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阿坝州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研究

2023-10-28林宏贵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9期
关键词:阿坝州民宿融合

刘 霞,林宏贵,石 卿,周 庆,李 婷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全域旅游研究所,四川马尔康 624000)

民宿业的发展对整合乡村生态资源,盘活闲置农村宅基地及提高村集体经济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阿坝州”)乡村产业紧紧围绕全域生态、绿色共生等发展理念,将特色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旅游业是阿坝州的支柱型产业,2021年在新冠疫情点状散发和旅游市场极不稳定的环境下,全州乡村旅游仍接待游客达1 883.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8.26亿元,民宿接待游客占比达40%左右。其中,汶川县、理县和茂县在乡村旅游接待人次上占重要比例。展开阿坝州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研究,对促进州内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拓展乡村资源多功能性,助推农村产业融合,以及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乡村民宿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乡村资源与乡村民宿相关研究。贾晋等[1]研究认为,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核心机制是集体行动-共同治理-利益共享,其中,民宿业作为一种村集体、农民、外来主体共有资源和共享利益的载体,是乡村资源价值实现的突破口。卜玲俐等[2]研究认为,民宿产业对推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三产融合及乡村振兴有重要作用。②地域文化与民宿设计相关研究。张卫东等[3-4]分别研究了解构主义装饰手法和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民宿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王力行等[5-6]基于不同的地域文化,展开了乡村民宿设计和传统村落民宿适地性研究。③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与民宿产业相关研究。陈琬琦等[7]针对莫干山乡村民宿风格同质化、民宿管家服务水平、民宿文化价值挖掘等困境提出对策。吴保刚[8]分析了民宿业与乡村旅游的关系,认为民宿是乡村旅游的创新缩影,为其提供了多元化的创意产品,增加了乡村旅游收益。魏燕妮[9]研究提出,通过加大民宿产业投入,积极延伸开发民宿业相关配套产品来民宿产业链条。杨兴柱等[10]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从多元主体利益协调关系的角度分析旅游地,提出要通过“强政府+强企业”的治理路径激发民宿市场活力。

综上,目前乡村民宿的研究大多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相关,以案例研究为主,研究方法主要以调查法为主。研究逻辑通常是针对研究地民宿的现状与困境,提出相关建议,但缺乏理论构建。笔者试图基于产业融合理论,针对州内民宿发展现状与困境,开展阿坝州民宿业融合研究,提出阿坝州民宿产业发展路径。

1 乡村民宿产业融合研究

1.1 产业融合理论产业融合(industry convergence )是随着信息、技术革新而产生的产业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耦合的一种经济现象。1963年美国学者Rosenberg把同一技术有效运用在不同行业中称作“技术融合”,该研究开启了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的先河。在产业边界的视角中, Greenstein 等[11]研究认为,产业融合是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引起的产业边界变化,即产业融合使产业边界发生增长、消失或重组。这也决定了产业融合的方式:产业的延伸融合、产业内部的重构融合和技术的渗透融合[12]。随着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围绕三产融合的研究热度提升,近年来,众多学者聚焦新兴技术、数字金融[13]、文旅产业[14]、多元产业[15]等与农村农业融合的相关研究。

1.2 乡村民宿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分析产业融合的机制是在一定驱动下产业间相互交叉、渗透而引起产业延伸融合、内部重构融合和技术渗透融合的变化。乡村民宿产业是农村休闲产业与旅游产业共同作用下的新兴产业,笔者从产业融合驱动力、融合模式和融合效果3个方面构建乡村民宿产业的融合发展机制(图1)。第一,民宿产业的融合驱动力。民宿业的兴起与发展离不开市场需求、民宿主创新精神、互联网信息技术、政策激励4个方面的驱动。第二,民宿产业的融合模式。根据融合驱动力因素,目前国内的民宿产业融合模式主要是“乡村民宿+文旅产业”“乡村民宿+互联网”“乡村民宿+休闲农业”等。第三,民宿产业的融合效果。产业融合的目的是为了延伸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实现产业多元拓展,推动各产业合作,形成产业联盟。

图1 阿坝州乡村民宿产业融合发展机制Fig.1 Integrated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rural homestay industry in Aba Prefecture

2 乡村民宿产业发展与制约因素

2.1 民宿产业基本情况阿坝州地处川西北,面积84 242 km2,是以藏族、羌族为主的民族地区,因其富集的文旅资源和特殊的自然条件,以旅游业作为支柱型产业。阿坝州民宿独有的文化旅游特性和市场吸引力,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着乡村振兴和区域乡村居民生活、经济的改善。

据统计,2019年阿坝州民宿接待游客604万人次左右,实现旅游收入31亿元左右,其中,汶川县民宿接待收入近年来稳定在1.5亿元左右,带动4 400余人就业。理县26 000张床位接待量中,民宿占比达50%左右,带动4 157人就业。黑水县仅2019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就达70余万人次,民宿收入达1.0亿余元。目前,阿坝州民宿发展模式见表1。

表1 阿坝州民宿发展模式

2.2 乡村民宿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2.2.1政策扶持力度不足。政策条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宿产业发展,阿坝州在关于用于民宿产业发展的土地政策有所欠缺。州内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生态红线管控多,各项用地指标紧张。目前,州内多是通过租赁当地农户宅基地或农户民房自行改造来开办民宿,在宅基地租赁中,农户和民宿投资者直接交易,但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建筑性质改变的风险(如汶川县三江镇的“康养房”),导致农户和消费者利益受损。另一种风险是民宿投资者通过私下交易获得地面所有物(民房)的改造、使用权,但是农村宅基地属于村集体用地的性质不会改变,开办民宿时因消防、公安部门审核不通过(审批需为国有资源或商业用地),难以取得特许经营,民宿主多是注册成个体工商户,在法律上需承担无限责任。

2.2.2产品低端竞争。州内民宿经营多以当地藏羌居民为主,现阶段,民宿发展呈现出盲目和随意性,同质化现象严重,民宿经营和设计上未注重依托自身禀赋,为游客提供民族自然、文化与生活生产方式的住宿体验,同时服务质量和管理能力还需要提升。在阿坝州境内,汶川县、理县和茂县依托A级景区,旺季客流量大,游客住宿需求大,为获得利益最大化,各民宿经营户重客房数量,低客房质量,通过低价进行市场无序竞争,不利于民宿业健康、长久发展。

2.2.3复合型人才缺失。民宿业主运营能力影响着民宿的经营与发展,州内以当地藏羌居民经营的民宿大多在民宿设计、服务意识、文化展呈、宣传营销、活动设置等方面存在短板。优质的民宿离不开重视服务质量、装修设计、文化输出、善于分析市场,并能灵活运用新媒体营销的运营团队。尤其在疫情影响下,互联网营销效用更加凸显。同时,州内也缺乏能够引领民宿行业发展的人才或组织,如头部民宿经营者、民宿行业协会或民宿联盟等。

2.2.4行业监管手段缺失。阿坝州民宿行业监管手段不足主要体现在治安和违规违建的监督与治理上。在治安方面,相当的民宿是基于自家住房进行改造,在安全逃生、消防设施、环境卫生设备设施等方面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且无应急预案,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加之入住登记、人员管理上随意性强,存在一定的治安风险。在违规违建方面,民宿通常是指建筑面积不超过800 m2,客房数不超过14间,层数不超过3层,民宿主参与接待的小型住宿设施。目前,州内民宿因在审批和日常监督中未明确主管行政部门,在民宿修建上难以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出现较多的违规建筑,面临整治困难及民宿业主利益受损的问题。

3 案例分析

笔者对阿坝州民宿产业展开摸底调研,并前往成都市、雅安市、眉山市3个市5个县(区)选择部分优质民宿进行实地调研,调研方式以访谈、实地调查为主,访谈对象则是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及民宿业主。经过调研整理与分析,案例分析以成都市民宿产业发展为主。

3.1 彭州市:土地政策活用,民宿产业模式多元彭州市“龙门山民宿”在民宿界内已有一定知名度,目前,国内有12家头部民宿在彭州开有民宿,由政府组织的每年一度的龙门山民宿大会(论坛)会召集民宿界TOP30大咖来参会,全国民宿协会将在该地颁奖(如中国民宿榜黑松露奖),每年召开的大会能不断拓展龙门山民宿的品牌影响力。

龙门山民宿的发展离不开灵活的土地产权政策,2017年成都市发布了《成都市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试点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随后四川省政府又出台了《四川成都西部片区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实验区实施方案》。相关政策的出台,一是推进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即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所有权房地一体(分割)转让、出租或抵押二级市场建设。二是促进城乡低效闲置土地资源利用的新途径,即建立了撤并乡镇闲置建设用地收储机制,产业功能区低效用地和闲置土地高效利用机制,建立了“统一管理,公开交易”的动态调整机制。

上述政策使得乡村闲置的宅基地可以有偿出让,符合要求的投资商可取得40年使用权的目标土地产权。良好的政策条件吸引了众多民宿投资商,形成了单点农家乐转型高端民宿(如宝山村半盏山房)、共享民宿(如金城社区小石记·山宿)、“企业(精品高端民宿)+村集体”(如柒村无所事事)“民宿+文创”(如釉白)等多种龙门山民宿模式,龙门山民宿的成功打造使得西南民宿产业集群成型。

3.2 大邑县:文旅集团加持,头部民宿引领发展大邑县以乡村民宿为切入点,促进社会资本有序进入乡村,加速推进了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激发了乡村产业的迭代和更新。大邑县稻香渔歌(朗基集团投资打造)、南岸美村(西部华侨城对口打造)聚集了众多优质民宿,如稻香渔歌民宿、大地之眼、咏归川、溪地阿兰若、向野而生等精品民宿。通过文旅集团搭建平台,引进众多资质高的民宿投资商开办民宿。其中,政府设立多种优惠政策和激励政策吸引文旅集团入驻,主要出台了“三文政策”,设置5 000万元/a的专项资金,此外,还设有旅游节庆活动、品牌创建、旅游基础设施提升等旅游专项经费,不断激励文旅企业提档升级。

3.3 崇州市:A级景区带动,村集体发挥主导作用崇州市五星村和竹艺村(两者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发展民宿的经验是将村民集中安置,安置点使土地集约化,将林盘、宅基地资源整合,这些建设用地余量可用于交易和产业发展。

五星村民宿主要依托居民安置点开展,风格较为统一,当地民宿有60%是由当地村民经营。五星村民宿产业紧扣集体经济,联合社负责资产管理,项目主体负责产业运营。经营民宿需通过五级审批,严格把控品质,即村民小组—星瑞物业管理公司—股份联合社—村民委员会—景区管理办公室。

竹艺村是由崇州文旅集团投资打造,成都市诚瑞商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全权运营的旅游景区,景区40%的收入归村民所有,该村主要依托竹编产业开展旅游、民宿经营活动。其中,道明·竹里精品民宿以川西林盘为本底,外形为数学符号无极限,独特的外形使其成为“网红建筑”。筠盛小院由“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公司+农户”3方合作成立,即集体经济组织搭台改造、公司业态植入、农户参与运营。

上述3地的民宿产业发展各有特色,尤其是彭州市通过灵活运用土地产权政策,给外来投资者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以点带面,吸引众多民宿投资商开设民宿,形成民宿产业集群。同时,开办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民宿发展大会、开设民宿学院,不断推动着龙门山民宿产业正向发展。

4 阿坝州乡村民宿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该研究在产业融合理论指导下,立足阿坝州乡村民宿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与制约因素,结合案例分析,探索适合阿坝州乡村民宿产业的发展路径。

4.1 乡村民宿产业融合发展联动机制产业融合能实现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和完善利益链[15],笔者在相关理论指导下构建了乡村民宿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探索了阿坝州民宿发展驱动力、现有模式或潜在发展模式,通过不同的融合方式构建民宿产业融合发展联动机制框架(图2)。

图2 阿坝州乡村民宿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框架Fig.2 Framework for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rural homestay industry in Aba Prefecture

4.1.1民宿产业融合驱动力。产业融合的重要驱动因素包括市场需求、创新、技术和政策;游客对住宿的文化、休闲或个性化体验的需求;以携程为主的OTA,以抖音、小红书为主的短视频平台等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具有专业知识的民宿业主对民宿设计、经营理念的创新精神;当地政府出台的民宿产业激励政策等都在较大程度上驱动着阿坝州民宿产业融合发展。

4.1.2民宿产业融合方式。产业交叉、技术渗透是产业间主要的融合方式,而民宿产业主要以产业交叉来重构产业内部或延伸产业边界。

4.1.3民宿产业融合模式。适合阿坝州的民宿产业融合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①“民宿+文创”。室内装修设计、文创产品可为游客提供独具特色的藏羌文化体验。②“民宿+旅游”。围绕景区资源与配套,依托州内高山、彩林、湖泊、草原等资源开设野奢类、精品类高端民宿。③“民宿+休闲农业”。依托藏羌农村生活生产方式设置各项休闲农业体验活动。④“民宿+企业”。引进专业的民宿运营团队打造和经营民宿。⑤传统农家乐、客栈转型精品民宿。主要是汶川、理县和茂县一带,通过专项规划与专业设计,实现民宿转型。

4.1.4民宿产业融合效果。首先,通过资源、运营和营销打通阿坝州民宿行业全链路,延伸民宿产业、农村产业、文旅产业的产业链;其次,通过盘活阿坝州闲置乡村资源,多元拓展农村产业,促进民宿行业分享与合作,形成民宿联盟,实现资源与产业价值增值;最后,实现完善当地村民、民宿业主、民宿消费者、社会团体和政府的利益链。

4.2 乡村民宿产业发展对策

4.2.1强化培育,建设专业人才队伍。民宿日常经营涉及民宿业主、民宿管家、民宿服务人员等,民宿投资、设计和营销需要专业的运营团队,民宿行业发展则需要政府和社会组织引领。据此,可建设3个层级的专业人才队伍。第1个层级为民宿经营人才队伍,州内经营民宿和为民宿提供服务的人员多以当地居民为主,对于这部分人群可以加强技能培训,树立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如邀请民宿业界有影响力的人物开展培训。鼓励民宿自行招募或培育具有一定管理经验和专业服务知识的民宿管家。第2个层级为民宿运营人才队伍,一是结合乡村振兴、文旅项目,引进民宿运营团队;二是搭建良好的市场环境,吸引优质团队进行民宿打造。第3个层级主要为政府和社会组织人才队伍。政府完善民宿行业组织领导机制,建立行业领导小组(如“民宿联席会”),规范民宿修建、经营等审批流程。社会组织则是成立民宿行业协会或民宿联盟,共同推进阿坝州民宿产业发展。

4.2.2政策激励,完善土地产权交易。州内用于民宿经营的建设用地产权不清易导致诸多问题,对此,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搭建交易平台,规范农村宅基地的租赁与使用。阿坝州属于民族自治州,一是可借鉴彭州市将闲置低效的土地存量(如宅基地、保管室)交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管,村集体与外来投资者在政府搭建的交易平台进行40年产权的流转、拍卖等交易,可将农村集体用地转换为集体土地商业用地。二是鼓励当地村民集中安置,使土地集约化,将空余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民宿发展(如崇州市五星村和竹艺村)。三是借鉴西安市高陵区“共享村落”的经验,类似于彭州市土地产权政策,双方交易成功后,“共享人”可取得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的使用权(享有《不动产权证书》),在出租期限内用于创新创业,发展乡村旅游、民宿、创意、文化等产业,还可享受西安市高陵区创新创业扶持政策。

4.2.3特种经营,加强民宿行业监管。民宿行业所需的《特种行业许可证》在消防、公安上审批困难的主要因素是大部分民宿的土地性质属于农村集体用地,且多数安全设施设备不符合相关规定。上述土地产权政策可将土地转换为集体土地商业用地,属于消防和公安部门的审批范畴,各民宿业主可根据相关规定灵活完善安全设施设备,如将消防蓄水池变为游泳池,即美观、实用,又具备消防功能。同时,公安部门可合理合法地将公安住宿登记系统接入,便于行业监管。

4.2.4维护市场秩序,保障行业各方利益。低价竞争,必然导致民宿质量下降及产品低端同质化的问题。同时,市场无序或低价竞争将损害多方利益,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需要政府、行业共同努力维护秩序。一是打造民宿产品序列,不同的产品序列对民宿的经营场地、接待设施、卫生环保、服务要求、主题特色等有不同的标准,各种奖补政策将引导和激励民宿业主进行改造提升,避免民宿趋于低端同质化发展。二是市场调节和行业监管,尤其是头部民宿引领,不断使当地民宿业主的经营理念迭代升级,在理念和行为上达成一致,共同维护好产业生态,保障民宿行业中民宿业主、当地村民、民宿消费者、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利益。

猜你喜欢

阿坝州民宿融合
阿坝州动物防疫工作措施
孪生院子民宿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阿坝州:根治欠薪行动全力实现“两清零”目标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阿坝州黄河第一湾格萨尔岭国所在地探微
《融合》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你是民宿达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