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父母上课

2023-10-30

恋爱婚姻家庭 2023年28期
关键词:家庭

成年之后,子女与父母的关系能够相安无事,已是幸事,但我希望通过给父母上网课的方式,重新梳理家庭关系,并坚持了半年多时间。

这场家庭教育实践,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但或许能提供一种面对家庭的思路……

我爸第一次对我妈说了对不起

我1990 年出生于河北承德的一个小康家庭,父母在当地机关单位工作。我作为独生子,18 岁去北京上大学,毕业后留京工作,去年又搬到上海。在去年春天的几个月里,我的工作量减少,思考变多。在一些契机下,我决定给父母上网课。

我的父亲强势,因忙于工作,常年疏于照顾家庭,对母亲缺乏理解与体贴,并且还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母亲视家庭和儿子为全部核心,在长期打压下隐忍退让,委屈却不敢言。

小时候,我同情母亲,抵触父亲,极力避免成为他,但当自己进入亲密关系时,又处处发现父亲的影子。

疫情期间,我关于“什么是最重要的”的想法发生了变化,我不想把父母甩在身后,不想将来面对父母就是在病床前照护的那一刻。我希望他们借助观念的变化换一种活法,重新拥有幸福的能力。

第一次跟父母沟通上课时,我提了两点,一是我们现在能不能重新学习,换一种活法儿?二是我们3 个人能不能一起做一件事,就是共读一本书。

3 天后,计划启动。我在当天的课堂记录里写道,第一次给父母上课,两个半小时,他们接受度还可以,但能明显感觉不适应,有排斥感,下次缩短时间,多增加他们发言和讨论的过程。但我爸是那种刺头,爱接话茬儿,喜欢表现但又不求甚解;我妈是那种非常被动的学生,不善于发言,有点胆怯,因为长期被丈夫打压而不敢表达自己。

我用《把时间当做朋友》做教材,这本书通俗易懂,但我发现他们连基础的阅读理解能力都没有,一切只能从头教起。我对教材进行了大量改编,我就拿我们仨生活里遇到的问题来举例,从我家买的烂尾楼怎么处理,到要不要买扫地机器人。这一下就拉近了父母和知识的关系,他们能马上意识到,学这个对自己有用。

其实,在父母面前,建立起当老师的权威是很困难的。我想的办法是,首先我要让他们获得实际的好处,比如我处理好了烂尾楼事件,我做的家庭投资决策被证明是正确的;其次,是合理地利用他们的需求。

我妈的需求是,她很想我,需要我的陪伴,希望从儿子这里获得理解和关注。只要跟她打打电话,她就很开心,那上网课完全能满足这一层次的需求。对我爸而言,单位的晋升与复杂的人际,让他黔驴技穷,他有急需解决问题的需求。

就这样,以每周一到两次的频率,我给父母磕磕绊绊上了3 个月网课。8 月,我从上海回承德,期待亲眼见证他们的改变,但没想到线下第一课竟是给父亲上的道歉课。

一天晚上,我处理完工作,发现我妈眼圈红红的。我先问了一圈,弄明白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我爸在那玩手机,我妈一会儿问他要不要吃这个,一会儿问他要不要喝那个,其实是关心他,但我爸很不耐烦,就脾气暴躁地说我妈。

我想,既然我们上课都学到这儿了,那是不是有可能学以致用好好解决一下?

我架起手机(以留作课堂记录),让他俩坐在沙发上互相沟通。我爸一开始理直气壮,说这是个误会,他很烦躁,我说:“无论什么事都不能构成你骂人的理由。她遗漏了某些信息,你可以询问,可以解释,但不能骂人。”我要求我爸向我妈道歉。

我爸不情愿,我妈不说话,场面就僵持着。很快,我妈就妥协了,说“算了吧”。她觉得一辈子都这么过来了,我爸啥时候道过歉。但我非常坚持,让他们把手机放下,不准干别的事。如果不道歉,这个事情就没完。我观察我爸的状态,能感觉到这样的处境是他这辈子都没有遇到过的,他从来没有主动向别人道歉,今天我一定要试试改变这个局面。

经过几番说服,我爸答应配合。他第一回是这么说的,“行了,刚才我那什么,没问清,下次注意。”这种语言方式就暴露了他所有的行为模式,一切以自己为中心,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我指出:“这不叫道歉。道歉非常简单,3 个字就够了。”结果我爸的第一反应是:“哪3 个字?”他疑惑的表情绝对不是装的。这时我妈破涕为笑。我看着他憨厚的样子,也有点哭笑不得。接着我爸又说了一次:“我错了,行了吧。”

在这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很多中年男人和妻子相处的缩影。我就在想,为什么家庭和社会没有教给一些男性说对不起?我说你道歉就道歉,为啥一定要加“行了吧”这3 个字?我爸的状态从一开始的茫然不知所措,到迫不及待地想要从这个处境里逃走,再到敷衍,此刻已接近恼羞成怒。

我向我爸解释:“你仔细想想你刚才的情绪对不对?道歉是让对方感受到你真诚的歉意,而不是完成道歉行为。”最终,我爸对我妈说出了“对不起”3 个字。他有没有真正意识到这3 个字的分量,我持怀疑态度。

我希望她真正为自己活一次

给父母上课,也是对我心境的一种磨炼。中间有好几次他们打退堂鼓,累了不想学了,这时我就感觉很挫败。

去年,我妈正式退休。她一辈子没出过远门,也没坐过飞机。她一直跟我念叨,等退休了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我能感觉到,当她在婚姻和家庭里感到疲惫,她渴望逃离,渴望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我妈之前跟我说,看别人骑行很羡慕,后来又说想学开车,因为看到了一个中年妇女开着房车环游中国。

在学习如何沟通的一堂课上,我提出家里要立一个规矩:不论对家人、朋友还是陌生人,多讲赞美、肯定、鼓励、支持;不挖苦、贬低、嘲讽、调侃。

我想落实的第一个实践,就是全家支持、鼓励我妈学开车。我妈作为一个为家庭事务操劳了大半辈子的女人,她想出去看看,这太正常了。

我希望她真正地为自己活一次,多考虑自我的感受,勇敢地踏出这一步,不怕被别人打击否定。

我在课堂上开启了讨论。我爸觉得这不行那也不行,怕他的车磕碰,又嫌请教练浪费钱,最后说要给我妈买个二手车开。我当时很生气,因为这暴露了他根本不会关心人。我说:“到底是车重要,还是人重要?”我越说越激动:“为什么在你的价值排序里,任何东西都优先于人?是不是在你的思维习惯里就没有把家人当人,没有把他们放在第一位?你看家里一旦东西坏了,你首先是埋怨别人。”

跟父母沟通是需要话术的。我用我爸最在意的、工作上遇到的晋升难题举例。我说:“为什么你难以处理好单位的人际关系?首先因为你没有处理好自己家庭的亲密关系。你可能觉得在外面风生水起,在家里就可以嚣张跋扈。但人的行为习惯是日常养成的,当你不关心家人的真实需求,你怎么可能关注到同事和领导的需求?”

上完那堂课,我爸的观念发生了一些转变,同意让我妈报驾校了。我后来私下跟我爸说:“我妈会开车,你是第一受益人。你应酬喝酒了不用找代驾,你懒得开车的时候她可以开,你为什么不让她学?”这同样是一种话术。

对于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你必须得把沟通的逻辑打通,让他感觉能得到好处,只有这样他才能慢慢为别人着想。而且通过这件事,我爸发现,我妈自己能干成一件事,他在一点点地改变对我妈的刻板印象。

我妈独自开车上路的那天,我收到了她的微信:到家后我特别开心,原来学会一项技能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起码能愉悦自己。虽说过程有些挣扎但最终坚持下来了,谢谢宝儿给妈妈的支持与鼓励,让妈妈拥有了不一样的生活和感受。

深度沟通是从沟通频率和长度开始的

大家经常说,人的性格是无法改变的,我不完全相信这句话。我觉得性格是由无数行为习惯组成的,但我得承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父母50 多年养成的原生家庭的行为习惯,怎么可能通过大半年的网课就改变呢?改变只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去年的9 月30 日,是我妈正式退休的日子,这一天也是她的生日。我们家的生活从来没有仪式感,但我发现生活是需要仪式感的,仪式感是情感表达的一个机会。

提前两天我就开始订花,我知道我爸做不来这些事,我想他能完成这个仪式也可以,但一定得让他参与进来,比如我们分别给我妈写张卡片。我爸知道这事后,第一反应是,不用买,你妈公司给买欢送花了。我心想,公司送的跟你送的,能一样吗?

我爸一辈子没有浪漫过,这对他来说实在太陌生了。他后来想了想,对我说,还是儿子想得周到,然后开始想贺词该怎么写。

最后我爸写道:祝老婆,双喜临门,生日退休同庆快乐!愿今后我们全家所有的美好都如期而至,时光与我们同在,幸福伴我们远行。

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他第一次用老婆这个词。那天早上,我爸给我妈做了一碗长寿面。我妈给我传来两张照片,是我爸拍的,我妈抱着花,笑容满面。我看了真高兴。我还向我爸提议:“你中午带我妈去吃一个环境好点、有浪漫氛围、能安静说话的餐厅。”

我觉得对大部分年轻人来讲,倾听、关心、爱护自己的妈妈,是支持女性的最小可行性方案。给父母上了10 个月网课,50 多次,将近100 个小时,我觉得最核心也最朴素的,就是培养起了沟通的习惯和互相理解的氛围。上课无非是给我们仨经常一起沟通聊天,找到了一个借口。

所谓深度沟通,一定是从沟通频率和长度上开始的。我认为教育不是自上而下的,也不是先来后到的。好的教育应该是一个可逆的、互补的过程,这也是教育收益最大化的方式。

我想把家庭的研究范围扩大,许多人都渴望自己能走出原生家庭,我则希望有机会带着家人一起走出去,逃离传统的束缚,去找寻各自作为独立个体的意义和追求;同时,再结伴走回来,互相认同,互相担待,这能增加切实的幸福感。

经过这大半年的课程,我爸妈对我的生活也多了很多尊重。前几天我和爸妈视频,发现我妈在姥姥家,她自己开车回去的。新手司机上路开高速,我爸不放心还跟着她。

我的付出开始有了收效,爸妈也开始往上处理自己的家庭关系,不论是决策能力,还是承担家庭事务的能力,都有了更多的能量。我能感受到那种无力感慢慢地在我们家消失了。大家仍会争吵,仍有矛盾,但似乎换了一个思路,遇到问题先去思考怎么解决。

猜你喜欢

家庭
有趣的家庭辩论会
家庭“煮”夫
我的家庭
家庭阅读角
“家庭癌”到底是怎么回事
真正的好家庭,一定是拼妈的
恋练有词
6个“家庭”20个“娃”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