皇有着紧密的联系。

现在,让我们一起踏入这座行宫,共同寻访秦汉时期的风采与辉煌。

探索碣石之谜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首出自曹操的千古名作家喻户晓。两千年来,文献记载的碣石出现多次,但是碣石究竟何在,其本身及周围环境与自然风貌怎样,历代的学者众说纷纭,争论不休。不过,这一千古谜团随着姜女石秦汉行宫遗址的挖掘逐渐清晰起来。

自1982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在万家镇发现了几处秦汉时期大规模的高台建筑遗址群,并随之出土了秦代雕纹空心砖、瓦当、陶井圈等大型建筑构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出土了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的最大的瓦当——夔纹大瓦当,其直径54厘米,瓦高37厘米,通长68厘米,且线条流畅,风格古朴,这是秦始皇专用的建筑材料。此后,这里还出土了大量汉砖、云纹瓦当等,其中“千秋万岁”大瓦当更是汉代帝王宫殿所专用。

另外,姜女石在山海关附近几百里的海域内,好似一个特殊的海上标志,十分引人注目,它的地理环境、外观形状等都与史籍所记碣石十分相近。因此,专家们认为此处应当是秦始皇当年东巡时的一处行宫,并延续至汉代,重建后成为汉武帝东巡观海的“汉武台”。而姜女石则是秦始皇设立的象征着秦东门的门阙,即东临之“碣石”。

感受行宮风韵

姜女石秦汉行宫遗址由石碑地、止锚湾、黑山头、瓦子地、金丝屯、周家南山遗址组成,占地总面积约25平方千米。

面海的三处遗址建于岸边高台地上,以石碑地为中心,止锚湾、黑山头为两翼,恰如一宫两阙,俯瞰大海;各遗址前方海中高耸矗立着自然礁石,构成门阙;遗址与海洋融为一体,极其雄伟壮观,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帝王的威严与尊贵。

其中,“石碑地”中心的夯土台是遗址的主体建筑,它是一座规模宏大的高台多级建筑,总体轮廓呈“曲尺状”,夯土台高达8米,南北长496米,外围墙宽2.8米,宫内墙宽1米左右。房屋一般建在夯土台基上,两侧是成组的宫殿式布局的房址,现保留成排柱础、塌落的屋顶瓦面、花面空心踏步砖(台阶)和较完整的排水系统。依稀可以想象当年的壮观景象。

后续发现的汉代建筑,则完全利用了秦代建筑的基础。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历经自然和人为破坏后的汉代文化层已基本荡然无存了。

姜女石建筑群将自然礁石、海湾景观纳入建筑群结构,见证了秦代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除了宏伟的建筑群和壮丽的景观,姜女石秦汉行宫遗址还是一座宝贵的文化遗产。

姜女石秦汉行宫遗址是我国考古界首次在关中以外地区发现的秦代行宫遗址,其作为皇家礼制建筑,融入了规划者的等级观念和布局理念,对研究秦代建筑技术、皇家建筑礼制,乃至后世皇家工程建筑制度都有重要意义,它为后人了解当时我国东北部的政治、经济状况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史料。1988年,国家文物局把该遗址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该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9年,该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大遗址展示园区之一。

猜你喜欢

碣石行宫瓦当
碣石山下歌声起
瓦当
论元稹《行宫》的主题意蕴
方寸见佛韵——隋唐佛教瓦当浅析
碣石在秦汉时期历史中的地位
基于《南巡盛典》版刻图像的清帝南巡行宫御苑空间格局探析*
项城袁世凯行宫(故居)园林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
济南市百花洲泰山行宫遗址发掘简报
论汉代瓦当书法的气
大禹治水曾到碣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