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河史诗映丹青

2023-10-17田世民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3年9期
关键词:画传大河黄河

田世民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的雄伟风姿、卓越贡献与桀骜不驯,作为其鲜明特色,铭刻在中华民族的骨髓里,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古圣先贤或驻足于黄河岸边,或往来于舟楫之上,或神游于千里之外,黄河始终是中华文化的灵感之源。黄河,不仅孕育了两岸人民,也在精神上滋养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融合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将黄河的前世今生、起伏跌宕,两岸的兴衰更替、成败通蹇,文化的孕育发展、传承演绎,融文脉与丹青于一体,相得益彰,相映生辉,是一种极富创造的抒发写意,于是,就有了《黄河画传》。

《黄河画传》与《长城画传》《长征画传》《大运河画传》组成国家文化公园画传系列,以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课题开展,旨在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支撑。全国政协领导担任画传编委会主任,每部画传明确首席专家为执行主编。《黄河画传》执行主编为黄委办公室原巡视员、黄河水利作家协会主席侯全亮研究员。笔者作为《黄河画传》编撰工作组的成员,全程参与了编撰工作,对此感受颇深。

《黄河画传》勾勒历史之河,

描绘了黄河从远古一路走

来的漫漫征程

《黄河画传》聚焦一條泱泱大河、一部中华春秋,以“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开篇,将读者带入上古大河的孕育时代,向人们描述古老黄河的孕育、诞生和演变。接下来向读者展开一幅长篇画卷,掀开历史的一角,从夏王朝的建立到宋元明清,展现了大河之滨历代王朝更替的兴衰画面;从桀骜不驯的千年忧患到岁岁安澜的平安之河,从原始简朴的治河实践到科学先进的治河技术,从决口泛滥的民族之殇到生生不息的幸福之河,展现了一部逐水而居、因河而兴的历史鸿篇。字里行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几千年的演化与蝶变,终于在新时代重整衣装、满载希望,再出发。

《黄河画传》阐释人文之河,

剖析了黄河两岸古往今来的

文化脉络

华夏祖先的足迹遍布黄河两岸,从裴李岗遗址到仰韶文化遗址,圣贤尧舜、德行天下,德治礼治、诸子百家,汉唐盛世、流风余韵,浩荡一统、异彩纷呈,伴随着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一条纵贯古今的人文长河展现在读者面前。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沿着这条奔腾不息的大河繁衍生存,从历史走向未来,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黄河文化。《黄河画传》围绕文化这一主题,串联起不同时期的文化要素,阐释着历朝历代的文化特征,凸显出愈发清晰的民族基因。

对历史人文的描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体现了自强不息、多元一体、博大精深、包容开放的民族精神。以点串线、以线成面、以面塑体,中华民族的民族基因被清晰地刻画出来。

《黄河画传》寄情母亲之河,

阐释了九曲黄河泽润华夏的

丰功伟绩

从人文始祖黄帝开始,华夏祖先就依托黄河行舟之利。遍布黄河沿岸的古渡口,见证着历史上两岸人民的沟通与商贸,也印刻着群雄逐鹿、杀伐决断的痕迹。无论是过去还是近代,黄河沿岸的渡口都是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掌握了渡口的主动权,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黄河流域的先民在完成“刀耕火种”向锄耕方式的进化后,就徐徐铺开了引水灌溉的历史画面。人们通过开渠挖沟,引黄河水灌溉扩田,且粪且溉,长我禾黍,衣食京师。得到黄河之水灌溉的良田,仓廪丰实不仅是百姓温饱的基础,更是戍守边防、征战大漠时的重要保障。

大河漕运、流水沧桑,在交通落后的时代,水路运输是最为经济、便捷的方式。漕运通畅,国富民强,漕运中断,政权危机丛生。当战乱中粮食随漕运而至时,唐德宗喜极而泣对太子说:“吾父子得生矣。”可见,黄河漕运对于国家政权稳定的重要程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以来,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建设,初步建成了水沙调控体系,保障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的有效配置,防洪、供水、发电、输沙、生态等各项功能协同发挥,开启了黄河保护治理的新篇章。

《黄河画传》文图交相辉映,

由表及里讲述了泱泱大河的

前世今生

《黄河画传》包罗万象、涵盖广泛,以时序为经线、以空间为纬线,以丰厚的重大历史事件为基础,通过研究集成考古、灌溉、水运、科技、经济、文化等知识,讲述千万年来黄河与中华民族、黄河与中国人民休戚与共的壮阔历程,深刻反映从黄河的诞生、黄河流域升起文明曙光,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沧桑巨变、新时代建设幸福河的一幕幕雄壮历史。

《黄河画传》充分发挥“画”的作用,以鲜活生动的史实故事,图文并茂的表达形式,纵览古今的开阔视野,以历史纵深感、思想穿透力和文学艺术可读性,讲好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故事,深入挖掘和阐释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进一步激发人们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黄河画传》编撰出版,

凝聚着勠力同心的协作

精神与集体智慧结晶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画传》以59万余字、300多幅精美珍贵图画、530多页的规模,构成了一部新时代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鸿篇巨制。画传首发座谈会上,全国政协领导和各界人士对画传给予了高度评价。

《黄河画传》这项黄河文化硕果,饱含上上下下对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浓浓深情,凝聚着有关各方认真负责精神与集体智慧。《黄河画传》编撰过程中,全国政协文史委作为主编单位,多次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统筹解决编撰过程中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全国政协领导从主题思想、立意高度、篇章结构、美术设计等方面,全过程给予指导,逐页审阅《黄河画传》样稿。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认真审阅书稿,校核史实,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作为黄河流域机构首次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黄委领导对《黄河画传》编撰工作高度重视,统筹机关有关部门和单位抽调精干力量成立编撰工作组,多次听取进展汇报,全面部署推动。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作为项目承编单位,在抽调多名人员参与编撰工作的同时,全力做好协调保障工作。全体编写人员以高度责任感和紧迫感,广泛查阅资料,收集美术和摄影作品,夜以继日,勤奋笔耕,付出了大量心血。

在最后的定稿阶段,执行主编侯全亮研究员、笔者与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同志们,精心推敲,通力合作。围绕选用美术作品、贴士安排、文字校核、史实内容、凝练提升等,常常通宵达旦,高强度开展工作。

《黄河画传》采用的大量经典图画,得到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国家档案馆等单位的鼎力支持。整个编撰出版过程,凝聚了方方面面的集体智慧结晶,体现了勠力同心、众志成城的黄河文化精神内涵。

对笔者来说,有机会参与《黄河画传》编撰工作,是学习,更是提高。整个过程下来,笔者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黄河文化建设有了进一步深入了解,自己的奋斗能够融入一项重大国家项目的工作,确实是一件备感荣幸的事情。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随着《黄河画传》的面世,一条泱泱大河,折射出一部中华春秋。广大读者在阅读欣赏中,可以深刻感受黄河自然之壮美、黄河文化之深邃、黄河精神之坚韧。正可谓:中华复兴新时代,大河史诗映丹青!

(作者系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江河中心副主任、《黄河画传》撰稿人之一)

猜你喜欢

画传大河黄河
《永远的校长——钱伟长1983—2010年画传》推介
大河奔腾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大河奔流
再遇芥子园——《芥子园画传》与当代名家对话展
选自《陈忠实画传》
大河中的摇篮(上)
大河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