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胃饮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湿热伤阴证的疗效及对胃黏膜炎性反应的影响

2023-11-01何顺勇陈朝元郑琳赖金枚黄剑锋林彬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25期
关键词:皮化生西药胃炎

何顺勇,陈朝元,郑琳,赖金枚,黄剑锋,林彬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于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临床特征以胃黏膜上皮、固有腺体萎缩减少为主,伴或不伴肠上皮化生。当前西医针对CAG多选择药物治疗方案,通过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多潘立酮、奥美拉唑等药物联合治疗,能达到抑制患者胃酸分泌、促进肠胃动力提升、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效果[1]。但单纯西药治疗,治疗效果有限,治疗结束后常见疾病反复,预后效果有待优化。中医研究中CAG属于“胃脘痛”“胃痞”范畴,气滞、血瘀、脾虚为CAG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可通过辨证施治、补虚祛瘀的原则进行医治[2-3]。调胃饮源自祛湿经典方剂平胃散联合全国名老中医周仲英教授用于治疗胃阴亏虚证的滋胃饮加味,笔者用于CAG湿热伤阴证患者的治疗,屡见良效。本研究观察调胃饮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AG湿热伤阴证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1年1—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CAG湿热伤阴证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6)和对照组(n=36)。试验组男16例,女20例;年龄25~65(42.81±6.09)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3.12±0.26)年。对照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23~68(43.15±6.04)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3.16±0.33)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4]中CAG诊断标准:临床症状涉及腹部不适、胃部疼痛、胃部饱胀、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消化系统症状;内镜检查伴有胃黏膜炎性病变;病理检查胃黏膜固有腺体已经萎缩;无阳性体征。(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5]中脾胃湿热证和胃阴不足证诊断标准拟定湿热伤阴证诊断标准:主症:胃脘痞胀或疼痛;食后脘闷;纳呆少食。次症:口苦口臭;口干;恶心呕吐;胃脘灼热;大便黏滞或干燥。舌象:舌质红少津,苔黄腻或苔少。脉象:脉滑数或细数。患者主症≥1项、舌象及脉象俱有,伴次症≥2项,可诊断为湿热伤阴证。

1.3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同时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与中医诊断标准;(2)对本次研究中所用药物无过敏反应;(3)无严重基础疾病及其他胃部器质性病变。排除标准:(1)伴严重脏器、血液等原发性疾病,伴消化性溃疡者;(2)半年内接受胃肠道手术治疗者;(3)处于妊娠、哺乳等特殊时期,及伴有精神系统疾病等特殊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阿莫西林胶囊(深圳高卓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0 g口服,每天2次;克拉霉素片(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次0.5 g口服,每天2次;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20 mg口服,每天2次;胶体果胶铋胶囊(桂林华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0.2 g口服,每天3次。治疗2周后改为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每天1次口服维持,继续治疗4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调胃饮治疗,药物组成:炒白芍、石斛、北沙参、丹参、生麦芽、麦冬各10 g,苍术、厚朴、陈皮、蒲公英各9 g,乌梅肉6 g,鸡内金、玫瑰花各5 g,炙甘草、黄连各3 g,药物冷水浸泡15 min后煎至沸腾,文火20 min后过滤得药液100 ml,早饭后1 h服用;按照相同方法再熬煮1次,得药液100 ml,晚饭后1 h服用,持续治疗6周。

1.5 观察指标与方法 (1)中医证候积分: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6]评估主症与次症。主症包括胃脘痞胀或疼痛、食后脘闷、纳呆少食,每项分无、中、轻、重4个等级,根据等级评估记0、2、4、6分;次症包括恶心呕吐、口苦口臭、口干,每项分无、中、轻、重4个等级,根据等级评估记0、1、2、3分。(2)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根据慢性胃炎新悉尼系统评分评估胃黏膜炎症程度、炎症活动度、腺体减少或萎缩程度,每项分无、轻、中、重4个等级,根据等级评估记0、1、2、3分[7],选择胃窦小弯、胃体、胃角三个部位。(3)胃黏膜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内皮素(ET)、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4)不良反应。

1.6 疗效评价标准[8]治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活动性炎症已消失,慢性炎症表现为轻度;活检检查显示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消失。显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次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显示黏膜上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明显好转;活检检查显示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好转。有效:主要临床症状减轻;胃镜检查显示活动性炎症减轻;活检检查显示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减轻。无效:临床症状、胃镜检查、活检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69.44%(χ2=5.675,P=0.017),见表1。

2.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3 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各项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2组各项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比较分)

2.4 胃黏膜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ET、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2组ET、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前后胃黏膜因子水平比较

2.5 不良反应比较 2组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无异常。

3 讨 论

CAG作为一种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反应异常、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慢性胃炎,患者病情持续发展将使肠上皮化生与异型增生病变不断加重,最终发展为胃癌。CAG发病率与胃癌发病率呈正相关性[9]。CAG治疗中,当前临床西医多选择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胃黏膜保护剂等联合使用方案。虽然该项方案对CAG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患者治疗后复发问题屡见不鲜。且常规西医治疗CAG时,对遏制患者肠上皮化生发展、改善患者胃腺体萎缩的效果也有待提升[10]。中医辨证将CAG分为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寒证、胃络瘀血证、湿热伤阴证等不同证型,临床可根据患者证型采用对应治疗措施[11]。临床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改善CAG相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明显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成为中国今后治疗CAG的一项必然趋势[12]。

中医研究将CAG归属于“胃脘痛”“痞满”“呃逆”等范畴,虽然证型不同但病因均与外感六邪、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素体脾虚等相关。CAG病变脏腑集中在胃,但与肝、脾关系密切;基于CAG反复发作、病程持久的特点,久病多虚下该病亦存在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特征。其虚在于脾胃虚寒,胃阴不足;邪实重在于气滞血瘀、湿热肝郁。结合湿热伤阴证患者主症与次症表现,患者病机在于饮食不节或其他因素导致脾胃亏虚,运化失调,湿热内生,湿热伤及阴液,最终胃液枯槁,正气损伤。湿热伤阴证CAG治疗时应健脾化湿、清热养阴,方能标本兼治。本研究中所用调胃饮一方,其中乌梅、白芍均为酸性,能敛津生液,配甘草以酸甘化阴;北沙参、麦冬、石斛共用能益胃滋阴。如此一敛一滋,双济胃阴。患者胃阴不足导致胃失濡养、胃气失和,苍术能燥胃强脾,升发胃中阳气;厚朴能燥湿除痰,下气除满;蒲公英能清热解毒、散滞气;陈皮能理气健脾,与苍术、厚朴同用时可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溏便不爽等多项症状。同时玫瑰花能够和胃调肝、助胃运药,理气而不伤阴,防药物阴柔呆滞;鸡内金、生麦芽能健脾消食;黄连能泻火解毒,药理研究表明该药具抗溃疡作用。患者久病入络,丹参以养营活血,有瘀化瘀,无瘀能防。此方注重肝、脾、胃同治,原因在于湿热伤阴时肝易乘虚而入,克伐胃土,胃阴愈伤。同时以清热利湿之法,选苦寒清热燥湿之品,强脾养脾,理气燥湿。全方动静结合,用药轻灵,诸药合用,达到补气健脾、清热化湿、养胃生津、滋阴理气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6周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说明调胃饮联合常规西药能有效提升对湿热伤阴证CAG患者的治疗效果,积极改善患者胃脘痞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6周后,2组胃黏膜炎症程度、炎症活动度、腺体减少或萎缩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说明调胃饮联合常规西药能有效遏制湿热伤阴证CAG患者胃黏膜炎性反应,对遏制患者体内胃黏膜萎缩发展进程有积极效果。ET与EGF均属胃肠激素,其中ET能促进胃血管收缩,导致胃黏膜损伤加重。EGF由十二指肠分泌,EGF本身对胃黏膜具有一定修复作用,但过量表达会导致胃黏膜细胞过度增生,导致患者正常上皮细胞发展为不典型增生,与胃炎-CAG-胃癌的发展进程关系密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周后,2组ET、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说明调胃饮联合常规西药能有效提升湿热伤阴证CAG患者胃黏膜保护效果和损伤修复效果,对遏制CAG-胃癌的发展进程亦有积极作用。陈璐等[13]研究结果亦证实,中药汤剂能有效提升胃黏膜保护能力,增强胃黏膜血流量、促进胃黏膜快速修复。但本研究随访时间较短,未进行长期跟踪统计,后续应延长随访时间以深入观察患者远期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调胃饮联合常规西药能有效提升湿热伤阴证CAG患者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遏制患者胃黏膜炎性反应、增强患者胃黏膜修复效果均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皮化生西药胃炎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价值分析
胃镜下LCI诊断肠上皮化生的应用价值
肠化免疫分型,告诉您胃病怎么办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关系研究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