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市晋宁区花卉产业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与对策

2023-10-16蒋聪萍

南方农业 2023年13期
关键词:农文晋宁花卉

蒋聪萍

(中共昆明市晋宁区委党校,云南昆明 650600)

花卉产业作为21 世纪的朝阳产业,是一个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绿色产业,其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有力举措。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以“一县一业”示范创建为契机,聚力发展花卉产业。2022 年,全区鲜切花种植面积、产量稳居全国县区第一,被誉为“高原花都”。但是,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晋宁区花卉产业还存在着产业链短、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附加值低、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本文旨在探析晋宁区花卉产业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以期为拓展花卉产业横向产业链,推动晋宁区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乃至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 优势

1.1 区位优势

晋宁区位于云南省中部,坐落在滇池南岸,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距昆明市主城区60 km,具有“北接昆明、南靠玉溪”的地理区位优势,是云南省联系滇西北和滇南的交通咽喉。晋宁区交通便利,213 国道、昆玉高速公路、安晋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昆玉铁路穿境而过。晋宁区是昆明-晋宁-西双版纳辐射东南亚旅游走廊上的核心节点,同时也是云南省在着力构建“一环、两带、六中心”旅游发展格局中,滇中核心旅游圈及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上的关键节点;随着未来昆明市环城铁路及滇池航运工程的开工建设,晋宁区在微度假时代的旅游区位优势日益明显。

1.2 资源优势

1)滇池湖岸湿地资源。晋宁区拥有53 km 的滇池湖岸线,占湖岸线总长近1/3,高原湖滨特色显著。近年来,围绕滇池湖岸线和河流入湖口,现已建成东大河湿地、白鱼河湿地、古城河湿地等湿地公园,形成了环滇池沿岸绝美的生态景观。

2)生态环境资源。晋宁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如春,适宜康养度假。辖区内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高,拥有梁王山、石寨山、月山等众多山岳资源,还有优美的生态湿地公园景观,以及众多坝塘水库为代表的灵动水体资源,如大河、柴河、东大河等。同时,西部与南部区域的夕阳、双河、六街野趣风光保存完好。

3)乡村旅游资源。晋宁区村落景观资源始终保持着自身独特的韵味,辖区内同时具有平坝型现代农业村落、历史文化型村落、山地型传统农业村落、民族民俗文化村落等多种村落。村庄发展肌理、淳朴的民风民俗、兴盛的农业种植景象保存得较为完好。近年来打造的小渔村、海埂村、余家沟下村、梁王村等4 个环滇池美丽乡村示范村逐渐成为昆明市乡村旅游的热门景点。

1.3 文化优势

晋宁区是古滇文化的发源地、云南省青铜文化的中心和明朝伟大航海家郑和的故乡。晋宁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有史书记载的庄蹻入滇至今,世世代代的晋宁人在生产生活中逐步形成了以古滇文化、郑和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文化体系,以双河彝族乡秧老鼓舞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多元文化交相辉映,造就了晋宁区独特的文化氛围[1]。

1.4 花卉产业基础优势

晋宁区是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云南花卉产业项目建设区,是云南省花卉产业重点布局县。自2019年以来,连续3 次入选云南省“一县一业”花卉产业示范县。2022 年,全区花卉种植面积0.43 万hm2,年产鲜切花55.66 亿枝,鲜切花种植面积、产量稳居全国县区第一,花卉大产业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晋宁区花卉种植区逐步形成了以昆阳街道、宝峰街道、上蒜镇为集中区,二街镇、晋城镇、双河乡为辐射区的生产格局,构建了以玫瑰为主,康乃馨、非洲菊、百合、绣球花和多肉为辅的产业布局。

花卉文化旅游是以花卉文化为重要载体,依托花卉生产、种植、加工而开展的旅游活动,其核心在于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加深对花卉文化的认知体验。近年来,世界各国花卉产业与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各具特色,不尽相同[2]。晋宁区拥有适宜的气候、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文化体系、良好的生态环境、稳居全国县区第一的花卉种植面积及大批高端花卉企业,适合探索以花卉为主题的景观休闲型、科普观光型、生态度假型等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

2 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产业联系不紧密,缺乏顶层设计

目前,晋宁区花卉旅游产业功能单一且效益不佳。花卉产业的多重价值还没有得到深入的挖掘,花卉产业横向产业链的扩展还有较大空间,花卉产业农文旅融合发展还有一些堵点要打通。旅游产业链是指为了获得效益,通过生产旅游产品满足游客需求而形成的不同产业、不同部门之间的一种动态链接,是一种建立在内部分工和供需关系基础上的产业生态图谱。旅游业的正常运行,要靠旅行社、酒店、交通、景区、商店及旅游产品等相关主体的内部联动。当前,晋宁区花卉旅游产业尚处于单纯观赏或简单科普的阶段,没有旅行社参与,公共交通出行不便,周边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较少,旅游产品的开发也不足。花卉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联动不足,基本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亟待加强[3]。

2.2 地方特色不够鲜明,缺乏独特性与创新性

晋宁区现有的生态旅游项目,与本土文化融合不够,规划设计同质化严重,缺乏自身特色。而且,晋宁区文旅品牌的打造仍处于初级阶段,分别使用过“郑和故里”等多个地方文旅形象定位,由于营销手段较为单一且没有实质性突破,晋宁区旅游品牌的市场认知能力弱,缺少能够有效带动地方特色产品销售、带来经济效益的知名文旅品牌。晋宁区急需打造一个具有多重价值的文旅IP,来诠释晋宁区人文精神、推广旅游资源和营销地方产品,抢占文旅新市场。

2.3 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服务水平不高

晋宁区花卉旅游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服务还有待加强和改善。1)各景点之间交通连接不畅。晋宁区拥有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但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主干路的路网密度低,次级路的路网不成体系,各景区景点之间缺乏有效旅游专线。2)旅游接待能力较弱。餐饮产业缺少规模化、品牌化,集群效应和品牌价值不明显,部分区域无餐饮接待能力;住宿产品供给结构不完善,以酒店、宾馆为主,精品民宿、特色营地等主题住宿设施较少。3)服务水平不高。部分景区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要素不健全。

2.4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不成熟

农文旅融合发展涉及多产业的联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制定相对完善的政策法规,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使多产业融合发展建立正常的行业秩序。近年来,晋宁区虽然出台了一些促进农业、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文件,但是在立法层面存在严重缺失,监督管理机制也不成熟,加大了资本进入文化、旅游行业的风险。

2.5 相关人力资源短缺,发展后劲不足

晋宁区缺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高端文旅人才,主要有以下3点原因。1)现有人才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创新精神不够,更不具备与国际接轨的能力。2)人才引进渠道单一,方式不够灵活,高层次人才引进受阻,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3)人才保障机制不健全,机构编制的制约使农文旅人才薪资福利得不到有效保障,留不住人才。

3 对策建议

3.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农文旅融合顶层设计

晋宁区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体布局、科学规划,出台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针对性政策,研究编制《晋宁区花卉产业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助力旅游产业扩容增效、转型升级。推动各乡(镇、街道)制订符合自身特色和产业实际的农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或规划,科学编制农文旅融合重点区域详细规划、重点景区专项规划及重点乡(镇、街道)总体规划,同时加强农文旅融合顶层设计与科学管理。

3.2 深挖晋宁区人文资源,创立特色花卉旅游品牌

1)规划花卉观光精品旅游线路。依托晋宁区独特的区位优势、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充分发挥花卉产业的集聚作用,规划建设一批花卉主题突出的“一村一品”特色村,开辟花卉观光旅游精品线路。2)因地制宜开发旅游新产品。晋宁区政府要大力发展以花卉为主导的现代观光农业,推出“农业观光类”“文化体验类”“民俗农庄类”“科普教育类”“乡村度假类”“休闲运动类”及“特色餐饮类”等乡村旅游特色产品,促进花卉产业价值链的延伸[4]。3)举办晋宁区花卉旅游节。以举办郑和文化节为契机,探索举办集旅游、展销、订货、评比等多元素于一体的花卉旅游节,提高晋宁区“花卉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4)开发花卉深加工商品。对已开发的鲜花饼、玫瑰醋、玫瑰酒等产品进行统一命名,如郑和故里鲜花饼、晋宁玫瑰酒等,大力开发以花卉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5)建设体验式花卉旅游研学基地。针对亲子游和中小学生研学,打造一批有自身特色的研学基地,让游客体验制作鲜花饼、制作干花、酿玫瑰醋等活动。6)将民间工艺引入旅游项目。将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彝族刺绣、米花团制作、叮叮糖制作、豌豆粉制作等手工技艺项目,以前店后坊等形式,根据各景区的文化主题和业态类型,有序引入到旅游项目中。

3.3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晋宁区花卉产业农文旅融合发展需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配套设施规模和档次。1)推进旅游基础设施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重点加强景区内相关指示标牌的设置与管理,同时做到规范化建设与使用游客中心、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2)建立完善花卉旅游交通体系。以古滇艺海大码头为中心,开通直达周边各旅游景点的旅游专线,形成畅通便捷的旅游交通体系。3)推进花卉旅游信息化建设。建立文化旅游资源数据库和数字旅游服务平台,做好旅游咨询、游客投诉、应急救援等配套工作,全力打造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3.4 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1)完善旅游法律体系。建立和完善旅游服务质量认证、旅游经营者信用监管等法律体系。2)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作用。晋宁区文化和旅游局可以通过行政授权的形式,将部分权力交由行业协会行使,使行业协会可以承担部分监管职能,发挥其自律、协调和监督功能[5]。

3.5 加强人才培养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1)出台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让晋宁区急需的高端文旅人才进得来,留得住。重点引进文化创意设计、创意策划、营销策划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2)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建立健全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全体文旅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3)创新人才培养方式。鼓励龙头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4 结语

晋宁区地处四季如春的昆明市,同时作为全球温带花卉最佳产地之一、中国鲜切花生产第一县、伟大航海家郑和的故乡,在花卉产业农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具有优越的条件和巨大的潜力。晋宁区应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纵向延长、横向拓宽花卉产业链,推动花卉产业与农文旅融合发展,增加产业附加值,抓住机遇由花卉生产大县发展成花卉产业强县。

猜你喜欢

农文晋宁花卉
李鱓·花卉十二开
产学研离距离推动“农文旅”三产融合
——来自蜜梨之乡的科技小院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浅谈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云南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景观(二)
晋宁区总工会:开展“职工书屋”授牌赠书活动
《花卉之二》
中共昆明市晋宁区委宣传部专题
中方向越南移交“红通”毒枭
水晶泥花卉栽培技术