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查研究要把握好“三个度”

2023-10-29崔海燕

共产党员(辽宁) 2023年17期
关键词:调研解决问题群众

文/崔海燕

调查研究是我们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拓展角度、延伸深度、细化精度,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切实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的实际成效,推动党的路线方针和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调查研究要拓展“角度”“身入心至”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调查研究中最基础最根本的一步,既要“身入”,更要“心到”,要听真话、察真情,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开阔视野、拓展角度,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一要改进调研方式。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亲自察看、亲身体验,尤其要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矛盾风险多、工作局面打不开的地方去,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听取基层一线声音,体察实情,寻策问道,真正把情况摸清摸实摸透,“亲口尝尝梨子的味道”,做到心中有数。二要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基础在“实事”。调查研究重在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只有掌握客观、准确、全面、生动的一手材料,才能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不能一得自矜、以偏概全,不能仅仅满足于“打打电话、发发微信”的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更不能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的作秀式调研。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必须扎扎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不折腾、不作秀,不点到为止,不搞形式主义。实事求是关键在“求是”。调查研究力戒先入为主、僵化刻板,用“祖传”老经验看待复杂新现象,不要被表象所影响、被假象所蒙蔽,更不能头脑发热,动辄“拍脑袋决定”“拍胸脯保证”。否则,不仅掌握不了真实情况,得不到有价值的信息,还会造成资源浪费,滋生腐败,损害党的形象,破坏干群关系。三要坚持人民立场。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调查研究依靠人民,团结人民、为了人民。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真正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倾听呼声、体察民情、总结经验、汲取智慧,找到解决问题的“通关密码”。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切实赢得人民群众信任,“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调查研究要延伸“深度”“研机析理”找准问题

调查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制定实施优化政策,更好地把工作做细做深做得有效果,因此,必须延伸调查研究的深度、找准问题。一方面要善于在深化上做文章,“沉下去”和“浮上来”交叉印证,使调查所得的零散认识系统化、表面现象深刻化;另一方面,要勤于思考、研机析理,透过现象看本质,弄通“病情”、找准“穴位”。一要坚持“调”“研”并重。调查和研究是调研的两个环节,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调查是深入实践、了解情况、搜集第一手材料的感性认识过程,是“求实”;研究则是通过对调查所获得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判断,形成理性认识的过程,是“求是”。调查研究不仅要调查,还要研究,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讲,研究比调查本身更重要。从开展调查研究的实际情况看,有调查不够的问题,也有研究不够的问题,而后一个问题可能更加突出,光研究不调查,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二要坚持系统观念。一方面,在对调查材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局部和全局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如果不从全局、整体去考虑,就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顾此失彼。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宏观和微观的关系。微观是宏观的基础,宏观是微观的环境。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总体分析面上的情况,正视问题、单刀直入,解剖麻雀、深挖根源,把调查研究得来的大量和零碎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综合,加以系统化、条理化,了解清楚事情的真相和全貌,找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防止停留在对情况的简单堆积和描述上,要研在点子上、究在关键处,努力做到求新、求实。三要坚持多听不同声音。要通过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重视听取各方面意见,包括少数人的意见、反对的意见,要多方参与、集思广益,立体式地进行分析,三思而后行,防止自以为是。“能听到不同声音不是坏事,经过多次‘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进行的思考、作出的决策才能符合实际”。

调查研究要细化“精度”“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在于成果转化,不仅要“看病”,还要“开方”。要防止“报告一出,万事大吉”“研而无果”。一要抓住重点问题。对于调研发现的诸多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瞄准重点问题,找到矛盾显现的爆发点,进而找到解决矛盾不力的软肋。解决问题还要深入,不能浮于表面,要避免“出丑”的事不改、“棘手”的事不做,防止出现只要问题和措施“入了档、签了字、上了墙”就万事大吉的形式主义。真正解决问题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要杜绝“到站歇脚”和“一阵风”等不良心态,设立时间表和路线图,常态抓、长效抓,持之以恒,谨防虎头蛇尾。二要兼顾需要和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真正管用,具有可行性。有些做法,在局部或者少数地方可能行得通,但在面上不一定推得开。有些做法不一定成熟,但在面上可能有很强的代表性。有些措施理论上行得通,但在实践中由于成本太高又无法施行。这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既要注重创新性,又要注重可行性;既要注重规范性,又要注重可操作性;既要兼顾需要又要兼顾可能。只有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拿出符合实际、可行性强的对策,真正实现“调”以务实、“研”以致用,才能让调查研究成果更好破解难题、推动工作。三要分门别类贯彻落实。对于那些研究成熟、方法明确的要迅速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落实举措,注重时效性,不能久拖不决;对于尚未研究透彻的要及时听取各方意见,不断调整完善,推动尽快形成举措加以落实;已经形成举措、落地实施的要督查督办、跟踪问效、调整优化,切实把调查研究的“问题清单”变成工作实绩的“成效清单”。同时,尤其要注意研判“新问题”,在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中要留意可能出现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提前做好预判,提出工作预案,牢牢把握领导工作的主动权。

猜你喜欢

调研解决问题群众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多让群众咧嘴笑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