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丙氨嗪和甲基吡啶磷在猪场联合灭蝇的效果评估

2023-10-26于高博张方愉彭慧平许家园林瑞庆翁亚彪张玉全谭志坚

中国兽医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家蝇灭蝇吡啶

张 杭,于高博,张方愉,彭慧平,许家园,林瑞庆,翁亚彪,张玉全,谭志坚

(1.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 2. 广西大北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广西 来宾 546100 ;3. 佛山市正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 528137 ; 4. 河南省南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南阳 473000)

蝇属双翅目蝇科昆虫,在春、夏、秋3个季节繁殖旺盛[1,2]。蝇具有灵活的飞翔能力,体表有大量刚毛,在各种孳生物上来回采食的过程中传播细菌、病毒和寄生虫[3],可传播感染猪的疾病,包括猪瘟、口蹄疫、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猪乙型脑炎等[4]。蝇还是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介,其可以通过舐食发病猪的粪便、分泌物和血液等,将非洲猪瘟病毒机械传播给健康猪群[5]。此外,蝇还会引起猪只躁动不安,造成应激,干扰猪只生长发育,影响生产和繁殖效率[6]。

蝇的有效控制是现代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构建的重要部分,是保持高水平和高效率生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要尽可能杀灭猪场内的蝇。目前,蝇的防控方法主要分为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物理防治有安装隔离纱窗、门帘等,也可采用捕蝇器和粘蝇纸等进行诱捕[7];生物防治则可利用昆虫病原线虫或球泡白僵菌等感染蝇[8];化学防治遵循经济、简便、安全、高效的原则,使用化学药物灭蝇,是快速控制蝇数量的重要手段[9]。甲基吡啶磷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有机磷杀虫剂,主要以胃毒为主,兼有触杀作用,可杀灭蝇成虫[10]。蝇的生活史属于完全变态反应,其生长过程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11]。在适宜的温度下,蝇卵孵化时间最快为8~12 h,每隔14~18 d完成1个世代[12]。故往往单一诱杀蝇成虫很难起到全面杀虫效果,其被杀灭前可产下大量蝇卵,蝇卵会进一步发育成幼虫[13]。环丙氨嗪为一种化学合成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在畜牧业用于控制动物厩舍内蝇蛆的生长发育,改善畜禽养殖场的环境卫生[14]。为了探索猪场灭蝇的有效手段,本试验综合利用甲基吡啶磷和环丙氨嗪,在杀灭家蝇成虫的同时抑制家蝇幼虫蜕皮发育,评估其对猪场蝇害综合防控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猪场 广东省肇庆市某猪场产房共8栋猪舍,共饲养母猪450头。猪舍内成蝇的蝇种经鉴定均为家蝇。

1.2 试验药物和材料 1%环丙氨嗪预混剂(商品名虫蝇净)和甲基吡啶磷可湿性粉(商品名营章克),均由佛山市正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电动喷雾器、电子天平、粘蝇板、烧杯、纱布等。

1.3 试验方法

1.3.1 环丙氨嗪用药方案和效果评价 试验第1~5天不用药作为对照,第6天开始将1%环丙氨嗪预混剂按照1∶25的比例用水溶解,用量杯将100 mL药液于放料后直接加入每个料槽中进行拌料给药,每日1次,8栋猪舍每次用药约1 800 g。用药前(试验第1、4天)和用药后(试验第7、10、13、16、19、21天)于刮粪机收粪后,在收粪池采用五点取样法收集粪便100 g,装入烧杯,用纱布封闭杯口,置于温度26~29 ℃、湿度65%~80%的环境中培养,待12 h后蝇卵全部孵化为家蝇幼虫时统计其数量。再继续培养15 d,期间观察粪便中家蝇幼虫的发育情况,对未羽化的家蝇幼虫进行计数,按公式(1)计算家蝇幼虫的死亡率。

死亡率(%)=未羽化的家蝇幼虫数量(死亡数)÷刚孵化的家蝇幼虫数量(初始幼虫数)×100%

(1)

1.3.2 甲基吡啶磷用药方案和效果评价 试验第1~5天不用药作为对照,在第6天和第11天采用甲基吡啶磷使用喷雾法杀灭家蝇:每栋猪舍100 g甲基吡啶磷可湿性粉兑水20~25 kg,使用电动喷雾器喷洒猪舍,重点喷洒靠近走廊处的墙壁、卫生工具、定位栏、管道等家蝇较多的地方,喷洒过程中关闭风机,8栋猪舍每次用药约800 g。在试验第16天撒药灭蝇:将甲基吡啶磷可湿性粉撒布在猪舍内保温灯箱、围栏等处,按照“密集优先,隔窝撒药”的原则,8栋猪舍用药约800 g。在用药前(试验第5天)和用药后(试验第10、15、20天)于每个猪舍设置4处粘蝇板,每个粘蝇板相距3 m,沿猪舍中轴线放置。用粘捕法对猪舍内的家蝇密度进行监测,监测时间为11:00~14:00,按公式(2)计算平均蝇密度。

D=Nf÷(Ns×T)

(2)

式中:D为蝇密度,单位为只/(张·时),Nf为粘捕蝇总数,单位为只;Ns为粘蝇板总数,单位为张;T为监测时间,单位为时(h)[15]。

2 结果

2.1 家蝇幼虫发育情况评估 通过对采样粪便中的家蝇幼虫进行观察发现,环丙氨嗪用药前家蝇幼虫多呈米黄色,用药后家蝇幼虫多呈米白色或半透明。观察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用药前(试验第1、4天)所采集粪便中的家蝇幼虫发育过程较完整,大部分能完成从幼虫到蛹和成虫的发育,死亡率较低,分别为32.7%和12.3%;用药后(试验第7、10、13、16、19、21天)所采集粪便中的家蝇幼虫发育停滞,不能化蛹和羽化,直至死亡,死亡率均达100%。

表1 环丙氨嗪用药前后粪便中家蝇幼虫的死亡率Table 1 Mortality of housefly larvae in feces before and after cyromazine administration

2.2 家蝇成虫密度评估 根据粘捕法结果计算每个方法处理5 d后家蝇的平均密度,结果如表2所示,不用药时,猪舍内家蝇平均密度为2.72只/(张·时);第1次喷雾使用甲基吡啶磷后,家蝇平均密度为1.88只/(张·时),与不用药对照相比下降了30.98%;第2次喷雾使用甲基吡啶磷后,家蝇平均密度为1.87只/(张·时),与第1次喷雾用药后无异,遂改用撒药的方法灭蝇;撒药使用甲基吡啶磷后家蝇平均密度为0.11只/(张·时),与第1次喷雾使用甲基吡啶磷相比下降了94.12%。

表2 不同方法使用甲基吡啶磷后猪舍内家蝇平均密度Table 2 Average density of houseflies in pigpens after azamethiphos application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3 讨论

本试验结果显示,环丙氨嗪用药后所采集粪便中家蝇幼虫颜色由深变浅,发育停滞,不能化蛹和羽化,直至死亡,表明环丙氨嗪可以抑制家蝇幼虫在粪便中的发育,使其形态发生畸变,抑制羽化。环丙氨嗪不仅是灭蝇药物,还能降低猪舍臭气,有研究发现,使用环丙氨嗪预混剂后能改善生猪肠道消化内环境,降低猪粪中氨氮、总磷效果比较明显[16]。在本试验中,原计划改用饮水给药方法代替混料,但除试验的猪舍外,其他大部分猪舍蝇患并不严重,全场饮水给药浪费药物,因此采用药液逐个拌料的方式给药,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不同的生产管理方式下,如何便捷高效地让环丙氨嗪在动物粪便中发挥作用仍需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探索。

本试验中通过对收集的粪便进行观察,发现粪便含水量较大时,蝇蛆数量较少,发育情况也相对缓慢,这说明湿度可能对蝇蛆发育有较大影响。有研究通过对不同饲养条件下的蝇蛆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观察,发现湿度为65%~80%时,蝇蛆生长发育最佳,湿度为90%时,幼虫更易死亡[17]。这提示控制猪舍粪便湿度也会对控制蝇蛆孳生发挥作用。

本试验过程中发现,甲基吡啶磷喷雾用药可以在短期内降低家蝇密度,但家蝇密度很快回升,说明在家蝇密度较高时喷雾用药可以快速灭蝇,但喷雾用药效果无法持续。改用撒药的方法后,甲基吡啶磷一直停留在环境中,家蝇舔舐后即可致死,且环丙氨嗪持续作用于幼虫,抑制成虫羽化,故家蝇密度降低显著且效果持久。

猪场蝇害防控重在综合治理,合理用药。首先,要定期清理、整改养殖环境,注意对粪便、粪水沟、积水沟和垃圾点等的清理,从源头上控制苍蝇的孳生;其次,可以应用物理方法,如加装纱网防蝇、在猪舍内安装诱蝇灯等;更为高效的蝇害防控方式是利用化学药物灭蝇,在猪场应用成虫、幼虫一起杀灭的化学药物防控方案,尤其是在蝇高峰期的夏秋季节,更应该加大灭蝇力度。本试验根据猪场蝇患具体情况设计方案,通过添加不同的药物,杀灭家蝇成虫的同时抑制家蝇幼虫发育,结果显示,饲喂1%环丙氨嗪可使其在粪便中发挥作用,控制家蝇幼虫孳生;甲基吡啶磷撒药使用可以把家蝇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双管齐下”的灭蝇方案可起到良好的综合防控效果。

猜你喜欢

家蝇灭蝇吡啶
吡啶-2-羧酸铬的制备研究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的灭蝇胺
无数家蝇入侵俄罗斯小镇居民无法外出苦不堪言
勘 误
芹菜籽对家蝇产卵忌避作用研究
氯代吡啶发展潜力巨大
本刊读者服务部除四害产品推荐
室内灭蝇器造型设计
咸宁市温泉城区2013年家蝇抗药性及药剂混配效果研究
含吡啶的大环席夫碱锰(Ⅱ)配合物:合成、表征及抗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