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筝独奏曲《逐日》的创作特点与演奏技法研究

2023-11-02刘轶煊

轻音乐 2023年10期
关键词:定弦夸父古筝

刘轶煊

古筝,在秦汉之际盛行,因此又名秦筝、汉筝。历经两千五百多年的发展,古筝已成为当代普及率最高的汉民族乐器之一。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推动了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随着时代发展,东西方文化碰撞、艺术交融,音乐方面也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一代又一代作曲家和演奏家们深入探究东方与西方音乐文化的精粹,在曲目的风格、创作、定弦以及古筝的演奏技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与突破,拓宽了古筝作品创作及演奏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也使得古筝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

随着民族器乐作品不断趋向现代化,古筝作品和演奏也与时俱进,涌现出了许多新的古筝作品。作曲家们继承民族乐器自身的传统精华,加之不断探究、创新,使得这些音乐作品既不失时代之风,又不失其传统之韵。青年作曲家陈哲创作的《逐日》正是这样一首兼具传统和现代音乐之美的优秀作品,本文从曲式结构、演奏表达、演奏技法等方面分析这首作品的创作特色及演奏特点。

一、《逐日》作品概况

在华夏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的先民们根据上古时代的一些记载和传说,创造出了《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等众多神话故事,在岁月的长河里留下文明的印迹,构建起了我们中华民族哲学思想的雏形,而这些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也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又一个象征。

作曲家也正是有这样一种人文情怀,选择了极富民族特色的故事——《夸父逐日》为创作背景,用音乐的方式诠释了一种民族精神,表达出自己内心对“夸父”的赞美和对这种精神的认同。《夸父逐日》出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在《列子·汤问》中也有记载,讲述的是上古时代夸父族的勇士追赶太阳,最终渴死的故事。《逐日》这首音乐作品,沿袭了神话传说《夸父逐日》的主要情节、故事脉络、发展节奏以及故事结构,分为四个段落。在音乐的律动中,我们也仿佛穿越了古今、忘却了时空,看见了那个与时间赛跑的夸父。同时,在这首作品中,现代作曲技法和传统元素的高度融合,使得筝的乐器变革和演奏技法也有所创新,筝曲的创作和筝曲演奏的现代性也体现得愈发明显。《逐日》这首作品充满了张力,有较高的难度且饱含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逐日》的一大特点是它在采用F 调五声定弦和常用演奏技法的基础之上,作者又试图突破它们带给人们的固有印象,希望在承袭“传统”的同时,也能够带来一种新的音乐形象。这种优秀的作品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推广,并鼓励更多的作曲家们都投入到现代筝乐创新的队伍中来。

二、《逐日》创作特点分析

《逐日》这首作品在听觉上流畅、优美,在技法上富有变化,具有较高的难度,在音乐语言的表达上灵活多变,体现了中西音乐的交融,既具有传统音乐的元素,又不失现代性和创新感。

(一)作品的音乐结构分析

《逐日》一共140 个小节,如果按照它的主题材料来进行曲式结构的分析,那么它的曲式结构则符合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结构,整首乐曲在F 调进行,曲式结构图如下:

图1

如果以结构来进行划分,那么《逐日》这首曲子则可以分为:积极稳健的快板“夸父逐日”——焦灼沉重的散板“夸父渴饮”——平静坚毅的慢板“夸父之死”——槃衍不绝的快板再现“夸父重生”四个部分。其速度的变化说明,如下表所示:

表1:

(二)作品的写作技法分析

1.定弦和音高素材

定弦,是指把空弦音调到一定的高度,定弦音的“唱名”与调式运用有着颇为密切的关系。古筝是在我国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老的传统汉民族乐器,在历朝历代的史书上有非常清晰的记载,但古筝的定弦方法及其相关内容的书籍或文章记录甚少。在魏晋时期,阮瑀在《筝赋》中写道:“惟夫筝之奇妙,极五音之幽微”,傅玄《筝赋·序》中说:“设之则四象存,鼓之则五音发”。这里记载的“五音”就是我们讲的“宫商角徵羽”五声,筝以五声(五音)作为定弦的这种方法,在我国已经沿袭了两千多年,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为了便于创新,古筝作品在创作时多采用比较复杂的音调转变和音阶变化定弦来呈现。然而陈哲的这首作品中,却以没有一个外音的传统F 调“五声音阶”来定弦。尽管是以“五声音阶”为定弦,作曲家依然突破了传统古筝乐曲比较中规中矩的创作限制,改变了人们对古筝乐曲的固有印象,形成了一种新的音乐语言和古筝作品的形象,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听觉享受。

一首作品的定弦,决定了整首乐曲音高上的大体风格。在创作这首作品时,一方面,作曲家为了让音乐能够与自己心目中夸父勇于追求、敢于实践、不畏困难、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淳朴憨厚且心中满怀希望的形象相吻合,选择了没有一个外音的传统F 大调五声音阶定弦来进行创作。在音乐创作中,每一个调式都有其不同的音乐色彩,比如:升号调色彩比较偏亮,降号调色彩偏暗。在《逐日》这首作品中,夸父一心追逐太阳,勇于以有限的生命探寻自然,最终身死而以手杖化桃林,有一种包藏希望的悲情色彩,整体上来说符合降号调式的色彩。同时,作者认为F 调还有一种中正的力量感。另一方面,以传统五声调式定弦的创作在现代作品中的可能性越来越被埋没,作曲家也希望在自身的创作中能够突破这方面的局限,就像夸父一样做一种勇敢的尝试,在现代作曲思维中采用纯五声音阶定弦来进行创作。因此,作曲家在这首作品中采用了完全传统调式的定弦。在大多数情况下,五声调式的作品会给人带来一种具有地方色彩的民族风格,亦或者是给人一种偏中国古典的宫廷音乐形象和传统的文人音乐形象。在这首作品中,作者虽然采用了五声定弦,但创作出了区别于以往五声定弦古筝音乐的作品,打破了我们惯性思维中“传统五声音阶写出来的乐曲地方色彩浓郁或者脱离时代”的印象。

2.节奏速度和力度

在《逐日》这首作品中,作曲家通过对节奏、速度与力度进行变化来表现作品的现代气息。

(1)节奏

乐曲的第一部分快板, 节奏型以十六分音符为主,旋律行进积极而稳健, 欲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

散板作为乐曲的第二部分,没有固定的节拍。这种没有固定节拍的音乐行进,使音乐的演奏变得更加不受约束,也让演奏者在演奏中更具表现的空间。其节奏的松紧、音与音之间的间隔,需要根据乐曲情绪的走向来弹奏,当然也更为考验演奏者的综合素养。作曲家试图用这种无规律的节奏运行,来表现“夸父渴饮”的焦灼形象。

乐曲的第三部分慢板采用了改变拍号的创作手法,改变拍号是二十世纪以来现代音乐中非常普遍的一种创作方式。具体到《逐日》这首作品也不例外,其充分运用了改变拍号的现代技法。例如慢板中的拍号有3/4、4/4、5/4、6/4。通过拍号的交错出现,营造出一种错位时空的景象,表达出时间和生命的流逝感。同时,犹如挽歌的旋律中夹杂着颇为规律的钟声,给人一种时间走走停停的感觉,随着故事情节不断发展,也赋予了音乐更为强大的感染力。

乐曲的最后一部分作为再现段,节奏型与A 段相同,以十六分音符为主,直到乐曲结束。

(2)速度

乐曲在速度上基本按照“快、散、慢、快”的结构布局来安排。

乐曲一开始即以136 的速度进入主题,直截了当地展现“夸父与日逐走”的故事情景和音乐形象。在夸父逐日的过程中,夸父始终是迈着积极、稳健的步伐,因此音乐节奏型也一直保持了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在听觉体验上也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效果,从而带动听众的情绪。随着乐曲进入到张力最为突出的散板部分,速度骤降,音符也不再密集。然后,再进入乐曲的慢板,这一部分的速度与乐曲一开始的速度形成更为鲜明的对比,表达出不一样的乐曲情绪。最后,再次回到主题,主题再现部分的速度,比乐曲开始的速度还要稍快一些,甚至更偏向自由化,使音乐层次形成层层递进的效果。

(3)力度

“音乐中所感受的力量强度,称为力度。”这首作品的力度方面,作曲家也作了极为细腻的标记。纵观全曲,作曲家清晰地标记了强弱记号。谱面上的每一个力度标记都是作曲家对乐曲情感表现的注释,目的是让演奏者能够更好地体会音乐的情绪走势以及演奏这首作品。乐曲的力度变化,在这首作品中显得尤为鲜明,强弱对比越鲜明,音乐就越具感染力和张力。比如,为了表现夸父与太阳抗衡的景象,作曲家大量运用由弱变强再由强变弱的方式来体现。又比如乐曲一开始,作曲家用极弱来表现夸父与太阳的距离感,随后的第9 小节,又用极强来表现夸父和太阳不相上下、不分伯仲的形象。极弱到极强这样的力度冲突,使音乐富有张力的同时更精彩地展现出一幅夸父追赶太阳的激烈画面。

三、《逐日》演奏技法分析

(一)双撮

在《逐日》这首乐曲中,将古筝的双撮演奏技法体现得淋漓尽致。第49 小节到58 小节,以及从第121 小节到130 小节,古筝的旋律演奏,都需要用到轮撮,从而表现出夸父与太阳逐走的激烈场景,烘托出一种紧张的氛围感,增加了音乐表现上的张力,推动音乐情绪不断走向高涨。由于双撮技法在乐曲中有大篇幅的运用,并在演奏时有大跨度的跳动,使这一段的弹奏难度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另外,严格意义上的双撮演奏是由左右手交替轮流弹奏的,但在此曲中,存在右右左或者左左右的连续撮弦的演奏技法,使弹奏难度进一步地增高。在这种段落当中,应该放慢速度练习,加强手臂的敏捷度以及肌肉和跨度上的记忆,同时注意指尖和手腕的发力点,以达到更好的音色效果,表现出更为准确的音乐形象。

谱例1 :《逐日》51-54 小节

(二)快速指序

快速指序,是用除去小拇指之外的其它四根手指以无序组合的方式轮换快速弹奏旋律。在《逐日》这首乐曲的第一部分和再现部分,存在大量的快速指序演奏技法的运用,仿佛夸父与太阳追逐赛跑的画面就在眼前。这首乐曲中,快速指序的难点并不是快速指序本身,而是快速指序中的重音处理,双手在演奏当中有各自不同的重音,也很少有重合的重音点,所以还需要演奏者多加练习,不断磨合,达到“一个人重奏”的音乐效果。

谱例2 :《逐日》10-15 小节

(三)特殊演奏技法

在筝乐创作中,作曲家们通过对演奏技法的创新,让乐曲能够呈现出更具个性的音乐表达。对于这样特殊的演奏技法,作曲家一般都会在乐曲的注解中给予说明。

比如在作品的第49 小节到58 小节、121 小节到130小节中,左手多次扫弦并配合两只手双撮进行强力弹奏,推动音乐情绪渐渐达到高潮。

散板部分第63 到66 小节中,左手拍击和码左刮奏的声音与逐渐紧密的节奏型相结合,很好地营造出夸父在饥渴难耐寻找到水源后一饮而尽时的焦灼感和听觉氛围。

谱例3 :《逐日》63-64 小节

(四)泛音

在古筝演奏中,泛音是非常常见的技法。一般来说,筝的中高音区泛音效果较好。泛音要求声音弹得纯真,不加杂音。但在作品的第74、75 小节中,泛音出现在中低音区,目的是不要在中高音区弹奏出闪亮璀璨的效果,而带给听众的是一种沉重、庄严和肃穆的感觉,它像是一种具有仪式感的晚钟,而不是轻浮或飘逸的感觉。

谱例4 :《逐日》74-75 小节

结 语

本文论述了古筝独奏曲《逐日》的创作背景、作品分析和演奏表达,解读了其创作意图和作品内涵。作品中古筝的五声定弦、基础的演奏技法等都体现了作曲家对中国传统元素的追溯。《逐日》这首作品并不是一首简单的叙事性音乐作品,乐曲中不同阶段的情感表达更是升华了整首作品的内涵,乐曲的主旨是面对困难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作品由浅至深,作者将“夸父”的形象用音乐的方式生动地刻画出来,从“夸父逐日”的行为引出对人生的感悟、对梦想的追寻、对生命的思索,激励后来人积极面对未来、探寻自然、战胜自然的精神。我们在演奏此曲时,需要结合对不同段落的理解,用合适的演奏手法和处理方式,去表达音乐所希望表达的意境,树立作品的独特音乐形象。

随着创新和发展的不断推进,民族音乐作品也日新月异。作曲家不仅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创作出符合大潮的作品,也应该取民族音乐之精华,融现代审美之气息,展现出传统乐器的音乐魅力,创作出兼具时代性和民族性的佳作。

猜你喜欢

定弦夸父古筝
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成功发射
古筝曲《婵歌》的演奏技法及艺术表现分析
追日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浅谈初学者二胡音准的训练方法
第一次弹古筝
追踪考试热点盘点定弦定角题型
古筝
千里之外
我的古筝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