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
——以平顶山学院为例

2023-10-16王小鹤

教育观察 2023年21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基础知识考核

王小鹤

(平顶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36)

一、引言

为进一步规范引导师范类专业建设,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认证办法》),指出要强化教师教学责任和课程目标达成,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保证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国家合格标准要求。[1]课程评价是课程教学持续改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目标达成的改革与实践,提出以“毕业要求—课程目标—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标准—目标达成分析—持续改进措施”为路径的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改革思路。

二、评价路径

毕业要求由具体的课程加以支撑,只有证明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才有可能证明专业层面的学习产出,即毕业要求的达成。[2]基于持续改进的课程目标达成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平顶山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建立了指向课程目标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标准三位一体评价设计思路。

(一)建立课程目标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支撑学会教学和学会育人两项毕业要求中的保教基础、领域素养、活动组织和育人实践。该课程的目标是:学生通过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实施、活动评价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系统掌握幼儿园五大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幼儿园教学设计的技能与教学方法;能设计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开展育人活动;能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分析与评价,提高从事幼儿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综合素质与专业化水平。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是衔接学前教育学和五大领域活动设计与指导的一门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根据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指标点,可将该课程的课程目标分解为4个。课程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二)确定课程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考核内容及相应的考核方式,确定每一种考核方式的评分标准,形成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评分标准三位一体的考核方案,共同致力于课程目标考核。

课程目标1相当于理念性知识,偏重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课程目标2兼具理论与实践特点,学生既需要理解五大领域理念与领域知识,又需要掌握五大领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相关方法论知识,考核知识点包括基础知识理解与识记、理念理解与运用。课程目标3偏重实践能力,考核学生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活动的能力。课程目标4重在考核学生综合育人方面的设计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根据以上4个课程目标的侧重点,我校在开展平时考核时,采取模拟授课、课例分析、基础知识单元测试、活动设计等形式。期末考试以开卷形式进行,试题包括简答、论述、活动设计三个类型,以便综合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另外,根据不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相关度的强弱,设置了不同课程目标考核占比,又根据不同考核方式在总考核方案中的任务承担比重,设置了不同考核方式的分数占比,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考核方式分数占比 单位:%

(三)明晰评分标准

明晰评分标准是落实评价的技术保障。我校结合相关研究,运用布鲁姆认知领域中的动词细化说明学生期望,明确预期的知识、技能、能力的级别、判据或标准,指明限定条件,使每项课程目标可评测、易于评测、方便衡量。[3]根据每项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对应的课程目标,我校确定了具体可评测的标准,提升了评价方式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1.小组模拟授课评分标准

小组模拟授课以小组课堂教学形式设计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活动,并进行模拟授课汇报。小组模拟授课评价=教师评价×60%+小组组内学生互评×40%,考核比重为15%,支撑课程目标3和课程目标4。

评价维度及权重如下:小组合作度占10%,活动设计质量占20%,活动实施质量占20%,模拟展示质量占10%,综合育人效果占40%。小组合作度主要从合作程度、任务分工、汇报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活动设计质量主要从目标设置是否符合《指南》《纲要》精神,内容是否丰富,材料是否新颖、是否贴近幼儿生活、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等方面进行评价。活动实施质量主要从活动方法是否体现全员参与性、发挥幼儿主体性,师幼互动情况和活动氛围是否民主、和谐等方面进行评价。模拟展示质量主要从教态、条理性、多媒体应用、内容把控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综合育人效果主要从主题、方法使用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是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合格(60分—69分)、不合格(0—59分)。模拟授课组内学生互评评分维度及权重为合作意识占30%、合作贡献占40%、任务完成情况占30%。

2.课例分析评分标准

课例分析是根据教师布置的课例分析任务、完成任务并以文本形式上传至平台的一种考核方式,考核比重为10%,支撑课程目标3。课例分析评价维度及权重如下:内容质量占50%,理论支撑占30%,格式占20%。内容质量主要从分析过程是否围绕课例及任务进行,分析是否全面、是否提出了自己合理的观点、是否提出了改善的策略、是否具有条理性及条理性如何等方面进行评价。理论支撑主要从分析过程中能否合理运用相应理论、指导性是否强、理论联系实际程度如何等方面进行评价。

3.基础知识测试评分标准

基础知识测试是指围绕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编制测试题的能力。基础知识测试占考核比重的5%,支撑课程目标1和课程目标2。

4.活动设计评分标准

活动设计在专题学习结束后布置,主要形式有主题活动设计和区域活动设计两种类型,考核比重为10%,支撑课程目标3。主题活动设计评价维度及权重如下:主题内容占70%,主题网络图占30%,设计效果占10%。主题内容主要从题目结构是否完整,目标是否紧扣《纲要》《指南》精神,表述是否清楚明白、具体,是否有利于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否形式多样、难度适中,内容之间是否层次清晰等方面进行评价。主题网络图主要从主题活动是否结构完整、是否清晰并具有层次性、主题目标的适宜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期末考试方式为开卷考核,成绩为100分,考核比重为60%。期末考试的目的在于根据题型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引导学生识记基础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开展活动设计。

三、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式由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组成,以直接评价为主,以间接评价为辅。直接评价来源于各种考核方式的成绩,间接评价来源于学生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自评问卷调查结果。

(一)直接评价

取本课程所有学生各考核环节的考核成绩,学生总数为N,课程目标i,总成绩包含J个部分,第i个课程目标的直接评价的计算公式如下。

(二)间接评价

向学生发放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自评调查问卷,收集本课程目标间接达成情况评价数据。课程目标间接评价的计算公式如下。

每个课程目标的评价标准设为5个档次,对应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从低到高的分布,取值分别为1分、2分、3分、4分和5分。

四、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剖析

我校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目标的评价以上述方式进行了实践,以2020级95名学生的评价为例,说明课程目标达成情况。

(一)直接评价达成情况

根据学生整体成绩水平,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目标达成期望值设为0.7,以此为参照,分析课程目标直接评价达成情况,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4个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课程目标1达成度相对较低,说明学生以下能力相对不足:陈述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基本原理;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性质和分类,辨别不同教育活动。课程目标3和课程目标4的达成度较高,说明学生运用相关原理设计、组织和评价幼儿园各领域活动的能力较好,育人实践能力较好。

表3 2020级学生课程目标直接评价达成情况

(二)间接评价达成情况

向2020级95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通过学生自评了解学生在4个课程目标上的达成情况。结果显示95名学生在4个课程目标上的自评结果分别是0.838、0.852、0.838和0.836,都在0.8以上。不过课程目标1和课程目标2略高于直接达成情况,课程目标3和课程目标4略低于直接目标达成情况,但是差别不大。这说明直接评价结果和间接评价结果基本吻合,直接评价方式具有一定合理性,可以在后续课程教学评价方案制定中进一步完善。同时,这也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为自己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基本原理掌握较好,但是在实际运用时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五、评价结果分析

教学质量管理应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模式形成一个闭合循环。[4]这种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通过分析评价结果、查找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持续改进建议,以改进提升质量,形成以持续保证和提高质量为目的的螺旋式上升闭环体系。为进一步提升评价在课程教学质量提升中的作用,我校对评价结果进行问题及原因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课程目标1中,学生运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相关知识能力有待提高。课程目标1直接评价达成情况为0.780,在4个课程目标达成度中最低。课程目标1通过给学生布置基础知识测试和期末考核完成,主要考核学生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知识、原理、性质和分类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在课程目标1的达成情况中,期末试卷的达成度为0.769,比基础知识测试达成度低,说明学生对幼儿园活动性质、类型、设计原理等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较弱。

第二,课程目标2达成方面,学生对各领域、各类活动设计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不高。课程目标2直接评价达成情况为0.789,还有待提升。课程目标2强调学生对幼儿在各领域发展的特点和内容的掌握、对幼儿园各领域的教育目标和内容等方面的运用。在课程目标2达成情况中,期末试卷的达成度为0.769,相比于基础知识测试、活动设计作业较低,说明学生对各领域、各类活动设计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不高。

第三,个别学生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未达到期望值。从学生个体课程目标直接评价达成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超过了期望值。但是,课程目标1有15人未达到期望值,其中2人达成值低于0.6,课程目标2有10人未达到期望值。分析25名学生的平时作业和期末试卷发现,他们的基础知识测试得分较低,在期末试卷中基础知识的试题得分较低,说明他们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学习不牢固。

第四,不同考核方式在同一个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存在差异。在课程目标1达成情况中,期末试卷的达成度低于基础知识测试达成度。在课程目标2达成情况中,期末试卷的达成度也低于基础知识测试、活动设计作业达成度。在课程目标3达成情况中,案例分析相比其他两项考核的达成度较低,小组模拟授课表现情况相对较好。总体而言,学生的平时成绩高于期末考核成绩。

(二)原因分析

1.案例讲解和知识巩固加强不够

学生对课程目标1的间接评价达成度高于直接评价,说明学生在学习时能听懂、理解所学知识,但是关于各领域各类活动设计知识的练习、复习不够。对课程目标1的分析发现,学生对幼儿园活动性质、类型、设计原理等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相对较弱,而且学生在这类知识的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不能认识到学习这类知识的重要性。

2.教学中对领域知识综合运用强调不够

通过对支撑课程目标2各项评价作业的分析发现,学生对幼儿园各领域、各类型的知识基础测试掌握较好,对各领域、各类活动设计的相关知识运用能力不高。这说明教师对学生领域知识的综合练习、相关知识的案例分析和讲评有待加强。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3.平时考核烦琐,任务重,评价不够严格

学生数量较多,平时考核涉及单元多、种类多,任务较重,教师除了备课、授课,还要承担繁重的作业批阅任务。学校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撑,没有在工作量上体现教师的付出,部分教师消极应付,导致难以保证过程性评价的有效性。

六、改进建议

持续改进反馈受形成证据的评价和解释证据的评价的直接影响,且直接影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能力指标、教学活动。[4]

(一)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其知识运用能力

结合课程培养目标以及毕业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整个学期的教学中自主练习,而不是仅仅放在最后几周集中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创设综合运用知识的机会,指导学生运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知识分析案例,深入领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理和相关知识运用方法等。同时,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熟悉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原理。

(二)突出能力导向,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领域知识的能力

教师可制定导学提纲,明确幼儿园各领域的学习成果清单,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产出和结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增加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练习,鼓励学生参与点评,提高学生运用幼儿园五大领域知识的能力。在小组模拟教学汇报中,教师可增加点评和修改,在实际操作中提升学生运用各领域知识的能力。教师要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基本理论、活动设计上注重对学生作业情况的汇报、点评和修改,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能力。

(三)完善课程考核评价管理制度,将过程性评价纳入教学范畴

相比期末考试,过程性评价可以发挥多元化评价的优势,教师可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目标,设置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在课程过程中完成。同时,过程性评价可以和教学结合,发挥以评促学、以评价引导学生发展的功能。过程性评价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校可出台相关制度,合理计算教师的工作量。如果把过程性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就需要将这部分纳入教学工作量统计范围,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支持。

(四)完善课程考核方式,提升考核方式的合理性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是介于学前教育学和五大领域教法课的衔接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综合实践性。因此,考核方式要突出课程特点,在分数比例的分配上倾向综合能力的考核。在不同考核方式的选择上要多样化,适当加大能力考核的力度,体现目标导向的考核思路。在评价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考核方式的合理性,还要严格实施,保证考核的有效性。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为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提供真实有价值的数据。

七、结语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强调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价值所在,是落实前两者的基础和保障。[5]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要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结合课程特点,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设计有效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方案。在全面、客观收集评价数据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和原因,以评促改,发挥评价在学生学习发展中的导向作用,使评价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基础知识考核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清律的基础知识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掌握基础知识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