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3-10-30陈丽华黄小莉肖建辉温春云

黑龙江医药 2023年20期
关键词:脑瘫分型家属

陈丽华,黄小莉,肖建辉,温春云

韶关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韶关 512000

小儿脑瘫属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病症,依据运动障碍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肌张力低下型及混合型临床分型,依据瘫痪位置范围有单瘫、双瘫、三肢与四肢瘫等分型[1]。部分研究[2]显示,近年来国外脑瘫患病率的上升幅度明显,约1.5‰~2.6‰,而我国脑瘫患病率为0.18%~0.14%。高龄产妇、新生儿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均为脑瘫发生的危险因素,且研究认为妊娠早期患儿出现神经元增殖、移行障碍,会诱使脑组织异常变异。有文献[3]报道,婴幼儿阶段尚属发病早期,其机体脏器及其功能性尚未发育成熟与固化,可塑性强,因而在脑瘫患儿早期实施康复训练,可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康复,降低病残率。综合康复护理属于系统化护理方式,其核心为护理程序,并在过程中将护理计划、护士自身责任感、患儿出院与康复计划纳入护理程序中,作为护理方案的基础,以此保持护理进程中的协调一致性,提升整体护理质量[4]。本次研究着重探究综合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功能恢复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5 月—2022 年11 月韶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脑瘫患儿160 例作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为80例。纳入标准:(1)经诊断符合《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22)》[5]中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2)颅脑CT检查确诊为小儿脑瘫;(3)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传染性疾病;(2)伴免疫系统或凝血功能障碍;(3)合并精神及认知障碍;(4)临床基线资料不完整。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对照组,男性52 例、女性28 例,年龄5 个月~3.5 岁,平均年龄(1.95±0.75)岁,体质量3.5~11.0 kg,平均体质量(5.41±1.07)kg,分型:31例痉挛型、16例不随意运动型、24 例肌张力低下型、9 例混合型;研究组,男性51例、女性29 例,年龄4 个月~3.8 岁,平均年龄(1.99±0.71)岁,体质量3.8~11.2 kg,平均体质量(5.45±1.12)kg,分型:30 例痉挛型、15 例不随意运动型、25 例肌张力低下型、10例混合型。两组患儿的性别比例、平均体质量及年龄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治疗 入院患儿均接受专业检查,如智商判断、颅脑CT、脑电图及肌电图等诊断与检查,病情确诊后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药物包含地西泮、脑活素及注射用A型肉毒素等[6]。

1.2.2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在脑瘫患儿住院期间实施心理指导、饮食指导及常规康复护理[7]。

1.2.3 研究组实施基于对照组护理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方案 (1)心理指导。脑瘫患儿幼小,入院后受环境、自身病情等因素影响出现紧张不安、恐惧心理,在自身疾病认知、疼痛承受等方面能力偏差,通常难以主动配合对症治疗与专科护理,在极大程度上将治疗、护理的难度加大。故而在患儿住院治疗期间,医务人员在与脑瘫患儿交流时需做到以下几点:①增加患儿信任感,护理患儿时需时刻注意,要以轻柔的语气、温和的态度进行沟通、交流,期间要保持充足的耐心与爱心,向患儿展示这个年龄段喜欢的事物,取得其信任与好感。面对患儿时面带微笑,经常轻柔地抚摸患儿,使其感受到被关爱和照护。增强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消除患儿恐惧与紧张不安的负面心理情绪,促其能积极配合医师治疗与专科护理[8]。②满足其需要并保持其乐观、快乐的心,住院期间问询家属或日常观察脑瘫患儿的爱好与兴趣,尽可能在合理范围内满足其需求,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患儿住院期间以稳定乐观的心态积极治疗。③给予称赞与鼓励,住院期间经常称赞、鼓励患儿,哪怕康复训练中微小的进步亦需进行表扬称赞,以此告知患儿这样做是正确的,强化其康复出院的信心。对脑瘫患儿家属执行必要的疾病知识等内容的宣教,告知与患儿沟通、交流的重要性,促其能多花时间陪护患儿,陪同参与康复训练,给予患儿来自家庭的支持与温暖。(2)饮食指导措施。大部分脑瘫患儿住院治疗期间,均伴有一定程度的食欲不振、吞咽困难等症状表现。责任护士在患儿住院期间需据其病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个体化饮食指导方案,在方案中添加易于患儿消化、吸收的食物,且食物需易喂食、易下咽,并在喂食期间密切监测患儿情况,可适当调整其喂食食量与速度,如若病情严重必要时可进行鼻饲喂养,以满足脑瘫患儿营养的日常需求。(3)综合康复护理之语言训练。因自身病情,脑瘫患儿伴大脑发育与发音迟缓等情况,需加强训练患儿的语言方面,指导与调节其发音,同时还需训练患儿的口腔知觉等方面,促其能正常发音。多数患儿在一段时间保持正确抱姿后,基本能掌握进食能力与身体控制能力,此时可进行语言训练,且在训练期间要保障患儿头部处在正中间位置,并协调好上臂与肩膀,护士双眼与患儿双眼保持对视,位置适中、舒适,以免患儿出现身体僵硬,影响语言训练中发音的准确性。适当增加与患儿的交谈次数,且告知家属需坚持不懈,并主动与患儿交流,创造机会,助其完成康复训练的同时,促其心理正常发育。鼓励脑瘫患儿说话,期间给予赞赏、表扬,不可批评、指责。(4)综合康复护理之物理治疗护理。在物理治疗师引导下,对患儿行爬行训练,指导其双手支撑身体,后四肢爬行,以锻炼盆骨力量。且经过平衡运动、直立运动,促使患儿下肢交互使用的神经末梢充分发育。物理治疗师亦可引导脑瘫患儿扶墙壁与栏杆,以进行站姿训练等,促其肢体功能得到锻炼,进一步增强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据不同运动障碍分型,制定不同的、个体化训练,训练时长据病情适当增减。(5)综合康复护理之训练护理。绝大多数脑瘫患儿伴运动障碍,在康复训练中患儿手与膝等的训练不可或缺。责任护士指导患儿进行斜坡训练,即在适当角度斜坡指导其进行爬行训练,以锻炼、提升患儿的肢体功能,以此缩减运动障碍对患儿预后生活的影响。据不同运动障碍分型,制定不同的、个体化训练,训练时长据病情适当增减。(6)综合康复护理之障碍性护理。绝大多数脑瘫患儿伴语言、运动、感知、行为等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碍。责任护士在患儿住院期间需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交流,对患儿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加大家属对医务人员理解和信任。如若脑瘫患儿伴有癫痫症状亦或是有癫痫潜在发作风险,责任护士需结合临床症状表现与医嘱,给予适量抗癫痫药物,稳定其病情,期间需密切监测病情状况。如若患儿伴有行为障碍,责任护士需据其实际病情,为其制定个体化综合康复训练计划,以恢复其肢体功能。(7)综合康复护理之家长宣教。①抱姿与睡姿正确:如若是痉挛型脑瘫患儿,告知家属抱患儿时尽量以骑跨式抱姿,不可遮挡患儿视线,对应调整患儿上肢以确保舒适。对于肌张力低下型、不经常运动型脑瘫患儿,抱时尽量以球抱式抱姿,躯干位置进行相应调整。②生活指导:在患儿进食前,指导叮嘱家属适当对唇部周围皮肤进行按摩,刺激周围的局部神经,增强脑瘫患儿的吞咽与口腔张合能力,喂食时体位调整至半坐位,且需将食物自正面喂入口腔中。③刺激按摩四肢皮肤:指导家属轻柔按摩患儿手掌、四肢及足掌皮肤,重点轻柔按摩患儿大小腿的内侧皮肤,时长30 min/次,1次/日。④家属心理疏导:责任护士主动与家属沟通、交流,导致脑瘫发作的诱因、住院治疗流程、配合医务人员等,并告知既往住院治疗后治愈、病情好转的病例,告知家属给予患儿关怀、温暖的重要性,促使家属能以积极心态辅助责任护士进行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不同分型患儿护理后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 利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评价,量表共含50个条目,总分100 分,患儿评分高则表示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佳[9]。

1.3.2 两组不同分型患儿护理后生活质量Bartthel 指数评分 利用Bartthel指数评价,总分100分,评分愈高自理能力越佳,其中≥95 分为生活能自理;75~94 分为生活需帮助;≤74分为生活完全依赖他人[10]。

1.3.3 两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 评价标准:护理后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接近正常儿童,可直立行走、可自行大小便,运动功能与语言功能等大幅度增强,生存质量显著提升,评价为显效;护理后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升,运动功能与语言功能等亦有所增强,但仍需家属的照顾与陪伴,评价为有效;护理后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运动与语言功能等方面均未有提升,时刻需家长的照顾,评价为无效[11]。护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每组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分型患儿护理后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情况

经过护理后,研究组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脑瘫患儿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80例脑瘫患儿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分型患儿护理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情况(±s) 分

表1 两组不同分型患儿护理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情况(±s) 分

组别对照组(n=80)研究组(n=80)t值P值痉挛型50.36±4.11 63.32±4.79 9.755<0.001不随意运动型45.56±3.14 56.37±4.85 6.844<0.001肌张力低下型47.16±3.42 58.14±4.64 7.930<0.001混合型46.38±3.92 57.68±4.08 5.284<0.001总例数47.36±3.65 58.88±4.59 15.216<0.001

2.2 两组不同分型患儿护理后生活质量Bartthel指数评分情况

经过护理后,研究组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脑瘫患儿生活质量Bartthel 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脑瘫患儿生活质量Bartthel 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分型患儿护理后生活质量Bartthel指数评分情况(±s) 分

表2 两组不同分型患儿护理后生活质量Bartthel指数评分情况(±s) 分

组别对照组(n=80)研究组(n=80)t值P值痉挛型75.91±5.16 85.13±6.44 5.312<0.001不随意运动型65.13±4.86 82.66±5.47 8.655<0.001肌张力低下型67.45±4.77 84.31±5.74 9.420<0.001混合型66.58±4.62 83.34±5.50 6.173<0.001总例数68.77±4.85 83.86±5.78 15.491<0.001

2.3 两组患儿护理总有效情况

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护理总有效情况 例(%)

3 讨论

脑瘫的主要病变位置是大脑,当脑瘫患儿视觉与听觉功能障碍、行为异常等,则无法参与正常学习与日常生活,严重威胁患儿自身的生命安全,同时还为患儿家属增加负担。相关文献[12]报道,在婴幼儿阶段,大脑特点为可塑性强、发育快等,因而发作早期及时对症干预,可通过大脑功能代偿或者变更以弥补因脑损伤导致的神经缺陷。5岁以前是人类脑部智力发育的关键阶段,4岁以内是视觉发育的关键阶段,而2~3 岁是口语发育的关键阶段,如若在此时期对脑瘫患儿实施综合、特殊性康复训练,对于开发、代偿患儿相应的运动与行为有显著效果,而一旦错失智力、视觉、口语等发育的关键时期,即便脑瘫患儿后续获得此能力,亦可能难以达到更佳的水平[13]。且如若患儿未得到及时治疗会产生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因此除常规治疗外,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饮食护理干预、开展综合康复治疗护理、综合训练护理、综合语言训练护理、伴随障碍性护理、心理护理,并向家长进行宣教,以探索提高不同分型脑瘫患者的康复疗效,为综合护理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患儿经过护理后,研究组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脑瘫患儿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Bartthel 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3.75%,上述结果证实脑瘫患儿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后护理有效率显著提升,且能改善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林颖等[14]认为采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力及运动发育水平,降低神经系统疾病发生率,对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莫先慧等[15]研究中对脑瘫患儿进行针对性饮食指导,分析后发现脑瘫患儿经饮食喂养指导及补充营养后,其吸收、消化营养物质的能力明显提升,脑瘫患儿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力亦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研究发现,在脑瘫患儿饮食中增加微量元素的摄入尤其重要。部分文献分析发现[16],在脑瘫患儿的生长发育阶段,Fe、Cu、Ca、Zn、Mg 等微量元素发挥重要作用,如若在此阶段微量元素缺乏,可能影响其正常发育,因而建议在脑瘫患儿住院期间及时补充微量元素,增加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综合康复训练的护理措施开展主要围绕脑瘫患儿的智力开发、口语训练、运动锻炼、日常自理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且上述方面的康复训练方案在制定时已尽可能做到简单、细致、科学全面,既符合脑瘫患儿的康复的实际需求,又便于患儿家属长时间护理操作。在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实施中,极大限度上整合利用医院的医疗资源与人力资源,积极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促使患儿及家属能获得医院和科室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提升家属对整体护理质量的评价,同时促使患儿能积极配合治疗,缩减住院时长[17]。赵娜[18]研究报道,脑瘫患儿的康复时间与家庭态度息息相关,而治疗时长又关乎疾病的康复效果。因此综合康复护理方案不能只局限在患儿的住院期间,更需纳入患儿的日常生活中,因而除直接的康复训练外,仍需有意识地指导、叮嘱家属参与到患儿的综合康复护理与训练方案中,促进家庭康复护理与训练成为科室治疗与护理的延伸,以此进一步提升康复效果,缩减康复时长,缓解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19]。

综上所述,脑瘫患儿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后护理有效率显著提升,且能改善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

猜你喜欢

脑瘫分型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