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法治校视角下高校教师法治思维探析

2023-11-01李佳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依法治校法治思维高校教师

李佳

摘  要:依法治国战略是我国实现中国梦、强国梦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战略之一。其中,依法治校工作的开展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培养创新型爱国人才、深入科学研究、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自我、传承优良道德文化等是高校的重要職能和使命,高校教师在整个阶段内承担核心使命。在高校教师群体内培养良好的法治理念,将有助于实现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发展目标。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工作,必须注重高校教师法治思维模式的培养。高校教师法治思维的培育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保障,也为满足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打下坚实基础。面对建设“双一流”高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析依法治校视角下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的法治思维现状是极其必要的。高校应该加强教师日常法治教育,提升教师法律素养;强化依法治校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建设机制;积极开展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活动,确保能够拥有良好的教书育人发展环境。

关键词:依法治校;高校教师;法治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5-0169-04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依法治国发展理念。20世纪90年代末,在我国宪法体系内,正式涵盖了依法治国方针内容。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全国人民始终牢牢坚持依照宪法精神建设治理国家的宗旨,树立宪法治国为核心的观念。

开展战略布局活动,依法治国属于“四个全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依法治国也是其重要的支撑力量。在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依法治国是其重点和目标,其也全面体现了治国价值理念。

2018年,陈宝生在全国教育法治工作会议中提出,想要提高教育现代化建设速度,离不开依法治校[1]。大力开展依法治校活动,将有助于实现教育强国发展目标,也是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中长期积累下来的重要经验总结。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高校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中坚力量,在我国持续开展法治国家建设活动阶段内,应对高校教师法治思维理念进行有效培养,为实现相关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一、法治思维的内涵和特征

一般而言,“法”能够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理念。这里所强调的法即是在国家以及群众范围内拥有较高认可度,通过国家强制力效用发挥,而使行为满足相关要求的全部规则。“法”的具体表现与法律、条例、决定、规则等相关。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将会进入法治阶段,在现代社会系统建设阶段内体现出十分关键的影响价值。《牛津法律大词典》也指出,“法律在一个国家、或者说在一个社会的权威和影响力,法治是其重要标志。尤其体现在对个人和组织行为的约束方面,法治是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地服从公开发表的法律条文和原则。”[2]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依法治国即简称为法治。

作为培育法治价值、传承法治精神的重要理论导向,法治思维的内化尤其重要。它是一种以法为指导来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理解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中会运用到以法为核心的规则、原则和方法等。这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要求公民在各种社会角色中遇到问题都能用法律规范来引导自身行为。在最新颁布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针对法治思维进行了相应阐述,“一般而言,法治思维包含公平正义、权力限制以及人权保障等。”[3]每个行为个体在国家和社会的所有行为规范中,都应受到法律的制约。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拥有较高地位,而且效力水平高,尤其是宪法至上;权力制约集中体现在法律在约束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中;公平正义即是指社会不同阶层、不同成员都可以享受公平、公正的待遇,而且每一个权利主体都享有平等的基本权力;人权保障指法律尊重和保障社会成员的主体地位、尊严、自由、正当利益等;正当程序指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处理结果满足公平性要求,避免公信力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关于法治思维特征的探讨,部分研究人员尝试从法律角度进行分析,强调其具备规范、完整、严谨及程序性特征;也有部分研究人员从法治思维角度考虑问题,认为其是一种规则性思维、程序性思维、理性思维、公平思维等。与“人治思维”的对比,法治思维其具有以下特征:程序公正性、公开透明性、法律权威性、权利保障性。

二、提升我国高校教师法治思维的意义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内在要求

无论是西方大学发展历史,还是我国当前致力于“双一流”高校的大力建设过程中,高校在任何发展阶段,核心职能均涉及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以及传承优秀文化,并确保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发扬。高校在职能履行方面,教师都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依法治校活动的开展需要对高校教师自身法治理念进行全面培养,该活动对高校教师在培育优良师德师风方面、在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关键作用。高校在“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遵循法律的规则和方法,结合依法治国发展理念,开展依法治校活动,高校教师应尊重法律,并利用法律进行自身行为以及语言的约束。教育总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高校教师在科学研究、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社会服务等方方面面要时刻渗透正向的法治思维,重视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结合,强化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可以改善目前学校法治教育存在的形式化、片面化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法治宣传教育,树立正确人生观和法治观,引导学生成为新时代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青年。

(二)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保障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强调,积极开展高校法治活动,使校园环境得到相应优化。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上应该大力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弘扬国家主旋律,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品位。高等学校大力建设的校园文化要能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方向和当前的时代特征,以及学校所在地和学校本身独一无二的特点,努力营造出良好的育人氛围。高校重视法治建设和高校教师法治思维的提升可以为良好校园文化的创建搭建良好的育人平台,为其添砖加瓦,共塑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4]。以依法治校为前提,提升高校教师的法治思维,结合法律法规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这也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重点完成的任务。法治思维一方面可以为法律知识的运用提供一般性的指导,提高社会应对能力;另一方面法治思维代表的规范意识、严谨精神,也可以在人格培养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人格底色的塑造也会有很大意义。高校教师法治思维的提升有利于建立健全高等学校内部制度体系,建设和营造出和谐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客观需要

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学校是国家法治建设中的重要阵地。随着科技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社会保持相对较高发展速率,在此过程中,依法治国的力量不可小觑。想要有效实施相关战略,必然离不开高校教师法治思维的提升和高校依法治校的发展。高校教师的职能和使命所在,不应仅局限于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中。若想更好的发挥高校教师的使命责任感,需要培养他们的良好法治理念,使他们更多地学习并应用法律知识,完善专业知识普及率。在我国,高校教师在高校教育改革阶段内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其不仅要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也会影响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发展效果,他们在推进依法治校过程中的影响力和效应不容小觑。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也要对该理论形成深刻认知,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需要依靠每一个人民教师的力量,而不仅仅是高校教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每个人的神圣使命。时代使命感驱使着高校教师提升和养成严谨的法治思维。因此,依法治国、依法治校工作的开展均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教师应该不辱使命,坚定不移地遵从法律要求,持续进行专业法律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知识水平,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身法治思维素养。

三、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法治思维现状

(一)法律意识认知薄弱

法律意识的增强是培育法治精神、塑造法治价值的重要驱动力。高校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应强调并重视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教学本领,对其法律意识有所疏忽。对于高校教师自身而言,他们仅仅利用法律进行自我权益维护,特别是法律专业以外的教师更是如此,他们对法制內容的学习效果欠佳、重视度不够,法律基础知识储备量十分有限,且未能培养良好法律意识。建设校园法治文化,应多方面引入法律思维和法律知识,能够有效提升校园管理者、教育者、学生的法律思维,帮助其积累更多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法律知识的运用是提升法治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深刻认知法律法规,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会用法治思维引导自身言行、影响学生言行举止,是一名合格、优秀的高校教师应有的素养。

(二)法律规范认知模糊

法律规范思维具体外化为法律知识,法律知识包括具体的法律条文以及具有技术性的法律方法论[5]。高校教师法律规范认知模糊主要表现在他们对基础法律条文掌握比较浅薄,法律相关知识储备不够,法律方法论运用较少等方面。高校教师法治思维的建立不仅是维护自身权益、待人处事的一种指导思想,还会对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高校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阶段内,始终占据核心影响地位,作为全员育人范畴中育人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言行往往能够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效果。他们只有从法治视角洞察自身言行举止,才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影响学生。

(三)法治教育渗透不深

法治教育要求高校教师在法治价值和理论的指引下,将法律知识正确、合理地运用到教学、育人中,转化为法治行为。法治教育的实施,不应只是法学专业教师的任务,更不应只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相关,应该是全体高校教师、全体高校管理者共同履行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教师在教学目标上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还要将法治观念和思维作为价值观层面的教学内容渗透在日常各方面的教学中。当前大部分高校在学校本身的法治建设上的投入不足,对教师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内容和渠道均较少,法治教育渗透面较窄,渗透不够深入。面临当前我国发展和建设“双一流”高校带来的挑战,高校应加强法治教育培训力度,加大投入,组织教师团队积极参与法律法规学习活动,提升个人法律素养,增强个人法治思维的训练,将法治思维理念应用到不同教学环节内。

四、依法治国视角下提升我国高校教师法治思维的对策

(一)加强高校教师日常法治教育,提升教师法律素养

高校教师在通过努力学习来增强自身学科专业素养的同时,其基本法律素养的提升、法治思维的训练也不可忽视。教师的法律涵养是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过程中通过个人自学或者单位培训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后,习得的关于教师职业法规的相关知识、基本的法律规范以及相应的法治思想观念和态度。这些法律素养体现在日常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管理中。知道多少法律常识、是否具备尊法、守法的法律意识、遇事能否理性冷静地运用法律思维、法律武器以及法治实践能力能否养成等,这些都是高校法治教育是否有效的检验标准。高校应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广大师生宣讲基础法律知识,在校园中加大宣传力度,定期开展学习法律法规的讲座和培训。围绕教师的切身利益、围绕学生基本法律规范的养成和其关注关心的问题等方面,开展不同类型的普法教育活动,使教师及学生可以自主开展法律知识学习活动,逐步提升法律素养,强化法治思维训练。

(二)强化依法治校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建设机制

众所周知,法律能够作为依法治国的工具进行使用,其影响地位也相对更高,高等学校法治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依托力量,校纪校规的强大保障和有力实施均离不开国家法律的支撑。法律具有高度合理性和科学性,除了能够应用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还能在依法治校过程中促使学校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形成校园法治文化氛围,逐步提高法治教育的教学质量。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在开展“双一流”高校建设活动时,依法治校以及校园法治机制建设都显得尤为关键,两者缺一不可。高校在相关治理方案制订阶段内,应尊崇我国法律法规的精神导向和价值引领,不断探索、逐步完善依法治校方案策略,使法治系统能够满足完善性、规范性发展要求,最终建立健全依法治国战略下高校法律法规建设机制。

(三)构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健康的育人氛围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强调,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和法治建设至关重要。高校通过建设法治校园,丰富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增强学生的实践性、体验性、趣味性以及互动性,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培育学生对法律的信仰,优化学生的健康成长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教师需要主动帮助学生树立最佳价值观,并对国家主旋律进行弘扬,改善校园文化建设环境,结合新时期社会主体发展特征,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并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法治思维的培育和养成,要注重开展普法活动,同时将法治氛围所具备的影响效力全面体现出来。依靠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使高校教师能够拥有良好的法治信仰,也能真切地感受到法治工具所具备的强大力量。

在实现中国梦、强国梦和民族伟大复兴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依法治国的重要时期,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6]。高校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中坚力量,其法治思维的提升关系到高校依法治校的推进和法治国家的建设。开展高校教师法治思维模式建设活动,逐步实现“立德树人”发展目标,不仅能够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强大保障,也为满足依法治国发展需求奠定坚实基础。从依法治校的视角出发,面对建设“双一流”高校带来的挑战,高校应该加强教师日常法治教育、提升教师法律素养,强化依法治校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建设机制,积极进行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活动,保证育人目标预期效果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陈宝生.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坚实保障——在全国教育法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01):3-9.

[2] [英]戴维·M·沃克,李双元,等,译. 牛津法律大辞典[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9.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79.

[4] 冯刚,沈壮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德育编年史[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 陈钰. 公安民警法治思维现状及对策研究[D].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0.

[6]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 人民日报,2014-10-29(03).

(荐稿人:袁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数学与医护系副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依法治校法治思维高校教师
当代大学法治文化的构建
用法治思维推动创新社会管理
中职学校学生维权的意义探析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依法治校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研究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