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发展探索

2023-10-23邵千慧要子博韩林龙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23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文旅河南

□文/邵千慧 要子博 韩林龙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洛阳)

[提要]基于国家战略引领和地方规划助推的双重背景,近年来河南依托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在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但仍存在诸如省内8个沿黄城市发展差异化程度大、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开发不到位、旅游产品缺乏特色等问题。为此,应坚持贯彻国家战略,遵循地方“1+3”发展规划,缩小城市发展差异;跨界学习河南卫视“出圈”思路,跨省学习优秀发展案例,力求黄河文化旅游资源高质量开发;根植河南文化土壤,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着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新名片,助力黄河文化旅游带高质量建设。

一、文献综述

自黄河流域生态建设以及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后,相关的研究工作也愈加深入,不少学者针对河南省黄河文化旅游带展开研究。程璐瑶、金彩玉《文旅融合助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以河南省为例》(2020年)和刘佩《黄河流域文化保护继承与文旅融合发展途径探究——以中国河南省为例》(2021年)两篇文献中都提到了文化旅游品牌困境和体制机制问题;马昂的《河南省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2022年)和张泽建《长江流域地区文化发展观光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以河南省为例》(2021年)中都提到了文旅“两张皮”的问题,就这些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较为共性的解决路径。目前,关于河南省黄河文化旅游带在国家战略和区域规划的双重背景下的有关研究较少,但有关黄河文化旅游带的探索为本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帮助。本文基于当前黄河文化旅游带发展现状,通过文献研究和社会调查等方法,探讨研究解决思路,为河南省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建设路径提出建议。

二、双重背景下的河南省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

双重背景即国家战略背景和地方规划背景。近年来,河南省在国家战略引领和区域规划助推的双重背景下在黄河流域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国家战略引领。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在黄河流域的发展中发挥纲领性引导作用。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出台,明确提出加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建设黄河流域文化旅游带等内容。上述文件的出台,将进一步巩固黄河流域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国家战略地位,为沿黄各省区治理黄河生态、发展黄河文化提供统一的法治保障,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区域文化交融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河南省在跨省区域层面上着力规划建设了豫晋陕、冀鲁豫、豫皖苏等三个省际黄河文明旅游协作区,坚持国家战略引领,贯彻落实国家指导性文件要求和文件精神。

(二)区域规划助推。2020年,河南省文化旅游会议以保护继承发扬黄河文明为主题召开,通过了省委、市政府《有关建立文化旅游强省的若干意见(研究稿)》,并确定了两大阶段性奋斗目标,为黄河流域文化旅游带的发展指引可靠方向。河南省于2021年提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并确定黄河流域历史传统文化与观光资源整合开发的路线图。2022年,河南省根据“1+3”黄河流域文化发展旅行规划体系,提出战略性定位目标,着力推动国际级黄河文化旅游带项目发展。上述区域规划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河南省在响应国家战略的同时,继续省内战略发展规划,精准定位,寻求自身发展特色,明晰历史位置,努力提升河南黄河文化景观的异质性,促进河南省优质黄河文化旅游带的打造,致力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三、河南省黄河文化旅游带发展现状分析

(一)发展现状

1、资源富集。河南境内黄河干流河道全长为711公里,流经8个地级市,流域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5%左右,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富集并且特色显著、类型多样。根据黄河文化资源普查情况,河南省目前共计7,051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国家级368处)、947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国家级100项)和488处具有重大价值的遗产资源。同时,河南黄河沿线区域还拥有世界文化遗产5处、国家级大遗址16处,在数量排名上为沿黄九省第一。

2、政策利好。自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战略提出以来,如何确保黄河流域长治久安、繁荣兴盛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2021年,国务院发布“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黄河流域文旅融合发展步入崭新阶段。河南作为黄河文化的核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国家战略的承载地之一,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方针,同年提出要做大做强文旅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相继开工一系列重大项目,全力推动河南省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在双重政策背景的不断加持下,河南省黄河文化旅游带发展一片坦途。

3、项目建设。在双重背景之下,河南主动承担起推动黄河文化繁荣兴盛的使命,积极建设开发一批批重大文旅项目,在黄河文旅融合方面不断探索创新,迎来了丰硕成果。截至2022年12月,河南省仰韶村、庙底沟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迎宾;《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营业获得游客的一致好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21个项目持续推进;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等正在建设中,即将亮相;黄河小浪底交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码头、航线等项目建设引起广泛关注;高标准建设沿黄生态及文化旅游廊道,水清岸绿生态黄河初步呈现;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节目在网络上被广泛转发,频频出圈。

(二)存在的问题

1、全局把控仍需加强。河南省黄河段西起三门峡,东至濮阳,文旅资源分布范围广,但开发空间受限于地理位置。经济较为发达、资源开发程度较高的郑州、洛阳和开封被关注度较高,8个地市在黄河文旅资源开发等方面还未形成科学的轴线格局,不利于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的整体推进。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各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地缘优势找到突破点,协同发展形成合力,共同挖掘河南省黄河文化旅游发展的高点。

2、城市发展存在差异。河南省高质量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需要协调联动沿黄8市,共襄盛举,擘画未来。但长久以来,沿黄各市旅游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无论是从学者研究还是从文旅发展上,郑州、洛阳、开封、三门峡4市都呈现出领先态势,而其余焦作、济源、新乡、濮阳4地市发展却依然相对薄弱,城市发展差异大,不利于河南省黄河文化旅游带的整体构建。

3、资源挖掘尚不到位。河南拥有丰富的黄河文旅资源,但是整体而言缺乏资源整合和特色挖掘,存在高度同质化、资源开发无序、缺失文化特色、文旅融合不够深入等问题。近年来,沿黄各省市包括河南各市都在大力发展黄河主题旅游,打造黄河旅游景点,却没有深入挖掘具有本地特色文化底蕴的旅游项目,导致彼此之间旅游产品出现同质化,形象模糊,已有旅游项目竞争力不够,对游客的有效吸引力低。

4、缺乏特色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类型划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可分为城市观光旅游、城市度假旅游、城市文化旅游、城市会展旅游和城市其他旅游。随着河南省黄河文旅产业不断发展,河南省旅游产品开发结构较为单一、尚未形成产品体系的问题逐渐显露。当前,河南省黄河文化旅游产品以观光产品为主流,旅游形式单一。

四、河南省黄河文化旅游带高质量建设路径建议

(一)贯彻国家战略,遵循地方发展规划

1、积极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的出台为沿黄各省推动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落实落地提供了法律依据。河南应积极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坚持以制度为保障,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全局把控,通过科学筹划部署,明确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标准;以调研为基础,对黄河文化旅游带河南段进行资源调查和分析,确保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有数据可依、有资料可查,针对资源特点找准定位;以整合为重点,加强省内沿黄地区资源整合和协作,以点到轴,形成科学轴线格局;以发展为方向,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同时,要促进文化、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

2、遵循地方“1+3”发展规划体系。“十四五”时期不仅是河南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也是推动黄河文化旅游带高质量建设的关键时期。河南应积极遵循“1+3”规划体系,以《河南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为引领,同步开展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物保护利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等3个专项规划。积极构建黄河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利用新体系,整合省内沿黄标志性景观,延续黄河历史文脉;着力构筑文化旅游发展新空间,打造黄河文化旅游片区和黄河文化旅游协作区,提升黄河文化旅游带影响力;加强促进文化旅游内容再创作,实施中华文化超级IP工程,做好城市黄河文化地标的国际化阐释和表达。

(二)跨界跨省学习,力求黄河文旅高质量开发

1、跨界学习河南卫视频频出圈思路。近两年河南卫视频频出圈,其背后的成功思路值得借鉴。河南卫视深耕传统文化,坚持古典美学,真正做到让作品打动人心,并且长期坚守,不断输出高质量作品,成功把古典文化内化为自身特色。因此,在开发文旅资源的过程中,开发之初应提前做好开发构想,进行系列开发,整合在同一种美学风格下,既立足本土又不局限于本土;开发之中做好工程跟进,成立项目组进行监督落实,坚持高标准高要求落实,为长期开发及后期持续高质量输出打好基础;开发后期利用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黄河文化旅游带河南段系列精品文化工程提供科技护航。

2、跨省学习黄河文旅开发优秀案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沿黄九省不断加快建设步伐。因黄河上中下游城市的地域特征差异,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的重点各不相同,省域之间应该积极进行交流学习。要促进黄河文化旅游带河南段高质量建设,河南应坚持开放合作,针对省内沿黄区域生态问题严重的,可以学习青海省打造文化与自然融合、沿线全景贯通的黄河流域生态廊道;针对省内文旅资源开发同质化严重的,可以学习宁夏,从自身地域特色出发打造黄河文化体验区;针对省内沿黄城市影响力较小的,可以借鉴陕西大荔发展思路,利用文化传媒提高影响力。

(三)根植文化土壤,打造特色黄河文旅品牌

1、围绕河南黄河文化明确品牌定位。文化旅游资源是打造文旅品牌的前提,要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黄河文化旅游品牌需要根植本土文化土壤。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应充分体现当地风土民情,要做好黄河文化旅游资源的调查分析,对其中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重点考察,将在河南形成的独特黄河文化进行整合,以此作为河南黄河文旅品牌定位的切入点,避免与其他省份的同质化竞争。品牌定位确定之后,根据河南黄河文化内容,在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设计中可以加入河南文化特色,凸显旅游品牌的特色性、去同质化,以此打造地方独有的旅游特色服务产业与项目,赢得游客的认可与满意。

2、加强黄河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核心是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坚持以黄河战略为背景,站在讲好黄河故事和坚定民族文化自信的高度上,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将本土黄河文化作为打造特色黄河文旅品牌的出发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促进河南黄河文化旅游产品优化升级,真正满足游客实际需求。旅游产品开发前期,应通过实际的市场调查来了解游客的消费习惯和群体特征,注重旅游产品的实际可玩性和游客真实体验感;坚持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利用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改变传统的旅游产品消费方式,通过沉浸式艺术手法、场景构建等新手段,增强旅游产品与旅游消费者的互动体验。

综上,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哺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具有重大意义。河南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积极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带河南段建设,不仅为河南省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也能进一步促进黄河文化旅游带的整体建设。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文旅河南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出彩河南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文旅照明的兴起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