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地方高校学科与学位点协同建设探究

2023-10-26周长江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23年12期
关键词:学位点方向学科

刘 娟,陈 勇,周长江

(新疆农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对于高校来说,学科是龙头,学科建设既是其发展的核心与关键,也是高校实现基本职能的重要依托。学位点作为高校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承担着研究生培养和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各有不同,却又密切相关,二者对高校的发展和建设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部分地方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学科和学位点由不同部门管理,对两个概念有所混淆,甚至割裂建设,片面追求学位点的规模和数量,普遍存在“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在新时代高等教育快速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如不及时纠正则会出现学位点建设与学科发展目标相互脱节,影响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步提升,进而影响地方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因此,对学科和学位点的概念及内涵关系进行梳理研究,探讨促进地方高校学科与学位点协同发展的路径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科与学位点关系解析

(一)学科与学位点的内涵

1.学科与学科建设。《辞海》中对学科的定义有两层含义,广义层面是对学术的分类,主要指某一特定科学领域或某一科学的独立分支,是一种学术组织系统或知识体系;狭义层面是对教学科目的简称,指在教学中按照一定逻辑程序组织的知识或技能范围的单位。本研究所指学科是广义上的概念,它既是以知识体系为基本要素组成的科学分类,也是用来支撑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活动的学术组织[1-3]。

所谓学科建设,指学科主体为不断促进学科健康和长远发展而持续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探索和研究。对于高校而言,学科建设就是学校各部门在遵循学科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围绕制定学科规划、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组建学术梯队、开展科学研究等进行实践探索,持续不断地对学科软、硬件进行建设和投入,从而提升学科水平的过程[4]。

2.学位点与学位点建设。学位点是学位授权点的简称,是培养研究生的主要载体和重要依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辞典》认为学位点是指由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专业点,其本质是属于学科或专业,职能是培养研究生。因此,学位点具备学术属性、制度属性和社会属性。目前,我国的学位点类型根据层次高低可以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学位授权点,按照学位类型可以分为专业学位点和学术型学位点[1,5]。

学位点建设是指高校在取得学位授予权后,依据学位授权的学科界定和要求,根据学科内涵,围绕学位标准和培养目标,从研究方向、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术研究、支撑条件、管理制度等方面对学科点的研究生进行培养和教育的过程[6-7]。

(二)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的逻辑关系

1.学科建设是学位点建设的基础与前提,学科水平决定学位点水平。高校的院系通常是按照学科类别进行设置的,先有学科再有对应的学位点,只有具备一定条件的学科才能获得学位点申请的资格,进而才会增设学位点,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很难产生相应的学位点。学位点审核通常也是评估学科在社会适应性、方向凝练、团队建设、成果产出、平台搭建等方面的水平与实力。如果高校想在学位点方面有所收获和突破,就必须依托于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成效,充分发挥学科的基础性作用[8]。

2.学位点是学科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标志成果。学科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学位点建设,要想构建有特色的学科体系就必须以学位点为平台和载体。学位点的授权层次与建设成效既能够反映学科建设的成效和水平,也能提升学校与学科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各类学位授予单位和学位点都设定了相应的基本条件,对提升学科建设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9]。

由此可见,学科与学位点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荣共生。如果没有一流的学科作为基础,就不会有学位点的建设与发展。反之,如果没有高水平的学位点作为载体,学科建设也难以实现突破。

二、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一致

在地方高校学科与学位点的三级管理体系中,均存在由不同部门分别管理的现象,很多学校都是由两个部门各自管理,学位点一般由研究生部门管理,学科建设则由发展规划部门管理。

(二)方向不一致

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凝练学科方向,学位点方向一般会更加具体,被称为培养方向或研究方向,与学科方向的最大区别是个别研究方向缺乏稳定性,会随着研究前沿发展和师资队伍改变而发生变化。学科方向和学位点方向的不统一会造成方向凝练不够、内涵建设分散,进而导致产出的学术成果与学科关联性不强。

(三)师资队伍不一致

学位点师资队伍一般由本学位点具有硕士或博士指导教师资格的队伍组成。学科队伍的覆盖面更广泛,不受所在学位点和院系的限制,包含一些非导师资格的普通教师,也可能不包含对应学位点的所有导师。二者学术队伍的偏差,会导致二者建设向心力不稳,面对各种检查和评估时,出现临时拼凑成果和组建队伍的现象。

(四)评估体系不一致

现有的各种评估机构和组织对学科与学位点的评估体系不尽统一,各有侧重,导致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各自为政,不利于二者的协同发展。

三、学科与学位点协同发展建设的策略探究

(一)建设规划协同:优化学位点布局,将学位点建设纳入学科规划

地方高校学科与学位点的规划和建设必须遵循国家总体发展规划,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学校实际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不能盲目追求学位授权点的数量。地方高校要以国家“双一流”建设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学校层面进行通盘考虑、谋篇布局、顶层设计,系统梳理学科与学位点发展思路,科学合理编制学科与学位点发展规划,将学科发展规划与学位点规划有机融合,找准发展定位,明确阶段建设目标,不断梳理凝练学科和学位点发展方向,把关控制学位点总量与质量,统一协调分配建设任务,编制经费预算方案,提供相关制度保障等,确保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工作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管理有序[2]。学校还可以采用立项建设的形式对学科与学位点实施分级分类建设,统筹整合学校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基地、仪器设备、经费资产等多方面的资源,合理谋划学科与学位点布局,逐步凝练形成学科与学点建设的特色与优势[6]。学校通过顶层设计与规划,引导负责学科与学位点工作的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不断推进学科与学位点的内涵式建设,提升学科与学位点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二)管理体系协同:健全制度体系,形成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

地方高校要形成以一级学科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模式,建立集发展目标、建设任务、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为一体的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构建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学科与学位点绩效评价体系,设立省部级、校级重点学科建设专项经费,支持优势特色和新兴扶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6]。形成学位点动态调整机制,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资助新获批的学位授权点的建设与发展。从管理办法、组织体系、资源投入、绩效考核、立项评估、激励机制等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学科和学位点管理与建设的规章制度,并将其作为地方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制度[1]。学科建设是一项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系统工程,所涉及到的职能部门主要有发展规划部门、研究生部门、教务部门、人事部门、科技部门、基地管理处等,这些部门的工作内容实际上都在为学科建设提供保障,因此学科建设一定要由有力的组织保障来统筹,否则可能会出现因各部门对学科建设的内涵理解不尽相同,进而产生虽然这些部门都是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开展工作,但各部门间却工作衔接不畅,造成管理成本和内耗增加,影响学科建设效果。地方高校要形成以主管校领导为负责人,各相关职能部门互相配合、各负其责的管理体系,成立学校和学院的学术委员会与学位委员会等组织,指导、审议、论证和监督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工作。

(三)建设路径协同:充分凝练优势特色,整合资源协同发展

国家、地方或是学校为了优先重点支持部分优势和特色学科,使其逐步接近或达到国际上的同类学科水平,会评选一部分符合行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学术水平较高、学科团队较强,且有重要引领示范作用的学科作为重点学科,并且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优先或重点支持。实际上,国家重点学科同时也会以学位点为基础进行择优遴选,建设重点学科的同时也会不断促进学位点建设[2]。为了让更多的学科和学位点共同发展,一是地方高校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优化布局结构,突出特色优势,调整学院设置,统筹协调发展。成立各种跨学科、跨学位点的研究院所、研究中心或研究平台,加强相关学科与学位点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采用联合培养、联合聘任、共同导师等方式,统筹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与企业、行业、科研机构或地方政府联合培养研究生、聘任导师、合作开展研究等教学科研活动[6]。二是根据学校实际,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前沿需要,以优势特色学科为核心,跨学科组建具有交叉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引领性的学科群,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发挥学科群组内各学科的协同效应,持续加大对优势特色学科和新兴学科(领域)的支持,努力培育学科新的增长点,提升学科与学位点学术水平。三是要系统梳理和凝炼学科方向与学位点方向,使二者方向保持一致,负责人保持一致,并要求各学科和学位点围绕相关方向,根据学科与学位点评估指标体系开展系列工作。同时,研究生招生目录也要与学科方向保持一致,使学科方向、学位点方向以及研究生招生方向均统一起来。

(四)师资队伍协同:加强人才引进,汇聚高水平师资团队

学科的基本立足点是学科队伍,组建一批德才兼备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核心问题,拥有一流的师资,才能产出一流的成果,一流的人才和成果又能帮助我们争取到更多的资源、项目和经费,从而不断正向推动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同时也是学位点建设的关键,优秀的导师才能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2]。师资队伍决定了学科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决定学位点能否上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地方高校应该加强学术队伍建设,梳理现有学科与学位点的师资队伍,明确学科(学位点)带头人、学科(学位点)方向带头人以及学术团队的组成,不但要汇聚自己单位的师资力量,还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持续培养与引进各类人才,尤其是要储备中青年教师,逐步形成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高,学术造诣深厚的师资团队,使学科与学位点成为吸引和凝聚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促使学科与学位点研究向边缘拓展、向纵深发展。同时,要注重提升导师队伍质量,加强导师队伍管理,实行传帮带、岗前培训、岗位认定、评聘分离、动态考核的管理机制,如果考核合格才能具备招收和指导研究生的资格,逐步优化导师队伍[1,8]。为保障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地方高校应该树立高水平人才培养的理念,形成系统、切实可行的培养、引进和管理机制,推进教学与科研的均衡发展。

(五)评价方式协同:内外部评价相结合,形成统一的激励监督机制

目前,对学科的外部评价形式比较多,如教育部组织的每四年一次学科评估、ESI 前1%学科排名、校友会大学排名、上海软科大学排名、武书连大学排名等。学位点的评价形式相对来说却比较少,如教育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博士论文抽检等。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评价都应该注重在评价体系上体现出学科与学位点的协同建设,但是现有的一些外部评价机构或多或少存在“重学术研究、轻人才培养”的不良倾向,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奖、论文、项目等科研成果虽然很重要,但也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科与学位点的建设能力,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奖、优质课程、学位授予数、优博优硕论文、毕业生质量等教学指标也很重要,特别是专业硕士,还应该关注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评价[10]。地方高校应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国家评估为导向,明确校院两级建设目标,确定以评促建、以评促调的指导思想,采用各种评估形式,通过多种途径有序地实行学科和学位点的动态调整,形成持续优化改进的循环过程。学科与学位点的横向对比,使得排名靠前的学科可以获得较高的社会影响和声誉,使其在吸引优秀生源、资源获取等方面具备特殊优势。地方高校更应该根据评价结果,从具体指标着手进行论证分析,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完善短板环节,还可根据学校实际建立自我评估机制,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建设高水平的学科。地方高校也要通过专项政策的引导,资金的动态补偿,制度的完善创新等途径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学院和教师的积极性与内生动力。优先倾斜支持符合地方经济社会亟需,能够充分凝练研究方向、积极探索交叉融合,坚持特色差异化发展的学科和学位点。同时,地方高校还要在内部建立起实时监督监管机制,创造内部良性竞争的环境和氛围。

四、结语

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彼此紧密联系、相互促进,都是反映地方高校综合办学水平与实力的重要标准。为实现学科与学位点协同发展,学校层面要围绕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学校实际出发,统筹做好顶层规划,凝练优势特色方向,集中力量打造卓越的学术团队,建设高水平的平台基地、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从管理体系、制度机制等方面做好保障,促进学科学位点建设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水平。

猜你喜欢

学位点方向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2022年组稿方向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超学科”来啦
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学位点评估体系及动态调整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建立学位授权点退出机制 优化大学学科布局——上海交通大学撤销学位点的探索与思考
2014年全国中共党史(党建)学位点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