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创作技巧的艺术功能分析

2023-10-22李永刚

名家名作 2023年17期
关键词:创作技巧艺术美技巧

李永刚

艺术作品在创作技巧的帮助下展现出颇具新意的艺术形态与效果,与作品的内在越契合就说明作品创作越合理,两者之间是有机统一的。所以技巧高超的创作,往往会迸发出思维的光芒,极具艺术感染力。那文学创作技巧往往需要包含哪些艺术功能呢?

一、将作者创作的中心思想予以合理展示

当创作技巧能体现作者构想意图时,其才可真正展示出该有的艺术功能。换言之,作家的创作构想也依赖于一定的创作技巧,只有如此才能进行合理化表达。这也是文学创作的重中之重。如果只是随意修饰和缺乏内涵,用浮夸浅显的词汇以及形形色色目的性极强的单纯技巧,那么作品必然会思想涣散、内容空洞,看似文笔不凡,实际上却难以愉悦读者,引发读者的深度思考。由此可见,没有思想内涵,再高超的技巧也无济于事。当文字魅力与创作技巧能促使作品更立体、更丰富,能合理展现作家的中心思想时,作家的不易才能取得不露声色的表达效果,主要原因是此时的创作技巧与创作中心思想早已有效融合。以陶渊明的“桃源图”为例,正如有人所写:“人世尘嚣,哪里有桃源佳境,若现在五陵地面,何迷前径……”这些都能看出虚构是创作艺术的必备技巧。陶渊明借助虚构与丰富的联想,运用其深厚的书画功底,以“虚实交互”的方式,呈现出了美轮美奂、人间仙境的桃源之地,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写桃花源桃花满布、碧草芬芳,写良田美景,人们怡然自乐,其实是作者想表达在颠沛流离之世自己假想治理的意念。假如这篇文章不是合理展示了作者的创作中心思想,那么图画绘制得再精美也无济于事,文章措辞再优美、联想再缥缈、创作技巧再超群,也是竹篮打水。不过,纵然你将抵制穷兵极武宣扬得再尽人皆知,如果离开艺术化的创作技巧,就断然没有流传百世的文化号召力。

由上述例子可知,就写作技巧的艺术功能来看,假如只是参照创作技巧的皮毛是远远不够的。毕竟那只是纯理论性的基础知识,并没有深入研究如何高效促使写作技巧自身优势的发挥,当然必须明确技巧辩证是全面认识和理解艺术技巧重要性的有效手段,同时对技巧的娴熟应用益处极大,进而保证技巧的生命力,防止出现无病呻吟的多此一举。但以鲁迅的文章《药》的结尾花环为例。民主革命并未消除社会的病根,彼时封建及反动势力跃跃欲试,民众思想滞后,作者为了唤醒普通民众,激发反抗的决心,因此在昏暗的底色上涂抹了一抹亮色,找出了未来生活的一丝希望。作者后来在谈到他此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时,说道:“既是为民纳谏,那必将受命于将令,因此,在文章中隐含了伏笔,在文章主人公的坟墓巧设了一个花环。”因为受命于将令,真实目的是呐喊,所以作者依靠曲笔这一写作技巧,合理展示了其对现实和文学的个人理解,从而使“苟活之人”被真理感化,使革命先烈收获对战争的感悟和支持。艺术不应无病呻吟。假如技巧无法展现作者的核心思想,极易落入追求外在形式而忽略内在美的唯心主义陷阱。不管多么丰富多样的音乐,其音乐属性必须是“能从感情之中爆发巨大能量”,同时也要围绕作者的中心思想。鲁热·德·利尔在战火纷飞的法国大革命期间,以满腔的爱国热忱谱写出《马赛进行曲》,通过慷慨激昂的曲调令无数革命斗士斗志昂扬,极大地鼓舞了法国工人革命队伍的士气,表达了向往自由和革命必胜的宝贵信念,因而在后来被作为法国的国歌。显而易见,这首歌曲清晰地展现了作者本人的中心思想和情感,所以具有相当高的认可度和号召力。再登峰造极的创作技巧,如果未能围绕作者的中心思想,那必定不会收到预想的艺术效果。

此外,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无论何种取得成功的文学创作,其中心思想都是借助一些高超的创作技巧来传递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但凡是文学创作,其创作技巧必定是最重要的鉴别标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部分生搬硬套其他国家创作形式的所谓文学作品,以20 世纪80 年代后期举办的一系列现代诗歌展出为例,只称得上是“昙花一现”,并未走得长久、形成规模,颇有弄巧成拙之嫌。其缘由不能归结于外来的创作方式、表达技巧,根本原因在于作者未能将技巧与思想内涵有效融合。个别人甚至完全无视作品的思想深度,只是单纯地故弄玄虚而已。

二、搭建自然与现实通向艺术美的纽带

作者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情感积累借助创作技巧去表达时,必须紧紧围绕创作的中心思想,这对创作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不能说是高谈阔论而不知其中,但是这却不是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更重要的部分是必须将技巧视为打造艺术美的有效方式,用它实现画龙点睛的目标,让文学作品文采斐然,营造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换言之,技巧具有某种审美价值。文学艺术是人审美习惯外在表现的艺术化体现,而技巧则是艺术性体现的表达因素之一,是自然与现实通向艺术美的纽带,是创作更上一层楼的推动力。可以这么理解,艺术的展现力源自技巧,艺术的审美价值源自技巧。之所以称之为艺术品,主要原因就在于融合了技巧。文学是意识形态与生产生活结合的独特表现,其独特集中在审美功能上。众所周知,艺术美的方方面面都与技巧密不可分。人们非常推崇唐诗宋词,因为那些都是古代文学领域的巅峰之作。人们无不敬仰其意境高美,这就不得不提及文人骚客纯熟的技巧,使文字凝练传神;人们无不敬仰其音乐美感,这是自前朝发现韵律到唐宋熟练运用,各种技巧被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人们推崇唐诗宋词的艺术美,更感叹唐诗宋词艺术美的表达技巧。例如,到过庐山瀑布大饱眼福的人都会不禁联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感叹诗人用丰富的联想和高超的技巧所营造出的诗情画意。

再观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所作的《荷塘月色》,他利用极具艺术性的表达技巧来描写月光之下的荷花,那种光影交错的美感让人愉悦,仿佛游走在风景如画的景廊之中,亦如韵律和谐动听的美妙乐曲,使视觉之美升华为听觉的享受,在阅读的过程中赫然创作出艺术作品中绘画与音乐“琴瑟和鸣”般的唯美场景。当人们到清华之中欣赏荷塘景色时,更能感同身受,感叹作者艺术技巧表达对文学创作的巨大作用。唐诗宋词所表现的是雄壮的豪放之美,而荷塘月色则造就了陶冶情操的优雅之美,两者所运用的创作技巧各不相同,但却共同营造出了沁人心脾的艺术美感,有效展示出了作品的审美境界。文学创作包含着创造艺术美的技巧,人们在赏阅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还能从中收获审美体验。艺术美离不开技巧,技巧越纯熟,创作元素就越多,越容易创造出艺术美,从茅盾先生的作品《风景谈》来看,就如同融入了油画、诗词、摄影、雕塑等不同艺术技巧,这些都能在其作品中看出端倪,带给读者一种多样却又独特的审美体验。

可以这样讲,在作者的构想中不管有多么生动活泼的人物和素材,如果缺少必要的技术创作技巧,那么就无法顺利完成作品的创作,如果勉强而为,也绝不会呈现出充满艺术美感的作品。可见,在文学创作中只有借助一定的艺术技巧才能顺利取得预想的艺术效果。或者说,文学能成为艺术作品得益于其创作中艺术技巧对艺术美的表现。《陌上桑》中写道:“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这些对罗敷的烘云托月就是典型的艺术技巧,能激发读者自身的想象力,每个读者都会有属于自己想象的罗敷的美好形象,因此突出了神采奕奕的采桑之人蕴含的独特魅力。《西厢记》中写道:“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这些是作者描写张君瑞第一次遇见莺莺时的印象,可谓是运用了所有能用到的语言艺术技巧,取譬设喻、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是色彩斑斓的抒情文学,是富含韵律的画作,动人的形态、令人神往的境界、动听的乐调,一瞬之间跃然纸上,从文字之中透露出来,给读者以无尽的美感体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充满诗情画意与音律。我国古代女性之美在艺术技巧的辅助之下得到了精妙的呈现,在读者自由联想的艺术领域中,完全可以媲美西方神话人物维纳斯,以及意大利惊世骇俗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当代诗歌关注艺术技巧的运用,力争实现对传统领域的重大创新,更倾向于跃动式的鲜明节奏。部分技巧追求错落的美感,如同建筑领域的别具一格,矜奇立异。不同艺术技巧的相互融合,表现手法极为自然,等同于深度的凝练。语言更为精练、多义,给读者一种朦胧之美,并且不同于日常的措辞、逻辑,非通似通,人们感觉新奇,却也可以看懂并喜欢阅读;擅长运用与想象同行的“通感”和“暗示”,也就是“通感艺术”和“暗示艺术”。当代诗歌艺术技巧领域的种种探索和创新,是人们审美的客观需求,也确实表达出了诗歌的艺术美感。而创作小说所涉及的“放射性”艺术构思方式,往往追求较大的时空穿越,以蒙太奇手法和散文营造的艺术氛围,在架构上推崇错位与反转或者是似是而非的“混沌艺术”等,都致力于独特的艺术技巧或者创新,以提升文学带给受众的审美体验。

三、艺术创作技巧是形成艺术风格的要素

艺术创作技巧是形成文学艺术风格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提及风格,印入脑海的就是法国作家布封对风格的评论:“知识、事实与发现都易脱离作品而转到别人手里,经过更巧妙的手笔一写,甚至会比原著更为精彩。这些其实都是身外之物,而风格却是本人的。所以,风格无法与著作分离,无法转借,也很难改变。”马克思也曾提及“风格即本人”的文学论述。我国古代文学领域关于此类论述也不在少数,像“文如其人”“诗如其人”等。尽管刘麟生在“作风的概观”中认为:“风格是变化百出的,作家的风格也并非一成不变,如犬牙交错,星瓦毗连”,但从本质上来看,的确风格即是本人。但是就艺术表达而言,文学风格的形成依托艺术技巧。当然,这也只是众多写作技巧功能中的一种。例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李清照文墨柔美,韵律蜿蜒,意象蒙蒙;而曹操则笔力雄厚,壮语豪言,意象恢宏,从而形成了两种相反的意境与风格,如果是平易的艺术风格,不加修饰,则是白描,如刘禹锡的《望夫山》;如果是秋艳的艺术风格,通常就是巧比善喻,通篇笔墨文采照耀,如屈原的《离骚》。现当代作家杨朔所著的《海市》,被人誉为“散文亦是好诗篇”,他的作品“自有诗心如火烈”,极力追求诗意所在。所以富于诗情画意是其典型特征,或者说美轮美奂的意象是其艺术风格,因而其在文学创作中善于托物言志、寄情于物,以及运用作诗般的象征技巧。可见当技巧的运用具备一定特点时,且贯穿创作始终,就会形成一种艺术风格,甚至是一个文学流派。人们在谈及艺术风格这一文学等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时,很多时候会从作者的性格禀赋、人生经历方面寻找蛛丝马迹,或是关注其时代背景、民族文化背景、阶级甚至是区域特点等,这不无道理,但就表达方面而言,艺术风格更多是借助艺术技巧来呈现的。

四、结语

文学创作技巧的艺术功能是多方面的。有的文学作品将共情点设计到了最合适的区域,或是最佳角度,或是觅得与作品完美契合的切入点,于是取得了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如冰心的《笑》、朱自清的《绿》。有的文学作品为突出预设主题,利用“百花齐放”的艺术手法,独具一格,获得了一片赞誉。当然,也有诗作巧妙采用了某一技巧,顿时神采飞扬,为世人敬仰不已,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不过,我们也不能把艺术技巧过于神化,目前对技巧的功能分析仍有一些不确定性,如,艺术创作敷衍了事,脱离了文学创作的艺术美感;技巧运用随心所欲,脱离创作的中心思想,无法实现统一,甚至只是单纯追求与众不同,背离了文学创作的初衷。

猜你喜欢

创作技巧艺术美技巧
电视编导在节目制作中的创新路径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探析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美
浅谈舞蹈编导应具备的创作技巧与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