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南音进入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实践

2023-10-30胡婵娟

天津教育·中 2023年9期
关键词:南音闽南互联网+

胡婵娟

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是音乐教育的一种补充资源。新课改实施以来,要求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发挥地方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势,多层次、多方式地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丰富音乐教育的內涵,积极整合地方民族文化资源与音乐课堂活动,让音乐课程成为学生感受生活的重要途径。

泉州作为东亚文化之都,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沉淀了独特的闽南文化和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有南音、高甲戏、木偶戏、梨园戏为代表的古典音乐戏剧,也有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舞蹈《唆啰嗹》《拍胸舞》《火鼎公婆》以及红砖古厝的闽式建筑等多元文化艺术。南音,作为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汉族古乐,在福建闽南地区的影响力不言而喻。长期以来,闽台两岸以及东南亚等世界各地闽南语系地区的闽南同胞都非常喜爱并传唱它。现今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技术革新迭代加速以及信息传播渠道推陈出新,高雅、飘逸的南音因演唱风格清新细腻,“腔多曲缓,须于静处见长”,属轻柔婉约、自我欣赏型的室内音乐,开始逐渐不被现代人,特别是现代青少年所理解。

基于大力倡导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的大背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将地方民族文化资源运用于音乐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吸收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艺术的同时,注重人格的重塑,提升音乐审美和核心素养,成为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下的一道难关。与此同时,加强常态化传承南音等优良的闽南文化,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了解南音、爱上南音,成为泉州南音现代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民族传统艺术传承视角,阐述了泉州南音进入小学音乐课的积极意义和教学现状,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与音乐学科相融合为契机,重点研究了“互联网+”时代南音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传承的优势,以探索在信息技术加持下新式的“云课堂”小学南音有效教学策略,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和自豪感,增强民族意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学习闽南的南音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一、南音进入小学音乐课的积极意义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民族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乡土民族音乐走进音乐课堂有着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因而,传承、弘扬和发展闽南的优秀乡土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民族情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乡土音乐素质。调查表明,小学高学段的学生对流行歌曲十分热衷,但对民族音乐知之甚少,将古老的地方戏曲与音乐课堂相结合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尝试,教师要在“古老”和“新兴”中寻找能相互碰撞、产生火花的元素,从发现古老艺术中富有时代感、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其兴趣的部分入手,将二者创造性地结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音乐素质,使其对乡土音乐文化的学习更积极。

以闽南语为载体的南音,一个极具闽南民俗特色的“地方性”戏曲,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乡土文化气息。它是用生动、风趣的闽南方言词语和俗语,加以复杂而富有音乐美的韵语和平仄节奏进行创作的戏曲音乐,并在传唱过程中不断修改和补充。勤劳善良的闽南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集体创作了《直入花园》《因送哥嫂》《元宵十五》《百鸟归巢》《凤求凰》等众多“原生态”的地方戏曲音乐,但是这些原汁原味的地方民族文化资源面临着流逝以及渐渐很少有人演唱的严峻形势。因此,加强南音的保护和传承,将南音融入小学音乐课堂,可以成为两岸儿童相互了解、相互认同、相互交流的文化纽带,有着促进祖国统一的深远意义。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喜欢上闽南语,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具有文化传承和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

二、南音进入小学音乐课的现状

南音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年轻群体,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是南音传承发展的新鲜血液,是南音发展的未来。因此,将南音融入小学音乐课堂十分必要。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作为保护、发展、弘扬闽南文化的有效载体,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地方音乐文化,不仅具有文化传承发展的意义,还能让世人了解南音的根在大陆闽南。但是对于南音进入小学音乐课堂,刚开始教师的认识是很不一致的,大部分教师坚决抵制,理由是“我不懂南音,就没办法去教学生”。据此,泉州市教育局、泉州市南音协会、南音传承人、南音爱好者等集结商讨,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予以解决,如组织南音专家联合编写适合中小学阶段教学的南音教材;支持学校开设南音兴趣班、南音社团,并积极组织或参与南音交流演出活动;组织小学音乐校际教研组教师集中学习南音,掀起了音乐教师学习南音的热潮;有的教师对南音进行了深入研究,撰写了不少颇有质量的南音论文。此后,大部分教师认为“作为南音故乡的音乐教师,应该懂得南音,这样才算是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随着南音在小学音乐课堂有声有色地开展,同时为了检验南音的教学质量,泉州市教育局举办了中小学南音演唱和演奏比赛,至今已经举办27届。通过表演和比赛加深学生对南音的理解,并且将历届获一等奖选手的比赛音像录制成光盘在市面公开出售,此举极大激励了学生和教师学习南音的热情。同时,很多学校在课堂之外成立了各种南音社团、南音兴趣小组等,如晋江东石金山小学的“十番南音艺术团”,其中来自东石金山小学的学生、教师以及当地南音老艺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晓聪校区)在大课间融入《南音韵律操》,全校师生共享南音盛宴;晋江市海滨小学以葫芦丝为办学特色校,全校千人齐奏葫芦丝,吹奏的曲目《直入花园》等都选自南音曲子。实践证明,因地制宜、巧挖地方民族文化资源能让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有进一步了解,增强学习兴致的同时延伸教学内涵,让学生乐学、爱学、会学,不断提高审美情趣,使音乐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为活泼。

三、“互联网+”时代南音新课堂的优势

近年来,福建闽南、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地在探索传承发展南音文化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不断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多渠道、多层次的“互联网+”时代南音文化传播方式。在学校教育教学中,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新式的“云课堂”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辅助教学手段,这不仅是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变革,还是教师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等更深层次的变革。依托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架起了师生、师师及家校之间友谊的桥梁。因而,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钉钉、微信、QQ、网络资源空间等多种线上平台开展南音教学具有很大优势。

第一,网络教学形式是时下学生的热捧形式,他们乐于参与其中。将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相融合,不仅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课堂教学的工具,更是强调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个新型的音乐教学环境,是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特征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可以在空中课堂互动,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实现了师生跨越课堂的充分互动。同时,信息技术自带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在学习统一的内容时,教师应更多地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立足课堂、着眼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创新课程模式,面向全体学生,有效解决个体差异,使南音进入小学音乐课的教育实践深入浅出。

第二,互联网平台就像一本动态的记录集,将各种资料都归集在一处。教师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获取所需要的资源,进行教研活动、网上评课、课题研究等,与线上的教师进行师师互动、网络话题研讨、活动评析等,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了师师间的思维碰撞,提升了教研教学能力。所以,互联网平台不仅拓宽了教师获取资源的途径、共享教学资源,而且利用这些资源能让所要做的事更便捷、高效。

第三,网络平台让家长更便捷地了解孩子的学习任务,家长更多地参与孩子的学习,进行一对一指导,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部分学生在家长的监督和帮助下学习更扎实了,各方面的表现也越来越好,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信息技术平台相对于传统的家校共育的优势之一。

四、“互联网+”时代小学南音有效教学策略

提升音乐课堂的实效性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了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寻求课堂教学实效,教师需要立足教学实践,充分运用“互联网+”这一学习南音的好工具,对南音进入小学音乐课堂进行改革尝试,让南音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更有生机和活力。教师可以巧妙运用微课、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等信息技术的整合优化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真正将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从而提升课堂的实效性。

首先,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是“互联网+”特征较为突出的教学方式之一。以小而精的教学视频为载体的微课能将教学时不能精准表达的重难点,图文并茂地将知识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生动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和拓展资料,创设课堂新式的教学环境,营造有趣的教学氛围,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微课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和直观性,方便快捷地将教学难点和情境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想象,进一步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质。

例如,在《直入花园》的工乂谱教学中,运用微课来展示工乂谱的演唱既节省了课堂现场用教具演示的时间,又能活跃课堂氛围、调整教学节奏。通过律动和动画展示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想象和创新,锻炼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节奏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更理想的深度学习效果。

其次,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画笔、图形拖拽、评价等功能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创建有效的学习,又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由地享受美妙的音乐。当然,电子白板教学的内容要具有吸引力,才能让学生投入课堂,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高。

例如,在《元宵十五》的旋律模唱环节,教师运用电子白板中的画笔工具画出旋律走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高的位置、划分乐句、找出相同乐句等简单的内容,通过“手拉手”的互动体验唱对歌谱,提升了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加强电子白板的互動式体验,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其中,构建高效课堂。

最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是信息技术手段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常规运用。教师在选取和制作视频资料时要密切联系教学内容,以学生熟悉的事物或者感兴趣的视角为突破口,结合音乐、画面,从多感官给学生以冲击,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三千两斤》主奏乐器的认知、主题的学唱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课件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对乐曲的熟知度、聆听率和参与度,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课件的有效运用不仅使学生的学习途径以及习得的知识更加多样,而且提高了学生南音学习的质量。

五、结语

总而言之,新的“云教学”模式、教学媒介和网络平台给南音进入小学音乐课堂带来了新的学习体验。泉州南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无论历史的车轮怎样前进,都不能使它黯淡无光,相反要使它慢慢沉淀下来。只有深度融合“互联网+”思维,依托覆盖面广、传播效率高的网络信息科技,展开对小学音乐课融入南音教学的推广,在课堂上尝试以小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播南音文化知识,弥补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南音文化传承中教学工作的缺失,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就是对本土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在传承中不断赋予南音以新的时代内涵,在弘扬传播中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才能使传统的泉州南音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注:本文系2021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课题“‘互联网+’时代南音进入小学高年级音乐课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SZJ21102)(福建教育学院资助)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南音闽南互联网+
弦管南音“固首”体系研究
闽南文化传承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庄丽芬 让南音流传得更远
李进杰的南音情
闽南,闽南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南音乐器配合的多样均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