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的选穴规律

2023-11-04朱芸娟范东英高银玉李等第

全科护理 2023年30期
关键词:脾经阴陵泉选穴

朱芸娟,范东英,高银玉,李等第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指因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和末梢血管病变进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和(或)深部组织损坏的足部并发症[1]。2021年,全球成人糖尿病病人数量达到5.37亿例,由慢性高血糖引发的并发症将在未来10年内成为人类第7大死因[2-3]。有研究表明,每年有910~2 610万例的糖尿病病人发生糖尿病足,其中1/5的糖尿病足病人需要截肢,全世界每30 s就有1例病人因糖尿病足而截肢[4-6]。我国糖尿病病人中糖尿病足患病率高达25%,是导致我国老年糖尿病病人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7],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给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8]。目前糖尿病足的西医疗法有多种,包括药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等内科疗法以及新型敷料和截肢术等外科疗法,主要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控制感染等,疗效显著[9]。

糖尿病足在中医学属于“脱疽”“血痹”等范畴[10],气阴两虚型是最常见的证型[11],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病机以本虚标实为主,本虚即脏腑亏虚,标实即痰浊阻络。糖尿病病人脏腑亏虚,郁而化热,久而成瘀,筋脉痹阻,致气不化湿,血不养筋,阳不能温煦,日久筋损肉腐,肢端坏死而成脱疽征兆,由此便形成糖尿病足[12]。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病人由于消渴日久,燥热伤阴,久之则阴损及阳,从而出现气阴两虚的症候[13]。针灸疗法用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可通过刺激经络腧穴、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益气生津、消瘀散结、活血通络的效果,具有重复性高、经济、简便等优点[14-15]。但目前针灸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的常用腧穴和选穴规律不尽相同,缺乏统一规范,且目前还未检索到对针灸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的选穴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的文献。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从针灸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的文献中寻找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以及PubMed中针灸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的临床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15日。

1.1.1 中文检索式

以中国知网为例,检索式如下:

#1 “针刺”OR“针灸”OR“艾灸”OR“温针灸”

#2 “糖尿病足”OR“糖尿病足溃疡”OR“脱疽”

#3 “气阴两虚”

#4 #1 AND #2 AND #3

1.1.2 英文检索式

以PubMed为例,检索式如下:

#1 acupuncture OR moxibustion OR needle warming moxibustion[MeSH]

#2 diabetic foot OR diabetic foot ulcer OR gangrene of finger or toe[Title/Abstract]

#3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MeSH]

#4 #1 AND #2 AND #3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足;2)辨证分型为气阴两虚型;3)以14经腧穴或经外奇穴为治疗穴位,以针灸为主要治疗方法的临床文献;4)文献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5)有科学的疗效判定标准且针灸治疗有效;6)有明确的穴位处方。排除标准:1)动物实验、机制研究、个案报道、经验总结、综述类型的文献;2)重复发表的文献;3)治疗手段为耳穴、头针等非腧穴疗法的文献。

1.3 统计学方法

从筛选后的文献中提取腧穴种类、腧穴数目等信息,并将数据导入到Excel表中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SPSS 26.0软件分析腧穴频次。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建立关联规则模型,对腧穴处方的关联规则进行分析。设置最小的支持度和置信度,支持度表示该腧穴组合出现的频次占所有腧穴出现频次的百分比,置信度表示前项腧穴出现时,后项腧穴出现的概率,选择支持度进行降序排序,取支持度>20%,置信度>80%的腧穴配伍。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经过检索共获得文献301篇,剔除重复文献71篇,剩余230篇,排除综述、系统评价,经验总结、会议论文等96篇,得到134篇文献,其中13篇文献无法获取原文,阅读全文后,剔除非腧穴疗法干预的文献37篇,未提及具体穴位的文献26篇,最终纳入58篇文献。

2.2 腧穴归经分析

共涉及43个经穴,分属10条经脉,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分别为足阳明胃经(114次,28.64%)、足太阴脾经(97次,24.37%)、足太阳膀胱经(50次,12.56%)。见表1。

表1 针灸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腧穴归经情况

2.3 腧穴频次分析

共涉及45个穴位,包括43个经穴和2个经外奇穴,总频次为398次。排名前10位的腧穴累积频次为278次,占总频次的69.84%。排名居前4位的腧穴分别为足三里(14.82%)、三阴交(13.56%)、阴陵泉(7.53%)、关元(7.53%),占总频次的43.46%。见图1。

图1 针灸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腧穴

2.4 腧穴关联结果分析

采用SPSS Modeler 18.0对45个腧穴进行关联分析,数据分析显示,45个腧穴中常两穴连用的组穴为足三里-三阴交、三阴交-阴陵泉,常三穴连用的组穴为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关元。见表2。

表2 针灸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腧穴配伍关联情况 单位:%

3 讨论

3.1 胃经、脾经、膀胱经为针灸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常用的经络

针灸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的腧穴归经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为多气多血之经,可促进气血津液的化生,濡养四肢经脉[16]。脾主运化、主四肢,为气血化生之源。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病人津液耗伤,血亏损,肌肉、骨关节失于濡养导致肢体干糙、萎软无力[17]。因此,通过调节脾经改善脾脏的功能,促进气血津液化生为针灸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膀胱经主要选取的穴位为背腧穴,背腧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针灸背腧穴可通过穴位刺激改善脏腑功能[18]。针灸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常用经络的选取符合中医“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规律,通过选取脾经、胃经及膀胱经从治脾胃入手,促进脾升胃降、气血津液的化生和输布,最终达到“补气”“补阴”的效果。

3.2 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等是针灸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的常见腧穴

在针灸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选穴方面,最常用的腧穴为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阳陵泉、丰隆、解溪;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阴陵泉;任脉的关元、气海;足少阴肾经的太溪;足少阳胆经的悬钟。针灸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多采用以上穴位,究其原因主要与腧穴的特性密切相关。足三里属于足阳明胃经,刺之可和胃健脾,促进气血的化生和运行[19]。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具有健脾滋阴、益气养血的效果[20]。阴陵泉为脾经合穴,能健脾燥湿、解毒利湿。关元、气海属于任脉,任脉为阴脉之海,灸之可以补阴。太溪为肾经腧穴,具有滋补肝肾、疏通局部气血经络的作用[21]。丰隆、解溪分别为胃经的络穴和经穴,丰隆能够和胃降逆、祛痰化湿,针刺解溪可调气血、通经络。悬钟为八脉交会穴之髓会,具有通经活络、舒肝益肾之功[22]。以上腧穴通过调理脾胃,使得脾升胃降有序如常,气血津液得以转化和输布,四肢经脉得以濡养。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的选穴多集中在下肢,体现了中医“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局部选穴规律。常用腧穴的归纳总结可使临床护理人员选穴规范化。

3.3 腧穴配伍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效果更佳

腧穴配伍是指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择具有协同效应的2个及以上腧穴进行应用。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相比于单穴治疗,多腧穴配伍可加强腧穴之间的协同效应,增强疗效[23]。本研究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发现,针灸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的腧穴配伍中,置信度最高的为足三里-三阴交、三阴交-阴陵泉两组,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三阴交属于足太阴脾经,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两穴配伍,可脾胃同治,促进脾升胃降,调理气机,推动气血津液的化生及传输。三阴交与阴陵泉同属脾经,主治、特性相似,配伍可提高治疗效果。

4 小结

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出针灸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的选穴配伍规律,发现针灸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所涉及腧穴中,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关元最常见,足三里-三阴交,三阴交-阴陵泉两组腧穴配伍是强关联。综上所述,数据挖掘技术可有效分析针灸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的选穴规律,从而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脾经阴陵泉选穴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阴陵泉穴主治优势病症和配伍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张唐法主任医师针药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经验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干眼症选穴规律研究
选穴温灸法预防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脏腑图点穴法》中“阴陵泉”的定位探析*
“四按”是指按摩4个特效穴位
阴陵泉命名文化与临床意义
调好脾经身体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