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素质培养的蔬菜栽培学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3-11-03娜,邵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9期
关键词:蔬菜栽培蔬菜实训

陈 娜,邵 勤

(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江西宜春 336000)

实践教学是地方高校培养大学生基本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展创新教育教学的核心之一,最能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1-2]。近年来,很多地方高校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结构体系不合理等问题较为突出,违背了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也不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3]。未来地方高校该如何在经费和资源等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开展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素质,是当下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如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只有改革与加强实践教学,重点突出应用性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才能将专业课程的应用性改革落到实处,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蔬菜栽培学作为宜春学院园艺专业一门主干核心课程,在园艺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之前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虽然在短时间内能使学生接受大量理论知识,但对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实践等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非常不利,且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适应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4-8]。因此,基于蔬菜栽培学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全面掌握蔬菜栽培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理解蔬菜栽培的基本原理,更好地了解各类蔬菜的生物学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和管理特点,旨在进一步使学生会用蔬菜栽培学的基本技能应用在蔬菜标准化生产、产业链延伸及产品流通等领域,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创新思维、岗位适应等能力。为此,基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笔者对蔬菜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研究与实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涉农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以“素质培育”为目标,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为培养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强、职业素养良好、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调整了蔬菜栽培学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3个层次:一是课程实践(课程实验、生产实践);二是综合实训(创业教育、岗位体验);三是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践)。这3个层次的实践按照课程实践(基础型,本科1年级)—综合实训(提高型,本科2~3年级)—毕业实践(综合型,本科4年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综合发展体系。

课程实践为学生的必修内容,主要是一些基础性实验和简单的生产实践,实验内容反映蔬菜栽培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如蔬菜作物的分类与识别、种子形态的识别、发芽、花芽分化的观察、抗逆性指标测定等实验以及播种育苗、植株调整、水肥管理、采后等实践,这些实验和实践由教师讲解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指导学生完成。通过此类课程实践,加深学生对蔬菜栽培学总论中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提高基本实验和生产技能。

综合实训为学生的选做内容,如创业基础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生命科学竞赛等)、园艺(蔬菜)企业岗位体验等,在此过程中,任课教师(创业指导老师、企业师傅)给出供学生选择的大量综合性实验题目或项目及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所学知识的背景进行选择和参赛,教师不直接参与,只是在了解学生前期理论学习和感兴趣的专业方向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实验题目和比赛项目的选择、设计和创业指导以及提供企业实践的岗位等,目的在于保证学生能独立解决设计、操作、比赛和工作中的问题等。

毕业实习为学生的必做内容,每个小组可根据自己对所学蔬菜学相关的研究方向的兴趣选择题目或结合教学团队教师的科研课题设计实验以及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提交方案后进行毕业实践和顶岗实习,并通过师生、实习企业共同讨论通过后,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实践过程和毕业实习。通过改革,不仅改变了原来蔬菜栽培学实践中学生始终被束缚在有限的内容上的局面,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其综合运用栽培技术进行创新和应用的能力,还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探索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在解决问题中提升创新素质。

2 以“训研创服”为导向,设计实践教学内容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偏向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包括任务模块和能力模块两部分[9-12]。为了更好地支撑园艺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厘清人才培养需求、专业理论学习、实践教学内容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根据蔬菜栽培学课程实践模块结构、生产实际及科研动态、服务等功能进行有机整合,在与赣西设施农业有限公司、荣丰祥农业有限公司、新余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企业(基地)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划分实践教学内容模块,设计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训研创服”一体化教学内容并开展蔬菜栽培学“实训+科研+创业+服务”实践。

将蔬菜栽培学课程所有的实践内容分成技能训练和能力提升2个模块。技能训练模块,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以从事园艺工作所需的技术为主线。设计包括蔬菜播种育苗技术、整地技术和栽植技术,水肥管理技术、植株调整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技术性模块,让学生掌握蔬菜的栽培技艺(单项训练),集中体现了“技术”;能力提升模块,是以知行能力为依据,以从事园艺工作应该具备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设计包括与蔬菜生产实践、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紧密相关的若干个综合性问题的应用型专题模块,如蔬菜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对指导蔬菜生产实践的意义,不同栽培制度下不同蔬菜的栽培技术有何异同,怎样获得高产优质蔬菜(综合实训)等问题,针对性设计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成因及防治(科学研究),蔬菜无土栽培创业计划(创新创业),无公害蔬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科技服务)等专题,使学生利用蔬菜栽培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训研创服一体化),集中体现了“能力”。将蔬菜栽培相关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理论教学效果,培养了扎实的栽培技术和实践生产技能,提高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学生从事蔬菜领域相关科学研究、农业技术推广和创新创业等奠定一定的基础。

3 以“岗位体验”为依托,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在蔬菜栽培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对技术性强的教学内容开展了教师课程单项实训(实验),创造蔬菜生产实际问题解决情境,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实际操作,教师再做深入讲解和指导,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针对性地设计一系列实际问题(光、温、水、肥等环境条件如何影响不同类蔬菜的开花与结果等),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相关植物生理学、植物学等学科的知识,在思考、交流、实操的基础上通过单项实训(实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答案,让学生掌握蔬菜栽培调控技术和管理措施,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针对应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开展了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专项实训(实验),主要从市场需求、岗位要求、个性发展角度出发,以岗位培养为主线,整合企业资源,建立与岗位衔接的体验课程实践,增强学生的岗位竞争力,实现专业、职业、产业的三融合,引导学生围绕蔬菜栽培理论知识进行蔬菜生产实践,教师(企业师傅)再做专业指导和管理,从而达到生产目标。如针对性地设计一系列蔬菜生产任务(项目),如黄瓜、西瓜、番茄等蔬菜作物的工厂化育苗,草莓无土栽培等,以企业工作过程、创新创业及科技服务为导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就业、创业等学生就业和蔬菜产业岗位群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训研创服”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增强了学生岗位适应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4 以“探究过程”为标准,构建实践考评体系

传统的实践考核办法是一种偏重知识测评、忽视学生实操能力和综合素质,如何有效客观地考评学习结果,不仅关系到考查学生实践中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科学性,还涉及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13-16]。以往对蔬菜栽培学实践的考核,仅通过考勤和实训报告成绩来考评。由于学生在实践中都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则实训报告就很难反映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基于此,在“蔬菜栽培学”实践教学改革中针对蔬菜栽培学实践教学环节特点以及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要求,提出了实践过程监管和动态考核方法,构建形成了“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实践考评体系,确保课程实践的教学效果。

一是过程评价(50%)。考核学生专业技能运用(10%)、动手操作能力(10%)、团队协作能力(10%)以及蔬菜生产任务(项目)完成情况(20%)。在对个人考核中,考核学生对蔬菜生产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要求每位学生对实训过程进行总结评价,并提出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等;考核每位学生在蔬菜栽培过程中操作的规范性、团队协作情况等,要求各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评(比赛),最后通过教师(企业师傅)进行检查和作出过程性考核,给出实训“过程”成绩。

二是结果评价(50%)。考核学生职业道德素养(10%)、创新研究能力(10%)、生产任务(项目)成果展示(20%)、技术推广应用及科技服务情况(10%)。考核方法贯穿于蔬菜栽培学实践课的始终,要求学生每一环节都主体参与,通过综合实训,巧妙地将以专项技能训练、科学技术服务、应用推广(社会实践)等任务(或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和专项模块融入各类蔬菜生产的相关实践任务和岗位工作过程中,包括科技下乡活动、蔬菜田间生产实践、科技服务咨询与宣传、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示范情况等,最后通过教师(企业师傅)进行检查和作出总结性考核,给出实训“结果”成绩。

5 结语

通过对园艺专业蔬菜栽培学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协作发展、科技服务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锻炼。不仅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园艺专业知识和技术解决蔬菜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了学生科研、创新和应用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素质和综合素养。

然而,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改革中仍存在一些失误和问题,如实践教学内容受天气等环境因素影响,校内实训基地教学资源还较缺乏,企业实训实习学生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错误未能及时更正,考评过程存在“感情分”未能反映真实情况等,需要进一步深入企业进行有效对接,引入大量真实的创业项目、生产任务和工作岗位,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延伸产业链等,这些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不断改进、完善与探索,仍需围绕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进行综合分析,必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深入研究改革过程中的问题,才能建立一套规范化实践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考评方式有机融合,才能达到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较高创新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的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的改革目标。

猜你喜欢

蔬菜栽培蔬菜实训
奇怪的蔬菜
关于影响蔬菜栽培管理技术推广的相关因素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蔬菜
阳台蔬菜栽培及意义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探析
蔬菜也“疯狂”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