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3-10-25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工业化制造业现代化

丁 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基本理论和战略问题,对在新征程中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出了部署。在我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后,我们进入全面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十四五”以至2035 年指导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本文就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推动新型工业化部署谈几点认识。

一、深刻理解新型工业化是我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

随着实践进程深入,我们党对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理论探索不断深化。新型工业化是我国工业化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创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道路,是我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

(一)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我国工业化实践和理论的新发展

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渗透到国民经济各领域并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过程,还是人均国民收入持续提高和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的过程。党的二十大提出与现代化同步的工业化新目标: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2050年,建成世界工业强国。第二个百年目标,是适应国内外形势和我国发展现实做出的重大决策,既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又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

新型工业化是对工业化探索的最新成果。在不同时代背景和发展阶段,我国对工业化的内涵意蕴和实践,要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二)新型工业化是通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中国工业化道路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中国工业化不仅遵循工业化、现代化的普遍规律,且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创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建立起一个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世界上最复杂完整的各类制造产业链条,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实现了从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历史性转变。[1]

新型工业化是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们党在综合分析当代工业化的新趋势、中国工业化发展实际进程和肩负的重任等基础上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突出特征是科技含量提高、经济效益变好、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和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在强调制造强国、数字赋能、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同时,追求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兼顾和统一。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加快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三)新型工业化是我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工业化内容不断更新。当前,新技术革命成果层出不穷,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一大批新科技,开辟了新型工业化领域,改变了传统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在自身现代化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形成新的产业体系。一个国家的工业形态是否先进,不仅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创新运用,还取决于产业体系的全面升级和优化。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产业体系是否先进,决定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是影响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在当代世界各国经济中起主导作用。[2]

新型工业化是我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离不开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是新型工业化。新阶段,在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下,我国新型工业化有了更高要求。我国新型工业化涉及生产要素、资源环境与生产方式的系统性、整体性升级。在新征程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既是我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又是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物质保障。

二、客观认识新阶段新型工业化既有基础又有短板

经过70 多年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工业大国,为新型工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认清基础和短板,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前提。

(一)以往工业化的成就是新型工业化坚实的基础

我国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为坚定不移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1.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了伟大的工业化进程。到1978 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是美国的12.2%。此后30 年里,我国制造业发展先后完成了三次大跨越:第一次跨越是2001 年,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德国;第二次跨越是2007 年,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日本;第三次跨越是2010 年,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赶上美国。此后,我国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到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日、德之和,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更稳固。[3]

2.拥有较完整工业体系。完整的工业体系是一个国家独立实现工业现代化必须具备、相互联系的工业整体。目前,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各类复杂完整的产业链。

3.主要产品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目前,全世界主要工业产品有500 多种,其中,我国有超过40%的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2021 年,我国微型计算机、手机和汽车以及钢材产量分别达4.7 亿台、16.6 亿台、2653 万辆、13.4 亿吨,保持世界第一。

4.创新与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2021 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研发强度达2.44%,接近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4]

(二)面对新的挑战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短板

1.传统产业竞争力下滑。当前,大国博弈、逆全球化等持续冲击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全球产业向着区域化、近岸化、本地化的方向演变,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面临着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随着我国在世界制造中的地位和份额持续上升,原有比较优势逐渐弱化,关键核心技术的外部制约性上升,面临双重挤压。上有欧美等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引导高端制造业回流。下有新兴经济体凭借成本优势不断吸引我国中低端制造业外迁。在我国国内产业升级没有完成,中高端产业还没有形成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情况下,产业链外迁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个潜在的重要挑战。

2.部分工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新一轮技术革命深刻改变了各国原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科技创新能力决定了未来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核心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内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与发达国家在产业分工上总体处于互补关系,这对我国工业化发展相对有利。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进入中后期,产业逐步向中高端升级,与发达国家的竞争关系开始凸显,一些美欧发达国家将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作为制约我国的抓手,相关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亟须转变。

3.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过去的工业化更多追求工业规模增长和工业占比提升,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初期普遍的路径和特征。这种相对粗放的工业化过程造成区域、产业、分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等多方面的不平衡、不充分。新型工业化通过应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技术,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化。

三、切实把握新阶段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方向

把握新型工业化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一)夯实工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1.加强工业基础能力。高度重视工业基础能力,明确工业基础能力是全部工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我国工业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关乎我国现代化进程和质量。努力补齐短板,对涉及产业链基础能力的关键核心企业,补齐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制约工业升级的主要短板。以“新四基”为牵引,以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基础材料、新型基础技术、新型基础人才为牵引,加强高强度持续投入,组织市场、企业和政府共同发力。

2.提升产业竞争力。保持我国产业门类齐全、工业体系完整的优势。同时,要注重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升整体效率,要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机遇,构建有利于提升竞争力的要素条件与环境,提升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培育竞争主体,打造一批具有产品出口、技术输出及重大工程承包能力且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和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

(二)实施核心技术补短板工程,加快发展智能化新兴产业

1.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产学研合作,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科技研发、转化运用能力合力公关。加强资金保障,对主要工业行业产业链关键环节,采用财政拨款、税收优惠、专项贷款和创投风投等多种方式,确保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充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2.扩大智能制造技术推广应用。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重点培育有应用前景和需求市场的智能制造产业,作为产业支撑布局中的新领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核心竞争力。强化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医疗、家居等,提升数字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几何效应。

(三)把握未来工业发展方向,促进工业领域绿色化发展

1.放眼未来工业发展方向。瞄准绿色工业,顺应绿色工业正成为全球产业链调整的大趋势,以绿色为导向,确定科技进步、产业布局的基本走向。锚定国家绿色降碳目标,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新型工业化要将绿色化作为目标和要求,为我国进入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发生质的变化谋篇布局,加快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产品供给等向绿色低碳转型。

2.立足工业领域绿色化发展。注重环境友好,在工业化的全领域和全过程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并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一条绿色赋能新型工业化新路径。把工业循环作为绿色发展落地途径,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之路,“再造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培育“吃干榨净”产业链,构建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幅度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工业化制造业现代化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边疆治理现代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