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疗效对比

2023-10-18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外伤性韧带开腹

包 磊

(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江苏 淮安 223300)

脾破裂是一种腹部闭合性损伤,在临床较为常见,约30%的腹部闭合性损伤为脾破裂,极易引发腹腔大出血。失血性休克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如没有及时处理,通常情况下患者具有较差的预后。在脾破裂治疗中,手术探查最为安全,开腹脾切除术是主要传统术式,由于腹腔中脾脏具有较为特殊的解剖位置,通常情况下较难显露,因此造成手术具有较长的切口、较大的创伤等。近年来,微创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代表为腹腔镜,在治疗外伤性脾破裂过程中称为主流术式[1]。本研究,对比了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开腹脾切除术与腹腔镜脾切除术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2 月到2023 年2 月我院80 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分为腹腔镜脾切除术组(观察组)与开腹脾切除术组(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女18 例,男22 例;年龄22~64 岁,平均(46.23±7.25)岁。对照组女19 例,男21 例;年龄23~65 岁,平均(46.69±7.30)岁。两组基本情况统计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将头部垫高,切口为腹部正中切口,长度为20 cm 左右,将腹腔逐层切开,负压吸引器辅助下将内部凝血吸出来,超声刀辅助下将脾胃韧带从下到上离断,充分暴露胰尾及胃后壁两个部位,对脾动脉进行结扎后向上牵拉,对脾膈、结肠、脾肾韧带等进行逐一分离,切断脾蒂并将脾移除,清理脾窝,成功止血后引流,缝合切口。

1.2.2 观察组 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将头部垫高,对合适体位进行调整,在脐左下缘做1 cm 切口,将气腹建立起来后控制气腹压,使其在1.73 kPa 左右,置入腹腔镜作为主要观察孔,在脐上10 cm、左腋前线肋骨下缘2 cm 处及腹直肌外侧缘分别做长度是1 cm 和0.5 cm 的切口,置入Trocar,查看腹腔内情况,在负压吸引器辅助下将内部凝血吸净,查看脾破裂情况,将脾胃韧带从下到上离断,切断结扎胃网膜左血管及胃短动静脉,于脾蒂部分离出脾动脉并将其结扎,分离脾结肠韧带、脾肾韧带、脾膈韧带等,使用切割闭合器将脾切除脾动静脉,将脾切除,探查无其他脏器损伤,清理干净腹腔后引流并固定引流管,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随访1 个月。(1)脾破裂分级。分为Ⅰ~Ⅳ级[2];(2)血液分析参数。包括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8.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有统计性的判定标准是P<0.05。

2 结果

2.1 两组脾破裂分级比较 术前,两组脾破裂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比例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术后,两组脾破裂分级Ⅰ级、Ⅱ级比例均高于术前,Ⅲ级、Ⅳ级比例均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脾破裂分级Ⅰ级、Ⅱ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Ⅲ级、Ⅳ级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脾破裂分级比较 [n(%)]

2.2 两组血液分析参数比较 在Hb 水平、PLT、HCT方面,观察组术前分别为(111.23±10.35)g/L、(188.62±30.56)×109/L、(32.75±4.52)%,术后分别为(87.42±10.12)g/L、(187.86±30.13)×109/L、(27.15±4.03)%;对照组术前分别为(110.52±10.47)g/L、(189.23±30.14)×109/L、(33.14±4.36)%,手术后分别为(56.26±9.35)g/L、(188.23±30.52)×109/L、(22.12±3.36)%。术前,两组Hb、PLT、HCT 数据很接近,没有差距(P>0.05);术后,两组Hb、HCT 水平比术前减少(P<0.05),但手术前后PLT 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观察组Hb 水平、HCT 水平相比于对照组的数据更高(P<0.05),但PLT水平两组的数据很接近,没有差距(P>0.05)。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0%(3/40) 低于对照组27.50%(11/40),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随着交通和工业的发展,发生外伤性脾破裂的几率在不断增长,以往常进行开腹手术治疗,但切口较大,对患者损伤较大,易发生更多并发症,患者接受度比较低。有研究表明[3],在外伤性脾破裂切除术中,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具有切口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能为患者胃肠功能早日康复提供有利条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显示,术前,两组脾破裂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比例之间差异均不显著;术后,两组脾破裂分级Ⅰ级、Ⅱ级比例均高于手术前,Ⅲ级、Ⅳ级比例均低于术前,观察组脾破裂分级Ⅰ级、Ⅱ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Ⅲ级、Ⅳ级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术前,两组Hb、PLT、HCT 数据接近,没有差距;术后,两组Hb、HCT 水平比术前减少,但手术前后PLT 之间差异均不显著,观察组Hb 水平、HCT 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PLT 之间差异不显著。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0%(3/40)低于对照组27.50%(11/40),原因为腹腔镜脾切除术中腹腔镜的三维成像与放大效应使术中解剖具有清楚的层次,对邻近脏器造成最小程度的损伤,并清晰查看出血点,止血较为精确,可有效改善脾破裂情况,同时实施腹腔镜脾切除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对患者的血液参数影响也更小,术后患者发生不良情况也更少,更有利于患者恢复,手术更加安全[4]。

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如团队的微创操作经验丰富,在对手术适应症进行严格把握的前提下,微创腹腔镜脾切除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能为患者快速康复提供有利条件[5]。但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较长的手术时间与学习曲线,手术需要较高的条件,需要术者接受专业训练并反复练习,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要点,操作过程中对邻近脏器造成损伤等现象进行避免,在无法建立气腹、术中腔镜很难止血、具有严重腹部粘连等情况下,应该第一时间中转开腹[6]。

综上所述,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腹腔镜脾切除术的疗效较开腹脾切除术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外伤性韧带开腹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
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疗效观察
外伤性肩关节后脱位的临床诊治分析
1 32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避免中转开腹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