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策略打通“双减”背景下新市民儿童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最后一公里”

2023-10-24陈建兰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市民书籍双减

陈建兰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形势越来越加剧,城市学校接纳的新市民儿童越来越多,笔者学校就是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学校,占学生总人数的60%,而且有一部分还是少数民族学生。生源变了,但老师的教学方法却没有变,以至于新市民儿童学校语文教学耗时且无效,如何让新市民儿童学校的语文教学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呢?下面我就以统编版教材为例,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探索。

(一)依托旧知拓展

旧知是指新市民儿童喜闻乐见的已知生活。我们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其中不乏与新市民儿童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如果抓住契机,挖掘这些资源进行教学,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校一年级有个新疆来的小朋友,由于语言不通,生活习惯的不同,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老师为了激发他的积极性,就充分挖掘了课文中与他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比尾巴》一课,在拓展环节,老师特意出示了新疆最多的,也是他最熟悉的动物——羊,让他说说羊的尾巴。他顿时兴趣盎然,边说还边比画,这不仅提高了他的兴趣,而且激发了他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了他的表达水平。

(二)巧用儿童方言

教学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如果采用教学本地儿童的方法来教新市民儿童,不仅解决不了难点,还可能让难点变得更难。而利用新市民儿童本身所具有的特色来进行难点突破,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老师告诉学生:这首诗是李白在江西欣赏了庐山美丽风景后写下的。班里正好有个江西来的小朋友,老师就激发他们:“我们请江西来的赵明用江西话为我们吟诵一下这首诗,好不好?”同学们顿时来了兴致,赵明也特别高兴,他没想到自己会因为一口流利的家乡话而出彩。于是他大大方方地用江西话为大家吟诵了一遍,为这首诗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其他同学看赵明读得这么好,也纷纷举手表示也想用自己的家乡话读一读这首诗,我就让他们尽情地读,他们陶醉其中,尽情享受古诗与方言的融合所带来的美妙,课堂也变得生动有趣了。

(三)激发积极心理

新市民儿童也有积极向上的心理,这些心理都可以为语文教学所用。语文教师在新市民儿童学习过程中遇到难点困难的时候,要善于运用这些积极的心理引导鼓励新市民儿童奋发进取,勇于跨越难关,勇往直前。如有个来自四川地震多发地的孩子,他热爱他的家乡,教师引导他将家乡与江苏作对比,分析爸妈带他来苏求学的不易,激励他好好学习,将来成为有用之才回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这种家乡情怀的激励下,学生充满学习热情,认真勤奋。

(一)凭借生活环境

生活处处皆语文,当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时,知识就不会变得那么生硬难懂了。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是描写一种动物。班里有个回族女孩,很小就随爸妈来溧阳开拉面馆。家里不养动物,面对写作要求,犯了愁。这时老师立刻放宽她的写作题材,让她写一写爸爸的拉面。她顿时兴趣盎然,下笔如有神,惊艳的语句随处可见:“爸爸的手指就像有魔法一样,绕来绕去,几个来回下来,原本粗粗的面疙瘩就变成了根根白白的细面,富有弹性……爸爸的这根根拉面拉近了我们回族和汉族人民的感情,拉近了我和小伙伴的友谊。”她越写越有兴致,洋洋洒洒写了500字,从形状写到味道,如数家珍。学生写得开心,老师也读得有趣。基础打扎实了,当她以后与小动物接触后再写小动物,还愁她不会写吗?

(二)探寻本土资源

新市民儿童本身具有语文教学丰富的资源,在习作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效而充分地运用,必将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习作《一次难忘的活动》时,老师围绕班里蒙古族学生本身具有的特殊本领——摔跤开展活动,先让蒙古族学生讲一讲摔跤这项活动的历史由来、取胜技巧,然后让他示范,教大家正确摔跤,等学了一段时间后再组织学生开展摔跤比赛,有了切身感受再围绕这次比赛展开写作。这种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之间的感情,而且激发了新市民儿童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习作写得有滋有味,声情并茂。

(三)激发探究意识

新市民儿童较本地儿童,自主探究意识比较强烈,而这一点正是写作所需要的最宝贵的因素。如在教学《我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时,老师先出示范文,没有任何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先自读自悟:每一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在学生自读自悟的时候只是不断地鼓励:“我班好多学生在生活上都有探究能力,会自己摸索着做饭炒菜,独立生活,我想在学习上肯定也有这股专研的劲,能自读自悟,自我学习。”在老师不断激励下,小手举得越来越多,说得也越来越对,学习情绪高涨,这正是内在能力被激发的结果。

(一)提供大量书籍

新市民儿童只要提供足够的条件给他们,他们会与本地儿童一样有出色的表现。在学习环境中,新市民儿童尤其缺的是润泽生命的书籍。所以,通过向图书馆借阅、请学校捐赠等方式,保证新市民儿童每人每学期有三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并且组织他们专心阅读。一学期结束,新市民儿童明显比以前安静斯文多了,拿到书籍也能快速地静下心来,投入阅读,生命在书籍里变得美好而有质量。

(二)开展读书活动

開展读书活动是阅读书籍后的跟进步骤,如让新市民儿童选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在品读中体悟人生,提升语感。语感提升了,语文素养自然就提升了。而读的方式可以是一人品读、双人同读、小组共读等,也可以是赛读、表演读等,在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新市民儿童的想象力丰富了,更加热爱语文了。如一位河南来的小男孩,自从参加读书活动以后,就深深爱上了朗读,只要一有空,就会拿出书籍来读上一两段。

(三)续写读后有感

读的最高形式是写。只要是认真读,总会有些感想,不管大人还是儿童。鼓励孩子们在读完后再写一写,字多字少无所谓,只要是发自肺腑的、自己的真情实感都可以写。这样读着写着,写着读着,心灵得到了交流,本来单调的学习生活也不再枯燥,在读书里变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语文素养得到了提升。而语文素养是涵盖习作和阅读的,这种从生命里渗入的教养自然会从语文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来,厚积薄发。

对于新市民学校来说,不管采用何种形式什么载体进行语文减负教学,情感疏通是关键。只有新市民儿童与学校文化相融、心理相通,他们才能更好地融入学习、轻松学习,接受教师的教育,如果情感抵制,无论如何是打通不了“减负”的“最后一公里”的。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和融教育理念下新市民儿童学校小行者课程’开发研究”(批准号:D/2021/02/178)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江苏省常州市溧阳清安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市民书籍双减
鲁迅与“书籍代购”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书籍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