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扩散: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范式的转变*

2023-11-01成晓娟肖海雁苗小翠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5期
关键词:供体知识库专业知识

成晓娟 肖海雁 苗小翠

山西大同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山西大同 037009

关键字 高校辅导员;知识扩散;实践共同体

0 引言

当前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成熟模式主要关注的是各类培训、教学实践和个人反思总结,从而使辅导员个体层面上获得基础知识和必备技能[1]。辅导员专业发展的确可以理解为是积累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过程,但以往的研究焦点却忽略了辅导员群体的知识积累和传播机制,也没有关注知识在辅导员群体中的传播、积累和创新的意义。每个辅导员个体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的个性化的隐形专业知识,对其他辅导员来讲是潜在的、唾手可得的巨大智慧宝库,开发这个智慧宝库的价值,将关注点转移到辅导员专业知识在群体中的传播、演变、积累,无论对于辅导员个体还是群体专业发展,意义都是非凡的。宁德强[2]、王宁[3]、刘文基[4]分别探讨了以知识管理来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建设,总的看来,研究集中在关注知识接受方的教师,从知识接受者的角度来促使教师专业的发展。在高校管理层面,高校为知识接受方即辅导员提供了一些职前培训、在职培训,树立知识观,合理评估检测辅导员接受知识的有效性等方面来促进辅导员个体专业水平发展;在辅导员自身层面,通过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帮困助学等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来丰富自身知识架构。

知识扩散是指知识通过一定的路径进行传播,使知识从拥有者方向外进行空间传播和转移,即从知识生产者传递到使用者的过程[5]。综上所述,当前可将关注点从知识的接受者转移为关注知识的发送者,利用知识扩散来转变辅导员专业发展的范式,以此促进辅导员专业发展,从而实现高校辅导员个体和群体的共同发展。

1 高校辅导员知识扩散的内涵与意义

1.1 知识扩散的内涵

知识扩散最初是在经济、企业管理等领域提到的,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还不是太多,对于知识扩散也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本研究结合经济和企业管理领域中涉及的知识扩散尝试着给予界定。“扩散”强调的是从空间的角度将其扩大并传播出去,知识扩散,就是知识通过拥有者将其增值并且在群内扩散出去的过程。

知识扩散是在知识的拥有方和知识的接受方之间进行的。通俗地讲,知识的受体自己不能解决问题时,需要借助知识供体解决问题,因此,在受体的周围形成的知识场就存在着未解决的探索性问题而形成了知识势能。这种情景可以形象化为,当知识的供体和知识的受体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而相互吸引,在知识势能差的作用下,知识的受体中出现某些靠自己的现有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知识供体即将某些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游离出来。因此,在知识势能差的作用下,知识供体中的某些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从高位势向低位势的知识受体中出现的问题扩散,使问题得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知识的供体没有主动去了解知识受体的需求,只是在一定的知识势能差中,持有自觉主动的态度将知识共享,即知识扩散是“利他”的过程。

1.2 知识扩散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时代诉求

随着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日益专业化,知识管理理念逐渐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为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高校辅导员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管理时,辅导员个性化、情景化的隐性知识在转化和创新中得到了有利的扩散,进一步完善了知识观和教学观,进而形成了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新范式——知识扩散的组织文化氛围,这将促进高校辅导员群体的共同发展。

《荀子•劝学》提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一个人所在群体的环境直接影响这个人的发展方向;群体动力学创始人勒温也提到过要影响一个个体,最好是改变他所在的群体环境。因此,可将此理论迁移到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上来,从辅导员群体的角度来进行辅导员专业发展研究很有必要[6]。

辅导员专业发展领域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和取向,但是目前辅导员的专业发展已经从以前的理智取向走向了实践—反思和生态取向。由此可以看出,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逐步从对个体的研究发展为对辅导员所在群体的研究,辅导员群体研究集中在关注知识的接受方,而没有集中研究知识的发送方,其实知识的发送方正是潜在的知识宝库,对知识发送者的深入研究,将是辅导员专业发展研究范式的一大转变,研究知识的发送离不开知识的扩散机制,所以知识的扩散机制将为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提供新的视角,促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

2 高校辅导员知识扩散机制的分析

高校辅导员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并非储存在大脑内的抽象的观念,而是在辅导员之间的交互影响中,辅导员队伍与所处的物理、社会、文化环境的对话和相互影响中建构起来的。文化人类学家们通过实践研究表明,学习实际上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发生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参与实践的过程[7]。因此,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应该摆脱辅导员个体专业发展的局限,从区域性组织的角度出发,构建实践共同体来促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

实践共同体的创始人莱夫和温格(Lave & Wenger)提到实践共同体是多个有着共同关注点的个体组合而成,在其群体内长期地共享信念和理解、共同实践与促进,从而确定共同的目标,也可以理解为对同一类知识关注的个体,在实践活动中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提升个体在这一领域中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组织形态[8]。此后,所有的研究都基于实践共同体关注知识的吸收,而忽视了知识的拥有端。

在实践共同体中,知识的供体不仅可以通过交互的过程影响知识的受体,从而使隐形识显现化,而且还能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多种支持帮助知识的受体获得知识。在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中,知识扩散和实践共同体的结合,恰恰可以解决知识扩散的研究载体和环境支持的问题。笔者提出可将研究的落脚点转向知识的供体,由知识的供体将辅导员专业知识扩散在一个公共知识库中,从而解决实际难题促进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本文以人类信息加工模型为原型,初步构建了高校辅导员专业知识扩散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辅导员专业知识扩散模型

知识扩散模型的核心是供体知识到公共知识库的过程。从供体知识到公共知识库,从公共知识库再反馈到供体知识,遵循知识的获取、存储、加工、利用的全过程。公共知识库的形成需要经历以下阶段。

在车牌定位时,当遇到整张图片较为昏暗或者转化为灰度图像后区分度不高等情况时,使用OTSU算法,就会出现二值化后车牌区域值为0,即为黑色,导致车牌定位失败。此外,由于车牌定位主要基于数学形态学运算,运用腐蚀膨胀操作,如果图片中也有二值化后白色像素点比较密集的地方,可能会被误判为车牌区域。

第一,获取阶段,是从供体知识到供体公开陈述,相当于人类记忆中感觉登记阶段,将辅导员的专业知识汇集总结,也就是知识供体在学校文化环境的作用下将知识增值并扩散出去。

第二,关键阶段,供体公开陈述是供体知识在学校文化环境的作用下,受到组织中其他人的注意并将供体的知识在一定范围内扩散出去,就相当于进入了人的工作记忆之中。

第三,形成阶段,受体和供体公众陈述在协商和理解的作用下进行深层加工,在此过程中,知识的受体和供体将供体所扩散出来的知识进行协商讨论以最终形成一致的意见,并被绝大多数成员所接受,公共知识库就形成了。其他的受体可以通过公共知识库来促进自身专业知识的发展,这就像是人类记忆系统中的长时记忆。

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在知识转化(SECI)模型中提出,知识创新和学习成长都是在所处的群体情境中完成的,实践共同体是知识增值转移的本质条件和战略方法[9]。在图1 中知识的供体到供体公开陈述的过程就是知识扩散的过程,由于实践共同体中不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使得该过程的描绘和表达能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扩散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

3 促进高校辅导员知识扩散的环境构建

真正实现高校辅导员专业知识扩散还需要一定的支持要素,离不开所在的学校和所归属的学院环境,现从构建高校文化环境和网络技术平台两个方面来论述知识扩散如何促进辅导员专业发展。基于知识扩散的辅导员专业发展,对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视角,虽然只是理论上的简单阐述,却能体现一个新的视角。

3.1 高校文化环境

知识扩散的高校文化环境支持是指高校应该创建和谐的管理激励制度。知识在扩散的过程中产生大量个性化的优秀的教育教学知识,比如许多优秀辅导员将自己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总结出系统性和创造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必将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最具有针对性的、含金量较高的知识体系,然而在扩散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墙内开花墙外红的现象[10]。这说明了高校并未对优秀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知识宝藏进行进一步的管理和利用。

3.1.1 建立扁平化组织结构实现知识多向扩散

传统的高校组织结构等级层次繁多,信息流动不通畅,辅导员的意见和建议要经过中间几层管理人员才能到达决策者那里,给知识的扩散带来困难。因此,建立一种易于扩散发生的扁平化结构,该结构倡导民主、信任、平等、尊重的文化氛围,使整个学校文化环境更为和谐,从而提高了知识共享的效率,辅导员个体都积累了教育专业知识,开发这个知识宝库,同时建立激励机制,激发辅导员个体将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相关的实践经验扩散出去,形成开放式的知识分享,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这样新型的扁平化的结构必然会促进辅导员实践共同体的出现,为知识拥有者提供隐性的知识扩散空间。

3.1.2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实现知识扩散的良性循环

高校也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来激励高校辅导员将工作中形成的知识扩散出去。可以建立“按知识贡献分配”的激励制度,建立知识贡献率的评价机制[14],可以为高校提供一个量度,用以衡量高校辅导员在知识扩散活动中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贡献。在物质奖励的同时,不能忽视精神激励,因为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不仅有生理、安全等低层次的需求,还有受到尊重、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需求,因此,精神激励也是必不可少的[11]。比如,教育部思政司每年评选“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这些精神层面的激励举措不仅为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榜样的力量,也可通过开展优秀辅导员教育叙事激发辅导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1.3 进行定期深度会谈扩大知识扩散的范围

知识拥有者通常是通过非正式的学习将知识扩散出去的,在学校中可以通过老辅导员带新辅导员的方式帮助新手辅导员成长,有经验的辅导员可以解答新手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工作管理经验传授给新手辅导员。这种方式对新手辅导员的成长的帮助效果显著,但是由于它仅仅局限于师徒之间,知识扩散的范围极其有限。深度会谈为辅导员们提供了一个敞开心扉、深入交流的机会,是一个思想碰撞、辅导员专业知识有效扩散的良好途径。

3.2 网络信息技术环境

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背景下,辅导员之间沟通交流从线下转移到线上,通过各式各样的社交技术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知识的传播,从而实现知识和技能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12]。随着网络技术大力发展,比如微信、短视频、微博等,它们是强大的传播和扩散工具。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为知识扩散提供新的契机。通过构建辅导员专业发展的网络支持系统的公共知识库,知识的发送者可以在知识势能差的作用下,将自己的基础知识、实践知识和情景知识发送到知识库中,此时知识的接受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性地对公共知识库中的内容进行吸收。该公共知识库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平台之上,不仅发挥了网络技术给辅导员专业发展带来的便利,同时又从知识扩散的角度使知识的发送者将自身存储的知识扩散到最大化。

从系统模型来说,知识扩散的技术支撑可以参照微博和短视频,它们实质就是知识扩散的简单缩影模型,博主和主播在将自己的信息发送出去的时候,并没有调查信息的接受者是否需要,这样也降低了扩散的成本,同时当信息的接受者收到博文和短视频的时候,知识势能差自然而然地产生,从而促进了信息的获取。

网络平台是一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高效快捷的资源共享平台。在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公共知识库的设计中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功能,降低辅导员专业知识的扩散成本,从知识的发送者的角度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发展,这将是辅导员专业发展研究一种新的范式。

知识扩散是知识共享的前提,高校要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发展建设,必须保证辅导员个体知识扩散畅通,同时实现辅导员群体知识共享和交流,从而将辅导员工作中积累的知识更新和增值。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辅导员的知识扩散影响着知识的产生、传播、应用和创新,也将成为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新的范式,同时也成为影响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大力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储备,通过创建高校辅导员实践共同体,营造高校文化环境和网络信息技术环境,转变高校辅导员知识扩散的范式,以知识求创新,以知识求发展,有效地服务大学生群体,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猜你喜欢

供体知识库专业知识
基于TRIZ与知识库的创新模型构建及在注塑机设计中的应用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维护知识库的建立和应用
不同氢供体对碳纳米管负载钯催化剂催化溴苯脱溴加氢反应的影响
基于Drupal发布学者知识库关联数据的研究
高龄供体的肝移植受者生存分析
终末热灌注对心脏移植术中猪供体心脏的保护作用
一些含三氮杂茂偶氮染料O,N供体的Zr(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抗微生物活性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