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悟中华民族根与魂之所系

2023-10-17郑晓宾于馥华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3年9期
关键词:画传文化公园黄河流域

郑晓宾 于馥华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漫漫时空中,黄河哺育的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中,从文人墨客,到治河名臣,再到民族英雄,大河上下有许许多多值得著书立传、传之久远的人物。这类著作已然汗牛充栋。但是,以黄河为“传主”,为中华母亲河作传,并以“画传”为体裁的作品,并不多见。《黄河画传》在这方面实现了突破,展现出泱泱大河百万年来的前世与今生。

细说黄河9省(区)生态人文,助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東9省(区),全长5464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黄河流域西接昆仑、北抵阴山、南倚秦岭、东临渤海,横跨东中西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20年10月29日,中央正式提出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

建设运河、长城、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全国政协“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协商会上,“突出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的伟大成就,编辑出版《黄河画传》等图书资料,加强主题文艺创作,成为充分彰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内涵的重要任务。

对此,《黄河画传》在图书内容编排上,以众多高清大图,展现黄河流域9省(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高质量发展成果,激发读者溯流而上、沿河而下,遍览黄河沿岸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并从展示中华文化的国家地标等5个方面,点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意义所在,描绘远景。一条黄河文化旅游带,在书中徐徐展开。

梳理历代黄河治理史略,读懂中国国家治理密码

黄河宁,天下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

《黄河画传》全面梳理了中国历代黄河治理史略,从大禹治水到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极为重视黄河问题,把黄河治理开发作为国家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黄军民和黄河建设者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黄河画传》中,既用高清大图形象直观地展现黄河各大水利工程的气势与美景,还以生动的文笔披露了小浪底大坝等工程建设的一波三折,中方施工团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的故事。读者可以借此感受黄河流域的沧桑巨变,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大河岁岁安澜奇迹来之不易。

推进黄河千年文化传承,追寻中华民族根魂所系

正如书中所言:“千万年来,不畏艰难险阻,一路奔腾向前的黄河,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黄河文化,给予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滋养,孕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

流淌在神州大地的黄河,与黄土地、黄帝等概念密不可分,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精神纽带之一。川流不息,不舍昼夜,黄河是中华文明永续不绝的血脉。

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河画传》“河山一统”“泽润华夏”“文化宝藏”等篇章,不仅仅局限于史实的铺陈和概括,展现尧舜禹汤、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历代皇帝的文治武功,也不止于赞颂治河能臣的经邦治国,或是铺陈文人骚客、能工巧匠的文艺成就,而是要在这个过程中提炼黄河文化的内涵精髓——以“和”为核心、以“同”为精髓的思想特质,具备极强的包容性和辐射力。

相信这部书,能够为读者带来极致的阅读体验,从中品味黄河之美、中国之魂。

猜你喜欢

画传文化公园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部启动新一年度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永远的校长——钱伟长1983—2010年画传》推介
积极推动江苏国家文化公园立法
临沂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开园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就“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展专题调研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密洛陀文化公园游记
再遇芥子园——《芥子园画传》与当代名家对话展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