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血糖监测个性化指导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11-02苑晓雅屠玉姜徐晓燕赵福涛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3年5期
关键词:个性化动态饮食

苑晓雅,屠玉姜,徐晓燕,赵福涛

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上海 201999; 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1999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据国际糖尿病联盟预测, 2023年全球20~79岁人群中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数约5.37亿,我国糖尿病患者数位居世界首位,其中90%为2型糖尿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1]。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等一系列症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多种并发症。2型糖尿病血糖如果控制不好会导致病情反复[2],目前临床上只能通过控制血糖来改善疾病进展,且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治疗[3]。除了疾病本身,经济负担等因素将进一步加剧患者的负面情绪,从而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特别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约束能力和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导致疾病进展无法得到很好的控制[4]。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以实时反馈患者的血糖指标,可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比较强有力地证据,从而通过稳定血糖减缓疾病的进展[5]。本文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结合临床个性化指导,以观察其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来源: 2022年8月—2023年7月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内科就诊的9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在62~76岁,平均年龄(68.4±5.9)岁;病程为 8~28年,平均病程为(20.42±5.07)年。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为 64~78 岁,平均年龄为(69.3±6.3)岁;病程为7~30年,平均病程为(20.68±5.56)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 (1)年龄>60岁; (2)确诊为2型糖尿病[5]; (3)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血糖控制不佳者(HbA1c≥7%); (4)意识清晰,能独自完成上述量表评定; (5)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以上全部标准的病例纳入本研究。排除标准: (1)伴有精神疾病者; (2)伴有严重的心、肝、肾及肺等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者; (3)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而无法参与者; (4)临床资料不全者。具备以上任意1项的病例即排除。

1.2方法2组患者的血糖均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使用前将系统的相关知识向患者进行详细的说明。由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探头需冰箱0~4 ℃冷藏保存,准备使用时应提前从冰箱取出复温15 min,并先检查配件是否完整,按要求保证皮肤清洁,详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避开特殊皮肤部位植入探头,然后固定并告知患者避免进行放射科检查,如MRI、 CT和X线片等。对照组患者遵医嘱,向其家属讲解降糖药物使用方法,同时监测患者相关生命体征从而进行相关指导;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指导。

1.2.1 个性化指导小组的组成 建立个性化指导小组,组长由科护士长担任,小组成员主要由医师和专科护士组成。组长及医师主要参与研究的监督、指导和内容审查,定期进行动态血糖监测个性化指导相关知识的培训,熟练掌握干预的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1.2.2 个性化指导内容 (1)口腔管理:指导患者认真做好口腔清洁,除每日正常刷牙外加用西砒氯铵泡沫含漱进行口腔护理,每日3次,能有效抑制和杀灭多种口腔致病细菌,降低口臭、牙周炎和口腔溃疡等并发症[6],从而改善患者心情,增进食欲。(2)穴位按摩指导:选取适合患者独立操作的5个穴位,分别是太溪穴、然谷穴、涌泉穴、血海穴和降糖穴[7],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现场教学,一对一进行指导,患者和家属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穴位按摩,并在出院后继续进行,家属监督,护士通过微信或者电话随访。(3)制定个性化食谱以及运动方案:住院时根据患者自身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其日常饮食并指导进行相应运动。合理搭配饮食结构,确保摄入营养均衡,同时限制糖分摄入,多饮水,少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血糖稳定时可适当增添患者喜欢的食物进行调节。同时,建议患者通过快走等方式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从而加速体内糖分地消耗。但运动时需要注意手臂运动幅度,以免机器发生脱落从而影响监测。患者出院后则指导患者使用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并记录,护士通过电话询问、微信、视频等方式,指导、监督患者进行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4)睡眠指导:建议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时问,同时改善床铺的舒适度,来确保患者拥有充足的睡眠。期间如出现不利因素,应及时加以干预指导。(5)定期检查:患者住院时建立动态血糖评估表,指导小成员组每日对患者动态血糖监测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每日监测情况,确保动态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同时建立病友微信群(征得患者同意)方便后续医患沟通、指导。

1.3评价方法(1)干预前和干预2周时,护士采用心理焦虑自评量表(SAS)[8]、心理抑郁自评量表(SDS)[9]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进行评估; (2)干预前和干预2周时采用医学调查问卷 MCMQ[10]对患者进行评估。该量表共20个条目,每条目采用1~4级计分法,分为3个维度。包含面对 8 个条目,总分8~32分;回避7个条目,总分7~28;屈服5个条目,总分5~20。得分越高代表个体越倾向于采用该种应对方式。(3)干预前和干预2周时对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进行评估,干预后对2组动态血糖相关指标血糖达标时间评估; (4)干预前和干预结束后8周时,护士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观察评分[11]; (5)干预前和干预结束后8周时,对饮食控制依从性[12]进行评估,评估方法:根据饮食控制依从性的程度,将其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完全依从为每日按照糖尿病饮食进食,部分依从为3~4次/周按照糖尿病饮食进食,不依从为1~2次/周按照糖尿病饮食要求进食且进食时间不规律。饮食控制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2组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干预前, 2组 SAS 和 SDS 评分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 SAS和 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SAS和 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行为得到更明显改善。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分)

2.22组干预前后MCMQ评分比较干预前, 2组MCMQ中面对、回避、放弃维度评分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2组MCMQ各项维度评分中面对项均评分明显高于同组干预前(P<0.05),回避、放弃项评分明显低于同组干预前(P<0.05);而观察组 MCMQ 各项维度评分中面对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回避、放弃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 MCMQ 各项维度评分比较分)

表3 2组干预前后FPG、 2 hPG水平及血糖达标时间比较

2.32组干预前后FPG、2hPG水平及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干预前, 2组FPG、 2 hP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2组FPG和2 hPG水平均明显低于同组干预前(P<0.05);观察组 FPG和2 hP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达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比对照组患者得到明显改善。

2.42组干预前和出院后8周SF-36评分比较干预前, 2组SF-36评分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出院后8周, 2组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同组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明显提升。见表4。

表4 2组干预前后 SF-36 评分比较分)

2.52组干预后饮食控制依从性比较患者出院后观察8周,观察组饮食控制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干预后饮食控制依从性比较[例(%)]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严重加剧,老年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如果患者不能长期按医嘱用药,并配和合理的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造成长期血糖控制不好,很容易导致并发症,造成多脏器功能病变、衰竭,甚至死亡[13]。患者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疾病的无法治愈性、社会生活受限、家庭经济负担等困扰,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对治疗丧失信心,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14],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记忆力减退,获取疾病相关护理知识能力弱,血糖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十分重要。

动态血糖监测个性化指导是对患者在动态血糖监测期间进行的具有针对性、个体化的指导,可根据每个患者的血糖情况,与患者充分沟通,促使患者合理的进行饮食控制、运动锻炼,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血糖管理能力。指导患者使用西砒氯铵泡沫含漱进行口腔护理,既能清洁口腔又能消除口腔致病菌,有利于改善患者心情;有研究表明,中医指导下的穴位按摩对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并能抑制并发症的进展[15]。本研究显示,相较于干预前,干预后2组 SAS 和 SDS 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SAS和SD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可以得到有效缓解。此外,观察组MCMQ各项维度评分也都优于对照组,这也说明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能更积极地面对疾病。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周期长,日常生活中需要长期进行饮食控制来进行血糖管理,而患者由于对自身血糖情况知之甚少,无法准确的通过控制饮食来调节血糖,患者易出现饮食不合理导致血糖波动大的行为,影响治疗效果。合理进行饮食控制也是动态血糖监测个性化指导中特别重要的环节,可通过电话询问等方式监督患者来达到饮食的合理控制。表5显示,通过2个月的居家饮食自我管理、动态血糖监测个性化指导干预后,观察组饮食控制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动态血糖监测个性化指导可信度高,可有效提高患者居家饮食控制的依从性,有利于病情控制。

动态血糖监测个性化指导首先将患者每日血糖情况告知患者并与其充分沟通,再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饮食、运动、穴位按摩以及生活上的指导,最终让患者直观地看到其血糖的改善,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血糖自我管理能力,以达到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目的,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个性化动态饮食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动态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何为清淡饮食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