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2023-10-24高伟华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手提演讲稿教材内容

高伟华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阅读、写作间的紧密联系。在此过程中,教师深入分析读写结合的内涵,逐步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写作教学,让学生可以从形式多样的“小练笔”中体会写作的乐趣。本文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探讨读写结合的引入策略。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容易產生一个误区,即,作文就是写作技巧以及写作模板的套用。为了打破这一局面,教师需要贯彻落实读写结合理念并将其应用到读写知识体系中。这样一来,学生能够跟随科学合理的训练逐步巩固自己的写作能力。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为例。从教材内容来看,无论是《春》《济南的冬天》还是《雨的四季》,作者都将实际生活作为自己的选题。因此,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写作有哪两个源头活水?为了降低问题的难度,教师在课件中罗列出一个表格。该表格共分为两列,第一列为文章的名字,比如,《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第二列为文本的选材。在此过程中,学生一边回顾单元重点,一边发现:作者都是从自己的身边事物出发,表达多元且丰沛的情感。随后,教师明确:写作的两个活水分别是生活与阅读。

一般来说,写作作为一种知识输出活动,讲求知识点的灵活应用。然而,从写作训练的特点来看,孩子们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就必须持久地展开练习。所以,教师要贴合教材内容,从提炼好的读写资源出发进一步优化写作教学的课时安排。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按其特点、修辞、语言结构进行相应的整合。因此,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学生能够或多或少地获取修辞手法以及语言结构上的启示。一直以来,教师经常将语文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这也使得学生认为,写作训练只包含大作文。与此同时,大作文由于其字数多,耗时长,所以初中生往往对写作训练缺乏兴趣。针对这一现象,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初中生模仿文章中的语言、结构。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抓住细节”为例。在课程讲解中,教师首先引入《老王》的描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通过课件展示,学生有序回顾本单元学习过的细节描写。考虑到初中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引导他们站起来,模仿句子中的动作:直着脚,一手提着瓶子,一手提着某一样东西。为了调动课堂氛围,教师让学生们根据这一语言特点,尝试性地仿写一段进校门的场景。有的孩子仿写道:猫着腰往学校里头走,一手提着早餐,一手提着一包学习资料。针对这一仿写结果,教师将其写在黑板上。“如果我们要更好地描述早晨进校门的状态,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修改?”接下来,学生就该答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什么要猫着腰走?结合这一提问,此前仿写句子的学生展开适当的修改。

值得一提的是,仿写训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一般来说,教师在写作教学开始前会总结本单元的主题,归纳写作主题。为了降低训练难度,压缩时间,教师可以从本单元的文章内容出发。通过有特点的语段展示,学生从模仿的角度逐步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容易产生两个误区。其一,忽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其二,经常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写作训练,却忽略了对文本表达方式的生动讲解。从实际的作文批改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初中生的作文结构混乱且不够清晰。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加强专业知识的输入。然而,生涩且抽象的文字表达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回顾课文结构以及表达方式。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有序地温习课文内容,还能在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灵活应用。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学习描写景物”为例。在课程讲解中,教师将授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观察身边的景物,快速抓住其中的特征。“我们教室外的这棵树有哪些特点呢?应该如何描述它呢?”在前半部分的讲解中,教师从校园环境出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诸多景物。这时,有的学生会说,外面的树像是一个美人,身姿窈窕。凭借形形色色的答案,教师展开第二部分的讲解,即,具体讲述有关景物的修辞手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尝试性地从课件展示中回顾《三峡》等文章中蕴含的专业知识。由于专业知识的讲解比较枯燥,所以,将它们隐藏于文章内容中能提高互动的效率与质量。当学生明晰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等手法的内涵以及应用场景后,教师拟定习作任务,邀请学生展开知识点的灵活应用。

对于初中生来说,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现成的参考模板,因此,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引入此前学习过的课文内容。经过阅读,学生能够一边总结文章框架,一边将其应用在写作任务中。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引入阅读内容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此过程中,孩子们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不仅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还要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经验,充当学生的引路人。一直以来,学生在写作中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缺乏逻辑性,其二是内容过于单调。因此,如何利用自己的素材积累丰富作文内容,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观点成为教师在作文教学时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可以延伸写作内涵,引入读写结合这一新颖的教学理念。凭借前期的文本素材积累,学生逐渐能“有话可说”。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撰写演讲稿”为例。在预学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复习《最后一次讲演》以及《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总结其框架。此外,针对写作课的目标,教师还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具体的演讲稿。在此过程中,学生一边结合自己的自然兴趣点搜集演讲稿,一边制作读书笔记。在课程讲解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成果展开分享。比如,有的同学分享了屠呦呦在瑞典领诺贝尔奖时的演讲。由于该演讲侧重于工作汇报,所以,该生重点总结了其内容铺设的逻辑。经过一系列的生生、师生互动,学生能够在讨论中形成演讲稿的初印象。

课外阅读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随意挑选自己心仪的阅读材料。为了更好地将课堂教学与课下阅读结合起来,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经验并根据写作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目标提前布置阅读任务。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积累文本素材,还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总之,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经常将写作与阅读分割开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意义上的写作教学经常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学生也会丧失对写作的兴趣。针对种种问题,教师除了要引入读写结合这一新颖的理念,还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多元的写作任务。考虑到活动质量,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经验。依托教材内容以及具体的写作要求,教师能够优化专业知识的讲解,更好地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值得一提的是,单纯的教材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需要适当地引入课外读物,实现课堂教学与课下学习的联动。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洋口镇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手提演讲稿教材内容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可折叠轮椅
找准演讲稿的三个靶心
如何写好一篇高考作文演讲稿
遗爱湖公园
怎样写好演讲稿
消失的演讲稿
挖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