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3-10-27李兵李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3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四史高职院校

李兵 李明

摘  要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把“四史”教育作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创新点,把握“四史”教育的部分与整体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主流与本质统一的原则,分析其对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思维辨析能力提升、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必要性,探索其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立、实践教育基地打造的路径,以更好地提升“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四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四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13-0081-04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意义,强调“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 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1]。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把“四史”教育视为政治引领的主要手段和措施;同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把开展“四史”专题教育作为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抓手。当前,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为内容的“四史”教育成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生长点,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了活力。把“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能更好地提升高职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职业素养。

1  高职院校“四史”学习现状

本文以常州科教城五所高职院校“四史”教育情况为例,通过调研,发现在“四史”教育中,学校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学生的认知度有待提高,宣传学习途径及方法有待提高,地方“四史”教育效果有待提高。

1.1  重视程度

五所高职院校围绕“四史”开设的选修课较少,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设;围绕“四史”教育的讲座、理论宣传、实践活动等较少。39.39%的学生对“四史”教育不了解,15.15%的学生对“四史”的名称理解有误。

1.2  具体内容认知

93.9%的学生认为学习“四史”对其思想提升有帮助,60.6%的学生认为学习“四史”对其工作学习有帮助。在“四史”学习方式上,87.9%的学生喜欢影视,69.7%的学生喜欢讲座,60.6%的学生喜欢阅读,45.5%的学生喜欢实践。对于红色实践基地的参观学习,48.5%的学生非常感兴趣,39.4%的学生比较喜欢,12.1%的不喜欢去。对家乡的红色景点及其背后故事的了解,36.4%的学生了解,60.6%的学生了解一点。

1.3  学习宣传途径

对学校的“四史”教育宣传,44.4%的学生认可,52.6%的学生认为一般,3%的学生认为不好。学习“四史”的途径的多选题中,84.9%学生认为直接参与重要,69.7%的学生认为沉浸式感受重要,57.6%的学生认为趣味性学习重要,40.2%的学生认为课堂学习重要。

2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

根据调研数据分析,加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对思政课建设、学生大历史观形成、厚植爱国情怀具有重要作用。

2.1  有利于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推动思政课全面建设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由于缺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高职生在思政课学习时缺少对历史知识的全面了解。把“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能使高职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的历史壮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全面的认识;学习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能使高职生深知党的创新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党领导人民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的伟大创举。“四史”教育丰富发展了高职思政课课程体系的理论创新,坚持高职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同步进行,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潜移默化、顺理成章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2.2  有利于学生唯物史观教育,提升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

由于高职院校没有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关课程,高职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掌握甚少。授课过程中,高职生对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不够全面。此外,高职生更多的是利用电脑、手机、新媒体等碎片化地了解历史知识,对历史知识了解不够全面,容易形成片段的、局部的了解,从而割裂历史体系,缺少“大历史观”视野,造成历史虚无主义的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错误思潮。它的本质在于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为此,应加强“四史”教育整体性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通过“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課理论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看问题,有助于培养高职生的思维辨析能力;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基础上,走进红色教育基地、革命老区,走进企业、感受企业变迁等,通过实践,进一步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同时,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中融入“四史”教育,可以发挥高职院校思政课在历史知识传输和历史思维与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培养高职生的马克思主义观。

2.3  有利于学生读史明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四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四史”教育内容,尤其是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融入“四史”教育,对培养高职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越发显得重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融入“四史”知识,让高职生了解中华民族“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屈辱历史,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对我国企业的无端打压,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的前赴后继的不懈探索,培养其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意识,使其从“四史”中汲取营养与智慧,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国家观、民族观,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厚植爱党爱国的情怀。

3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原则

3.1  部分与整体相统一原则

整体与部分是相辅相成的,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对部分起支配、统率、决定作用,协调各部分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将“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既要考虑到“四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要考虑各史在高职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要立足于“四史”整体,既要防止和反对片面化、脱离整体的教育现象,又要重视和充分发挥各史的教育作用,通过各史教育联系“四史”整体教育,把部分教育和整体性教育统一起来,才能客观地把“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在高职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以“四史”整体性教育为统揽,以各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具体章节为导向,系统地给学生传授“四史”教育内容,让高职生学会用唯物史观看待历史发展,才能更好地推进“四史”教育。

3.2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原则

“四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基础,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创新点。从现实来看,“四史”教育与高职思政课教学都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达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目的。“四史”教育遵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原则,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习相关内容,通过实践深化对相关理论的认知。

3.3  主流与本质相统一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四史”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3]。“四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过程。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有助于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看问题,树立“大历史观”意识,杜绝片面放大历史发展中的挫折和以偏概全等问题。

4  “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分析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是“四史”教育有效融入的前提。高职院校应结合自己的师资力量、课程内容、基地建设等要素,建立“师资融合、课程融合、基地融合”的多维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全面、有效地推进“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

4.1  建立专兼融合的“四史”教育教师队伍

所谓协同育人,主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个体……在系统内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分担、利益互赢、能量积蓄的原则,共同培养符合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有效互动过程或活动”[4]。高职院校应根据“四史”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需要,建立一支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校内外兼任教师为辅的高质量师资队伍。加大对专任教师的“四史”教育培训力度。专任教师只有对“四史”教育有充分认识,熟知“四史”教育内容,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大历史观”视野,才能讲好“四史”。鼓励校内外具有“四史”教育能力的教师作为专任教师的补充,重点辅助专任教师完成课堂理论知识的延伸和实践教学。校内兼任教师可由团委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兼任,他们主要承担有关“四史”教育的社团活动指导,以及校内思政教育实践基地的指导;还可由学科相近、知识点相同的选修课教师兼任,如由军事理论选修课教师兼任。校外兼任教师主要由地方红色教育基地、社会公益活动基地、企业的管理人員或技术人员担任,他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四史”内容的专项教育。专兼融合的师资队伍,能完善“四史”教育体系,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四史”知识教育。

4.2  构建理论与实践课程相融合的“四史”教学体系

构建以高职思政必修课为核心、选修课为辅助的课程体系,能更好地促进高职思政课教学,高职院校选修课可以开设一些与“四史”教育内容有关课程,作为对高职思政课“四史”教育的拓展。可以围绕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把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教育,创新、创意、创业意识等融入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专业,教育学生坚持党的领导,把改革精神、责任意识、职业素养等融入教学。充分融合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理论课以“四史”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实践课以提高学生思想认知为主,把“四史”教育内化于高职生内心,外化于其行为表现。

思政课理论教学课堂采用“搜、看、议、讲、写、评”的教学模式,把“四史”教育高效融入思政课教学,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的具体内容,在具体章节中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搜索“四史”的相关内容,先行自学。课中,教师首先播放“四史”教育视频教学,再结合视频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视频内容的意义,最后由教师根据视频内容、学生讨论等,结合本章节内容进行具体的教学讲解。课后,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写学习心得体会,进行走访调研,如对当地英雄人物进行采访,考察地方经济发展等,并撰写调研报告。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老师进行点评,成绩计入课程考核,优秀作品汇集成册并展览。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采用集体参与、个人融入为主的“四史”教育模式。教师根据理论教学中“四史”教育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如涉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内容的理论教学,相应的实践教学就可组织学生参观地方红色教育基地,让校外兼任教师进行具体讲解。又如对应于理论课的改革开放史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地方的发展规划馆、工业文化中心等,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的教学模式。鼓励、支持学生参与各类志愿活动,如做大型公益活动的志愿者、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亲身融入,才能让他们对“四史”教育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高职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可以以优秀的人物事迹、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等为主要内容,制作成数字教育资源,选出典型影视教育作品推荐给学生观看,制作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网络课程等。

4.3  打造校内外相结合的“四史”实践教育基地

高职院校“四史”教育实践基地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平台。建立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践基地,能充分发挥校内外协同育人作用。“四史”教育校内实践基地主要有校史馆、社团建设(“四史”教育类社团,主要有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公益志愿活动等类型社团)、大师工作室、荣誉馆等;校外实践基地有地方红色教育基地,如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展览馆等。把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相结合,可以达到“四史”实践教育基地协同育人效果,从不同层面提升高职生的爱国情怀、政治觉悟、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培养其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提升其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奉献精神等;培塑其技术强国意识、质量意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

5  结束语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职院校承载着“四史”教育的重任,高职思政课教学担负着“四史”教育的主要任务,加强高职院校“四史”教育,有利于高职生对“四史”的整体性认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对高职生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尤为重要。

6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强调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N].人民日报,2019-01-04(1).

[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反对历史虚无主义[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143.

[3]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4.

[4] 袁小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研巧[J].教育评论,2014(6):100-102.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四史高职院校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背景下应用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孟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