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艺术史研究的微观视角
——以王光祈先生音乐思想起始为例

2023-10-23方语

海外文摘·艺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艺术史微观角度

□方语/文

1 微观史学置于艺术史研究中的意义

微观史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西方新兴的一种史学研究方法。相对于宏观史学而言,微观史学的研究更加细致,通常深入到小团体本身或者事件本身,在比较客观地展示出事件的原貌的基础上,进而细致地分析其发展的原因、条件以及文化根源。从史学研究的角度来说,微观史学的出现,一方面给予了历史研究新的视角和方式;另一方面,微观史学的研究作为宏观史学研究的补充和再发现,极大地拓宽了历史研究的维度及内容。可以说,历史学研究以还原历史真相为本质,而微观史学的研究方法能从细微处出发,给宏观史学研究提供更多的线索与事件,让历史研究更加丰满与全面。

目前,现代意义上的微观艺术史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知网检索“微观艺术史”这一关键词可发现相关文章仅有三篇。然而,纵观我国传统史料研究可以发现,我国传统的历史资料中早就存在着微观艺术史的影子。研究我国传统史料艺术部分及其中的艺术理论可知,艺术史在我国传统历史研究中主要有两种路径:一种是立足于类似于正史形式的艺术通史史料。例如,《贞观公私画录》《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等史料,这样的艺术史资料站在宏观角度详细地记录时代背景下艺术作品、艺术家或艺术创作的发展。但对于艺术事件、艺术群体的形成以及深层次艺术创作心理的发展,并没有更加详细的分析与还原;艺术史在我国传统历史研究中的另一种路径,是以稗史志怪小说或者艺术笔记等方式来记录艺术事件,从而阐发艺术现象的史料。这类史料的特点往往是以个人见闻或传说为蓝本进行记录或创作的。例如,《梦溪笔谈》《碧鸡漫志》《南北宗说》等史料,这样的史料大多为作者的主观感受与主体叙述。正因为这类史料中大量充斥着我国古人对于艺术事件、艺术现象以及艺术价值的追问与反思,所以对于现代艺术史研究来说可能会存在某些偏差。值得注意的是,前一种艺术史研究方法多存在于汉唐之时,而后一种艺术史研究方法多存在于宋元以来,可以说是自宋元之后中国文化从雅到俗的客观发展规律导致了艺术史研究发展出现这样的现象。从艺术史研究的角度来看,后者比前者拥有着更多以及更大的学术研究价值。同时,也可以观察到,艺术史研究的微观角度加主体叙述是我国自宋元以来传统艺术史研究的一种常见模式,所以在当下运用多维度微观视角重审传统艺术史,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以及学术价值。

2 浅析微观艺术史研究的原则及方法

2.1 艺术史研究微观视角的原则与性质

关于艺术史,其研究性质的探究是艺术史微观视角的研究方法绕不开的一个问题。研究的艺术史究竟是带有政治倾向、经济倾向的历史学家的艺术史,还是艺术家、艺术作品的艺术史?前者一般见于宏观艺术史的研究,多作为研究背景、研究材料贯穿于艺术史研究之中。而后者,多见于艺术史的传记,通过人物小记、作品赏析等来补充艺术史的微观角度。通过对艺术史的学习与研究,笔者发现在艺术史的研究过程中,不存在绝对的主体性描述,自然也不会存在艺术史的绝对客观角度。以往,艺术史的研究与写作多偏向于客观的介绍与描述,对于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也只做宏观描述性的解读。在笔者看来,艺术史研究微观角度的原则在于把握主观人物传记与艺术作品赏析的同时,需要抓住其与艺术事件本身的联系,辅以历史维度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以一天、一个月或者一年为时间维度,深刻分析艺术事件(或现象)对艺术家本身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多方面地分析其行为对艺术作品所产生的影响,以点带面地展示整个艺术事件所置身的社会图景。

至于艺术史研究微观角度的性质,笔者认为,应当站在人物传记、艺术事件以及艺术作品创作过程的角度,对政治、经济、文化做客观的还原与研究。艺术史研究的微观角度虽然是以微观入手,但绝不能仅限于微观的框架之下,而要在微观的范围内,以小见大地展现当时的时代面貌。

2.2 艺术史研究微观视角的研究方法——问题意识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历史的研究还是艺术史的研究,都是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对“现代性”进行反思。历史的研究让今人反思“我们如何成为现代的”命题,而艺术史的研究则是为了让今人反思“艺术如何成为现代的”命题。问题意识对于历史研究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艺术史的研究而言更甚。艺术史的微观视角强调“问题意识”,强调仔细探寻的精神——探寻为何一个事件可以引起这样的现象、获得这样的影响。艺术史微观视角的研究更需要研究者带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和问题意识来阐述其事件,深挖其根源。可以说所有艺术史的研究都是在探究艺术“现代性”道路上的问题,而问题的切入点、提问的角度不同,最终研究的答案亦会不同。

2.3 艺术史研究微观视角的研究方法——事件中心、以小见大

所谓“事件中心”是指,集中于事件本身来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研究路径,而事件所构成的要素如时间、环境、人物、过程、结果,同时这些也是事件中心的支撑材料。艺术史的微观研究方法要注重时间过程中人物行为的转变和事件发生的变化,通过加以分析,以小见大地还原事件过程中的时代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群体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等,还原事件本来的面目,深挖出事件中所体现出的“现代性”原因。

2.4 艺术史研究微观视角的研究方法——注意从“偶然性”中发掘“必然性”

“偶然性在历史构成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尤其是我们将观察的放大镜对准那些局部、个别以及通常不起眼的细节的时候。[1]”“必然性”一直是艺术史研究包括艺术史写作中常用到的概念,相比于“必然性”的宏观叙事,“偶然性”的微观叙事在以往的艺术史研究中鲜有见到,但不能否认“偶然性”在艺术史的建构和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艺术史的微观视角要求研究者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细节以及可能存在的“偶然性”,从而反映“偶然性”对于艺术事件本身的影响,这样才能足够客观以及全面地交代事件本身对于艺术发展进程的影响。

2.5 艺术史研究微观视角的研究方法——注意语境

无论是宏观艺术史的研究,还是微观艺术史的研究,都必须要注意语境条件下的叙述规范。简而言之,由于时代条件的不同以及语境的不统一,容易导致研究的结果是有偏差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无论是宏观艺术史的研究与写作,还是艺术史研究的微观角度,必须要注意时代条件下的语境差异。

2.6 艺术史研究微观视角的研究方法——丰富的历史素材

“正是从这样的视野出发,对于特殊的人类经验,他都会试图从中追寻具有普世性的价值与意义——归根结底,真正具有普世性的价值应该是会从任何特殊的历史进程中由其内部表现出来的。[2]”作为微观历史研究的学者,孔飞力在其著作《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中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素材,政治、经济、民俗、文化、宗教观念、朱批诏谕、族群心理等无所不包,因此他能够以一个毫不起眼的事件来反映出清代盛世表象下暗含的巨大危机。而对于艺术史的微观视角,笔者认为,也应尽可能地将足够多的历史素材集中到研究中去。一方面,足够多历史素材的集中,容易显现出素材与素材间内在的一些联系,从而找到“偶然性”因素;另一方面,历史素材的充足与丰富,能够将时代的整体轮廓面貌描绘得更加生动丰满,以便于找出其内在的历史“必然性”。

2.7 艺术史研究微观视角的研究方法——多角度的叙事

“革命的叙事方式,是一个人讲一个故事;而伦理的叙事方式,是很多个人来讲一个故事。[3]”正如著名教授刘小枫所言,叙事方式的不同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事件性质的看法以及对于事件整体的看法。虽然艺术史研究的微观角度不存在“革命性叙事”或者“论理性叙事”的说法,但是“单一角度”与“多角度”的叙事研究路径是存在于艺术史的微观研究过程中的。单一角度的叙事方式或者说研究方式,是普遍存在于宏观艺术史的研究过程中的,而多角度的叙事方式则多见于艺术史的微观研究角度。正如前文所言,艺术史研究的微观视角是站在人物传记、艺术事件、艺术作品创作过程的角度来还原客观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所以多角度的叙事对于艺术史的微观研究来说是必要且必须的。

3 案例分析——王光祈先生音乐研究的起始

“人类在文化和历史突变上的一切经验,都在人生条件的悲惨渺小和辉煌宏大上体现出了自己的相关意义。[4]”1920年,对于王光祈先生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而言,既是一个时间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空间概念。从时间概念上来看,王光祈先生出生于四川成都,虽从小对音乐以及川剧有着浓厚兴趣,但从史料上看,1920年之前的王光祈先生是一位爱国的、进步的社会活动家,并未对音乐进行过研究。那时的他在成都积极地投身于四川保路运动,在北京与李大钊先生一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与“工读互助团”。从时间概念上来看,1920年,王光祈先生远赴法兰克福学习政治经济学,并在1922年改学音乐理论与音乐史。从空间概念上来看,1920年之前的王光祈先生长期活动于成都和北京两地。成都作为王光祈先生的故居以及成长的地方,在王光祈先生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了他最初的音乐启蒙,当时成都的革命环境也给王光祈先生传递了革命、变革的思潮。而在北京的求学过程中,王光祈先生一方面积极地投身于革命活动,一方面在北京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这也给王光祈先生后期实证的、科学的治学精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20年王光祈先生赴德留学,在此时出现了第一个“偶然性事件”——当时王光祈先生本打算去美国留学,但由于自身眼疾等个人原因辗转去了德国留学,在那里考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复兴情况,并积极介绍回国内,为国内的发展寻找参照与借鉴。

“国乐必须吾人自行创造,不能强以西乐代庖。[5]”自1922年受到德国“青年音乐运动”影响转学音乐始,王光祈先生便以“少年中国学会”之治学理念,参考德国先进的音乐学研究方法,在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为中国民族音乐研究的“现代化”而奋斗。

4 结语

综合上述对王光祈先生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到,艺术史的微观研究视角的重点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史研究,区别主要在于其强调了王光祈先生留学时期的“偶然性”事件,从而更加坚实地印证了王光祈先生走上音乐救国道路的“必然性”。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宏观时代”下,艺术史微观视角研究从王光祈先生本人志趣的“微观”角度出发,从根本上再次发掘了王光祈先生从事音乐救国事件的起因。说回到艺术史研究的微观视角,笔者认为,艺术史研究的微观视角是当今一种比较新兴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它能够为艺术史研究提供新视角,用艺术史的微观研究视角来重新审视艺术史,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及价值。■

猜你喜欢

艺术史微观角度
神奇的角度
纸的艺术史
毛扎扎艺术史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下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上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角度不同
人啊
微观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