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新加坡商品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

2023-10-28石璐萍陈学刚

对外经贸实务 2023年9期
关键词:新加坡一带一路

石璐萍 陈学刚

摘 要:在联合国 UNCOMTRADE数据库基础上,整理了中新双方1992—2022年的贸易数据,对中国与新加坡的双边贸易发展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并运用双边贸易结合度、产业内贸易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考察中新两国的贸易竞争力和互补性关系。研究结论表明:中新两国自建交以来合作领域不断深化,贸易规模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一带一路”背景下竞争性与互补性并存,具体商品的贸易竞争互补情况不尽相同,资本密集型商品贸易竞争性日益凸显,并逐渐由产业间贸易转变为产业内贸易。优化产品出口结构,扩大优势产品出口以及提升贸易合作质量对于两国双边贸易持续向深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双边贸易;贸易竞争性;贸易互补性;新加坡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领域也在深化与发展。中新两国于1992建交以来,开展了领域广泛、层次多样、务实创新的全方位合作,两国双边贸易得到飞速发展,呈现出快速、健康、稳定的良性发展态势。根据WTO 数据库和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的相关资料显示,中新双边贸易总额从1992年的32.67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1151.26亿美元。同时,中国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以来,新加坡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重要沿线国家,并逐渐成为与中国服务贸易往来最多的东盟成员国,两国在商品贸易、服务业开放、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化金融等领域的贸易联系更为密切,经贸合作更为频繁。当前中新《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议定书》的实施,为进一步发挥经贸合作潜力提供支撑,中新双边贸易合作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仍展现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加大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于新加坡而言,受大国博弈、通货膨胀、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等影响,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与中国进行深度战略对接和高质量经济贸易合作,是推进经济复苏和加快转型的一大机遇。虽然中国与新加坡两国国家经济各具特色,但从两国进出口商品贸易来看,国家间存在较强的经济互补性,有较好的贸易前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和新加坡应当如何抓住机遇并规避劣势,扩大双边贸易规模,推动两国经济发展。以此为背景,本文对中新双边贸易的发展历程及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中新两国双边贸易合作向深发展。

二、文献综述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以来,中国持续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合作交流,但还处于探索与提升阶段。因而仍有大量学者关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关系。在中国和新加坡贸易关系的研究中,已有文献着重阐述中新两国贸易发展历程、贸易合作现状分析等内容,发现中新两国经贸交流不断加深,双边贸易合作未来具有巨大合作潜力(林琳等,2015;钱耀君,2018;李俊久,2020)。刘曼琴(2014)、韩永辉等(2015)对中 新两国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关系进行分析,但考察时间较短且研究指标不全面,大多从TC 指数、RCA 指数进行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以此为背景 的贸易发展研究也逐渐增多。林青秀等(2017)、葛 亦婷(2018)、王领、刘瑞青(2021)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从行业角度及细分商品角度出发对中新两国贸易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指出中新贸易中部分行业存在相互进口依赖性或单边依赖性。刘光辉等(2019)、刘强等(2019)、赵儒南等(2021)从宏观角 度分析中新贸易新格局,认为应在“一带一路”合作大背景下以中新自贸区为“推进器”促进中新两国贸易高水平发展,通过落实《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议定书》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提升贸易便利性,加深两国和地区全面合作,协同“一带一路”建设下双边贸易合作发展。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分析发现,目前研究中新双边贸易关系的文献虽然较为丰富,但大多都集中在特定产业以及某一时间段来进行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分析对比较为缺乏,同时采用的贸易指标不全面,研究范围有限,本文扩大研究年限,以中新建交1992年为时间起点,采用六个贸易指标多角度来分析1992—2022年中新双边贸易商品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更为全面整体地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前后中新两国双边总体贸易情况,从而促使两国双边贸易合作进一步向广阔纵深领域发展。

三、中国和新加坡双边贸易发展现状

中新自贸区实施以来,两国经贸合作对接得到不断深化,以及21世纪以来“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与推进,双边贸易实现进一步迅速發展。

从双边贸易规模来看(如图1),1992-2022年间中新两国的贸易规模整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31年间从1992年的32.67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1151.26亿美元。其中“一带一路”倡议前2001—2008年双边贸易规模实现第一次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为39.1%,“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推进使得2016-2022年间双边贸易总额实现再一次持续增长,其间年均增长率达到15.5%,并在2018年突破800亿美元。自“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在中新双边贸易中均处于顺差地位,贸易差额呈现平稳浮动,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中国在双边外贸发展中逐渐趋于稳定。

从贸易商品结构来看(如图2),“一带一路”背景下双边贸易结构发生明显转变,由以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以制成品为主。1992年两国贸易主要以能源密集型商品 SITC3为主,在1993年达到双边贸易总额的51.40%,劳动密集型 SITC8商品和资本密集型商品 SITC7仅占据贸易额的25.39%,其余商品均占较小比重。随着两国贸易领域的深化发展,双边贸易商品结构持续优化,2012年两类商品占据双边贸易额的86.15%。“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新双边贸易商品结构逐渐稳定,商品贸易结构占比波动幅度较小,资本密集型商品和劳动密集型商品占比约85%,能源密集型商品占比12%,资源密集型商品占比2%。由此可以看出,“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和新加坡贸易商品主要集中在工业制成品,如机电产品、杂项制成品等,未来还具有较大的贸易潜力。

四、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数据源自 UN Comtrade 联合国贸易数据库,主要包括1992—2022年中国和新加坡进出口总额、各部门贸易数据以及两国与世界的贸易数据。并借鉴韩永辉等(2015)的研究,将商品按 SITC/Rev.3标准分为 SITC0-9共10个部门,具体划分标准如表1所示。

(二)研究方法

为研究中国和新加坡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关系,分别构建竞争性指数和互补性指数,选取 TC、RCA 和 ESI 指数分析两国贸易竞争性情况,并采用TI、TCI 和 IIT 指数实证测度,对中新两国贸易互补性进行深入分析。具体研究方法见表2。

五、结果与分析

(一)竞争性模型分析

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以及出口相似度指数(ESI)分别对中国和新加坡的商品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

1.贸易竞争力指数(TC)

表3显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贸易商品中,劳动密集型商品和资本密集型商品逐渐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其中劳动密集型商品 SITC6和资本密集型商品 SITC7的贸易竞争力指数由负逐渐转变为正,自“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两类商品的竞争力指数分别突破0.4和0.6并保持稳定小幅上升趋势,表明“一带一路”的建设与推进大幅提升了中国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商品的贸易竞争力。杂项制成品SITC8在十类商品中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均高于0.5,且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竞争力指数波动幅度更为平稳,保持在0.6左右,在对外贸易中保持较强的竞争力,这表明杂项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强势地位。其余商品在“一带一路”受益微弱,贸易竞争力指数小于0且间断式下降,在对外贸易中竞争力逐渐减弱。

如表4所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新加坡贸易商品中,商品贸易竞争力在2013年后并没有出现阶段性大幅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提升新加坡商品贸易竞争力的效果相对较小。具体来看,1992-2022年间资源密集型商品 SITC2、资本密集型商品SITC5和 SITC7、劳动密集型商品 SITC8的贸易竞争力指数波动较为平稳,不断增加并大于0,表明这四类商品竞争力相对较强。其中,SITC5商品的竞争力最强。SITC4、SITC6两类商品的竞争力指数均小于0,且在30年内指数值均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趋势,该类商品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逐渐减弱。

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

图3为1992-2022年中国各类商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基于前文划分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中,SITC0商品的 RCA 指数呈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自2003年开始低于0.8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仍持续下降,表明我国 SITC0产品长期具有较弱比较优势。SITC1、SITC2、SITC3、SITC4四类商品在2000年以后的 RCA 指数均远小于0.8,认为四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比较优势很弱。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 SITC6商品和资本密集型 SITC7商品的 RCA 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各商品的 RCA 指数均在1.25-2.5之間,这表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 SITC6、SITC7两类产品逐渐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中国劳动密集型 SITC8商品的 RCA 指数在1992-2001年间均大于2.5,虽然该指数在2002-2022年间出现小幅下滑但 RCA 指数仍介于1.25~2.5之间,SITC8商品在国际市场中仍具备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这与上文中贸易竞争力所得结论相同。

图4为1992-2020年新加坡各类商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整体来看,初级产品中,资源密集型商品 SITC0和能源密集型商品 SITC2、SITC4的 RCA 指数除个别年份外均小于0.8,三类商品在国际市场中具有较弱的竞争力。工业制成品中,SITC1、 SITC3商品的 RCA 指数在中新建交初期高于1.25,“一带一路”背景下也均处于0.8~1.25之间,表明该类商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工业制成品中,SITC5、 SITC7、SITC9商品的 RCA 指数呈波动式上升趋势,三类商品由最初的低于0.8分别增加至1.2、1.4、1.6左右,这表明新加坡 SITC5、SITC7、SITC9这三类商品在国际市场中具备越来越强的竞争力,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比较优势逐渐显著。劳动密集型商品 SITC6和 SITC8的RCA 指数在30年间均小于0.8且波动幅度较小,表明新加坡 SITC6和 SITC8两类商品在国际市场中具有较弱的出口竞争力。

3.出口相似度指数(ESI)

图5为1992-2022年中国和新加坡在世界市场和美国市场的出口相似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在两个市场上,两国的出口相似度指数有着同样的变化趋势,且出口相似度指数差距较小。中新两国的出口相似度在2004-2007年间呈现“V”型发展趋势,“一带一路”背景下两国在世界市场和美国市场中的出口相似度指数均呈稳定上升趋势,说明共建“一带一路”使得两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时间发展趋势来看,1992-2004年中新两国处于建交初期,外贸发展较为迅速,其间出口相似度指数增长速度较快,在2003年相似度指数首次超过60%,经历短暂下降后在2007年实现回升,并在“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呈小幅增长状态,并在2019年达到最高69.74%,说明“一带一路”均对两国商品进行持续优化,在此背景下两国商品结构相似度较高,竞争较为激烈。

(二)互补性模型分析

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TII)、贸易互补性指数(TCL)以及产业内贸易指数(G-L 模型)分别对中国与新加坡的商品贸易互补性进行分析。

1.贸易结合度指数(TII)

图6为1992-2022年中国和新加坡双边贸易结合度变化趋势,整体来看,两国双边贸易结合度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在0.8~1.5之间波动,整体贸易联系较为密切,是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具体来看,我国对新加坡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8-2012年呈下滑状态。然自“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两国经贸合作重新焕发活力,2014-2022年间中新两国贸易联系密切,双边依存度较高,贸易结合度指数波动幅度较小,表明伴随“一带一路”建设,两国贸易合作不断深化。

2.贸易互补性指数(TCL)

基于前文将商品类型划分为初级产品及工业制成品,由图7所示,在中国向新加坡出口的初级产品中,4大类商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小于1,且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整体呈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表明中新两国初级产品的贸易互补性越来越弱,其中STIC2商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最低,该指数于2006年开始跌破0.5,并在“一带一路”倡仪以来仍逐年下降,2020年 STIC2商品贸易互补性指数仅为0.02,该类商品贸易互补性水平很低。在中国向新加坡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SITC5、SITC6也表现为较强的贸易互补性。

3.产业内贸易指数(G-L模型)

表5为中国与新加坡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整体来看,中新两国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大多数商品表现为较弱的互补性,呈现出产业间贸易特征。从商品类别来看,31年间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的是 SITC1、SITC2、SITC5、STIC7、STIC8,五类商品贸易互补性较弱。初级产品中 SITC4商品和工业制成品中SITC6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均经历先上升后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并到2022年分别降至0.03和0.07,两类商品在双边贸易中展现出越来越强的贸易互补性。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对1992-2022年中国与新加坡双边贸易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运用六大贸易指数等对十类贸易商品进行分析,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新两国的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关系,结果显示:

1.双边贸易规模处于增长态势,贸易联系日趋紧密

自1990年中新建交以来,双边贸易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在中新双边贸易中处于贸易顺差地位。30年间中新两国的商品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以能源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变为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中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 SITC7居多。中新双边贸易结合度也表明伴随“一带一路”合作向深发展,两国双边贸易联系越来越密切。

2.贸易竞争性增强,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商品较为明显

从中新两国的贸易竞争性来看,整体的贸易竞争性在不断提高。对于初级产品而言,两国的比较优势均较低且竞争性不强,而对于工业制成品来说,资本密集型产品(SITC7)和劳动密集型产品(SITC8)商品竞争性逐渐增强,在各国均具备较强的出口竞争力,但相较而言,中国两类商品占据优势地位。

3.SITC5、SITC6商品贸易互补性增强,其余商品互补性逐渐减弱

从中新两国的贸易互补性来看,30年间,中新两国双边贸易发展初期呈现产业间贸易特征,产业性的互补性较强,而后在“一带一路”共建以来逐渐呈现出产业内贸易的特征。从商品类别来看,大多数商品的贸易互补性减弱,化学产品及相关产品(SITC5)和制成品(按原料分类)(SITC6)表现为较强的贸易互补性。

(二)政策建议

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新两国双边贸易的竞争性逐渐增强、大部分商品的贸易互补性逐渐减弱的整体发展趋势,对未来中新双边贸易进一步扩大合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借助 RCEP 推动贸易合作,为双边贸易注入新动能

在 RCEP 框架下,贸易自由化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应借助 RCEP 协定支持引导外贸企业进入相关国家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推动贸易合作。同时积极加强政策对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双边贸易政策的有效实施,以建立一个更公平、更包容、更可持续的贸易体制,为双边贸易注入新动能。另外也要不断促进中新双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包括弱化贸易壁垒、优化物流和运输、促进技术创新和合作交流,以促使中新双边贸易多方位发展,推动双边贸易合作升级、创新、扩面。

2.增加 SITC5、SITC6类商品进出口,扩大双边贸易规模

如前文所述,两国商品结构相似度较高,竞争较为激烈。因而为了减弱两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商品竞争,中新双方应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基于本国资源优势及要素禀赋增强双边贸易互补性,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规模。如中国应从新加坡进口 SITC5(化学及相关产品)产品,新加坡从中国进口 SITC6产品,实现该类产品贸易互补,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规模。

3.推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两国互联互通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能够打通不同区域和国家间的经济循环,有效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因此中国应积极推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畅通“一带一路”国家间物流大动脉、加强两国经济互联互通、提升双边贸易便利化提供有效支撑。两国要重视其在双边贸易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将交通领域的互联互通作为合作的重点方向,积极推进铁路、公路、水运航道等通道建设,形成效率高、服务好的贸易新通道,扩大和深化双方在贸易投资以及港航物流等各领域合作,从而增强国内国际资源联动效应,挖掘新的双边贸易增长点。

4.突出技术引领,通过产品升级换代增强双方贸易

当前两国出口的产品日趋相似,贸易竞争力也在逐渐增强。因此中国应坚持技术创新,通过创新和技术变革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升产品差异性,从而增强双边贸易发展。如当前中国出口新加坡 SITC7、SITC8产品所占比重较大,且具有优势,存在新的贸易增长点。因而应巩固发挥产业结构转型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升级优势,从产业体系高级化、价值链高端化、技术装备智能化等方面提升该类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扩大 SITC7、SITC8等产品出口比重,从而促进双边贸易互補,进一步增强双方贸易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琳, 李怀琪. 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研究 [J]. 经济问题探索,2015( 11): 133- 137.

[2]钱耀军. 中国与新加坡贸易合作研究 -- 基于“21 世纪海 上丝绸之路 ”战略北京[J].调研世界,2018(4):51-55.

[3]李俊久, 蔡琬琳.“一带一路 ”背景下中国和东盟货币合 作的可行性研究[J].亚太经济,2020(4):39-48.

[4]殷金鑫. 中国与东盟贸易潜力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 实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2 (6):84-86.

[5]李慈军. 中国和新加坡商品贸易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 问题,2006(6):37-42.

[6]吴凤娇. 中国 - 新加坡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的实证分析 [J]. 国际商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6):21-25.

[7]刘曼琴. 中国、新加坡服务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基于 2002 ~2011 年 數 据 的 实 证 分 析 [J].湖 南 商 学 院 学 报, 2014( 1): 14-20.

[8]韩永辉, 罗晓斐, 邹建华. 中国与西亚地区贸易合作的竞 争性和互补性研究——以“一带一路 ”战略为背景[J].世 界经济研究,2015(3):89-98.

[9]张涛, 周夕.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研究 [J]. 江苏商论,2021(9): 35-38+41.

[10]阳力安, 杨耀源.“一带一路 ”倡议下中国与东盟经贸合 作高质量发展研究[J].中国物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 报,2022(6):24-27.

[11]鄢波,杜军,杨柳青. 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经济效 应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7(5):48-63.

[12]呙小明, 黄森.“陆海新通道 ”建设下中国和新加坡服务 贸易竞争力对比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9(4): 45-52.

[13]张悦. 中国与新加坡服务贸易对比分析与启示[J].商业 经济,2022( 1): 109- 112.

[14]林青秀,杜军.“一带一路 ”背景下中新贸易基础和增长 动因研究[J].经济论坛,2017( 10): 132- 139.

[15]葛亦婷.“一带一路 ”背景下中新服务贸易竞争力对比 分析[J].国际贸易,2021( 19): 77-83.

[16]王领, 刘瑞青.“一带一路 ”背景下中国与新加坡贸易关 系及影响因素[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5):408-414.

[17]刘光辉.“一带一路 ”发展下中国和新加坡区域经济合 作新格局[J].对外经贸实务,2019 (7):38-41.

[18]刘强, 王玉涵. 中国与新加坡贸易便利化水平比较及对 中国的改进建议[J].国际贸易, 2019( 12):27-35.

[19]赵儒南.新加坡参与“一带一路 ”及中新合作研究[J].亚 太经济,2021( 17):98- 105.

[20]范九江, 李睿. 专利视角下中国与新加坡技术竞争与合 作态势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1(2): 12-23.

[21]王霞, 程磊.“一带一路 ”背景下中国对新加坡 OFDI 逆 向技术溢出分析[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2020(4):22-30.

[22]韦谦.“一带一路 ”背景下中国与东盟贸易高质量发展 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2 (7): 151- 153.

[23]曹云华, 李均锁. 东盟经济共同体与“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竞争与合作[J].广东社会科学,2020(2):37-44.

猜你喜欢

新加坡一带一路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新加坡的魅力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新加坡:将推出新食品安全认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