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滤气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2023-11-01杜德省赵梦洁

西部学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气泡话语价值观

杜德省 赵梦洁

(烟台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烟台 264005)

“过滤气泡”(the Filter Bubble)是美国社会活动家兼作家伊莱·帕里泽(Eli Pariser)2010年首次提出的,并在他的著作《过滤泡:互联网对我们的隐秘操纵》(The Filter Bubble:What the lnternet is Hiding from You)中进行了讨论。他认为,对社交网络的依赖会影响人们世界观的形成,人们在网上冲浪所处的个人化的信息世界,是由一系列个性化的过滤器为网络用户构造出来的独特环境,而这些过滤器盛行于互联网。由此可知,“过滤气泡”就是数字媒介通过技术手段对信息输送施加影响的现象。一方面,它缓解了信息过载的问题,帮助用户快速锁定、有效筛选自身需要的信息,提供了个性化、专业化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这种新技术会逐渐窄化用户的认知空间,将用户禁锢于已有的气泡中,不利于个体的多元化、全面化发展。

青年大学生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长期沉浸于同质化的信息环境,不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养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1]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支柱力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是亟须解决的时代课题。探究“过滤气泡”的生成逻辑,分析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对于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过滤气泡”的生成逻辑

伊莱·帕里泽认为,新一代的网络过滤器通过观察人的行为习惯,试图预测人们的好恶,企图为每个人打造一个独特的信息世界[2]。“过滤气泡”常被用来指认一种“智能隔离状态”,它是用户个性需求、算法推荐技术和资本争夺流量交织作用的结果。

(一)用户个性需求的驱动

互联网的跨越式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随着传统的传播界限被打破,网络空间的信息数量剧增,内容也更丰富。海量的信息中掺杂着大量用户不需要的冗余信息,干扰着人们对信息的判断和选择。由于人是感性的存在,更愿意选择与自身看法和态度相一致的内容,因此用户会主动对网络空间的信息进行筛选,将不需要的异质信息隔绝在自己的接受范围之外。在这样的情况下,凸显用户个性需求的“过滤气泡”应运而生,它能够过滤掉令受众不悦的信息,向其推送契合个体情感立场和价值倾向的内容,使用户沉浸在“气泡”中无法自拔。

(二)算法推荐技术的勃兴

算法推荐技术是对用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精准测算,为用户量身画像,从而实现推荐内容和用户兴趣间供需匹配的技术手段。事实上,用户的网络行为是算法推荐技术运行的基础,只有掌握了用户的网络行为,才能在满足用户体验、契合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内容的精准推送。算法推荐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的收集、分发过程。例如,淘宝会依据购买记录进行同类型商品的推送,这就是算法推荐技术的体现。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身处“过滤气泡”打造的特定空间,个体能动性在很大程度上被让渡给了算法。

(三)资本争夺流量的需要

在资本逻辑的驱使下,企业为了争夺稀缺的注意力资源,必然会推出一些新颖、热门的内容,以此吸引用户的关注。各类网络平台在进行信息推送的过程中奉行“流量至上”的原则,公众看似处于令自身愉悦的信息环境,实则可能落入资本逻辑的陷阱。为了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平台会记录用户点赞、转发、评论等浏览痕迹,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的网络偏好,并进行定制化的信息推送。在资本逻辑的主导下,网络平台“一对一式”的信息服务在满足用户虚拟化生存需要的同时,也催生出“过滤气泡”。

二、“过滤气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过滤气泡”以受众的兴趣爱好为导向,能够将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包裹其中。它可以帮助大学生从信息过载的环境中过滤无效信息,提供定制化的信息场域。但是持续性地沉浸在“过滤气泡”中,不仅降低了他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自主选择权,还会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建构产生消极影响。

(一)过度筛选致使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弱化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类带入全新的信息场景。适度的信息筛选能够对海量信息进行优化配置,为实现信息与多元用户间的精准匹配、推动信息传播范式优化升级提供新的路径。然而,“过滤气泡”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信息进行过度筛选,改变了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样态,将用户不感兴趣的异质信息隔绝在他们的接受范围之外,这无形中缩小了大学生的信息接触面,使得本应全面、丰富的信息环境逐渐窄化。由于大学生的价值判断首先是基于多元事实做出的价值判断,一味接触同类型的信息会束缚大学生的思想,长此以往,大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质疑能力会逐步降低,致使他们难以在客观、理性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此外,经由“过滤气泡”筛选后的信息可能包含一定的价值暗示,会诱导大学生逐渐树立其倡导的价值观念,并通过持续性、有规律地接触得以不断强化。倘若大学生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可能导致其价值观念发生偏移,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同质推送诱发大学生的价值认知固化

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新媒体平台成为大学生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智能算法技术内嵌于新媒体平台之中,在更新信息获取方式的同时,也催生出了“过滤气泡”。这一技术手段能够基于用户的兴趣偏好进行个性化推送,将大学生禁锢于单一、封闭的信息环境,窄化了其价值认知空间。它看似并未限制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权利,实则会依据大学生的网络偏好进行自动评估,并持续不断地向其推荐同质化的内容。这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大学生的信息自主选择权,使其陷入“过滤气泡”设置的精准识别、自动分发的陷阱。如果沉浸于令自身愉悦的信息环境中,就很难接触到其他的思想观念,则极易将自身囚禁于“信息茧房”。“在‘去身份化’的网络世界里,主导网络舆论的力量往往不是基于公共理性认知,而主要是舆论声势、情绪渲染等非理性因素。”[3]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其思维观念极易被“信息茧房”内的舆论信息影响。若长期处于“过滤气泡”营造出的信息环境,会逐渐将信息中传递的价值观念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和思考方式,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认知逐渐固化。

(三)圈层区隔加速大学生的价值共识撕裂

随着网络空间的发展,网民在网络信息生态中的自主性大大提高,价值观念的碰撞和冲突呈现增长之势。在“过滤气泡”作用下,具有相同或相似特质的群体集中起来,使得网络空间出现多元圈层。圈层化的交往方式致使网络空间的不同群体相区隔,无疑加剧了价值共识的凝聚难度。新时代的大学生追求个性、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普遍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擅长从信息场域中挖掘自身感兴趣的内容并加以利用。由于他们的辨别能力还在形成中,倘若处于思想文化封闭的圈层内,可能逐渐疏离现实社会。长此以往,大学生沉浸于单一的圈层环境,只认可自己的圈层文化,甚至与外界的人或事物区隔开,会出现文化排他性的问题。大学生活跃于各自的圈层内,其价值观念会随着圈层内思想观念的震荡而固化,进而怀疑、排斥甚至否定异质的思想观念,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很不利的。

三、应对“过滤气泡”负面影响的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4]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素质能力,是推进民族复兴、实现国家富强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全面认识、科学应对“过滤气泡”带来的挑战,努力涵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一)激发个体主观力量,增强大学生的价值理性

虽然“过滤气泡”是基于网络平台内部的运算程序自动过滤信息,将大学生限制在“信息茧房”内,但这也是个体价值追求出现偏差的结果。因此,要准确把握大学生自身的需求,通过转变其信息获取习惯,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逐步增强大学生的价值理性。

首先,鼓励大学生转变信息获取习惯,增强科学获取信息的能力。“过滤气泡”之所以能对大学生产生影响,除了其内部的信息过滤机制外,也是大学生沉迷于浏览特定信息导致的结果。马克思指出:“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5]因此,要增强大学生对“过滤气泡”的防范意识,养成科学的信息获取习惯。一是大学生要扩大获取信息的领域,定期切换不同的平台浏览信息。因为每个平台的内部运算程序是不同的,其内容推荐比例也有区别。只有广泛接触多个平台的信息,才能提升信息的多样化水平,避免“过滤气泡”导致人的片面化、单向度发展。例如,小红书的社区口号是“标记你的生活”,鼓励用户生产多样化的生活场景,主要包括穿搭、美妆、美食等方面的内容。知乎是国内流行的问答社区,以知识分享为特色,各行各业的精英会在平台上分享自己领域的专业知识。二是大学生要拓展信息获取的宽度。在同一网络平台浏览信息的过程中,要主动阅读多元化的内容,不但要接受悦耳的内容,同时也要主动倾听刺耳的声音。当大学生的信息搜集内容更加多元,“过滤气泡”的内部运算程序也会推荐相应的内容,从而消解信息窄化的问题,拓宽大学生的视野。

其次,引导大学生提高信息素养,增强剔除不良信息的能力。网络空间的信息经过“过滤气泡”的层层筛选,信息内容是否正确、信息传递的价值观念是否偏颇、信息中是否掺杂着其他错误思想,都需要信息接收主体进行辨别和评价。因此,从高校的层面看,要打造科学、系统的信息素养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辨别能力。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应遴选三观正、能力强、有责任心的教师队伍,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训。授课教师既可以是高校的教师,也可以是社会上的专业人才,关键是要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在教学内容上,要关注大学生的真实需求,以平民化的视角、接地气式的表达开展教育活动,拉近教学内容与大学生需求之间的距离。

(二)优化算法推荐机制,引领大学生的价值选择

算法推荐技术可以帮助人们从信息爆炸的环境中筛选有价值的信息,缓解信息焦虑现象,但是算法歧视及算法固化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选择。事实上,“算法的社会本质是一种权力”[6]。只有加强对算法的引导与规制,才能更好地引领大学生的价值选择。

首先,加强算法推荐的设计和监管,从源头防范算法风险。在研发团队方面,要保障团队成员学科背景的多样化,既要有理工科的技术人才,也应吸纳文科类的相关人员,避免算法设计过程中出现价值偏颇。除了建设专业、多元的研发队伍,还要建立常态化、科学化的人才培养机制。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把技术关进制度的牢笼,使算法更好地为人类社会健康发展服务。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人工智能智能字符识别技术规范》等一系列文件,为纠治算法弊端、确保有序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要监督各项规范的贯彻落实,使其真正应用到算法的运行过程中,推动算法技术向上向善。

其次,重构算法推荐内容设置,提升主流价值内容的推荐比例。“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7]算法推荐内容池里的内容,决定着其传递的价值观念,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要将主流价值的内容作为算法推荐的重点固定推送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为重点,不断优化内容配置,让正能量、主旋律充盈网络空间。例如,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华网联合抖音发起了主题为“我为祖国骄傲”的话题互动活动,吸引了公众的广泛参与,赢得了公众的一致好评。具体来说,要用算法技术精准捕捉大学生的兴趣偏好,将网络舆论热点融入内容的生产,采用新颖有趣的表达方式,增强传播内容的理论性和实效性。

(三)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凝聚大学生的价值认同

当前各种社会思潮同时存在,特别是一些西方社会思潮的强势渗入,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巨大冲击。特别是在“过滤气泡”自动筛选、智能隔离的作用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可能被排除在外,陷入难以入圈的境地。因此,正确研判、积极应对,以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精神生活发展是必然之选。

首先,要拓展话语传播渠道,打破“过滤气泡”对信息的垄断。当前,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影响力逐渐降低,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人际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牢牢掌握新媒体话语传播的主导权,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力的应然选择。详言之,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化的信息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丰富话语传播的媒介载量与引领效能。要借助生动有趣的议题设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热门的网络话题中,吸引大学生的广泛关注。这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主动性,调动他们参与传播的积极性,进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晓率和认可度。此外,针对大学生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借助图片、视频、漫画等传播介质,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其次,要创新话语传播内容,消解社会思潮的“异质性”冲击。人们对于话语的接受和认同程度,不仅受话语传播的理念和知识影响,亦与话语对个体需求的满足程度有关。只有创作出大学生认可的内容,才能吸引大学生主动浏览和学习,进而削弱“过滤气泡”对他们的限制,打破信息环境的封闭状态。首先,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内容的生活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要坚持文本化和生活化的统一,将话语的宏大叙事和日常生活的微观视角相结合,增强话语的时代性、大众性、人民性,形成独具特色的话语体系。具体而言,要善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流行语、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谚语、身边的典型事例来阐释理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通俗、形象和具体。其次,要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创新话语的表达样式,增强话语内容的包容性和黏合力。比如,依托历史典故、英模人物等向大学生传递敬业、友善、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符合大学生审美情趣的精品内容,拉近与大学生的心理距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猜你喜欢

气泡话语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SIAU诗杭便携式气泡水杯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冰冻气泡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气泡泵在制冷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