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探究

2023-11-05刘晓霞何志新

辽宁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珠海市文明生态

刘晓霞 何志新

(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平沙校区,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翠微小学)

一、问题提出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和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既是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具有生态文明价值观及实践能力接班人的需要。

2021 年1 月,生态环境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共同发布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 年)》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学校教育,这为中小学研究与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实践纲领和行动指南。中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是提高我国公民生态文明素养的主要途径,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学校教育具有根基性甚至全局性的重要意义。

本研究力求通过问卷调查揭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探究改进策略,为中小学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课题组根据《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参考车益霞的论文《我国中小学生态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并结合调查对象特点,编制了包含26 道题目的《珠海市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现状调查问卷》(以下简称《问卷》)。《问卷》涵盖生态文明知识、意识、价值观、行为以及接受生态文明教育情况等5 个维度。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珠海市各行政区小学高学段和初中全学段的在读学生。采用随机采样法在各区目标学校进行问卷调查。主试者在施测前向被试者讲解问卷指导语,并强调查结果的匿名保密性,要求被试者独立、客观作答。共回收问卷5685 份,整理后得到有效问卷5610 份,有效率达98.7%,具体样本情况详见表1。问卷数据采用Excel和SPSS26.0 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果。

表1 样本分布情况

三、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的现状

(一)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掌握水平整体良好

为了解珠海市中小学生对生态文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依据中小学思维发展特点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背景,《问卷》主要从生态文明概念、世界保护日、工业“三废”、温室效应、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等方面设计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生态文明知识的题项维度结构良好(α=0.733),全市中小学的平均分为3.04。根据对年级和学校区属的单因素方差检验、LSD 事后比较和均值图(见图1、图2)的分析,我们发现:六年级和初二、初三年级表现较好,而四、五年级和初三年级表现较弱;香洲区学生表现相对较好,斗门区学生表现相对较弱。

图1 年级生态文明知识均值

图2 区属生态文明知识均值

(二)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整体较强

为了解珠海市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情况,《问卷》主要从生态环境保护的急迫性、参加环保活动的意愿、对生态资源状况的态度等方面设计问题。

根据数据统计分析,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生态环境保护是急迫的,非常愿意参加环保活动,喜欢有趣味性的活动类项目,对建设生态文明持积极态度。

(三)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整体积极向上

为了解珠海市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情况,《问卷》主要从生态道德和生态消费观两个方面设计题目,包括人与自然关系、自然生物生存与绿色消费等。

根据数据统计分析,96.06%的学生认同“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约50%的学生意识到由于人类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导致物种灭绝、水源污染、土地破坏、气候变化等问题;大部分学生支持动植物与人类享有同等的权利,且能践行绿色消费。

生态文明消费观维度方面,珠海市中小学平均分为3.19,较为良好。通过单因素方差检验得知,生态文明消费观维度具有显著年级差异(F=10.542,P<0.001)和区属差异(F=2.704,P=0.019<0.05)。结合LSD 事后比较和均值图发现,六年级表现最好,与其他年级均具有明显差异,四年级表现相对较弱;香洲区表现最好。

(四)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规范水平整体良好

为了解珠海市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情况,结合学生实际,《问卷》设计了关于垃圾分类、保护草坪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97.9%的学生会按照垃圾桶上的分类标识丢垃圾,但在垃圾分类知识方面存在不精准的情况。大多数学生会爱护校园,并保持审慎的环境保护意识,不会践踏草坪。

(五)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开展方式多样

为了解珠海市中小学生接受生态文明教育的情况,《问卷》设计了关于获取环境知识渠道、任课教师提及生态文明教育的频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方式、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等方面的问题。

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91.68%的学生从课堂或课外活动获取环境知识,可见学校教育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填写了家庭、书籍、广播、公益广告等渠道,这反映出社会的很多方面都包含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及其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统计数据表明大部分教师具有一定的生态文明意识,在日常学科教学中会提及生态问题、融入生态文明知识。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F=5.981,p<0.001)和区属差异(F=6.202,p<0.001),初一年级教师表现最好;主城区与香洲区表现较好,斗门区与金湾区较弱。

数据显示,目前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方式,占比最多的是课堂讲解(77.11%),其次是班会主题讨论(73.37%)、宣传讲座(60.71%)和课外实践活动(52.37%)。此外,还有学生提及黑板报、手抄报、相关竞赛、作文等方式,这表明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形式多样。数据还显示,学校组织的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比较丰富,以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和垃圾分类活动为主;其次有手抄报、漫画比赛和环保读书活动,亲近大自然调查和环保作文比赛也开展得较多,植物标本制作和废弃物品设计制作比赛次之。

四、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珠海市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受到重视,学校也逐渐加大对生态文明教育的投入,不仅在校内开设相关课程,而且还积极开展环保和生态文明的相关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自觉环保的意识,取得了一定成效。不过,结合调查数据及分析,我们发现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区域间生态文明教育开展不平衡

珠海市各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发展不平衡,主城区基础设施相对丰富则表现较好,而其他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受到一定制约。此外,在生态文明意识及价值观的培养上,主城区学校开展得更为深入,而西区中小学的生态文明教育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二)生态文明教育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在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实施中,部分教师缺乏生态文明教育的知识和教学经验,导致教育效果不佳。有的教师生态文明意识不足,未能主动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教学中。此外,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对教材等教学资源的选择不够灵活有效,也影响学生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和实践。

(三)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系统性不强

在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中,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大多是零散的环保知识和活动,不成体系和序列。特别是缺乏系统的生态文明教材,学生难以形成全面、深入的生态文明理念并应用到实践中。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考虑到学生认知特点和思维发展的逻辑递进,难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同时,教育内容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和实践活动,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其生态文明的意识。

(四)生态文明教育实施成效全员化程度不足

结合调查数据分析来看,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的效果总体上是较好的,但部分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价值观、生态文明行为存在一定的不足,反映生态文明教育实施全员化不够深入。

五、加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了促进珠海市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实施,提升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本课题组从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六个方面提出“六位一体”的改进策略。

(一)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加强指导和监督,积极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例如,制定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标准、教师培训标准以及对学校文明教育的考核机制等,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进行规范和引导,制定区域间学校交流合作、中小学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标准,明确文明行为的奖惩措施。

二是强化教师培训。例如,组织生态文明教育的培训班、研讨会等,提供生态文明教育优秀的教学资源和案例,让教师对生态文明教育有更深入的理解,增强教师的生态文明意识和教育能力,以更好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三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例如,购置多媒体教室、生态实验设备等,提供生态教育资源库等教学资源,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效果。

四是开展评估和监督。例如,开展教育质量评估,对各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考核,以此推动生态文明教育的持续发展。

(二)社会需要加强生态文明资源支持,厚植生态文明学习氛围

一是提高学生对文明行为的认可度。例如,通过视频媒体、社交媒体、公交车广告牌等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其生态文明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二是提供生态教育资源。例如,利用一些生态基础设施开发生态研学、生态体验课程,组织生态营地、生态实践活动等,为学生提供亲身感受和体验生态环境的平台。

三是支持生态文明教育项目。例如,向学校捐赠生态文明教育设备、教材、图书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

四是培养生态志愿者。例如,组织志愿者走进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宣传、义务服务等活动,向学生传递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加深其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三)学校需要优化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推广多元教育方式

一是开设项目式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融入各门学科中。例如,将生态文明教育与劳动教育、生涯教育、语文、地理、生物等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开展项目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了解生态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其生态文明意识和责任感。

二是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例如,建立生态营地、生态体验课程,以及组织学生参观生态环境保护单位、参与植树造林、清理河道、清理垃圾等,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加深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体验。

三是提高教师生态文明教育能力。例如,组织生态文明教育培训班、开展教学研讨、邀请专家讲座等,加深教师对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的了解,提高其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水平。

四是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家长、优秀学校等的合作。通过组织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开展生态文明志愿服务等,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

五是建立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评估机制。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以此推动生态文明教育的持续发展。

(四)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生态文明素养,系统设计课程内容

一是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生态文明教育培训班,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提升自身生态文明素养,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中来,让生态文明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成果得到更广泛地传播和应用。

二是系统设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整合,形成有机的知识体系,并将其融入科学、地理、生物等学科中。

三是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程度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生态文明知识和技能,全面、深入地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内涵和重要性。

四是组织生态体验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野外拓展、种树造林等,既能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态环境,加深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体验,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家长需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校协同育人

一是强化家庭教育作用,增强家庭教育的力度,比如可以通过家务共担、家庭活动日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二是引导孩子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告诉孩子如何节约用水用电、如何垃圾分类等,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生态习惯和生态意识。

三是经常带孩子到自然保护区、公园等地参观,让孩子了解自然环境的美好与脆弱,教育孩子如何珍爱生态环境,从而培养孩子的生态责任感。

(六)学生需要加强生态文明知识学习,形成生态文明习惯

一是加强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如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知识竞赛等方式,了解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从而增强自己的责任感。

二是积极参加生态实践活动,如参加植树造林、草原保护、海滩清理等志愿服务活动,提升自己的生态文明实践能力。

三是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中来。不乱扔垃圾、不乱涂鸦、不破坏自然环境等,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从自身做起,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如步行上学、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让低碳环保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

四是通过写作、演讲、海报等形式,向同学、家人传递生态文明理念,让更多的人了解生态问题和生态文明,共同构建美丽的家园。

猜你喜欢

珠海市文明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黄昏
对不文明说“不”
珠海市检察院依法对卢子跃案提起公诉
赚钱
寻找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