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研究

2023-10-23

经济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山西省实体工业

魏 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强大推动力。

近年来,房地产业过度发展造成山西省只有存量,没有增量的现状。另一方面,经济面临“脱实就虚”问题,制造业出现瓶颈期,都影响了山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山西省区域发展差异大,“十四五”时期,面对生产成本快速增长、利润空间逐渐收缩的局面,要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山西省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

2018—2022 年,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出现波动,但是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呈现上升趋势。山西省实体经济的表现与全国相似,但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工业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主要从工业经济的角度来考察山西省实体经济的区域发展状况。

(一)山西省实体经济的总体发展状况

2018—2022 年,山西省工业经济增速出现波动,与山西省GDP 增速变化基本一致。2020 年以来,受新冠疫情爆发影响,山西省实体经济占GDP 比重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同时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下滑。反映出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且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实体经济对GDP 贡献率的增长速度。2018—2022 年,工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反映出山西省工业占GDP 比重呈现上升趋势,实体经济对GDP 的拉动作用增强。2022 年,山西省工业对GDP 的贡献率最高,达到76.06%。

从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来看,2018—2022 年,山西省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第一、二产业占GDP 比重则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2018 年,第一产业占GDP 的比重为4.4%,2022 年,这一指标上升为5.2%;2018 年,第二产业占GDP 比重为42.2%,2022 年,这一指标上升到54%,五年间第二产业对GDP 占比年均增长约2.36%;2018 年,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为53.4%,2022 年,这一指标下降到40.8%,目前山西经济的实体化特征非常突出。

(二)山西省实体经济新动能加快增长

2022 年,山西省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2%,比2021 年低4个百分点,比总体经济增速高1.8 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分行业来看,采矿业增长7.5%,制造业增长8.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3%,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32.3%;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5.5%,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增长36.4%。新产品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5 倍,光伏电池增长10.2%[1]。装备制造业和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增长反映出新动能的增长加快。

2018—2022 年,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先升后降(见图1),2020 年达到最高,达到10.6%,之后开始下降,2022 年仅为5.9%,距最高点相差近一倍;工业投资增速波动明显,同样在2020 年最高,达到16.4%,在2021 年急速下降后2022 年快速反弹,为11.7%,但仍距2020 年相差4.7 个百分点。2023 年上半年,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42.7 亿元,同比下降4.7%,低于全国平均(3.8%)8.5 个百分点,排名全国第26 位,居中部六省第5 位。工业投资下降7.2%,其中,制造业投资下降17.8%;基础投资下降6.6%,房地产开发增长0.5%,民间投资下降12.7%,制造业投资对工业投资影响较大。

图1 2018—2022 年山西省固定资产增速及工业投资增速

(三)山西省各地市实体经济发展不均衡

山西省各地市实体经济发展不均衡。2022 年晋城、忻州工业经济增速最快,分别达到13.3%、13.5%,比全省平均高2.2和2.4 个百分点;大同、晋中工业经济增速最慢,分别达到7.5%、7.8%,比全省平均低3.6、3.9 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最快的忻州比最慢的大同,高6 个百分点;太原、阳泉、长治、运城、吕梁的工业经济增速都超过了10%。

随着全省工业经济集聚不断提高,各地市工业发展差距相应呈现扩大趋势(见图2)。其中吕梁工业经济占GDP 比重最高,高于全省平均18.71 个百分点;太原和运城工业经济占GDP 比重最低,分别低于全省平均13.08 和10.85 个百分点,两地服务业经济占GDP 的比重相对较大。

图2 2021 年各地区工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

山西省各地市工业投资增长都出现明显下滑,2023 年上半年,临汾、晋城、吕梁、长治、运城投资保持增长,但投资增长最快的临汾也仅为5.5%。其余6 个地市投资下降,太原、晋中、大同、阳泉投资降幅大于全省,分别下拉全省投资2.4、0.9、1.1、0.3 个百分点,太原降幅最大,仅为-14.2%。其中太原工业投资也为两位数增长,阳泉制造业投资下降33.9%,部分重点企业投资不达预期,13 个新能源项目推进缓慢。

二、山西省各地市发展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山西省实体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有外生因素影响,也有内在因素影响。各地市实体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市场需求不足

市场是资源要素配置的主要手段。市场的滞后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造成市场的需求不足,一方面影响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另一方面影响对京津冀地区的产业承接。2023 年上半年,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市场需求不足,导致煤炭、焦炭、钢铁等主要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上半年山西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下降6.9%和3.8%,相差3.1 个百分点,不利于工业平稳增长。

(二)产业盈利空间收窄

工业企业经营的最大推动力是盈利空间。盈利空间收缩将造成工业企业和资金等资源向更大利润空间的产业转移,进一步扩大地区发展差异。2023 年上半年,受市场需求不足影响,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大幅下降30.8%,其中,炼焦、建材、化学等工业处于亏损状态;煤炭、钢铁、有色和装备制造业利润分别大幅下降28.2%、82%、86.5%和42.5%,企业盈利空间收窄,市场预期减弱,行业利润增速放缓导致生产收缩,部分企业甚至处于亏损状态,生产积极性不足,生产预期不足。

(三)实体经济增长后劲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智能化将逐渐代替人工操作。对于不能及时实现产业转型的地区,可能将面临“产业空心化”风险,使实体经济增长后劲不足。2020—2022年,山西省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7%、12.7%、8%,全国分别排第8、第7 和第4 位,连续3 年快速增长,导致同期基数快速升高。2023 年上半年,山西省工业投资同比下降7.2%。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同比下降21.7%,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17.8%,工业经济增长后劲不足。

三、山西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正确处理的关系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空间聚集与开放合作、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防止脱实向虚,也要辩证地看待虚拟经济。一方面,适当比例的虚拟经济是经济增长有调节作用,可以有效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虚拟经济可以扩大融资渠道、分散资金风险,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实现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良性互动,共同促进。

(二)正确处理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的关系

传统产业是工业经济的基础,传统产业更新升级与现代产业繁荣发展是构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从消费需求看,山西省传统产业如能源、建筑建材、电力等传统产业,具有稳定的市场基础。因此,要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现代产业壮大的实体经济,共同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正确处理空间聚集与开放合作的关系

开放的市场能够使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合作能够促使企业壮大、增强竞争力。空间聚焦,可以延长产业链,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有利于整体产业的发展,要积极建链、补链、稳链、强链、延链,形成全产业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提升产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四)正确处理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的关系

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健全利用市场,畅通投资渠道,可以保障实体经济的要素支撑。政府的有效调控行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可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率。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优化的营商环境,能够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山西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议

实体经济是经济的根本,是社会的支撑。在当前投资下行的时期,建议山西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把握重点,系统推进[2],在构建框架与运行机制、推动规模扩张与能级提升、提高现代化水平、突出区域特色、健全调整优化机制等方面发力。2023 年,山西省“稳工业”任务仍然艰巨,要统筹推进稳预期、强保障、扩需求、优环境和提能效,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和提质升级。

(一)稳预期,保持实体经济稳定增长

一是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加大稳增长政策的实施力度。稳实体经济政策出手要快、力度要大,落实落细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强政策解读,扩大惠及行业企业范围。用好促进生产、促进投资和消费的政策工具,稳住企业发展信心与生产预期。二是补短板、保安全、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以实现产业链循环畅通为重点,聚焦“五基”领域核心技术攻关,集中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有序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着眼全面布局基础性研究,围绕强链补链重点领域布局产业基础项目,增加科技发展后劲与创新原动力。三是锻长板、扩优势,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优势资源做强一批不可替代的长版技术与重点产品,占据产业竞争制高点,增强国际话语权。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契机,抓住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重点提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筑牢山西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是协调行业均衡发展,控制工业原料价格过快速上涨趋势,引导形成稳定的价格预期,防范上下游行业利润分化过大导致的投资内生动力不足问题。

(二)强保障,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一是加强实体经济发展的要素保障。加强对电力、能源的供应保障,促进价格保持稳定。深入落实减税退税降费、降低社保费率等政策。切实降低企业负担。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规模,降低贷款利率水平,加强对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3],促进跨地区物流畅通,加强对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水平。二是提升产业链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领军作用和生态整合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稳产达产、恢复产能。平衡好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链安全的关系,鼓励企业培育总部经济,保障关键技术和生产附加值高的环节留在山西,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推动产业价值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三是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聚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短板领域,降低关键性产业技术的对外依赖度。实现创新成果快速转移转化并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改善企业效益。健全产才融合机制,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为企业创新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四是强化实体经济增量的培育支撑。全面推进集群培育、产业强链、创新能力提升、“智改数转”、绿色节能改造工作,加快转型升级,抓好项目投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扩需求,拓展企业市场空间

一是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强化财政投入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更好地发挥有效投资补短板、调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落实好推动企业复工达产、交通物流保通保畅、积极招商引资等现有政策,着力保障基本民生、帮扶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增加企业投资动力。二是深度释放消费潜力。加强对消费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保障消费安全障碍,建立适应消费升级的多元化供给体系,推动数字化改造,发展新型信息消费,稳定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三是稳定外贸外资。坚持稳定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多项并重,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稳外资力度,充分发挥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窗口期,加紧出台配套支持政策,畅通外贸企业订单获取渠道与汇率风险管理能力,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加快构建物流大网络,促进贸易物流运输降本增效。四是着力开拓外部市场。充分发挥双边及多边合作机制对企业“走出去”的引领作用,加快形成一批特色突出、规模较大、外向度较高的市场主体。

(四)优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是持续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健全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切实解决市场准入与资本无序扩张问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继续削减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深入落实公平竞争制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二是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加强要素保障,强化科学管理,降低中小企业经营成本。发挥好商业银行助力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体系的作用,营造良好融资环境,通过非高耗能企业电费、燃气费减免等政策切实降低中小企业成本。三是加大要素支撑。推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等经济要素的支撑,消除国企和民企、大平台和小企业等不同类型市场主体在要素配置端的不平等,充分释放市场竞争活力,破除区域壁垒,推动在市场规划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统一性与一致性。

(五)提能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制造业生产领域渗透扩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强化市场价值挖掘与需求分析,并对企业研发、生产、物流等各个环节实现精细管理,加深数字技术与工业生产的融合程度。二是提升关键核心技术供给能力。聚焦网络通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与自主供给能力。三是强化工业绿色生产技术应用。加快工业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的工业产业,发展清洁能源,提高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实现工业领域中节能减排与能源发展的良性互动。四是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完善资源利用模式,推广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建立产业共生体系,形成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浪费,降低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5]。

猜你喜欢

山西省实体工业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工业人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