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小学美术课堂上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2023-11-04管其乐

学苑教育 2023年26期
关键词:鉴赏能力美的美术

管其乐

(江苏省盐城市聚亨路小学,江苏盐城 224000)

小学美术课程承担着创造美、传递美的重要任务,其将线条、颜色、形态等知识传输给小学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美的多元化表现。基于小学美术课程的定位,积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让学生在形态结构、色彩搭配当中掌握美术知识,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艺术鉴赏能力指代的是根据个人的情感意识与知识储备水平,对艺术品进行鉴赏、评价的重要能力,其代表着鉴赏者的艺术修养。基于小学美术课程能够培养艺术鉴赏能力,让美的元素在美术课堂上流动起来,教师必须重视美术资源与艺术材料的应用。在课堂上,展现美的不同表达特点,呈现美的独特价值;在课外实践中,分享有关于艺术鉴赏的美术知识,形成审美新模式。整合资源,积极互动,培养艺术鉴赏能力,构建以美为核心的全新课堂。

一、因材施教,基于趣味引导理念导入鉴赏资源

发展小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要强调课堂活动与艺术审美需求的有效契合,抓住学生的主观审美需求开展审美活动,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美、感知美,促使美的种子在学生的内心扎根。部分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过程中,单纯重视艺术鉴赏理论的灌输,大多停留在对于技法和笔触的分析上,艺术鉴赏活动的开展方式过于单一。而小学美术课是义务阶段的基础教育,其开设目的并非要求学生达到较高的艺术造诣,而是帮助学生在适当年龄形成恰当的健康审美。因此在针对艺术资源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尝试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多利用一些符合学生认识的、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艺术作品、美术作品,提高小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让美在课堂上流动,满足小学生的审美需求。

教师通过绘本、漫画、动画等资源发展小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可以实现小学生兴趣与审美思维的同步发展,让小学美术课堂焕发出生命力。如绘本《三只小猪》作为经典的童话故事,学生往往在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图画来感知故事,由于学生还不太了解故事内容,因此教师可利用绘本图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来完成《三只小猪》的故事新编。在初期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展示有关图片资源,隐藏其中的叙述性文字,引导学生推导故事的发展历程。在随后的课堂互动环节,选择学生记忆最为深刻的画面展开互动分享,许多学生认为狼冲进小猪家里的图片是印象最深刻的,因为这里是故事发展的高潮,是最激动人心的,也有的学生认为开篇三只小猪在家中的画面印象最深,因为这幅画里都是暖色,看起来很温暖等等。在评价绘本《三只小猪》的过程中,结合绘本中的相关故事展开互动。从角色的塑造、场景的勾勒入手,帮助学生掌握情境与角色之间的关系,基于美术创作技巧,发展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当学生逐渐掌握了漫画资源的鉴赏技巧之后,可以继续导入美术资源、艺术素材,在发展学生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如经典漫画《父与子》《三毛流浪记》的阅读,其将父子之间相处的过程划分为一个个的漫画故事,展现了父子之间的浓厚情感,父子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不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并且其本身也是优秀的美术作品。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选择学生关注的资源开展课堂艺术鉴赏活动。除了教师导入的活动资源之外,也可以要求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美术资源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从生活材料、创作经验中取材,如剪纸、学生绘画、橡皮泥雕塑等,在满足学生兴趣的同时实施艺术鉴赏能力培养活动,拉近学生与美之间的距离。

二、塑造审美观,利用高雅艺术审美资源开展鉴赏活动

人类对于美有着天然的追求和亲近,小学生对于美也有着不同的认识。在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过程中,要关注多元化艺术资源的投放,让学生意识到美是包容兼并的,并非某种具体的、确定的形象。当小学生初步形成了艺术鉴赏能力之后,可以利用古今中外不同的美术画派的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美的艺术的多元性,培养学生尊重不同审美取向的意识。在小学美术课堂互动环节,除了兴趣启发之外,教师还要关注多元化美术素材的应用,将优秀的美术作品、艺术作品带入到课堂当中,鼓励学生近距离地进行艺术鉴赏,掌握美的多元表现特点。通过审美、探究和表达,来满足学生的多元学习需求,发展小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将艺术大师的作品带入到小学美术课堂当中,结合学生交流、专业指导两大模块开展艺术鉴赏能力培养活动。以梵·高的《向日葵》《星空》为例,两者都是油画,并通过对单一颜色的应用,作者呈现出了一个浪漫、充满活力的艺术世界。在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活动过程中,可以对活动过程进行细化。首先,要求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围绕着美术作品提出思考问题:《向日葵》与《星空》都是梵·高的作品,他们给人的感觉相似吗?二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别呢?说一说你最喜欢的艺术作品等等。在提出互动任务之后,学生可以从构图元素、色彩等角度进行互动。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着艺术作品的人文思想展开审美鉴赏:向日葵始终跟随着太阳旋转,其代表着生机与希望,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暖色来表达这种生机与希望;浩瀚的星空中隐藏着太多的未知,其包含了作者对于浪漫星空的幻想,作者运用了深蓝色来展示星空的深邃和神秘。结合色彩这一直观的表现手法,帮助小学生较好的理解作品的意蕴和色彩作用的通感应用。在基于艺术资源进行互动的过程中,为学生解读艺术作品的主题。其次,开展专业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活动,教师可利用互联网平台导入有关知识,以艺术评论家对《向日葵》《星空》的评价为对象,搜集审美鉴赏结论,让学生掌握审美鉴赏的基本技巧:在鉴赏艺术资源的过程中,应该从艺术品的构图、创作思想与人文情感入手,展现艺术品本身独特的魅力。在互动环节,通过艺术审美资源的引导组织综合化审美活动,可以让学生利用某几种颜色来表现一种他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通过作品交换展示,让学生感受美的多元化表现特点。同时也可以将同主题的中外作品进行对比,来感受由于文化不同而形成的不同艺术风格,开放式地引导学生讨论更喜欢哪一种艺术风格,从而充分利用审美资源,开展多元化审美鉴赏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丰富审美的感性认识。

三、学科交叉,组织多元审美活动发展学生鉴赏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要脱离观念灌输、理论灌输的枯燥模式,让学生与美进行生动的交流,通过多元化审美活动发展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除了课堂上的互动交流、理论解读之外,还可以尝试结合多元审美活动组织互动交流活动,只有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才能激发学生的爱美之心。教师要解放学生的思维,通过多元审美活动的设计为学生创造感受美、验证美的机会,感受美的多元化表现。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应意识到学生的抽象思维尚不完善,结合美术作品、艺术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或音乐与美术的通感作用等形式开展互动,让学生不仅仅能通过视角来感受美,还能通过对于故事的思考、音乐的聆听等方式来主动诠释美、理解美,优化小学美术课堂单一的鉴赏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做好艺术鉴赏活动的设计工作,引导学生独立挖掘艺术资源,在多元化美术资源的引导下,构建审美感知、美术交流于一体的互动课堂,发展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以美术资源《格尔尼卡》的审美鉴赏为例,可以从学生自主鉴赏与教师引导两个角度入手开展艺术鉴赏能力培养活动。一方面,为学生展示《格尔尼卡》的有关图片资源,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在小组互动中解读艺术作品《格尔尼卡》。由于《格尔尼卡》这幅作品的审美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从简单的颜色感知、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去猜测凝固在图画中的故事在向我们传达着什么。并且教师要注意到小学生的当前审美发展水平与鉴赏所需要的鉴赏水平之间的差距,在进行审美学习之后,分享学习经验。另一方面,教师开展艺术鉴赏能力培养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格尔尼卡》是艺术大师毕加索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因此要看懂这幅画就必须去了解作者毕加索,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介绍毕加索的短片,让学生大致了解了毕加索的绘画流派和艺术风格,同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观看完《格尔尼卡》之后直观的感受和情感状态,许多学生说有种不适感,在此基础上,了解《格尔尼卡》的内容:其描绘了法西斯轰炸西班牙重镇格尔尼卡的故事,通过黑、白、灰三色与扭曲的人物来表现故事,展现了作者对于战争的控诉。由此学生对于《格尔尼卡》的理解有所加深,并掌握了利用线条和颜色等方式通过作品来传达情感的抽象手法。当学生独立完成艺术鉴赏任务之后,教师配合专业的审美知识与学生进行互动,能够起到较好的总结归纳作用,从而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使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升一个台阶,形成学生审美、教师引导的新模式是创新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方法。

四、在做中学,基于学生审美鉴赏成果提升美术鉴赏能力

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多个角度开展。法国艺术家罗曼·罗兰曾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除了课堂上的美术交流之外,教师还要发掘生活中的审美培养因素,组织和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艺术资源进行艺术创造,从而将学生审美鉴赏的提升转变为美的塑造能力,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多元价值。在活动环节,要积极组织多元化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挖掘并应用艺术资源,开展审美鉴赏活动,随后将艺术鉴赏经验呈现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究来创造艺术鉴赏话题,打造“抛砖引玉”的交流模式,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艺术资源,可以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审美热情。

近几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垃圾分类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关注如何变废为宝。教师可以以这一时事热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利用废弃老旧的“垃圾”开展艺术创造活动,旨在让学生意识到“垃圾其实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例如可以通过折纸将废旧传单变成一次性的垃圾桶,将塑料瓶进行艺术加工变成美丽的长颈花瓶,易拉罐也能变成帆船等工艺品。在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生活中的材料、完成对于美的加工创造。课堂活动向着艺术鉴赏思维发展的方向逐渐推进,学生的审美热情也将被调动起来。

此外,教师要注意利用当地的艺术文化,让学生成为新时代审美鉴赏艺术的传承者和发扬者。如专题活动“民间艺术之美”的设计,首先以地方文化中的剪纸、年画、雕塑、建筑等资源为对象,要求学生结成学习小组,从美术资源的发展历程、表现特点入手展开互动,可以去参观地方的博物馆,或者利用互联网了解相关资料,以地方的特色剪纸文化、手工文化、绘画文化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艺术鉴赏、艺术创作。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挖掘美的文化价值,从而对于本土的艺术文化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次,教师开展理论指导工作,在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的过程中,对活动内容进行补充:除了课堂上的探究交流之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结合手工制作、民族绘画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作品更多的走向社会,让艺术鉴赏能力成为学生探知世界的一种手段,鼓励学生在生活休闲之余将艺术鉴赏变为一种兴趣爱好,更多的走进艺术展,并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结合学生的探究成果,实现美术创作的有效更新,提升小学生的美术感知能力。

五、合理拓展,应用民族美术教育资源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人类对于美的追求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引导学生开展审美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的过程中,应该尝试对美术教学范围进行拓展: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起点,将课堂教学环节所给出的审美教育资源、审美学习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充分提升学生的审美学习热情。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过程中,要关注美的多元化表达特点,依靠多元资源与美术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将民族美术资源与艺术成果融入到小学美术课堂当中,学生可以从美术技巧、美术理论、美育文化等角度感受美的构成,在学习的同时解读美的内在价值,从而形成更为出色的审美鉴赏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结合小学生的审美技巧与审美需求开展学生教育活动,逐步提升美育资源在课堂上的应用价值。基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建立由浅入深的美育教育方案,提升小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一方面,围绕着基础的美术创作活动传承民族美育文化,从绘画入手,引导学生展开美术学习。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展示水墨画、木版画等民族美术作品,要求小学生进行鉴赏,从色彩、布局等角度领略美的内在价值,激发小学生的审美学习兴趣。在教学展示环节,可以利用水墨画《虾》,木版画《门神》来实施教学工作,让学生去欣赏美。另一方面,将实践学习任务代入到小学美术课堂当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教师对学生提出学习任务:结合绘画作品、雕刻作品、泥塑作品进行审美创作,选择你喜欢的美术作品展开实践活动,这一环节的教学以引导学生自由表达为目标。教师还可以在美术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民族美术文化作品,吸引学生展开美术学习活动。在随后的教学中,以模仿+ 创作为基本教学思路,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美术作品、美术技巧展开美术创作活动。通过实践,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应用美术知识。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计“美术作品展览角”,引导学生展示创作灵感,让学生增加感受美、创作美的热情。

六、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对于完善小学美术课堂、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艺术审美思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强调审美鉴赏活动的多元化设计,从感知美、体验美、应用美的多元视角入手,感受美的不同表现。同时教师要避免将普遍性的艺术熏陶教育错误地理解成艺术专业教育,或者无法正确认识艺术鉴赏课的价值,而将其作为学生的休息课。教师应秉持正确的育人理念,在艺术鉴赏中积累审美经验,进行美术创作,体验人文精神,完成培养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任务。

猜你喜欢

鉴赏能力美的美术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
创意美术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