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村振兴实践的舒城县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效与对策建议

2023-10-16

南方农业 2023年13期
关键词:舒城县高素质农技

梅 帅

(舒城县农业农村局,安徽舒城 231300)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队伍的组建不单单是农业创新的关键,更是经济水平提升的核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人才是主力军,在“两个大局”战略实施中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背景下,需要采取全新举措和全新方式为农村输送人才,明确农业发展方向。高素质农民是农民群体中的基本代表,结合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的经济发展情况,可知新时期培训高素质农民至关重要,只有大力培训高素质农民,才能够真正地给乡村振兴提供助力,体现人才引领作用,为国家的兴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重要意义

对高素质农民进行充分培育和引导,可以更好地给乡村振兴落实提供支持条件,推动乡村振兴提速增效。1)高素质农民培育可以加快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目的是使农业兴旺发展,确保农村转变为人们安居的精神家园,让农民有归属感。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应依托现代化先进技术,不断提高农村区域的农业生产率指数,巧妙地通过乡村实际资源,发挥乡村区域发展作用,大力进行高水平旅游项目的开发,对农村区域进行综合性建设和运作[1]。借助网络技术,动态了解和熟练掌握农村生产技术的应用要点,深层次研究农产品销售的变化趋势,以此为前提通过网络开展电商业务,推广农村资源和农产品,保障农业的旅游优势有所凸显。培养高素质农民,使之精通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借助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持,助力农村飞快发展和加速建设。2)高素质农民培育可以推广乡村文化。按照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方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调整生产模式,推广机械设备,不但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还能够优化农村生态环境。高素质农民能够深层次感知农村文化,把农业生产和时代要求密切联系起来,全方位挖掘农村文化精髓。扩大高素质农民队伍,使其投身于农业生产和技术创新,有利于建设美好的农村家园。

2 主要做法

2.1 开展培训调研,摸清人才需求

1)组织舒城县农业行业专家和农业产业发展带头人,结合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急需解决的问题,立足实际,对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优质粮食、茶叶、水产、畜禽、蔬菜等主导产业人才和技术服务人才的培养实行精准培训。各乡镇、开发区对照年度培训计划,摸底培训对象,重点遴选有需求的人员,强化精准培训。2)发放培训需求征集意见表,了解学员培训需求,定制培训课程,明确培训教师,丰富培训内容。

2.2 制订实施方案,严格责任制度

根据省、市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和文件精神,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舒城县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实际需要,侧重舒城县特色主导产业和乡村振兴农业的紧缺人才需求,量身制订实施方案[2]。严格落实培训项目实施责任,签订目标责任书及培训合同,强化项目实施管理,建立培训管理五项制度。

2.3 加强组织领导,严抓培训质量

舒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分管县长任组长,政府办分管主任、农业农村局局长任副组长,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农业农村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在培训质量上严格把关,从学员到师资、从实训到教材、从规章到机构等培训各环节,领导组办公室全程督导检查。

3 主要成效

3.1 引导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发展增收

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训,大力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包括粮油、蔬菜、舒城小兰花、舒城黄姜等舒城县主导产业,舒城县农业主推技术入户率95%以上。全县共230 名农技人员跟踪服务培训学员,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让舒城县的农业产业少走弯路,稳步发展。

3.2 助推主导产业发展,加强农业品牌建设

3.2.1 蔬菜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目前,舒城全县蔬菜共计播种2.20 万hm2,其中大棚蔬菜播种面积0.90 万hm2,露天蔬菜1.30 万hm2,经济效益不断提升。政府的重视和培训学员的带动发展使舒城县成为合肥都市圈合作共建供肥蔬菜基地,成为长三角“大菜园”[3]。

3.2.2 舒城小兰花茶叶知名度不断提高

培训学员技能水平不断提升,创立的茶叶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如万佛山、兰祥园、龙舒九一六、皖香源等一批茶叶商标被认定为安徽省名牌产品。舒城小兰花茶现已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安徽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等荣誉。舒城小兰花公用品牌被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2021 年安徽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0 强,同时被评为首批安徽省有影响力的绿色食品区域公用品牌。2021 年舒城小兰花品牌价值已达12.62 亿元人民币,并荣登全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百强榜。舒城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全国茶叶百强县。

3.2.3 水产精养池塘标准化

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水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鲈鱼、鳜、泥鳅等名优水产品养殖面积逐年扩大。2021 年水产品总产量增加到3.89 万t,精养池塘标准化改造面积达到0.28 万hm2,年均改造133.33 hm2。稻渔(虾)综合种养面积超过0.33万hm2,在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增加农户收入,提升稻米品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3 做好畜禽防疫检疫,保障食品安全

根据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和舒城县实际情况,培训动物检疫员、动物防疫员,全县22 个乡镇(开发区)推荐遴选学员参训。培训中突出专业性和实践性,解决农村工作中动物防疫、检疫技术方面的难题,全面提升农村动物检疫检验人员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打造一支肉类产品检疫检验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为“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3.4 培养服务治理人才,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面对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和农村厕所改造中人才紧缺这一难题,开设农村改厕技能班、人居环境整治班等培训班,邀请省级专家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及对策建议”“关于农村改厕工作”开展专题讲座,对从事一线改厕工作的学员加强实训实践,现场示范操作,严格施工程序,规定改厕标准。舒城县现已完成厕所改造任务45 392 个,卫生厕所普及率85%以上,显著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助力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

4 存在的问题

4.1 后续跟踪服务不到位

农技服务人员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承担着基层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任务。但当前基层农技服务人员老龄化严重,基层普遍留不住年轻人,老一辈农技服务人员自身农业知识水平无法跟上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农技服务人员兼职化问题严重,在乡镇工作中,自身投入精力较少,缺乏充足时间指导农民学员,导致后续跟踪服务不到位。

4.2 学员遴选陷入困境

在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培养中,只有抓好生源,才能确保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当前在农业农村人才培训遴选上缺乏精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3 方面:1)对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相关情况把握不准确;2)在培训遴选上,乡镇及村对推荐人员缺乏系统性摸排,通常凭借过往经验推荐熟悉的农业生产经营者,村一级推荐有送“人情帐”的现象;3)基层缺乏宣传,有意愿参与培训的农民难以了解到培训相关信息。

4.3 农民求知欲望不强

1)极少数农民由于思想僵化,文化素质不高,固守着传统的生产方式,排斥先进科学技术。2)注重眼前利益,多数农民很难做到停业去学习新技术。3)农业生产规模小、经济效益低,不少农民对增收缺乏期盼,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

因此,农民农业创业增收本领不高,求知求技欲望普遍不强,尚未从“要我学”真正转化为“我要学”[4]。另外部分有培训需求的学员年龄偏大,进行线上学习很困难,虽然有培训老师手把手指导,但是效果不佳。离开集训课堂就不会自觉进行线上学习,即使登录学习也是应付了事,只为完成培训任务。

4.4 乡村振兴缺乏政策支撑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想真正地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应充分强化政策支撑引领。但实际情况是人才培养的政策倾斜力度仍然不够:虽然部分区域已经认识到了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作用,积极开展相关讲座或者培训活动,但是未切实讲解农村产业发展的要点,相关活动呈现出形式化的特点,不利于高素质人才发展;并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未设定高素质人才的考核形式,农民学习的主动性不强,缺少对农村发展的认可度。因此,应实施针对性政策,促进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人才的发展。

5 对策建议

5.1 依托农民主体,强调后续跟踪指导

当前高素质农民培育可分为三大类型:1)经营管理型,主要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创新创业带头人、产业发展带头人等;2)专业生产型,主要培训直接从事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的农业劳动者;3)技能服务型,主要培训农业专业技术服务人员。这三大类型基本涵盖了乡村振兴所需的农业一二三产业人才。要想产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依托农民主体,特别是抓好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育,深入推进家庭农场经营者培养,加快培养产业发展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等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并大力培养益农社信息员、人居环境整治人才等。

另外应重视提高农技水平,强化服务质量。在乡村人才振兴中,农技服务人员是一股庞大、坚实的力量,对乡村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其必要性不可忽视,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优势。1)保持基层农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这是因为现代化农业发展迅速,新科技、新装备、新模式层出不穷,作为一线农技服务人员必须学好本领,才能指导农民、服务农业发展。2)稳定基层农技服务队伍,确保各乡镇农技服务人员在编在岗,做好自身本职工作。3)注重基层农技服务人员考核,切实建立以农民为中心的考核机制,增强农技服务人员责任心、事业心。

5.2 注重人才遴选,建立动态平台

只有打破人才遴选困境,让更多的农业农村人才参与到高素质农民培训中来,才能做到精准培训、助力发展、服务指导。1)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确保县到镇、镇到村人才培训信息无缝衔接,同时向上沟通机制可让农民表达学习意愿,提出学习要求,确立学习目标,做好学习对接。2)建立全县农业人才库共享平台,打造一个农业从业人员分类别、分产业的数字化、信息化APP 或网络平台,从村一级摸底农业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基本信息,实时更新,准确掌握舒城县农业人才队伍的动态。

5.3 培养农民求知欲望,创新农民培训体系

1)针对高素质农民的培训,应大力引进社会资源,组织多个单位和机构互相对接任务,由科研院所和农机宣传单位,共同创设完整的教学基地。多单位组织协调机制的建设是关键,也是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基本举措。为此要实施过程性培训教育,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建设。不但要做好培训资源的合理利用、课程机制的完善,也要做好培训模式的创新,夯实专业农民团队的建设基础。2)创新农民培训体系,融入先进指导思想,充分应用好社会资源,实现高素质农民团队的平稳建设。从专题培训的形式入手,切实分析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发展的潜在问题,根据培训目标设定培训方案,从根源上解决农业生产难题,保障农民拥有系统性的知识技能。之后按照轮岗模式进行农民专业能力的培养,介绍专业化的种植养殖经验,培养农民对学习和培训的兴趣与热情,积累农业生产经验。

5.4 服务经营主体,加强政策扶持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尤其是家庭农场、小型合作社等,既要相互合作,又要公平竞争,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做好引导协调工作。1)县委、县政府出台具体扶持意见,让参训学员优先享受相关扶持政策。依托协会、联盟等组织协同合作,促进参训农民沟通交流;持续跟踪农民参训成效,提供政策宣讲、项目推介、技术指导等延伸服务;对接金融信贷和农村电商,加大产业支持力度;支持农民参加多种形式的展览展示、发展论坛、技术技能比赛、创新创业创意大赛、涉农公益活动等,搭建交流平台,充分展示新时代高素质农民的昂扬风采[5]。2)联合人社部门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对参训农民进行技能等级评定,发放技能证书,让农民持证上岗,增强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3)各经营主体必须有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农民学员,才可申报省、市、县示范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相关农业荣誉,提高其参训积极性。

猜你喜欢

舒城县高素质农技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大别山区精准扶贫的做法、问题与对策
——以舒城县开展精准扶贫为例①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山川盛开科技花——记安徽省舒城县河棚镇老科技员詹昌炳
一年到头不得闲:记舒城县龙塔社区关工委副主任肖启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