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雷州方言词汇透视雷州文化来源及内涵

2023-10-25符海琼郑秋晨

关键词:雷州崇拜方言

符海琼,郑秋晨

(1.汕头大学文学院,广东 汕头 515000;2.广州新华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广东 东莞 523133;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引言

雷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为属湛江管辖的县级城市。据《今县释名》载:“县南、西皆濒海,本汉徐闻,隋改徐闻为隋康,析隋康地置县,因名海康。”[1]1994 年改为雷州市,当地方言为海康话,即雷州方言。

在现代汉语方言的分类上,雷州方言属于七大方言的闽方言。明·万历《雷州府志》中记载:“雷之语三:有官话,即中州正音也,士大夫及城市居者能言之。有东语,亦名客语,与漳、潮大类,三县九所乡落通谈此。有黎语,即琼崖临高之音,惟徐闻西乡之言,他乡莫晓。”[2]简而言之,雷州地区当时存在官话、东语以及黎语三种语言,其中的东语就是现在的雷州话。在《雷州方言与雷州文化》一文中,语言学家詹伯慧和甘于恩指出,广义的雷州方言是一个以行政区划为限定语的概念,指的是在雷州半岛通行的汉语方言。狭义的雷州方言则指雷州话(或“雷话”),属闽语[3]。本文采用狭义的概念。

作为广东省唯一一个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雷州素有“天南重地”之称。作为岭南四大文化之一,雷州文化意义重大,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了解雷州文化,而地方方言作为人类生活的一种社会现象,又是局部地区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地方文化的载体,表现出其在观察和反映当地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价值。

在一种语言中,其词汇变化是最快的,也最能体现文化的发展变化。目前较多文献对雷州方言、雷州文化都有所研究,但将方言和文化联系到一起的较少,比如詹伯慧、甘于恩的《雷州方言与雷州文化》、朱月明的《雷州话及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等,专门从雷州方言词汇的角度切入研究雷州文化的论文更为少见。笔者从该角度,揭示当地独有的风俗、习惯、禁忌以及崇拜等雷州文化。这有利于更进一步地了解雷州地区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让大家对雷州方言词汇与雷州文化之间的关系有更清晰的认识,有利于更好地树立当地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好当地文化,表现雷州文化价值。

一、雷州方言词汇与雷州文化来源

雷州方言词汇中的特色词可以体现雷州文化的特性,区别于其他地方文化,其中外来词能够侧面表现出雷州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发展,而常见词则能从雷州方言词汇本身追溯雷州文化来源。因此了解雷州文化的来源历史可以从雷州方言词汇中的特色词、外来词以及常见词这三个方面来观察。

(一)从特色词看雷州文化来源

据《民国海康县续志》人物志先正传中记录,“李绍绎,邦塘村人,始祖日德重,明时由莆田迁海康,遂卜居今村。”[4]可知当时莆田人迁往雷州并定居,在长期的生活交流下,莆田人的到来对当地语言也产生了影响。语言学家詹伯慧和甘于恩曾在《雷州方言与雷州文化》一文中表示:“雷州话也有很多词语直接来自闽语,体现出词汇上的闽语特性。”[3]笔者将两位学者所列举的词语整理出下面表格,如表1:

表1 雷州话与闽语中的特色词

从以上表格可看出雷州方言词汇中的特色词跟闽语具有一致性,表现出了雷州话与闽语的直接联系,同时说明雷州文化一部分来源于闽文化。

(二)从外来词看雷州文化来源

雷州方言中的外来借词,主要表现在粤方言借词和古越语借词两个方面。雷州半岛部分地区的通用方言是粤方言,在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下,雷州方言吸收了不少粤方言词汇,比如林伦伦在《粤西闽语词汇的构成特点》中将广州话和雷州话相互比较,指出“雷州话从粤方言中吸收了不少借词”[5],其中所列举借词中雷州话跟粤方言使用相同表达的如下表2:

表2 雷州话从粤方言吸收的借词

雷州话吸收粤方言借词,是语言接触发展演变的必然结果。在两种方言的相互接触和相互影响中,雷州方言在吸收借词的同时,也是在接纳粤方言文化的过程,粤文化是雷州文化来源的一部分乃不容置疑。

(三)从常见词看雷州文化来源

常见词汇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大家普遍使用的词语,其中包括常见名词后缀等。“汉语方言中最常见的名词后缀基本上都来自表‘儿子’义的名词,如官话的‘子’和‘儿’,吴方言的‘儿’,闽方言的‘囝’,粤方言的‘仔’(实为‘子’),客家方言的‘子’和‘崽’。”[6]在雷州方言中,表“儿子”义用“囝”,但常见后缀则使用“仔”字,比如“后生仔”(男青年)、“侬仔”(小孩)等。同时,“仔”字在雷州地区自然村名中较为普遍,而地名作为民族活动史的“活化石”,研究当地地名可以帮助我们还原该区域的历史痕迹,了解文化发展脉络。

对含“仔”字自然村名进行统计发现,截至2018 年末,雷州市常住人口150 万人左右,共辖3 个街道、18 个镇。18 个镇下辖自然村2273 个,3 个街道办下辖自然村15 个,合计2288 个。从现有的政府行政区划分表来看,其中含“仔”字的村名共有154 个,具体分布见表3:

表3 雷州地区含“仔”字自然村地名数量分布

上表含“仔”字自然村名数量最多的为客路镇(34 个),其次是纪家镇(22 个),再者是东里镇(17 个),直接地说明了“仔”字在雷州地名使用中的普遍性。“仔”字在雷州话字典中有两个读音五个义项,念“zi214”时,义项分别为幼小的和仔细。念“zai214”时,是儿子、小孩、男青年以及幼小的动物的意思[7]。但这些义项并不能很好解释地名中的“仔”字含义。而在闽方言中,发现“仔”有在地名中作为小称的意思,指很小的村落(或地貌)。在《雷州方言与雷州文化》一文中,语言学家詹伯慧和甘于恩也曾指出“仔”字来源于闽语,在地名中作小称用,表示很小的村落(或地貌)[3]。同时,在含“仔”字自然村名中,不少村名保留着古越少数民族在雷州生活过的印迹,比如北和镇的迈创仔、附城镇的麻亭仔村,纪家镇的潭仔村等。其中“迈、麻、潭”等字是壮语音译字,比如“潭”是壮语tam2 的音译字,意为“塘、坑”[8]280。由此,从常见词“仔”字在地名中的含义来看,雷州文化很大部分来源于闽文化和古越少数民族文化,另外“仔”在人称方面也有表示“儿子”义,这跟粤方言又是相通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粤文化对雷州文化的影响。

二、雷州方言词汇与雷州生活文化

雷州方言词汇中有比较多词跟渔猎、农耕、军旅等方面有联系,其中民间的娱乐游戏则直观反映了雷州的生活文化。

(一)与渔猎生活相关的词汇

雷州地区位置靠海,渔业发达。在临海地区,日常生活交流自然离不开海洋因素,因此雷州方言中也有较多词汇是关于海鲜、捕鱼等。雷州地区称呼以渔业为生的渔民为“做海个”,有的家庭是以养殖虾为生等,这些则称为“做虾个”。称呼只是一方面,对于各种鱼类,雷州地区也有各样的表达。比如在《雷州方言与雷州文化》中提到的有“鲛鳓(真鲷)、鲦鱼(弹涂鱼)、(海蛰)、魟鱼(海鳐鱼)、笠鱼(乌鱼)、大头鱼(鳙鱼)、水乞食(水虱)、白痣鲨(星鲨)、角螺(海螺)等”[3]。还有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反映当地日常生活及其社会生产条件的“太阳落水”,它的意思是指傍晚时分,太阳下山了,但因雷州地区地势平缓,少山靠海,所以当地表示傍晚用“太阳落水”,也有“日头落水”一说。

关于渔猎生活的词汇,在雷州地区民间孩童的娱乐游戏中也有记录,笔者据当地博物馆记载资料整理表格如下(详见表4):

表4 渔猎类游戏

这些渔猎游戏反映了雷州人民古时生活环境的险恶,表现出雷州人民不畏困境、敢于斗争的精神。它也记录了雷州人靠海而居、以海为生、以海为乐的生活,同时凸显出雷州人民对海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二)与农耕生活相关的词汇

尽管雷州地区靠海,很多人也是以海谋生,但其总体地势平缓,内部平原面积较大,因此总体是农业为主,渔业为辅。雷州还有“广东粮仓”之称,在南渡河畔的东西洋主产粮区,因产量丰富,被称为“广东第一田”。

在雷州方言词汇中,用于描述农耕生活的词汇也比较多,比如农具类的词有“石砻磨”“稻挡”“谷围”“谷扒”“筛谷风车”等等,从这些词可以看出雷州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再比如关于农耕帮手“牛”的词语有“饲牛”、“饲牛侬”(牧童)等,跟“牛”相关的熟语还有“独市卖牛笼(比喻获得专利)、牵牛入酒樽(比喻硬要干客观条件不允许做的事情)”[8]236等等。虽然表面看这些俗语跟农耕没有什么联系,但“牛”作为农家常用的耕作帮手,其意义已经嵌入熟语当中,表现雷州人民对生活的认识。

关于民间娱乐游戏,雷州博物馆记载资料中也可以发现与农耕相关的词汇,如“袛角”,俗称“碰头额”,这是一个亲子游戏。母亲和婴儿轻轻互碰额头,母亲嘴里发出“嗯”的伴音,就像“双牛牴角”,这也是当地农业发展后所出现的景象;再如“推砻磨”,母子游戏,母亲将婴儿放坐在腿上,像推砻磨似的前后摇摆,同时轻哼儿歌“推砻磨,舂米箩糠;养猪肥,做嫁妆。十个笼,八个箱。妮妮姑堂嫁东乡,十八铺路赶不到,猪脚生虫饼生”(大致意思是孩子长大嫁人,因路途遥远,嫁妆中的猪脚和饼都变坏了),唱完母亲用头轻碰孩子腹部,逗他开心。

这些娱乐游戏一是反映了农业发展后人们生活的改善,二是表现出雷州人民热爱生活、关爱家人等情怀。

(三)与军旅生活相关的词汇

古时雷州有很多边防驻军,甚至有些军人与当地居民通婚,在清嘉庆《海康县志》疆域志户口条记载到天顺(明)六年(1462 年)军户就有三千七百一十一[9]。可见当时军人在雷州数量较多,又因军人留下生活,成家立业,雷州方言中也留有军旅生活的痕迹。

如今人民安居乐业,生活稳定,关于战事的相关词语在人们的生活中很少使用,但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从民间娱乐游戏看到军旅生活的缩影。当地博物馆记录如下表5:

表5 军旅生活类娱乐游戏

这些记录军旅生活的游戏如今成为孩童们的一种娱乐方式,更重要的是,它们表现出了雷州人民的英勇智慧,有勇有谋,时刻准备跟敌人战斗的精神气,反映出了雷州的军旅生活文化。

三、雷州方言词汇与雷州信仰文化

雷州的信仰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形式丰富多样,充满地方特色。特别是其中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以及生殖崇拜保留了先民信仰文化的历史,是先民风俗、宗教信仰的表现。其中有的仪式十分神秘,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一)雷州方言词汇与自然崇拜

自然崇拜是雷州先民最初的宗教仪式。在缺乏科学认识的时代,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都赋予神的色彩,认为“万物有灵”,因此便通过祈祷、献祭、巫术等方式祭拜自然界诸神,以求实现谷物充足和无病无灾等美好愿望。

雷州地区的自然崇拜有树崇拜、石崇拜、太阳崇拜、北斗崇拜、陨石崇拜、月亮崇拜等说法。在雷州方言词汇中,仍有“拜月母”一说。“拜月母”也就是月亮崇拜,雷州话把月亮称为“月母”,即视月亮为“婚姻红娘”来祭拜。“拜月母”一般是在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时举行,如果家中有待嫁闺女,就会通过“拜月母”来进行占卜未来的婚姻和命运,这也就是俗称的“浮针”。在占卜的时候,先是拿碗装满无根水,然后由待嫁闺女用手指拖着针慢慢放进水中,让针浮于水面,再观察浮针在月下的投影来预示凶吉。

从这些自然崇拜的相关词汇中,可以看出雷州人民对自然界的敬畏,也反映出了富有迷信色彩的自然崇拜文化。

(二)雷州方言词汇与祖先崇拜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对自然的崇拜逐渐转移到人类本身的关注上,于是在母系氏族、父系氏族时期便出现了祖先崇拜。雷州的祖先崇拜包括炎帝崇拜、雷神崇拜以及妈祖崇拜等。

其中较为有名的是妈祖崇拜,“阴阳圩”一词就记录了人们对妈祖的尊崇。“阴阳圩”起源于明崇祯年间,盛行于清光绪年间,因其特点“无庙有会,集随会至,朝聚暮散”而得名,是雷州人为了庆祝“妈祖”诞辰在每年三月廿三举行的“游婆母”活动。其中最有名的是雷州杨家镇井尾坡的“妈祖”庙会。庙会每年游行人数众多,又因游行时间长,为了方便赴会群众,小贩会在附近摆起小摊,卖一些小吃、糖水等。人们还会卖竹器、农具等,因为当时正逢春耕时节。传闻因为阴阳圩的竹木器质量好,经久耐用,也吸引了很多商人前来购买。妈祖本是福建莆田人,但雷州人很多是从莆田移民而来,所以为了怀念祖先,便立庙供奉,祈求风调雨顺。可见雷州人民对妈祖的高度崇拜和深厚的祖先崇拜文化。

(三)雷州方言词汇与生殖崇拜

在原始社会时期,种族的延续受到自然条件以及各种疾病的严重威胁,为了能够繁衍后代,延续血脉,人们便渴望生育,对于一切关于生育的事物都抱有敬畏之心,由此衍生出了生殖崇拜。如今人们生活越来越好,生殖崇拜的相关仪式并不常见,但在雷州方言词汇中,总能发现些蛛丝马迹。比如“狗生”“狗仔”,这两个词都跟石狗有关联,这是因为石狗在雷州被视为“守护神”“吉祥物”,而供奉石狗的目的之一是祈送子嗣。雷州人先是向石狗供奉,当求得子嗣时,生下来的孩子便取名为“狗生”或“狗仔”,在孩子满岁后要再拜石狗神,求石狗神保佑孩子安康,聪明机灵等。

雷州的生殖崇拜文化让人们了解到了雷州先民生活环境的艰难以及对未来生活美好愿望的向往。

四、雷州方言词汇与趋吉避凶文化

雷州方言词汇中存在较多的言语禁忌和委婉表达,反映了雷州人趋吉避凶的社会心理,这类词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避讳生病

雷州人感到身体不舒服时,很少会直接提“生病”这个词,而是用“无着样”委婉表达,当小孩生病的时候也不能直接说“病了”,而是会说“扒嘴”。除此之外,在雷州古代医疗巫术中,雷州人避讳生病的心理更是加上了一层“巫”色彩。比如小孩子眼睛长麦粒肿时,雷州话中称之为“狗尖”,雷州人认为可以通过“喊水缸”治好,就是要求小孩把头伸进水缸后对水缸大喊:“狗尖啊,你要长就长成水缸这么大,要不你就得马上好。”另外,雷州人将小孩子耳朵发炎叫作“生猫屄”,然后大人用猫尾搅动小孩耳孔,认为这样就能治好耳朵发炎,这一医疗巫术叫作“搅耳”。相关的比较常见医疗巫术在雷州博物馆记载中有如下表6:

表6 医疗巫术

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医疗巫术,不仅表现了雷州人避讳生病是社会心理,也反映出了在生产力落后时期的雷州人的医疗巫术风俗。

(二)避讳死亡

关于死亡,雷州人会说“走啦”或者“去啦”;如果是自杀的话,雷州人称之为“自弃”,即自己放弃生命。孕妇不慎流产时,雷州人会说“肚里孤寒”。另外还有给人吊丧时,用“哭人”代替“吊唁”。这些词都可以生动地体现出雷州人避讳死亡的心理。

(三)讲究吉言

在行为上,雷州地区在各种习俗上会有很多禁忌,讲究吉祥征兆,比如在生育习俗中,背小孩子出门时,身上必须带剪刀、越蔸白(越蔸是一种带刺植物,取其中间嫩枝叶即越蔸白。因农田开荒,越蔸逐渐少见,现农村一般用桃树叶子代替)等辟邪。如果过桥还要向桥下丢铜钱或者硬币,表示“买路”。这都是为了求得孩子平安。

而语言方面,可以从雷州美食中的词汇看出雷州人们讲究吉言的社会心理。比如雷州人在逢年过节时都会准备一道“芹菜”。不仅是因为它味美可口,也是因为“芹菜”跟“勤财”同音,听起来吉祥。讲到美食,自然还少不了雷州特有的米饭——“合蒌”饭(又叫蛤蒌、假蒟,一种草本植物,雷州人会用其做饭,做粽子等,也可药用)。合蒌饭不仅闻着香吃起来更香,同时还是滋补食品。而“合蒌”这个名字也是有来源的,因为“合蒌”谐音为“合老”,表示“相合到老”的美好寓意。这些方言词汇生动地体现出了雷州人讲究吉言,祈愿美好生活的社会心理。

从雷州方言词汇中的特色词、外来词和常见词来看,雷州文化主要来源于闽文化、粤文化以及古越少数民族保留下来的文化等;同时,雷州方言词汇中还生动地表现了雷州的生活文化、信仰文化以及避讳心理,其生活文化主要表现在渔猎、农耕以及军旅等,信仰文化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生殖崇拜等,趋吉避凶心理更是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雷州方言词汇中的生活文化,不仅让人们看到了雷州人们生活的环境、生产的方式以及发展的历史,更是凸显了雷州人们勤劳耕作,勇御外敌,保护家园和有勇有谋的精神面貌。从信仰文化的雷州方言词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雷州宗教仪式的源远流长,即使面对恶劣的环境,雷州人民仍对生活抱有美好期待。而雷州方言词汇中所表现的避凶趋吉心理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心理,其中的委婉用词也比较符合中国人含蓄委婉的风格。

语言中的词汇在不断变化,正如“陈凡凡揭示汕头方言词汇会因时代变迁和社会经济发展、科教进步和文化生活改变、语言生活变迁与语言态度变化以及思维方式变迁与思想认识改变而发生变化”[10]一样,雷州方言词汇也会受这些影响在发生着变化,比如随着农业的机械化,“筛谷风车”等词使用越来越少见。而笔者以雷州方言词汇为切入口,从方言词透视当地文化,一是从雷州方言词汇的角度来追溯雷州文化的来源,挖掘雷州方言词汇背后的生活文化和信仰文化等内涵;二是更好地表现方言的文化价值,增强当地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更多角度解读当地文化,不仅利于继承和发展文化,同时也能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

雷州崇拜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清代雷州半岛糖贸易及其规范化——以新发现的雷州花桥碑刻为例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雷州古建筑符号的审美价值研究
我崇拜的那条“龙”
西夏天崇拜研究
我最崇拜的人
雷州书画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