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视域下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10-23杨青

华东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标准规范三体专业课程

文/杨青

随着信息处理、存储和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悄然而至。大数据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等特点,已经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大数据的引入不仅丰富了教育资源,也为地方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从大数据视角出发对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以期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输送高质量实用型人才,优化劳动力就业结构。

大数据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事物。尽管在最近几年中,国内外许多学者针对大数据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在高等教育领域,尤其是在如何将大数据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方面,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将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大数据背景构建了“一台三体”(一个大数据平台,高校、政府、企业三个主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充实和完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大数据教育理论体系,为同类研究进行多维度、深层次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一、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成要素

1.培养目标与标准规范

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之前,地方高校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规范,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对此,地方高校应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特点,结合国家政策、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及专业特色,初步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标准规范;依托“一台三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政府、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全面把握社会、行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能力要求,包括知识储备、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1];在遵守相关政策、法规要求的前提下,结合高校办学实际,优化调整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规范,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贴近现实生活和市场需求。

2.专业课程设置

一方面,在开设专业课程前,地方高校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采集各专业领域中与人才培养有关的信息资源,把握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以及其他基础信息。此外,地方高校还应组建一个专家组,负责研究分析其他同类高校的专业设置,再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制定差异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接市场和行业需求的前提下,专家组要尽可能减少同质化内容。另一方面,在开设专业课程后,地方高校应利用大数据平台随时了解社会经济、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学科预警体系。简而言之,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地方高校既要做到灵活多变,又要体现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3.课程体系

在构建“一台三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时,地方高校可以从以下两个层次开展工作:一是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二是加强实践性课程建设。

一方面,地方高校应分析应用型人才的特征,了解它对知识结构的复合性和时效性要求,明确专业性、综合性是对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因此,地方高校在设计和优化课程体系时,既要充分考虑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又要结合政府、企业等主体对专业理论知识的需要,建立科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课程体系。在课程选择和安排方面,地方高校应结合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规范,打破专业壁垒,不断加强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对于落后于现代社会发展的课程内容,地方高校应及时调整、合理删除,进而构建一套与当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理论课程体系,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2]

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应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实践性课程建设。(1)地方高校要保证各专业的实践课程占比科学;(2)地方高校应提高实践性课程的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的多样化功能,与政府和企业进行信息共享与资源互换,对全社会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以明确各行业、各领域对应用型人才实践、协作、创新等能力的具体要求;(3)不断完善实践性课程体系,积极在校际间开展联合实训活动。同时,地方高校还可以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互动性。例如,指导教师将虚拟现实技术(VR)引入实训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对实践训练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更直观地感受专业技能的应用效果。除此之外,地方高校还可以基于人才培养大数据平台积极与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并就校外见面会、实习安排、过程督导等方面达成一致,进而结合校内实践与企业实训,有效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

(二)“一台三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台三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借助大数据平台来增强高校、政府以及企业三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进而实现对实用型人才的协同培养(见图1)。

“一台三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校企双方实现信息互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高效沟通,就实践课程等内容达成一致,携手培养“双师型”教师。与此同时,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更好地融入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全过程,实现企业实习与校内实践性课程的有效衔接,切实增强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各专业学生适应发展新形势的能力。

在“一台三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和企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要求(比如知识积累、技能水平、综合素质等),从而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规范。同时,地方高校还可以从中预测市场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从而有计划地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地方高校还应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资讯及时上传至大数据平台,以便政府、企业深入了解应用型人才培养流程、内容,进而积极参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避免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形式化而限制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3]

二、构建“一台三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意事项

(一)数据隐私与安全

“一台三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最突出的特色是,有助于地方高校打破“信息孤岛”的困境。在大数据平台的支持下,地方高校不但能高效采集整理内部师生资料、管理资料、教学资料等,还能对内部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借助互联网搜索并采集社会经济、行业、产业等领域的有效信息作为学习资源的延伸。不容忽视的是,大数据平台存储的信息资源越多,涉及的安全和隐私问题就越多。因此,地方高校在运用大数据技术采集和分析数据、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时,必须重点关注数据的隐私性和安全性,并及时搭建、定期维护安全防护与预警体系。

(二)政府和企业的协调配合

“一台三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加强校、政、企三方信息沟通与协作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就目前来看,三方仍需进一步加强合作力度,深化资源互换和信息共享,不断拓宽合作领域。也就是说,地方高校应积极与政府和企业建立信息交流与合作关系,着力构建长期合作机制,寻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佳路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和教学的主体,与人才培养相关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然而,部分地方高校在应用“以人为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时依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因此,地方高校应结合当前经济技术发展形势,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一起,并借助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标准规范三体专业课程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工业锅炉标准规范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基于7.1 m三体高速船总强度有限元分析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韩国拟修订食品容器和包装标准规范
央行发布两项征信行业标准规范征信机构信息安全
橱柜行业标准规范引导发展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