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教学做合一”理念,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2023-10-17魁永菊

今天 2023年19期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合一图形

魁永菊

(临夏州永靖县移民小学 甘肃 临夏 731600)

前言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引领学科教学的关键目标。数学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核心学科,尤其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数学极其强调实践性,是理论与实践的综合体,由此,在学习过程中就极其强调学生“做”的能力。这与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念相契合。因此,教师要充分理解“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尝试将教、学、做三者融合,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推动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1.“教学做合一”理念在数学课堂的应用价值

教学做合一理念,将“做”视为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陶行知先生指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由此可见,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是立足于“做”的目标,是以会做为根本的。就数学学科而言,它虽然理论强,但理论只是实践的基础,数学学科的最终目标是要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方法、原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这便是以“做”为目标的。所以教学做合一理念是符合数学课堂需求的,它在数学课堂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

首先,教学做合一理念有助于学生提升自主意识。教学做合一理念是以做为最终目标的,只有学生真正去做了,才能算是掌握了数学技能。而在做的过程中,教与学都依据做的需求,由此学生就能摆脱传统被动的局面,更好地发展自主性,提升主动意识。

其次,教学做合一理念有助于学生发展实践能力。做是该理念的根本,所以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以做为目标,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不只以记背为形式,还会以实践操作、解决问题等为目标,由此也就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教学做合一理念有助于学生促进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等维度,学生能运用这些关键能力观察、思考和表达现实世界,这是一种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与教学做合一理念相统一。由此,依据此观念开展教学,学生就会逐步以做为中心,在做中发展出良好的核心素养。

2.“教学做合一”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原则

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尤为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自主能力发展,由此,在应用教学做合一理念时,教师就不能简单地将教、学、做三者放在一起,而是要全面地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需求与学科的特点。因此教学做合一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主体性原则。要教、学、做三者有机融合,关键是要摆正主体,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学生是课堂的中心,学生是在不断的体验与思考中才能真正获得成长的,由此,在教学做合一课堂,教师必须遵循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去学、主动去做,达成学做融合。

第二,启发性原则。学生的思维培养需要启发与灌溉。数学学科尤其如此。没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会使学生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生机与创造力,所以要想达成教学做合一,教学活动必须具有良好的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开启创新思想,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目标。

第三,实践性原则。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教学做合一理念本就以“做”为中心,教与学都是围绕做来开展,据此,小学数学教学就应当注重实践性,开展具有实践价值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做”的机会,掌握“做”的方法,提升综合能力。

3.“教学做合一”理念下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教学做合一是真正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它不仅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提出了正确的教与学的方法。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学习习惯、学习思维的关键时期,数学学科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充分立足教学做合一理念,灵活构建课堂,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1 营造趣味环境,发展自主性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才能实现学生主动地学、主动地做的目标。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初步发展,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对于理论性强的东西不容易深入理解,而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课堂上难以避免地会进行理论讲解与学习,由此也就很容易使学生感觉困难,继而降低学习兴趣。这也直接影响学生学做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模式,依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营造趣味的学习环境,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鼓励学生积极地融入课堂,这样就能调动他们的自主性,使他们主动地探索和挖掘,由此也就构成了做的动力。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测量》教学为例,该课旨在引导学生对长度和重量有直观的认识,并掌握一定的数学测量方法。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讲解概念的方式一带而过毫米、米、千米以及吨的涵义,引导学生记住长度或重量单位之间的相互转换,这种方式过于枯燥,会使学生被动式地接受知识,所形成的技能知识体系浅显,无法提升深度素养。因此教师可以营造趣味的环境,用趣味的、开放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在探索中主动习得知识和概念,从而有效内化。例如在学习千克、克等单位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台秤或电子秤,然后提供1 千克的大米,让学生将大米分别倒入不同的容器中,再用电子秤称重。在此过程中,学生分别称出了10 克、100 克、300 克等不同重量。基于此,他们就会主动思考千克和克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及转换关系。在这样趣味的方式下,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习得相关的概念,理解其中的奥妙,也学会如何使用电子秤表示数学数据,这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让他们愿意自主融入课堂,有效开启“做中学”。

3.2 创设生活情境,实现做上教

教学做合一理念倡导教师在“做上教”,其核心就是教师要看到学生的需求,要能依据学生做的过程开展合适的指导,这样才能让教的过程与做的过程相融合。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师往往只做到了教,却忽视了做,因此教师要予以改革。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将“做”融入课堂的方式,它以形象、具体的场景或背景为依据,引导学生逐步思考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有效推动课堂的“做”的任务。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用真切的体验激发出学生的认知需求,由此实现“我要学”,在情境中表现出“做”的目标,然后教师就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最终实现“做上教”。

以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为例,该课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主要内容,讲解了两种图形的特点。其中平行四边形是非常独特的四边形,具有很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学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并掌握其应用,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在学生做的过程中融入教学内容,这样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生活中很多地方会用到伸缩门,比如写字楼、停车场等,这些伸缩门为什么能伸缩呢?你们来观察一下,并动手画一画其原理。”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立足生活,将眼光置于生活中的实际事物之上,然后开展探索,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奥秘。很多学生在观察伸缩门时就会惊奇地发现门的伸缩装置是由很多四边形组成的,还能观察到门在运动时这些四边形的变化,然后学生再尝试画一画或者做一做具有这种特点的四边形。此时教师再引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特点,学生就能迅速理解和掌握,这种做上教的方式能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内涵,理解数学原理。

3.3 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做上学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重要的互动性过程,数学学科注重学生思维和技能的发展,而教学做合一理念强调做上学,这不仅是要学生具备做的主动性,还需要他们能掌握做的方法,开展个性化思考,不断积累做的经验,是在充分的互动下实现能力发展的过程。因此“做上学”是关联数学思维、数学方法的综合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模式来实现,在教学中利用合作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使他们在真实的可操作性任务中实现学习能力的发展,促进数学技能的提升。

以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多边形面积的求解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其中的组合图形面积问题,往往让学生无从下手,虽然学生掌握了基本图形面积求解的公式,但由于没有良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无法把握问题本质。所以教师要尝试让学生在做上学,利用探究式的合作学习,推动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分析,以做的过程推动学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以“组合图形面积”为主题,由学生绘制不同的组合图形,然后再分小组进行图形面积求解。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图形进行拆解,拆解的方法有很多种,需要学生自主尝试和思考。然后在确定组合图形拆分形式之后,教师再鼓励学生探讨如何最快捷、最有效地解决面积问题。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学生在图形拆分过程中能对图形有更深刻的认识,促进空间图形意识的形成,在分析并尝试求解面积过程中,又对基础面积知识更深刻的理解,继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就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做上学,在做中收获新知。

3.4 注重交流讨论,强化做中思

思考与“学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只学不思或者只思不做,就会大大降低学习效果,使学习只停留在浅表层面。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念虽然强调的是教、学、做三者合一,但也隐含着对学生“做中思”的引导,只有让学生边学、边做、边思考,学生才能有效内化知识。而交流讨论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推动他们主动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组织学生多交流多讨论,围绕讨论主题深化做与思,实现深度学做的能力。

以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为例,推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同时也是考验学生判断、推理和概括能力的过程,学生要想了解什么是可能性,就必须真实地去体验、去思考,这样才能理解生活中的可能性是何意义。据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有关事件可能性的话题。如口袋里装了两个红色的球和三个黄色的球,能确保每次摸出一个球,一定能摸出黄色的球吗?依据这个话题,学生首先就要进行思考、猜想,并与同伴交流讨论,甚至会尝试做数学实验,用实际的“做”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错误的猜想,随即依据自己的“做”的过程进行否决,继而再提出其他猜想,这样的过程极具思考特性,学生是在做中思,在思中做。待交流讨论完毕,学生也基本能给出较为准确的结论,如此一来就能全面地夯实做的效果,提升思考能力。

3.5 融入生活实践,推动学中做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数学知识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学生只有真正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才能有效掌握数学技能,提升数学素养。无数的教育实践表明,学生的数学能力往往在生活实践中能得以有效提升。而教学做合一理念”所强调的“做”,也能在实践中达成。据此表明,教学做合一理念符合数学教学实践的根本目标。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利用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在做中体会数学的奥秘,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获得数学思维,形成数学眼光,从而不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以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为例,该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涵义,了解其基本性质,并学会在生活中有效应用。在学习本课时,我们发现学生对分数的涵义不易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融入生活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通过做的过程来了解分数的内涵。例如在分发班级课本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课本按照组别分成四摞,让他们感受1/4 的概念,然后再由学生分别分发到每个学生,感受到班级体1/40 的意义。此时学生就对分数有了一定的形象感知。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例如过生日时,把蛋糕平均切成8 份,那么每个人所得到的就是蛋糕的1/8,而将这8 份再合起来,就又成为一个完整的蛋糕。据此,学生结合学与做,就能真正理解分数与整数之间的关系,体会分数代表的真正含义,从而有效的提升数学思维,发展数学能力。

3.6 渗透综合评价,实现学做目标

有机地“教学做合一”课堂,是能真实反映学生学的效果和做的过程的课堂,也就是说,教学做合一课堂还应当是动态的评价课堂,能实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过程,以便教师能灵活地调整学做策略,让学生更好地在学中做、做中学。因此,教师就应当在教学时渗透综合性的评价,利用“评”的作用推动学生“学做”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有效达成学做目标。

以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三)》教学为例,该课程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但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不足,他们在学习时很难直观地进行空间建构,只能先依据形象化的方法来引导。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尝试制作“图画拼图”,依据学生绘制的图案,进行折叠、剪裁并随机打乱,随后让学生尝试旋转不同角度,用图形“碎片”还原出原先的图形。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会翻折图案,有的会旋转图案,还有的甚至会倒置图案,他们会提出很多不同的还原图案的方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实现互评,还可以让学习小组之间进行评价,也可以由教师从学生的学的方法、做的过程以及思考的维度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这种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学生就能进一步了解自己学做过程中的不足,并及时予以改进,从而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效果。

结束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真正有效的教育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并积极主动地探究、实践,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做是不可分割的,教的过程要依据学生做的需求,而学的过程也要融合学生做的方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会做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数学学科本就是以做为核心的,那么同样也需要立足教学做合一思想,从做上教,在做上学,使学生体验学中做,自然而然地提升数学能力和素养。数学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必须先摆正观念,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用生动的情境和趣味的探究推动学生感受做的魅力,继而利用生活实践发展学生做的技能,从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做合一合一图形
人剑合一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分图形
找图形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