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推崇曾国藩轶事

2023-11-03夏明星广东

党史纵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曾国藩湖南

○夏明星(广东)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晚清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洋务派首领之一。他力推洋务运动,主持创办过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他编练的湘军,遏阻并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挽救了行将灭亡的清王朝,被称为“中兴名臣”。曾国藩一生历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直隶总督等要职,对晚清政局影响很大,死后清廷谥为“文正”,有《曾文正公全集》传世。

毛泽东的家乡湘潭与湘乡邻接,对于邻县(曾国藩故居荷叶镇,现属双峰县)这位大名鼎鼎的“中兴名臣”,他由衷赞佩。

《讲堂录》成了“曾国藩语录”

湖南历来注重兴办书院,许多著名学者都曾在岳麓和城南等书院讲过学。如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王夫之,世称“船山先生”,他崇尚实学,强调“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开一代湖南学风之先。重内圣之道的理学和重外王之术的实学,在湖南交织扎根,学子们历代相传,不断阐发。到了晚清,形成以推崇性理哲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湘学士风,其中代表人物就是曾国藩。在这种风气的熏陶下,湖南学士大多关心世事,热衷政治活动,涌现出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作为湖南人,毛泽东这个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选择,深受湘学士风的影响,其中对他影响最深的就是曾国藩。

1913 年10 月至12 月,作为湖南省立第四师范预科学生,毛泽东经常到修身课老师杨昌济的好友刘人熙创办的船山学社听课。他在修身、国文听课笔记《讲堂录》中屡屡提及曾国藩言论,这本笔记简直成为了“曾国藩语录”。

根 据《毛 泽 东 传(1893—1949)》《毛泽东早期文稿》记载,在第四师范求学期间,毛泽东接触了曾国藩言论,有“1913 年10月至12月的听课笔记”为证;在第一师范求学期间,毛泽东“细读了《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日记》”。《毛泽东传(1893—1949)》还特别提及《讲堂录》里抄写了好些曾国藩的话,如:“涤生(曾国藩的号)日记,言士要转移世风,当重两义:曰厚曰实。厚者勿忌人;实则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在毛泽东的心目中,曾国藩还是个既“传教”又很能“办事”的人物,他很赞成扎实、厚重的人生风格。后来,他在一封信中同时提到曾国藩、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这几个近代风云人物,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曾国藩及《曾文正公家书》

除 了《毛 泽 东 传(1893—1949)》上述提及的,“曾国藩语录”见于《讲堂录》的还有不少。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沮。”“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毛泽东的国文课老师袁仲谦由衷赞赏曾国藩的上述观点。1913 年10 月中旬,袁仲谦在国文课上高度提炼曾国藩的观点,毛泽东郑重记下:“精神心思,愈用愈灵,用心则小物能辟大理。”还眉批“曾语”二字。

显然,毛泽东认可曾国藩的观点,认为终身勤学深思,是修身治学之理。

之后,毛泽东又多次在修身课上记下曾国藩的话,如:朝气,少年须有朝气,否则暮气中之。暮气之来,乘疏懈之隙也,故曰怠惰者,生之坟墓。毛泽东眉批“曾语”二字,警醒自己要保持朝气,杜绝暮气。

毛泽东认为曾国藩办事(立功)、传教(立言)兼具,可谓“圣贤”和“百代帝王”,对此评价极其之高:

有办事之人,有传教之人。……宋韩(琦)范(仲淹)并称,清曾(国藩)左(宗棠)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也,范曾办事而兼传教之人也。

《曾文正公家书》记载,同治六年(1867)二月二十九日,曾氏《致沅弟》(其弟曾国沅)信,鼓舞曾国沅镇压捻军两番受挫不要灰心,大讲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袁了凡所谓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另起炉灶,重开世界,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

毛泽东在修身课上记下这句话,还眉批“曾语”: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他记录这句话是汲取其中“另起炉灶,重开世界”之意。

他还郑重记下曾国藩推崇的“八本”:

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纵观其一生,毛泽东在工作、学习、行军、打仗等许多方面都与曾国藩的“八本”暗合。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巧合的是,毛泽东欣赏曾国藩,而他的修身课老师杨昌济也以“农家异材”曾国藩、梁启超为例勉励他。1915 年4 月5 日,杨昌济日记记载:

毛生泽东,言其所居之地为湘潭与湘乡连界之地,仅隔一山,而两地之语言各异。其地在高山之中,聚族而居,人多务农,易于致富,富则往湘乡买田。风俗淳朴,烟赌甚稀。渠之父先亦务农,现业转贩,其弟亦务农,其外家为湘乡人,亦农家也,而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余因以农家多出异材,引曾涤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毛生曾务农二年,民国反正时又曾当兵半年,亦有趣味之履历也。

在求学上,毛泽东也深受曾国藩影响。

曾国藩认为,求学不能三心二意,不能见异思迁,否则只会“百无一成”,毛泽东十分认同此论。

1915 年6 月25 日,他在 致友人湘生的信中,谈到自己的求学心路:

昔吾好独立蹊径,今乃知其非。学校分数奖励之虚荣,尤所鄙弃,今乃知其不是。尝见曾文正家书有云:吾阅性理书时,又好作文章;作文章时,又参以他务,以致百不一成。此言岂非金玉!

毛泽东后又两次致信友人萧子升,畅谈学习心路。

信中,毛泽东回顾自己涉猎程子(程颢、程颐兄弟)、曾公(国藩)著作,受益匪浅,认为萧子升默默启示学习方法,合乎“圣贤(包括曾国藩)之旨”,对他表示衷心感谢:

尝诵程子之箴,阅曾公之书,上溯周公孔子之训,……载在方册,播之千祀。今者子升以默默示我准则,合乎圣贤之旨,敢不拜嘉!

毛泽东认为曾国藩著作“孕群籍而抱万有”,有道有文,难能可贵:

顾吾人所最急者,国学常识也。……首贵择书,其书必能孕群籍而抱万有。干振则枝披,将麾则卒舞。如是之书,曾氏“杂钞”(笔者注:《经史百家杂钞》)其庶几焉。是书上自隆古,下迄清代,尽抡四部精要。

国学者,统道与文也。姚氏“类纂”(笔者注:清人姚鼐编辑的《古文辞类纂》)畸于文,曾书则二者兼之,所以可贵也。

曾国藩养生之法,毛泽东也认为可取。1917 年4 月1 日,他在《新青年》第3 卷第2 号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洋洋洒洒写道:

愚自伤体弱,因欲研究卫生之术。顾古人言者亦不少矣,近今学校有体操,坊间有书册,冥心务泛,终难得益。盖此事不重言谈,重在实行,苟能实行,得一道半法已足。曾文正行临睡洗脚、食后千步之法,得益不少。

对于曾国藩名言,毛泽东印象极深。1917 年秋,毛泽东阅读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鲍尔生所作《伦理学原理》一书,在某段有感而发,信笔批注:

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毛泽东给萧子升的信

这句话出自《曾文正公日记》: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对于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运动,青年毛泽东在唯物史观确立之前,也从纯军事角度给予过盛赞。1917 年8 月23 日,他致信友人黎锦熙,感叹: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所谓“收拾洪杨一役”,就是指曾国藩于1864 年率领湘军攻陷天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一事,毛泽东认为曾国藩在战略指导上是“完满无缺”的。

1920 年6 月23 日,面对湖南政局动荡,毛泽东在《湖南改造促成会复曾毅书》中激愤表示,湖南应“保境自治”,成立“湖南共和国”:

……湖南大国也,南阻五岭,北极洞庭,三湘七泽,惟楚有材。……湖南者湖南人之湖南。湖南人不干涉外省事,外省人亦切不可干涉湖南事,有干涉者仍抵抗之。……呜乎湖南!鬻熊开国,稍启其封。曾、左吾之先民,黄、蔡邦之模范。

而在这一自治的“湖南共和国”中,曾国藩、左宗棠是“吾之先民”,黄兴、蔡锷是“邦之模范”,可见曾国藩在毛泽东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在大革命之后漫长的革命岁月里,很多革命派对曾国藩的评价多为负面,而毛泽东只是客观地指出曾国藩的阶级属性为地主阶级的领袖,始终没有对其大加挞伐。

猜你喜欢

曾国藩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跟曾国藩学修身
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境内有几次重大转兵?
湖南最早的农工会组织在哪里成立?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三线建设在湖南
曾国藩读书
湖南是我家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