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

2023-10-23王霖

华东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劳动人工智能智能

文/ 王霖

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念,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劳动教育中,使其与劳动教育的教学方式、实践平台、反馈机制进行科学结合,对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念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大学生劳动教育发展的建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劳动教育有待创新,高校要紧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现代化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劳动意识及劳动素养的培养。

一、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在人工智能时代,多媒体教学工具、智能档案等一系列技术工具的应用,都为劳动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智能技术应用对教育形式的影响、智能技术发展对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的影响等。高校结合人工智能时代发展需求,利用智能技术开展劳动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同时,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这种劳动教育模式下,学生能够形成良好品格,并能反向促进智能技术的发展。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

二、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智能时代的发展促使劳动教育面临新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多繁重的、机械的工作已为人工智能所取代。人工智能的出现解放了人的大脑与身体,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人工智能使其学习效率更高、学习体验感更好。然而,大学生的劳动实践存在着过于依赖人工智能的现象,很多学生逐步丧失了主动学习思考的意识,并且出现了不会使用常见的劳动工具、不能身体力行地完成个人生活空间的整理等问题。

(二)缺少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智能技术应用不充分

目前,许多高校并未建立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主要由班主任、辅导员、思政教师或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担任。另外,部分教师的智能技术水平有所欠缺,不能充分借助智能技术对劳动教育形式进行改进。一方面,部分教师缺乏智能化劳动教育理念,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在劳动教学中更侧重于做,未能利用智能工具为学生劳动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从而导致学生的劳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也很难得到激发。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达不到劳动教育专业化、现代化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劳动教育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流程掌握不到位,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劳动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在部分高校的劳动教育中,相关教学评价方式不健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许多高校都开始应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成绩进行量化分析,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果,但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进行有效评价却存在一定困难。科学、系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可以使得对学生劳动学习成果的评价更科学、更全面,教师也能在此基础上更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劳动教育学习情况,并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化相关教学方案,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进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方位培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各高校已将各项智能技术如大数据技术、云平台、物联网技术等,应用于劳动教育的教学评价中,通过对学生劳动教育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以帮助教师更加详细地了解学生的整体状态。然而,高校劳动教育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念、劳动态度、劳动情感,以及通过劳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教学评价,只能捕捉到学生的外在表现,却难以有效监测学生在劳动中获得的情感价值。同时,教师也无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客观地了解学生的真实劳动素养,其后期的教学设计也会因此受到不利影响。由此可见,在部分高校的劳动教育中,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评价方式无法精准反馈学生的劳动学习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智能化劳动教育意识

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应引导学生树立智能化教育观念,科学看待劳动与科技之间的关系,正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应依托智能化技术构建劳动平台,合理分配网络劳动教育资源,培养学生以劳动为荣、以堕落为耻的思想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同时,高校需要利用智能技术,通过播放智能时代下社会发展需求相关视频,促使大学生认识到智能技术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时代对技术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确保学生在智能技术背景下建立起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从而把握智能技术带来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智能技术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释放学生的创造潜力,使学生通过劳动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人生。

(二)搭建智能化劳动教育实践平台

高校不仅要重视劳动教育理论课程的开展,更应为学生创造劳动机会,打造劳动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劳动意识与劳动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打造劳动教育宣传体系,创建虚拟的劳动实践平台,打破开展实践活动所面临的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

例如,高校一方面可以倡导劳动教育新风尚,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校园广播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劳动教育,利用舆论导向的强大优势为劳动教育的正面宣传营造积极的氛围,通过无形的教育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和增强劳动觉悟。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加强主题活动渲染,如通过结合“宿舍劳模、学习劳模、志愿劳模——我是劳模我先行”等活动加强宣传教育,使人人争当劳动小能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三)利用智能技术开展多元化的劳动教育教学评价方式

在劳动教育教学中,高校应加强课程教学评价的完整性。良好的课程评价机制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且对教师后期的教学内容设计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课程评价设计上秉持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科学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念。在劳动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中,高校可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评价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方案。首先,高校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成绩以及劳动过程中的相关表现进行量化分析,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劳动过程以及学习情况进行持续追踪监测。同时,高校可根据大数据所分析的学生学习情况,对劳动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进行优化调整。其次,在劳动教育的教学评价中,高校应调动各相关方积极参与教学评价,并邀请各专业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劳动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生生互评的评价方式,从而使得教学评价的结果更加科学。最后,在教学评价中,高校应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学生的个人劳动学习档案,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通过建立个人劳动学习档案,使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科技与劳动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同时,高校应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劳动教学能力。除此之外,高校还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创建实践平台,通过劳动实践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科学开展教学评价活动,完善劳动教育教学评价机制,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水平。

猜你喜欢

劳动人工智能智能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2019:人工智能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人工智能与就业
热爱劳动
数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