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杀菌剂对杭州市余杭区小麦赤霉病的防效

2023-10-30张舟娜李阿根高吉良莫红华朱泯亦张宇金益民

湖北畜牧兽医 2023年9期
关键词:咪鲜胺余杭区赤霉病

张舟娜,李阿根,高吉良,莫红华,朱泯亦,张宇,金益民

(1.杭州市余杭区农业生态与植物保护服务站,杭州 310023;2.浙江省植保检疫与农药管理总站,杭州 310020;3.杭州市余杭区益民农业生产服务合作社,杭州 311107;4.浙江农林大学现代农学院,杭州 311300;5.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办事处,杭州 311113)

小麦赤霉病是由多种镰刀菌引起的真菌病害,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1-3],不仅影响小麦产量,还会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N)等多种真菌毒素,严重威胁人、畜健康[4]。

防治小麦赤霉病主要依靠施用化学杀菌剂,监测小麦赤霉病菌对常用杀菌剂的抗性,可以明确田间小麦赤霉病菌的抗性发生情况,以便及时调整防治策略进而防止或者减轻由于杀菌剂导致的经济损失。杭州市余杭区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在小麦抽穗的4—5 月持续降雨天气较多,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已有研究表明,丙硫菌唑、叶菌唑等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高的防效,对减少小麦产量损失起到了积极作用[3]。为了更好地防控小麦赤霉病,筛选出不同类型杀菌剂的复配药剂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分析了小麦赤霉病对常用杀菌剂咯菌腈、氰烯菌酯、多菌灵、氟唑菌酰羟胺、咪鲜胺和戊唑醇的抗性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杀菌剂及其复配制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以期为高效防治大面积的小麦赤霉病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为金运麦1 号。

培养基:PDA 培养基(200 g 马铃薯、20 g 葡萄糖、16 g 琼脂粉,用纯水定容至1 L);YBA 培养基(10 g 细菌蛋白胨、10 g 酵母提取物、20 g 乙酸钠、15 g琼脂粉,用纯水定容至1 L)。

供试药剂:咯菌腈原药,青岛润农化工有限公司;氰烯菌酯原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多菌灵原药,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咪鲜胺原药,山东春归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戊唑醇,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SC)、25%丙环唑乳油(EC),先正达(中国)有限公司;30%肟菌·戊唑醇SC,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40%咪铜·氟环唑SC,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0.3%四霉素水剂(AS),辽宁微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EW),安道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30%丙硫菌唑SC,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供试植保器械:WBD-16A 型电动喷雾机,海盐农邦机械有限公司生产。

1.2 麦穗采集

在杭州市余杭区小麦田随机采集发生小麦赤霉病的麦穗,每个麦穗为1 个处理,然后单独放入纸袋中备用。

1.3 病原菌分离

用灭菌的牙签蘸取无菌水后,刮取小麦穗上的粉红色霉层,然后接种到含有细菌抗生素的PDA 培养基上,置于25 ℃培养箱中黑暗培养2~3 d 后,观察小麦赤霉病菌的生长情况。

1.4 抗性监测

在分离获得的小麦赤霉病菌的菌落边缘打取菌碟,然后接种到分别含有咯菌腈、氰烯菌酯、多菌灵、咪鲜胺和戊唑醇的PDA 平板上和含有氟唑菌酰羟胺的YBA 平板上,并同时接种到空白的PDA 和YBA平板作为对照,杀菌剂的终浓度均为5 μg∕mL。置于25 ℃培养箱中黑暗培养2~3 d 后观察每个处理的菌落生长情况,在空白培养基和含有杀菌剂的培养基上均能正常生长的菌株为该种杀菌剂的抗性菌株,在空白培养基上能正常生长但是不能在含有杀菌剂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为该类型杀菌剂的敏感菌株。抗性频率计算式如下。

1.5 小区设计

试验地点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渔公桥村粮食功能区,土壤类型为青紫泥田,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杂交水稻甬优538。小麦播种时间2019 年11月25 日,播种量为187.5 kg∕hm2,生长期采用常规田间管理。

试验共设置8 个处理,分别为清水对照、20%氟唑菌酰羟胺SC 900 mL∕hm2、30%肟菌·戊唑醇SC 675 mL∕hm2、40%咪铜·氟环唑SC 675 mL∕hm2、20%氟唑菌酰羟胺SC 900 mL∕hm2+25% 丙环唑EC 600 mL∕hm2、40% 戊唑·咪鲜胺EW 900 mL∕hm2、0.3% 四霉素AS 900 mL∕hm2、30% 丙硫菌唑SC 675 mL∕hm2,各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333 m2。

2020 年4 月2 日于小麦扬花初期第1 次施药,4月9 日扬花盛期第2 次施药,用水量为450 L∕hm2,药后天气晴朗。

1.6 防效统计

5 月13 日小麦黄熟期赤霉病病情稳定时进行调查。每小区随机调查3 个点,每点调查50 穗,记录各处理小区小麦赤霉病病穗数和病穗严重度,计算小麦赤霉病病穗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小麦赤霉病分级标准参照国家标准《小麦赤霉病测报技术规范》(GB∕T 15796—2011)。即0 级,无病;1 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 以下;2 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 至1∕2;3 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2至3∕4;4 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3∕4 以上。

1.7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麦赤霉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抗性频率

抗性监测的结果(图1)显示,小麦赤霉病菌对咯菌腈、氰烯菌酯、多菌灵、氟唑菌酰羟胺、咪鲜胺和戊唑醇的抗性频率分别为1.31%、3.27%、9.81%、0.65%、1.31%和1.31%。说明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最大,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抗性频率最小。

图1 小麦赤霉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抗性频率

2.2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

由表1 可以看出,清水对照的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29.32%和8.49,可见该区域发病程度中等。供试的7 组药剂中,20% 氟唑菌酰羟胺SC 900 mL∕hm2、30%肟菌·戊唑醇SC 675 mL∕hm2、40%咪铜·氟环唑SC 675 mL∕hm2、20%氟唑菌酰羟胺SC 900 mL∕hm2+25%丙环唑EC 600 mL∕hm2、40%戊唑·咪鲜胺EW 900 mL∕hm2、0.3%四霉素AS 900 mL∕hm2、30%丙硫菌唑SC 675 m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分别为55.59%、49.73%、44.92%、75.44%、9.89%、6.65%、48.33%,病指防效分别为61.25%、56.07%、47.59%、77.03%、19.08%、14.96%、52.30%。其中,20%氟唑菌酰羟胺SC 900 mL∕hm2+25%丙环唑EC 600 mL∕hm2药剂组合对赤霉病的防效最佳。

表1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

3 讨论

连续多年的秸秆还田导致田间赤霉病菌源量积累,稻麦轮作及杂交水稻的广泛种植使部分农户推迟小麦播种期[3]、增加播种量,导致小麦生育期不整齐,增加了抽穗期和扬花期感病的概率[5]。各种因素导致杭州市余杭区小麦赤霉病发生频率和为害程度明显增加,施用杀菌剂为常用和有效的小麦赤霉病的防治策略,但是为了避免抗性导致防效下降和失败,持续的抗性监测及高效药剂的筛选是有效的方法。本研究中监测了小麦赤霉病菌对咯菌腈、氰烯菌酯、多菌灵、唑菌酰羟胺、咪鲜胺和戊唑醇的抗性,结果显示,在杭州市余杭区采集的小麦赤霉病菌对上述6 种杀菌剂均表现出抗性,但是抗性频率差异较大,其中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最大,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抗性频率最小。陈永明等[6]研究表明,当某地赤霉病病菌对多菌灵抗性频率在5%时,使用多菌灵的防效在90%以上,当抗性频率上升至10%时,使用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防控仅为60%左右。基于此结果,建议在余杭区小麦种植田中减少或者停止施用多菌灵防控小麦赤霉病,并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混配或者轮换施用的方式防控小麦赤霉病。

研究了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结果显示,20%氟唑菌酰羟胺SC 900 mL∕hm2+25%丙环唑EC 600 mL∕hm2药剂组合对赤霉病的防效最佳,20%氟唑菌酰羟胺SC 900 mL∕hm2、30%肟菌·戊唑醇SC 675 mL∕hm2、30%丙硫菌唑SC 675 mL∕hm2、40%咪铜·氟环唑SC 675 mL∕hm2对小麦赤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药剂间无显著差异;而40%戊唑·咪鲜胺EW 900 mL∕hm2、0.3%四霉素AS 90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不明显,病穗率及病情指数与清水对照处理无显著差异。有研究表明,赤霉病的严重度与DON 毒素含量呈正相关,但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好,对相应处理的DON 毒素的抑制效果不一定好[7]。氟唑菌酰羟胺于2019 年在中国登记上市,为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作用机理与防控赤霉病的其他药剂不同[8]。研究表明,氟唑菌酰羟胺防治赤霉病的效果突出,且对小麦籽粒中DON 毒素的积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9,10]。

4 结论

20%氟唑菌酰羟胺SC 900 mL∕hm2无论是单剂还是和25%丙环唑EC 600 mL∕hm2混用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均高于其他供试药剂,30%丙硫菌唑SC 675 mL∕hm2对小麦赤霉病防效中等,氰烯菌酯在杭州市余杭区经过多年使用,小麦赤霉病对其抗性正在上升。因此,在余杭区防治小麦赤霉病时,氟唑菌酰羟胺可大面积推广使用,但为防止抗药性的快速上升,可与丙硫菌唑、氰烯菌酯等药剂轮换使用;40%戊唑·咪鲜胺EW 90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无显著防效,在大面积防治时需慎用;不提倡使用多菌灵及其复配剂。

猜你喜欢

咪鲜胺余杭区赤霉病
余杭区为城市新中心建设展现排头兵担当
HPLC-MS/MS法测定32%肟菌·咪鲜胺水乳剂 有效成分含量
读迷作品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测定蒜薹中的咪鲜胺残留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咪鲜胺降解菌群的富集及降解特性研究
小麦赤霉病的控制处理方法探析
能喝到几瓶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