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途径

2023-10-23肖舒匀

华东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育人思政

文/ 肖舒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思政教育的目的是建立全方位育人体系。发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作用,能够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理念。高等院校在育人过程中要把握教学重点,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本文对职业生涯规划、思政教育内容进行简要梳理,分析二者融合应用的可行性,进而提出融合教育策略,以供参考。

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受到高度关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因此二者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在新时期,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政教育二者的融合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教师可挖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蕴含的思政教育素材,将其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并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让职业生涯教育和思政教育得以有机融合,从而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其综合素养。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蕴含思政要素

职业规划教育是通过专业知识讲解,帮助大学生对就业能力建立全面的认知,形成高度的职业素养,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增强其对就业规划的意识,提高其规划职业能力。思政教育能够对学生的三观进行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教育目标来看,二者都需要对学生思想进行正向引导。职业规划教育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如爱岗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工匠精神、团结意识等,为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政育人的功能互补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属于微观层面教育,侧重于学生个体成长,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对职场、职业有更清晰的认知,养成良好的心态,提高职业道德素养。思政教育则通过引导学生三观,提高学生的思政品质,培育其价值观念,促使其形成理性思维,最终获得全面发展。思政教育属于宏观层面的教育内容,能够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二者的融合能够实现功能互补,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思政教改提供指引。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政教育融合策略

(一)健全课程体系

在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指的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将思政教育引入课堂,实现所学知识与品质素养的融合,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素质的提升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在育人过程中,高校要落实顶层设计,不可生硬地将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政课堂融合,而是应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需求,从多个角度将思政理念引入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对于不同年级学生,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不同课程:对于大一学生,可以开展职业观启蒙教育;对于大二或大三学生,可以对其进行择业教育,严格按照学生性格特点、综合素质和专业教学需求培养人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因此,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大学生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教育内容的认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进一步健全学校教育体系。[1]

(二)强化队伍建设

教师的专业素养、思政素养和学生能力、素质对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政教育的融合效果有着直接影响。高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配备完善的师资力量,打造专业素养高的教育团队(师资队伍应由思政教师、职业规划教师、辅导员等组成)。高校还应定期开展教学调研工作,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政水平。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职业规划课程都由专业辅导员担任授课教师。辅导员应参与岗位培训,学习就业指导、职业规划、思政教育等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思政素养,发挥辅导员在融合教育中的作用。

在职业规划教育方面,部分高校的教学体系尚不完善,难以根据就业趋势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对此,高校要完善教学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组织开展教研活动。与此同时,高校还要打造专、兼职师资队伍,适当引入专职教师,负责职业规划指导;组建跨专业的兼职教学团队,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政教育,从而打造出完善的知识链教育队伍。

(三)关注个性化辅导

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将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内容融入其中,突出教学内容的融合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教学内容的挖掘,明确其价值取向,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全程融合。在融合过程中,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中心与心理辅导中心的合作,对大学生展开职业规划心理咨询、心理测验,把握学生的职业兴趣,了解其能力倾向,为其提供就业指导。[2]

(四)丰富教学内容

第一,理想信念教育目标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职业理想教育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能够引领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目标,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取真实的职业生涯规划案例,将其和理想信念教育相融合,从而实现教育理论的具体化,最终将个人价值、社会价值融入实践。无论是老一辈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还是新时期的航天精神,抑或是感动中国人物,都可以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素材,让学生树立远大抱负,实现学生个人价值和社会需求的有效融合。

第二,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所谓工匠精神就是拥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专业技能,对自身从事的职业有强烈的认同感。工匠精神是营造敬业风气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将工匠精神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有利于学生就业观、价值观的培养,使之在后续工作中能够脚踏实地,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工匠人物的事迹,提升大学生职业自信,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正确的就业观念。

(五)创新教育方法

在将思政教育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内容和课程内容之间的契合度,以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为出发点,选择多元化教学方法,增加课堂教学吸引力,提高育人质量。

第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职业教育、就业教育、思政教育等教学内容的融合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来提高道德素养,从而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例如,高校可针对大学生职业教育组织职业规划比赛,以比赛作为载体,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树立正确职业观念,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同时,高校还可根据学生专业特点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职业使命感、责任感。此外,高校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研和创新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科学精神和严谨思维。高校还可与企业之间展开合作,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搭建平台,利用企业培训体系中的思政教育内容,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政教育提供指导。

第二,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应穿插思政案例,用榜样精神感染学生,调动其学习热情。高校可以邀请职业生涯规划领域的名师到校内进行指导,还可以邀请著名企业培训团队到校内进行演讲,邀请在各领域有所建树的校友回校进行经验分享。优化思政教育的融入方式,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能够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从中寻找就业方向,提高自身的归属感。

第三,利用信息化教学。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政教育的融合,高校可选择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建立专业资源库,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要素,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嵌入更多思政素材,支持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工作,能够发挥二者共同的育人价值。在教育实践阶段,高校需要健全课程体系,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关注学生个性化辅导,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树立大学生崇高的理想和价值观念,助力其成长为社会所需的高质量人才。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