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雅砻江二滩库区罗非鱼调查研究

2023-10-28宋明江刘小帅李飞扬孙文平陈彦昊高鹏飞王宗银李鹏程陈叶雨吴晓雲邹巧林赖见生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9期
关键词:土著体长罗非鱼

宋明江,刘小帅,邓 波,李飞扬,多 楚,孙文平,陈彦昊,高鹏飞,王宗银,李鹏程,陈叶雨,吴晓雲,刘 亚,欧 军,龚 全,周 剑,邹巧林,赖见生*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四川成都 611731; 2.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15;3.冕宁县农业农村局,四川凉山 615600;4.九龙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四川甘孜 616200;5.盐边县农业农村局,四川攀枝花 617100)

罗非鱼(Tilapia)属鲈形目(Perciformes)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Oreochromis),鱼体侧扁而高,体被栉鳞,鳍条坚硬锐利,头小,口内具有锋利的小齿,不具有口须,尾鳍圆形或截形[1]。通常将罗非鱼属的品种统称为罗非鱼,目前全球有600余个罗非鱼品种,常见的养殖品种约15个,年产量超过600万t。我国罗非鱼引种始于1958年,罗非鱼从引进养殖以来就开展了养殖技术研究[2]、鱼病防治[3]、产业现状与产业发展趋势[4],基本掌握了罗非鱼养殖和繁育相关的技术[5-7]。目前我国罗非鱼年产量在160万t左右[8],已经成为世界上养殖、消费和出口贸易最大的国家,罗非鱼也因此成为国内重要的水产养殖种类。

然而,罗非鱼为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公布的《中国外来入侵种名单(第三批)》入侵鱼类,已经在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地形成自然种群,罗非鱼适应性和繁殖力极强,对土著物种构成威胁[9]。二滩水电站位于雅砻江下游米易县和盐边县交界处,处于雅砻江下游,库区长度约120 km,总容量约为58亿m3,最深处水深约188 m。2016—2017年二滩库区渔业调查中,在二滩天然水域多个点位均采集到罗非鱼,如今二滩库区罗非鱼种群及分布的变化情况尚不明确。因此,开展罗非鱼现状调查显得十分必要。开展二滩库区罗非鱼专项调查工作不仅可以丰富二滩库区渔业数据,为雅砻江流域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提供基础资料,还可以结合10年禁捕等相关工作的要求,为二滩库区鱼类资源保护方案制订与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点设置基于前期调查资料,并结合库区走访和了解发现,二滩库区罗非鱼主要分布在二滩库区靠近大坝的干支流区域。因此,2022年4—5月,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5个采样点开展调查工作,采样点分布如图1所示,采样点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采样点概况

图1 采样点设置Fig.1 Sampling point settings

1.2 研究方法通过网捕、地笼等方法,对攀枝花流域雅砻江下游二滩水库干支流进行采样调查。地笼长10.00 m、宽0.33 m、高0.45 m,刺网网目6~8 cm、高3~4 m,撒网网目3~4 cm、半径1 m。地笼放置24 h收取1次,刺网放置12 h收取1次,手撒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捕捞操作。

1.3 数据统计对捕获的罗非鱼鉴定种类,测定体长、体重等相关指标,分类统计不同种类的数量,不同种类保存一定数量的标本。种类鉴定参考《上海鱼类志》等相关资料。采用SPSS 21.0软件对测定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体长与体重的关系运用幂函数W=aLb(W为测定的罗非鱼体重,L为测定的罗非鱼体长,a为常数,b为指数)拟合。

2 结果与分析

表2 罗非鱼全长、体长和体重情况

对采捕到的不同品种罗非鱼进行测量,奥尼罗非鱼平均全长19.12 cm,平均体长15.68 cm,体重221.00 g。背鳍鳍式:Ⅹⅴ~Ⅹⅷ,11~13;胸鳍鳍式:0,14~15;腹鳍鳍式:Ⅰ,5;臀鳍鳍式:Ⅲ,9~11。标准体长为体高的2.70倍,为头长的3.40倍,为尾柄长的7.80倍,为尾柄高的6.30倍。头长为尾长的3.30倍,为眼径的4.90倍,为眼间距的2.9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80倍。奥利亚罗非鱼平均全长为19.36 cm,平均体长为16.27 cm,平均体重为206.88 g。 背鳍鳍式:Ⅹⅴ~Ⅹⅷ,11~13;胸鳍鳍式:0,11~14;腹鳍鳍式:Ⅰ,5;臀鳍鳍式:Ⅲ,9~11。齐氏罗非鱼全长20.60 cm,体长17.40 cm,体重为170.00 g,眼间距1.90 cm,头长5.30 cm,吻长1.50 cm,体高6.40 cm,眼径1.10 cm,尾柄高2.30 cm,尾柄长2.40 cm。背鳍鳍式:Ⅹⅴ,13;胸鳍鳍式0,13;腹鳍Ⅰ,5;臀鳍Ⅲ,9。标准体长为体高的2.70倍,为头长的3.30倍,为尾柄长的7.30倍,为尾柄高的7.60倍。头长为尾长的2.20倍,为眼径的4.80倍,为眼间距的2.8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04倍。

2.2 分布特征走访和调查结果均表明,罗非鱼在二滩库区分布不均。从数量上看,罗非鱼群体主要分布在二滩库区靠近下游的干支流水域,而在二滩库尾的金河乡附近较少。下游现场调查数据显示,支流鱤鱼河渔门镇、鱤鱼乡水域罗非鱼数量最多,田房水域次之,二滩大坝前和船房田水域最少。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支流鱤鱼河与二滩库区交界,在渔门镇等区域有较大的水面,饵料丰富,便于筑巢产卵,在鱤鱼乡水域有较深的水体,有利于越冬和躲避敌害;而二滩大坝附近水域由于发电、泄洪和人类活动带来较大干扰,同时岸坡较为陡峭多为岩石,不利于罗非鱼筑巢产卵等行为。

2.3 体长与体重的关系采集到的奥利亚罗非鱼和齐氏罗非鱼数量较少,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奥尼罗非鱼数量较多,为了探究其在二滩库区生长情况,根据测定的基本数据,采用Taylor 公式W=aLb,模拟得到奥尼罗非鱼体长-体重关系的方程为W=0.040 1L2.973 5(R2=0.980 6,n=351),见图2。

图2 奥尼罗非鱼体长与体重的关系Fig.2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length and body weight of Sarotherodon Sarotherodon niloticus♀

3 讨论

3.1 种类、数量、优势种从种类上看,二滩水库采集到罗非鱼种类为3种,分别是奥尼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和齐氏罗非鱼,属于常见养殖的罗非鱼品种。从是否为土著种类上看,这3种罗非鱼均为外来物种。从数量上看,3种罗非鱼所占百分比分别为奥尼罗非鱼95.90%、奥利亚罗非鱼3.83%、齐氏罗非鱼0.27%。从重量来看,3种罗非鱼所占百分比分别为奥尼罗非鱼96.20%、奥利亚罗非鱼3.59%、齐氏罗非鱼0.21%。从总渔获物调查情况分析,罗非鱼占据渔获物种类的4.57%,占渔获物数量总数的8.33%。综合分析,二滩库区罗非鱼以奥尼罗非鱼为主,该种类在二滩库区为优势种类。

3.2 种群组成及发展趋势调查数据显示,二滩库区罗非鱼最小个体为6.9 cm,10 g,最大个体达38.5 cm,2 070 g。根据北盘江罗非鱼野外调查报道[10],罗非鱼1~4龄临界体重分别为76.17、275.48、578.07和1 057.84 g。据此推算,二滩库区罗非鱼1龄占34.78%,2龄占47.83%,3龄占15.22%,4龄占2.17%。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明确得到2个结论:一是外来物种罗非鱼能在二滩库区正常生活,并能正常繁殖,已经形成稳定繁殖的群体;二是随着时间推移,低龄个体的生长和繁殖如果不加以控制和干预,罗非鱼的群体或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3.3 入侵的影响外来鱼类入侵主要通过与土著鱼类竞争饵料,捕食土著鱼类卵苗,与土著鱼类杂交(破坏土著鱼类种质),攻击或者捕食土著鱼类等方式,对土著鱼类和水生生态多样性造成破坏[11]。由于养殖的原因,罗非鱼被引进到我国,不可避免地进入我国天然水域,特别在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较为适合罗非鱼生存繁衍的区域,罗非鱼进入天然水域后数量激增,改变了鱼类群落生态成为当地优势种群,对土著鱼类构成威胁和侵害。罗非鱼对温度敏感,在四川省不少地方因冬季较冷,在许多天然水域中罗非鱼难以存活。对于二滩库区而言,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攀枝花市由于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年均气温20 ℃左右,非常适宜罗非鱼的生存繁衍,加上二滩库区水体较深,冬季能保持较高的水温,导致罗非鱼在没有天敌的二滩库区存活并且迅速发展起来。

罗非鱼温度适应范围广,其会根据生存环境的饵料丰富度对食物进行选择和适应,性成熟周期短,通常从受精卵孵化到性成熟阶段仅需180 d,繁殖能力极强,体重200 g,雌性罗非鱼怀卵量可达15 000粒。在北盘江贵州段已经发现数量较大不同年龄的罗非鱼分布[10],广东省鉴江、袂花江捕捞渔获物中罗非鱼占总数的60%左右,在漠阳江所占的比例甚至更高[12],广东九龙江某些水域的罗非鱼类占比甚至70%,成为优势种,罗非鱼形成巨大种群,排挤甚至杀死较弱小的当地鱼种,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和渔业资源的衰退[9]。符王润[13]研究表明,罗非鱼对土著鲤科鱼类影响最大,在湖泊和湿地还会影响水鸟的生存,因此二滩库区罗非鱼入侵问题应该受到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避免不良影响进一步扩大。

外来鱼类的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导致某些土著的特有鱼类灭绝。洱海特有的大眼鲤(Cyprinusmegalophthalmus)和大理裂腹鱼(Schizothoraxtaliensis)、滇池特有物种云南鲴(Xenocyprisyunnanensis)和银白鱼(Anabariliusalburnops)、抚仙湖的鱇魤郎白鱼(Anabariliusgrahami)都因为外来鱼类入侵已经灭绝[14]。因此,外来鱼类入侵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具体到二滩库区来说,张登成等[11]研究报道雅砻江二滩库区外来鱼类入侵资料并提出一些措施建议,但是当时入侵鱼类不包括该调查研究中的罗非鱼。如今,罗非鱼入侵成为优势类群,水域生态保护工作更加紧迫。

3.4 结论与建议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外来物种罗非鱼能在二滩库区正常生活,并且能正常繁殖,已经形成稳定繁殖的群体;②随着时间推移,低龄个体的生长和繁殖如果不加以控制和干预,罗非鱼的群体或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针对罗非鱼入侵的应对,有学者提出了药物灭杀的应对办法[15],但是这种方法仅适用小水体而不适宜二滩库区。结合调查和走访的情况,笔者提出如下几方面建议供管理部门参考:一是严格控制人为引种和养殖逃逸及规范放生和增殖放流行为,切断外来罗非鱼入侵的来源;二是根据罗非鱼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开展针对性捕捞,降低罗非鱼种群数量;三是开展针对性的土著鱼类保护,尽可能地避免外来鱼类导致土著鱼类灭绝的情况,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四是相关单位配套专门资金,聘请专业的水生生物研究单位,开展定期水生生物监测,建立外来物种预警机制,及时处理罗非鱼等外来物种入侵风险,促进水生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土著体长罗非鱼
脖子占体长一半的巨龙——新疆巨龙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罗非鱼养殖模式
贸易战,罗非鱼首当其冲!面临众多不利因素,昔日的王者罗非鱼还能打一场翻身战吗?
罗非鱼 年总产量全国第三位
土著节
海州湾及邻近海域大泷六线鱼的生长、死亡和最适开捕体长研究
罗非鱼肥胖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