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新趋势

2023-10-21郭伟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3年17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企业

郭伟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457)

1 引言

随着国际局势的复杂化、全球经济的疲软,企业全面承压。为了实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经营者必须找到一个快速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研究发现,并购重组是起源于西方国家的实现企业迅速扩张的经营策略,后结合中国国情得到新的开发和应用。该策略在实现企业多元化战略、发挥协同效应、扩大市场份额及向社会传递信息方面具备天然优势,无疑是企业规避风险、实现快速崛起扩张的“金钥匙”。

基于中国国情的并购重组,是在国家政策指引下顺应市场机制的经济活动,是一场围绕国企改革主线的企业经济发展之路。当下,关于并购重组的理论研究已经颇为丰富,其中,并购动因的研究深刻表明,并购对我国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支撑力。同时,关于并购绩效的研究产生了多种检验并购效果的模型分析方法,利于对企业并购的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企业并购重组已逐渐被人们熟知和认可。理论研究奠定了思维基础,但只有将理论研究应用到实践当中,才会产生具体的实际意义。例如,我国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关于并购重组的理论研究无疑是金融学理论的重要课题,学者们的研究热情空前高涨,围绕并购活动展开了大量研究,在并购动因、影响绩效、评估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当前的并购文献可谓百家争鸣,但是,对此仍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结论。究其原因,本文认为并购的理论需要与我国的经济基础相匹配,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并购的理解和操作均有所不同,这恰恰与我国的并购浪潮相匹配。只有结合中国的国情,适时调整并购政策及企业的角色和定位,才能让理论研究落到实处,产生强大的经济效益。

2 企业生存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尤其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推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纵观过往,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围绕提升国有资产利用率、激发国企活力的目标,通过企业间并购重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形成了多种企业协同发展的局面。

然而调查发现,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许多大型集团仍然发展缓慢,虽然政府给予了引导和支持,但效果并不明显,核心竞争力的缺失成为当前部分国有企业改革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截至2022 年末,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已经超过5 200万户,在税收、国民生产总值、技术创新成果及城镇劳动就业等方面分别贡献的力量不低于50%、60%、75%及80%。广大中小企业已逐步成为保障就业的主要力量、促进科技发展创新的攻坚核心,依靠其灵活机动的特点,积极匹配产业需求,在构建和完善产业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全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依托。在高度市场化、数据化的新形势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即基础薄弱、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并且积极探索转型之路,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步履维艰,虽然我国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倾斜和引导,但是,仅依靠自身的缓慢发展,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中仍然面临较多困难。

因此,在全球高度市场化的格局下,企业面临的是国际化竞争。如何激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动力,改善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充分融合点的力量形成一股洪流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3 政策梳理与发展历程

3.1 政策梳理

早在1984 年“两权分离”原则的指导下,便开启了并购的试水阶段。

1992 年,在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指引下,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成功激发经济活力,掀起第二波市场化主导的并购浪潮。

2001 年,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直接带动了第三波以“走出去”为目标的并购浪潮。

经过数年的发展,国务院于2010 年印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明确兼并重组的重大意义在于深化企业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抗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为我国并购重组正式奠定了政策基础。

2013 年,国家的支持政策全面铺开,“一带一路”倡议则发起了一波以竞争国际市场为主要方向的并购浪潮。

2014 年底发布的关于兼并重组的三份财税文件,为广大企业解除后顾之忧,全面激发改革热情。“十三五”期间,国企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性成就,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构建成型,但改革不平衡、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依然存在。

2020 年6 月30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这是党中央基于企业现状和经济环境吹响的一个攻坚冲刺号角,旨在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风险抵御能力,发挥国有经济的支撑作用。

2022 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截至2022 年5 月底,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举措完成率达94.7%,主体任务基本完成。时间不停,改革继续,2022 年4 月10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标志着国企改革进入了一个全面市场化的新阶段。

3.2 并购重组的发展历程

自1978 年确定从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历经40 余年的艰苦奋斗,走出了一条非凡的经济发展之路。国家体制的不同,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之路是有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殊路线,是一场围绕国企改革的发展之路。国家性质决定了国企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使命,为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由此产生了一条国有企业为主导、多种经济体制并存的发展之路。依据不同时间段的企业改革重心,企业并购重组可分为4 个阶段(见表1)。

表1 并购重组的发展历程

4 新趋势展望

面对当前愈发复杂和多变的国内国际市场环境,小经济体灵活的优势逐步被由全球市场冲击造成的安全风险取代,企业生存环境受到了挑战。显然,企业的经营策略需要作出同步的调整。结合中国的国情,企业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方面,基于国有企业强大的资源背景、特殊的使命和极具影响力的身份,应保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充分激发其活力;另一方面,应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体量小、抵御风险能力差、发展缓慢的问题。

因此,需要跳出过去仅围绕国企进行变革的思维,探索企业改革的新模式。中小企业能够通过并入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国有企业吸收优质的中小企业,能够完成多元化经营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这种新的并购现象是基于我国国情,结合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进程的一种新形态,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种高度市场化表现。该模式有利于激活国有企业中仍然落后的个体,同时,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实现资源互补、合作共赢的模式,暂时将其定义为我国企业改革的第五阶段,即以促进国有企业发展、中小企业生存、为国民经济发展增添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最终实现各方共赢的阶段(见表2)。

表2 并购重组的新阶段

5 并购重组的保障策略

新的企业改革阶段仍然是国家政策指引下理论联系实际的产物。由于该阶段相关个体在规模、体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保障并购重组得以顺利实施和推广,需要重视以下几点策略:

首先,以市场经济为主导。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成为拥有自身调节和平衡能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形式,是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主体要充分重视市场经济在利益刺激、信息传递、资源配置、奖优罚劣等方面的调节作用。因此,以市场为并购重组的主要驱动力量,有利于企业从市场中获得有利的信息反馈,进而有利于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完善自身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实现行业优化战略。

其次,强化法治监管。市场的法治监管是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健全的法治监管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在并购重组中,有效的法治监管能够为各方利益发挥强大的监管作用,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不仅有利于并购的顺利实现,而且对被并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最后,利益分配制度化。完善制度的建立有助于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和品质,降低运营风险。在实际运营中,利益分配的制度化有利于企业利益的合理分配,规避企业运行中的敏感问题,减少企业内部的摩擦,内部的和谐更加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统一。在企业并购重组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企业文化、制度间的差异,特别是具有历史使命的国有企业与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合并,可能会带来更加突出的利润分配问题。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有利于充分保护并购双方的切身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并购重组活动提供坚实保障。

总之,新的企业改革阶段仍然是以激发各类型企业的活力、实现多方共赢为目标。在以市场选择、制度监管为前提的新阶段,要以中小企业作为盈利的“爆发点”,国有企业发挥平台和资源协调的作用,彻底解决国有企业技术落后、低端产能过剩以及中小企业融资难、缺乏国资背景的发展问题。

6 结语

为了更好地应对世界格局的变化及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趋势,企业改革要做到与时俱进。我国的国有大型企业要依据其特殊性,勇于挑起变革奋进的大旗,依托强大的背景和市场规模,实现企业迅速壮大;中小企业要有梦想和追求,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努力实现自身的突破,勇于参与世界大舞台的角逐。所以,国企改革的新阶段需要兼容这两种主要力量,真正发挥“1+1>2”的协同效应。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改革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