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俊武:能源报国永在心

2023-11-05本刊编辑部/策划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流化金花催化裂化

本刊编辑部/策划

走进中国石油抚顺石油二厂北催化车间,一块石碑伫立在门前,书有“中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1965年5月”字样。这套被称为中国炼油工业“五朵金花”之一的装置,凝结了许多石油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它的设计师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炼制专家——陈俊武。

有志年华事竟成

1927年,陈俊武出生于北京。受到良好的家教和文化熏陶的陈俊武,在中学时期就对化学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17岁时,陈俊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应用化学系。

当时的中国民不聊生,工矿企业凋敝衰败。1946年,正读大二的陈俊武到抚顺参观,第一次见到了日本人留下的煤制油工厂。中国石油工业落后、处处受制于人的窘况对他产生了巨大冲击,他当即立下志愿:挽弓当挽强,一定要投身石油工业,用己所学为国家和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1949年底,陈俊武如愿进入辽宁省抚顺矿务局工作。他一头扎进车间,将满腔热忱投入工作中。他利用倒班时间做实验,证明了在“蒸汽喷射器”的配合下,停止供电时鼓风机依然自动旋转,且车间其他设备运转正常。关闭一台风机,每小时可节省25度电,这一发现一举轰动全厂。

面对技术落后、生产资料匮乏、生产条件简陋的现实,他与技术专家和老工人一起克服重重困难,为工厂恢复生产废寝忘食地工作。凭借丰富的知识和勤奋严谨的工作作风,陈俊武接连完成多项技术革新任务,逐步成为一名青年技术骨干。

以身许国绘“金花”

1961年冬天,石油工业部决定抽调骨干力量,开展被誉为“五朵金花”的流化催化裂化、铂重整等五项炼油工艺新技术攻关,尽快改变我国炼油工业技术落后的面貌。34岁的陈俊武,受命担任了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设计师。

1962年,国家决定派出人员赴古巴考察,陈俊武名列其中。这次出国为他打开了学习先进技术的大门。因为需要学习的内容太多,时间紧迫,陈俊武没有一天休假和娱乐,只是争分夺秒地工作。他工作地点的附近就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巴拉德罗海滩。那里有湛蓝的海岸、乳白的沙滩、如画的风光,他却一次都没去过。结束考察回国时,陈俊武的行李中没装一件洋货,只带回了密密麻麻记满了学习心得的十几个笔记本,其中既有重点考察的催化裂化技术,也有属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其他炼油技术。

在陈俊武的主持下,1963年1000多张设计图纸完工,1964年开始施工备产。陈俊武没日没夜地“泡”在现场,这个找,那个叫;这边开会,那边答疑,忙得像个不停转的陀螺。1965年,60万吨/年流化催化裂化装置投产,中国炼油工业技术水平有了跨跃式的发展和提高。

扁舟浩海又启程

“回顾自己的经历,我一直在前进,创新的思想始终没有停顿,很多时候都是出于兴趣,总觉得一项新技术完成了但是不过瘾。”在陈俊武看来,创新永远没有交卷的时候。

进入耄耋之年的陈俊武,开始对一个并非自己研究领域的课题产生兴趣:全球气候变化和碳排放问题。他开始广泛搜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美国能源情报署和欧洲等国家有关气候变化和碳排放的数据资料,下载的资料摞起来超过了他的身高。当查阅到一个能回答他疑问的资料时,他甚至会像小孩子一样兴奋和激动。

“出于科学家的责任,去学习过去不熟悉的知识,争取提出一些对国家、对大局有益的论据和建议。”从2011年开始,陈俊武与同事合作连续发表9篇关于中国碳减排战略研究的相关论文,并历时3年写就24万字的《中国中长期碳减排战略目标研究》专著。2011年,他提出建議:中国的碳排放峰值年是2030年,碳排放峰值为110亿吨,最好控制在100亿吨。这与国家2014年正式向国际社会承诺的数值高度契合。

2018年,91岁高龄的陈俊武获得“中国石化成立35周年·感动石化人物奖”。在现场,他亲切又期待地对台下20多岁到60多岁的新老同事说:“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希望大家认识到肩负的使命,站在党和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努力,让人生更有价值。”

猜你喜欢

流化金花催化裂化
故乡的金花茶
催化裂化装置外取热器筒体泄漏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高温流化糙米储藏稳定性的研究
烘焙林业废弃物生物质与煤粉不同配比混合颗粒的流化特性
提高催化裂化C4和C5/C6馏分价值的新工艺
催化裂化装置掺渣比改造后的运行优化
金花
五朵金花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工艺浅析
散装水泥运输车流化过程的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